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被引量:437
1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刘志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8,共11页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衣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衣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衣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约4.9%,平均土地流转量上升了约0.37亩(将近1倍),土地租金率则大幅上升约43.3%。因此,农地确权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土地流转:同时也增强了农地的产权强度,从而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交易成本 土地流转
原文传递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市级政府教育支出的标尺竞争 被引量:178
2
作者 周亚虹 宗庆庆 陈曦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139,160,共14页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行为已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国正处在由追求简单经济增长向追求社会民生转变的阶段,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则是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我国地市级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教育支出相互竞...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行为已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国正处在由追求简单经济增长向追求社会民生转变的阶段,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则是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我国地市级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教育支出相互竞争行为。在理论部分本文提出一个简单的、中国式的"自上而下"标尺竞争模型来解释地市级政府之间教育支出的相互影响机制:上级政府通过比较教育支出来评价地市级政府的相对教育政绩甚至决定地方官员是否连任,从而引发了地市级政府之间的标尺竞争。在文章实证部分使用2007年至2010年312个地级市教育支出等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在固定效应框架下运用GS2SLS和MLE方法实证估计了地市级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反应方程。实证结果符合理论模型的预期:地市级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确实存在标尺竞争,经济距离相近地区之间出于标尺竞争的模仿激励要高于地理相邻地区。此外本文还发现,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显著地减少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教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级政府 教育支出 标尺竞争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 被引量:120
3
作者 胡永刚 郭新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71,共15页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税负、挤出居民消费的同时,也通过其生产性增加收入、挤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增加究竟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以及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和税负水平。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结构等于其相对生产性之比,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等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内生增长 政府生产性支出 政府支出结构
原文传递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3
4
作者 张晔 程令国 刘志彪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7-844,共28页
2009年国家推行的"新农保"制度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 2009年国家推行的"新农保"制度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实施时间不长和保障水平较低,新农保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参保老人的养老质量。在养老质量均等化方面,新农保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加剧了不同收入组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不平等,现有农村老年人之间的养老质量差距也没有显示出缩小的迹象。因此应努力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推动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养老质量
原文传递
中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效应 被引量:76
5
作者 郭新强 胡永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17,共13页
中国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且偏向投资建设性支出,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影响就业的经验事实: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性依赖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表现在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刺激就... 中国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且偏向投资建设性支出,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影响就业的经验事实: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性依赖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表现在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刺激就业,而增加服务性支出则抑制就业。基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上述事实,政府支出影响就业的程度依赖于政府支出生产性的大小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中国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生产性效应、投资流动性约束和价格粘性等渠道刺激就业;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体制转轨阶段,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将导致结构性劳动替代,从而抑制就业;税收则主要通过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效应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实际就业水平的提高还需依赖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就业 政府生产性支出 支出结构偏向
原文传递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 被引量:70
6
作者 黄枫 吴纯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9-130,共12页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为此国家应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护理保障制度的精算基础建立在老年人健康状态,特别是长期护理状态的演变轨迹和转移概率模型之上。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2005年和2008...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为此国家应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护理保障制度的精算基础建立在老年人健康状态,特别是长期护理状态的演变轨迹和转移概率模型之上。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2005年和2008年)数据,运用连续时间齐性Markov过程刻画老年人口健康状态的变化,建立转移概率矩阵模型,考察65岁及以上老人长期护理发生率和健康状态的转移运动,以及影响这些健康变动的因素;并预测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规模和老人处于护理状态的时间长度。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增长迅猛,预计到2016年,我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将超过10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6.7%。女性老人在生存上的相对优势和在维持健康状态上的相对劣势,使得未来需要护理的女性老人数量将达到男性的1.8—2.4倍,而且同年龄、同健康状态的女性老人,在护理状态的生存时间是男性的2倍。因此年老体弱的女性无疑将成为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需求者。本研究旨在建立起长期护理发生率等本土化参数,为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积累基础资料,为政府制定老龄化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 多状态转移概率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外资企业环境绩效的探讨——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林立国 楼国强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36,共22页
本文采用上海市企业的排污和经营数据,分析了内外资企业的环境绩效。我们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有更高的环境绩效;然而,外资企业并没有在排污口末端去除更多的污染物,相反甚至更少。这反映了外资企业低的排放主要是因为更清洁的生产过程,... 本文采用上海市企业的排污和经营数据,分析了内外资企业的环境绩效。我们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有更高的环境绩效;然而,外资企业并没有在排污口末端去除更多的污染物,相反甚至更少。这反映了外资企业低的排放主要是因为更清洁的生产过程,而不是因为更多的污染物去除。因此,我们认为外资企业更高的环境绩效主要原因是他们具有内在先进的、清洁的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企业 环境绩效 污染物去除量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之间的同伴效应:孰轻孰重?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媛媛 董彩婷 朱彬妍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532,共22页
本文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班级内部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在班级内部本地儿童的同伴效应占主导作用,当本地同伴的平均成绩增加一个标准差时,本地儿童的成绩增加0.54个标准差,流动儿童的成绩增... 本文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班级内部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在班级内部本地儿童的同伴效应占主导作用,当本地同伴的平均成绩增加一个标准差时,本地儿童的成绩增加0.54个标准差,流动儿童的成绩增加0.65个标准差;而本地儿童受流动儿童同伴成绩的影响仅为0.15个标准差,流动儿童受流动儿童同伴的影响不显著。同伴效应的影响主要与班级内流动儿童的比例、学生的交流频率以及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儿童 流动儿童 同伴效应
原文传递
青少年使用电子媒介的同伴效应——基于班级社交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董彩婷 陈媛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139,共15页
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花费的时间大幅增加,这一现象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担忧的问题。现有关于同伴效应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使用电子媒介同伴效应的研究。文章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七年级和九年级的随机... 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花费的时间大幅增加,这一现象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担忧的问题。现有关于同伴效应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使用电子媒介同伴效应的研究。文章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七年级和九年级的随机分班数据分析青少年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的班级同伴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参与行为和花费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同伴效应,该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或伪回归等方式排除相关效应之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同伴效应的影响机制发现,同学关系越好,青少年上网玩游戏受同伴的影响越大,但该机制对看电视的同伴效应影响不显著。父母对子女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的严厉程度并不能改变同伴的影响。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上网玩游戏的同伴效应在性别之间没有差异,女生看电视的行为受同伴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网玩游戏 看电视 同伴效应 随机分班
原文传递
财政分权的农村减贫机制及效应评价——基于联立方程结构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嘉莉 王亚勇 龚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财政投入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减贫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运用中国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结构模型,分析农... 财政投入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减贫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运用中国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结构模型,分析农村贫困发生率与农村公共服务支出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处理财政分权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对农村减贫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地方专项扶贫支出有利于农村减贫,但财政分权与扶贫资金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减贫机制 地方支出结构 联立方程结构模型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组织人力资本:关于人力资本的拓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正茂 叶正欣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81,共10页
本文借助于社会资本的概念,提出组织人力资本,并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探索它的理论渊源。与西方经济学相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组织人力资本的解释,是更本质的和更有力的,马克思关于分工协作理论成为研究组织人力资本的最重要的理论渊源... 本文借助于社会资本的概念,提出组织人力资本,并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探索它的理论渊源。与西方经济学相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组织人力资本的解释,是更本质的和更有力的,马克思关于分工协作理论成为研究组织人力资本的最重要的理论渊源。其次在对组织人力资本探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组织人力资本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应用研究。组织人力资本的提出,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组织人力资本 公司治理
原文传递
奈特不确定、汇率波动与外商直接投资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强 许万紫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4,共13页
针对学术界关于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所存在的分歧,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通过构建奈特不确定环境下的实物期权投资模型,将汇率不确定性分解成汇率风险(波动)和汇率模糊两个部分,分析汇率风险对跨国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汇... 针对学术界关于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所存在的分歧,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通过构建奈特不确定环境下的实物期权投资模型,将汇率不确定性分解成汇率风险(波动)和汇率模糊两个部分,分析汇率风险对跨国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汇率模糊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利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就东道国货币的有效汇率不确定性对中国外向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模糊对投资的边际作用方向取决于企业的模糊态度。汇率模糊增大会促进模糊偏好企业投资,抑制模糊厌恶企业投资,但是对模糊中性企业的投资没有影响。汇率风险对投资的边际作用方向取决于负向的风险直接效应及其通过模糊传导的间接效应之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汇率模糊之后的汇率风险对中国外向FDI具有负的效应,汇率风险与汇率模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特别地,在汇率风险较大的时候,中国企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模糊偏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汇率 FDI 奈特不确定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413
13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29,共13页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Petrin(2003)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出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然后结合一个涉及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计算得到:若资本和劳动均为有效的配置,1998年我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57.1%,而2007年将提高30.1%;此外,在这10年里,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0.1%,而劳动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3%。与Hsieh & Klenow的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在计算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单独地考察某个特定资源的配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垄断竞争 规模报酬
原文传递
农地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 被引量:289
14
作者 冒佩华 徐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4,88,共13页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现有的农地制度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它的推广将使现有的土地制度得到完善,从这一视角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可以填补已有文献的空白。本文借助2000年和2012年的农户家庭微...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现有的农地制度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它的推广将使现有的土地制度得到完善,从这一视角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可以填补已有文献的空白。本文借助2000年和2012年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平均处理效应(ATE)和受处理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方法,实证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在平均意义下土地流转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和已流转土地的农户家庭的收入分别增加19%和33%。本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可能是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完善现有农地制度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经营权流转 农民收入 平均处理效应
原文传递
生产率、信贷约束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38
15
作者 李志远 余淼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9,共15页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入出口市场:(1)项目成功率高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来自金融中介的外部融资;(2)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较小信贷约束。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检测理论假设,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的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异质企业 生产率 出口
原文传递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劳动生产率提高: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24
16
作者 冒佩华 徐骥 +1 位作者 贺小丹 周亚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176,共16页
农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农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系统分析了转入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家庭劳动生产率(劳均收入)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完成后,转入土地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 农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农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系统分析了转入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家庭劳动生产率(劳均收入)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完成后,转入土地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将因农业生产效率水平的提升而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将因非农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提高;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保持不变。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本文基于2013年对21个省(市、自治区)30个县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分别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代理变量法进行了基本的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的结论与理论模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流转 家庭总劳动生产率 家庭农业生产效率 家庭非农劳动 生产率
原文传递
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 被引量:109
17
作者 黄枫 孙世龙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81,共11页
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 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农地使用权市场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101
18
作者 伍山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10,共14页
本文针对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增长源核算框架下给出新的度量和结果。研究发现:(1)采用劳动再配置效应经典公式评估这种贡献时,通常会产生漏测或过测。在马塞尔增长源分解模式中嵌入劳动的制度异质性,... 本文针对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增长源核算框架下给出新的度量和结果。研究发现:(1)采用劳动再配置效应经典公式评估这种贡献时,通常会产生漏测或过测。在马塞尔增长源分解模式中嵌入劳动的制度异质性,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近似测算公式。(2)1985—2011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递减的趋势,与经济增长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3)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的制度异质性被固化和农村劳动力教育增速放缓,农业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抑制。(4)实施相应制度创新之后,农业劳动力流动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劳动异质性 再配置效应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扭曲、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61
19
作者 胡永刚 石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101,共15页
本文将对非国有企业的管制引入包含国企和非国企两部门的企业家选择和才能配置模型,研究发现管制和法治通过企业家精神的数量效应和配置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减少管制促进经济增长但扩大收入差距,加强法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 本文将对非国有企业的管制引入包含国企和非国企两部门的企业家选择和才能配置模型,研究发现管制和法治通过企业家精神的数量效应和配置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减少管制促进经济增长但扩大收入差距,加强法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U型而非正向线性关系。模型的数值模拟显示,给定寻租回报,管制程度下降0.1个单位,中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上升0.72个百分点。给定扭曲程度,加强法治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先降后升的U型拐点约在寻租回报的1.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曲 寻租 法治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原文传递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被引量:32
20
作者 黄枫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我国人口迅速老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外出务工子女... 在我国人口迅速老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外出务工子女无法照顾留守父母,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失能老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更难得到有效满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研,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尊重和顺应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的现实趋势,建设以失能救助为基础的农村养老照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护理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