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4
1
作者 仲呈祥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第2期24-31,共8页
通过对我国近代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变化的梳理,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从哲学角度提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鉴别中华传统文化的利器;同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 通过对我国近代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变化的梳理,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从哲学角度提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鉴别中华传统文化的利器;同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可能遇到的三种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关于首先构建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吉象 《艺术评论》 2022年第1期7-20,共14页
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在欧洲诞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真正发展起来。相反,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强调"综合"与"统一",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在欧洲诞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真正发展起来。相反,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强调"综合"与"统一",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吸取营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 三大体系
原文传递
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围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吉象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7-24,共18页
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应运而生。这既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然而,比较艺术学迄今为止却一直未能引起艺术学界... 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应运而生。这既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然而,比较艺术学迄今为止却一直未能引起艺术学界主流的关注,我国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因此,本文特从比较艺术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探讨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学科定位 研究范围
原文传递
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关于中小学歌唱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声健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具有普惠性的领域,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歌唱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获得应有的地位和理想的效果。针对歌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尴尬,本文分析了歌唱教学面临的选...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具有普惠性的领域,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歌唱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获得应有的地位和理想的效果。针对歌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尴尬,本文分析了歌唱教学面临的选择,论证了歌唱教学“敢唱、爱唱、会唱”的目标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歌唱教学的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歌唱教学 问题 目标 对策
下载PDF
九年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五科并举实施的认识
5
作者 周星 彭吉象 +2 位作者 甄巍 王杰 程郁华 《艺术教育》 2024年第11期28-33,共6页
对话本次访谈是比较特殊的访谈形式,旨在多角度探究九年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些疑惑和五科并举的任务认识。已经在实施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已经有许多套国家核准的教材正在教学落... 对话本次访谈是比较特殊的访谈形式,旨在多角度探究九年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些疑惑和五科并举的任务认识。已经在实施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已经有许多套国家核准的教材正在教学落实和实施。艺术新课标和教材很大的变化,就是以核心素养作为聚焦点,同时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只是限于音乐、美术课程和各自教材进行教学,因为它的分科性极其明显,同时也排斥了艺术多门类、多领域,包括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及新媒体等艺术形态进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年制义务教育 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标准 访谈形式 新课标 美术课程 聚焦点 教学落实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两个结合”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也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还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外国艺术理论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跨文化研究”及其运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彭吉象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0期7-28,共22页
通过学习与借鉴比较文学,比较艺术学同样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这两种异质文化和异质艺术进行"跨文化比较"。例如,我们对中西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学中的"意象"范畴进行比较研究,不... 通过学习与借鉴比较文学,比较艺术学同样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这两种异质文化和异质艺术进行"跨文化比较"。例如,我们对中西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学中的"意象"范畴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中西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学中"意象"范畴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西方传统美学和西方传统艺术学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帮助我们尽快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跨文化比较 中西方艺术学体系
原文传递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初熹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呈现出新面貌。本文首先阐述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化与“综合·探索”艺术实践;其次,解读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建议;再次,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探索...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呈现出新面貌。本文首先阐述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化与“综合·探索”艺术实践;其次,解读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建议;再次,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探索”艺术实践两则单元课程教学的案例研究;最后,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指引,展望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学与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星 彭吉象 《艺术教育》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本期《问学》访谈的是知名艺术学理论专家彭吉象教授。彭吉象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也是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常委,长期从事校园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有丰富的大学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学术研究上,他专事于中国艺术学... 本期《问学》访谈的是知名艺术学理论专家彭吉象教授。彭吉象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也是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常委,长期从事校园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有丰富的大学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学术研究上,他专事于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本土化艺术学理论建设,著述颇丰,影响很大。这次我们将专门针对有关艺术学理论、中国艺术学体系、艺术教育,尤其是中国艺术教育新发展观念等问题展开对话,以及新近展开的比较艺术学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试图探寻在新阶段中国艺术理论的本土化和中国艺术教育全面拓展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艺术学理论 艺术教育委员会 比较艺术学 中国艺术学 中国艺术教育 学术研究 体系的构建
原文传递
戏剧评论的“理”与“道”,兼谈戏剧创作如何强化戏剧性——戏剧理论与创作名家康尔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尔 徐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共6页
戏剧是历史悠久、受众面宽广的一门艺术,它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用“动作”作为表现手段,所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传统戏曲以及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杂技剧、相声剧、曲艺... 戏剧是历史悠久、受众面宽广的一门艺术,它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用“动作”作为表现手段,所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传统戏曲以及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杂技剧、相声剧、曲艺剧等等。如此多元化的戏剧艺术,广泛地渗透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之中。好的戏剧作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情节发展扣人心弦,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往往让人既感动又若有所思,久久回味,富含教育价值,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评论 传统戏曲 戏剧艺术 相声剧 角色形象 理论与创作 戏剧创作 杂技剧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史
11
作者 彭吉象 孙琪惠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1期21-36,共16页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学艺术都与那个国家或者那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我们撰写中国艺术史,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进行,必须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中西方艺术的区别,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中国艺术...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学艺术都与那个国家或者那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我们撰写中国艺术史,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进行,必须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中西方艺术的区别,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中国艺术精神,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许多自身独有的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写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中国艺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学术组织、学理研究与艺术教育:建构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学——彭吉象教授访谈
12
作者 李若飞 彭吉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8,共9页
本文是关于我国艺术学的学术组织、学理研究和艺术教育等艺术学建设重要问题的专家访谈。受访者彭吉象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学、美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现任会长。访谈基于当前的中国艺术学建设... 本文是关于我国艺术学的学术组织、学理研究和艺术教育等艺术学建设重要问题的专家访谈。受访者彭吉象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学、美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现任会长。访谈基于当前的中国艺术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谈论艺术学的重要学术组织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及其分会建设、中国艺术学与“三大体系”建设的学理研究、中小学及高等艺术教育、美育、人工智能对艺术教育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彭吉象先生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及教学经验,对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建设、中国艺术学研究、艺术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艺术教育与美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我国艺术学建设有重要意义及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艺术学 学理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 影视美学 艺术教育委员会 哲学博士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中国音乐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走向新世纪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荫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关键词 音乐艺术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教育方向 科学技术 人的素质 国民音乐教育 全面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下载PDF
“知道一点”与“知道一些”--大学美术专业通识教育之我见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少淳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共2页
一、“每件事都知道一点”通识教育的概念译自英文“general education”,也被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和“通才教育”。自从美国兰博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rkard)于19世纪初首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这一概念引发... 一、“每件事都知道一点”通识教育的概念译自英文“general education”,也被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和“通才教育”。自从美国兰博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rkard)于19世纪初首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这一概念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这一概念包含的意义,触及了人们对大学教育的缺陷所导致的人的素质缺欠的隐忧,并由此引发了大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通识教育 美术专业 “通才教育” 19世纪初 普通教育 人的素质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笔记 被引量:4
15
作者 仲呈祥 《音乐传播》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普通的高等艺术教育、美育工作者,读到《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深受教益,倍觉亲切。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 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普通的高等艺术教育、美育工作者,读到《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深受教益,倍觉亲切。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言辞谆谆,厚望殷殷,句句意深,字字珠玑,读之思绪联翩,激情满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美育工作 习近平 教授 笔记 学习 高等艺术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特色艺术传播研究话语构建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仲呈祥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科学的、... 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文件还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改进评论文风,多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据此,我以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传播研究话语,亦是当务之急。"构建中国特色艺术传播研究话语"--这是加强新时代艺术传播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传播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则是其题中必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 西方文艺理论 艺术传播 中华美学精神 文质兼美 学术体系
下载PDF
艺术教育中国梦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吉象 《艺术教育》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古代的艺术教育了。西方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就十分注重艺术教育问题,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古代的艺术教育了。西方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就十分注重艺术教育问题,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常常呈现出某种相似性,我国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相继提出了儒家和道家的美学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特别是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把符合儒家之礼的艺术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理论 中国梦 中国古代教育 古希腊时期 先秦时期 亚里士多德 教育问题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努力加快比较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比较艺术学当前最关键和紧迫的任务是要加快完成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比较艺术学当前最关键和紧迫的任务是要加快完成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宝藏;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研究成果,努力做到在比较艺术学的“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学科体系建设 学术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建设
下载PDF
艺苑问道:切忌急功近利,尤须着意高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访谈录 被引量:4
19
作者 仲呈祥 冯巍 《艺术教育》 2019年第3期6-11,共6页
在2012-2014年先后做过阿次访谈之后,2019年北京一场春雪过后,应《艺术教育》杂志的邀请,就艺术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问题,再一次向连续三届任艺术学学科召集人之的艺术批评家仲呈祥先生一一请教。
关键词 文艺评论家 急功近利 访谈录 《艺术教育》 协会 中国 学术研究 艺术学
原文传递
让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十七大报告把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标志提出来,这是科...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十七大报告把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标志提出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各方面的工作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尤其对教育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极大的重要指导意义。以大学教育来说,过去有一种提法,大学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追求 大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文明素质 大学教育 科学发展观 文化艺术 传授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