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及耦合类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建科 吴陆陆 +1 位作者 李博 秦娅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0-1061,共12页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以2001—2015年中国47个主要港口城市为研究样本,探讨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层级结构,以航运物流为基础功能划分其多功能发展的耦合类型。研究表明:①2001—2015年,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制造业...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以2001—2015年中国47个主要港口城市为研究样本,探讨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层级结构,以航运物流为基础功能划分其多功能发展的耦合类型。研究表明:①2001—2015年,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制造业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的无标度区出现双分形结构,层级分割特征显现,其余功能则为单分形;从长期演化看,仅航运物流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由集中化向均衡化发展,商贸功能、制造业功能(无标度区一)、现代服务功能和人口集散功能则处于集中化态势。②沿海港口城市体系层级结构由金字塔结构逐步向纺锤状结构过渡,普遍形成了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区域性副中心、区域性节点与地方性节点5个层级。③从多功能耦合类型看,港口城市传统功能普遍超前而高端服务功能滞后,城市类功能提升速度较慢且趋于平缓,表明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多功能发展仍处于低水平,产业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④从不同层级港口城市来看,区域性枢纽城市、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各功能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区域性节点和地方性节点城市则仍处在工业和商贸等传统功能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体系 位序规模分布 层级结构 耦合类型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增林 杨文毅 +1 位作者 郭建科 孙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5-1144,共10页
以环渤海16个城市的临港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对其2003年和201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其集聚效益,最后通过对比集聚类型、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对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的集聚... 以环渤海16个城市的临港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对其2003年和201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其集聚效益,最后通过对比集聚类型、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对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综合评定。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EG指数取值的正负与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将集聚分为地理空间的"区域集聚"和市场空间的"规模集聚"。2003和2013年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以"区域集聚"类型为主。2 2003年和2013年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均为低度集聚,除了一些城市的集聚程度和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得到提高外,大部分城市都有所降低。3经过10 a的发展,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的空间相关性加强,集聚效益有所提高,但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存在稳定的正向空间影响。4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子产业集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港石化产业 集聚水平 集聚类型 集聚效益 环渤海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脉冲响应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小飞 郭建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探讨了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要港口对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分为3种类型:大连港属于工贸综合型港口,营口港属于工贸成长型港口,锦州港和丹东港属于波动型港口,进而分析了不同城市港口属于不同类型的原因。最后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城市 辽宁沿海经济带 脉冲响应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才志 段兴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96,共7页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1)从黄河流域整体视角来看,2008—2018年该系统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压力,系统长期处于高环境负荷状态,造成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2)从黄河流域各省(区)视角来看,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应加大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小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上游省(区)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均衡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系统均衡性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盛 沈静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223-229,共7页
从“抵抗恢复-适应调整-创新转型”的研究框架构建海洋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对环渤海17个沿海地级市的海洋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对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测度了影响海洋经济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 从“抵抗恢复-适应调整-创新转型”的研究框架构建海洋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对环渤海17个沿海地级市的海洋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对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测度了影响海洋经济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呈缓慢上升态势,整体呈向高水平迈进的趋势,各城市间相对差异有所扩大;对环渤海海洋经济韧性水平起主要作用的是适应调整能力,创新转型能力发展潜力较大;环渤海海洋经济韧性影响较大的是就业情况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此,从改善城市经济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扶持力度、人才吸引与培养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海洋经济韧性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韧性 熵值-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城市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大连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特殊经济功能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具有潜力的增长点。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各类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城市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的综合优势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微缩的区域创新体系,文章... 特殊经济功能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具有潜力的增长点。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各类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城市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的综合优势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微缩的区域创新体系,文章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空间载体、强势带动作用、科技资源的磁力中心等方面对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做了详细论述,并以大连为例,提出了促进特殊经济功能区创新效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经济功能区 城市创新体系 大连
下载PDF
城市创新空间网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建科 韩增林 单良 《生产力研究》 2012年第8期140-142,共3页
当今世界发达城市的经济活力越来越体现在某些高度依赖创新的产业活动上。城市所带来的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创新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驱动力,全国掀起了一场... 当今世界发达城市的经济活力越来越体现在某些高度依赖创新的产业活动上。城市所带来的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创新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驱动力,全国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城市创新运动。另一方面,创新和技术进步只有充分扩散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经济的影响。正如空间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创新扩散也离不开空间的作用。如何将创新驱动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在城市系统内部这个特有尺度内实现有效集聚与扩散,提高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效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城市创新空间网络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的实例,提出了城市创新空间网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并构建了城市创新空间的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空间网络 创新空间载体 产业园区 整合模式
下载PDF
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 关伟 许淑婷 《生产力研究》 2014年第9期68-72,共5页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2000—2012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2000—2012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逐年收敛;从空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在整体格局上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在局部差异方面,高度集聚区域和集聚核心区几乎集中分布于辽宁省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具有更高显著性水平的则是辽宁省的南部地区,大部分辽东及辽中地区表现为中度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规律不显著,随机性、跳跃性成为其经济增长变化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自相关 ARCGIS 辽宁省
下载PDF
大连与相关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建科 杨大海 耿雅冬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8期686-690,共5页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是由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效益指标、软硬环境指标等丰富内涵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与协调状况。根据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等19个城市的43个指...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是由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效益指标、软硬环境指标等丰富内涵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与协调状况。根据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等19个城市的4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根据计算结果,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发展与投资环境三方面对19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对大连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发展能力 比较 大连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韩增林 朱文超 李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探索韧性和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协同演化特征,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以2000—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区域,采用熵值-Topsis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并通过哈肯模... 探索韧性和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协同演化特征,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以2000—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区域,采用熵值-Topsis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并通过哈肯模型刻画二者的协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作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韧性作用愈加突显;②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时空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格局依旧存在,区域间合作不足,协同演化呈现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单极化向多极化格局演化的趋势;③整体上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呈现正向效应,但政策选择、产业结构等因素使得天津、上海协同演化存在偏向效应,形成海洋渔业经济水平低但协同值高的错配发展;④研究期内协同演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采用聚类分析将协同演化分为四类,高级协同阶段(0.824~0.964)为山东、福建,较高级协同阶段(0.784~0.823)为天津、上海、浙江及广西,中级协同阶段(0.502~0.771)为辽宁、江苏、广东和海南,初级协同阶段(0.411)为河北。韧性和效率的协同作用表明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培育内生动力,在既有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下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在维持经济高效运转的前提下,加强经济韧性,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经济韧性 经济效率 协同演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孙才志 宋现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83-1998,共16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核心生产要素。为探究数据要素在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增值过程,论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演变规律,构建了包含数据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依托DDF-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测...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核心生产要素。为探究数据要素在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增值过程,论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演变规律,构建了包含数据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依托DDF-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测度2006—2018年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项要素的生产率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研究期内中国沿海各地区数据要素化水平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但区域间数字鸿沟问题依旧不容忽视。(2) DDF-Luenberger指数测度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正向变动,且阶段性特征明显。(3)单项要素绩效测度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层面:仅仅拥有数据资源只是具备了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潜在可能,全要素数据生产率变动依旧更多地依赖于数字技术变动;劳动要素层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劳动力技能的提升表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研究期内沿海各地区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均呈上升态势;资本要素层面:全要素资本生产率变动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及空间差异化特征;资源要素层面:沿海省市全要素资源生产率大体上实现了正向变动且阶段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生产要素 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单项要素绩效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地区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及突破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博 曲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4-839,共16页
区域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是探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对2002-2017年区域经济韧性、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一步系统GMM估... 区域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是探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对2002-2017年区域经济韧性、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揭示了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初期,中国沿海各地区经济韧性差距缩小,但随后出现较明显分异:上海和广东呈“U”型分布;福建、广西和海南不断提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江苏和浙江的在金融危机时期和新常态初期出现两次下降,随后较快回升;环渤海地区则大多为负值。(2)中国沿海各地区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度普遍高于路径突破度,且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以路径依赖为主的产业演化逐渐向路径突破方向转变。(3)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地区新产业的数量明显减少,新产业在钢铁及其制品的进入优势迅速下降,转而集中出现在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4)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路径突破对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演化 路径依赖 路径突破 区域经济韧性 中国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物流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建科 韩增林 仉培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121,共5页
随着交通设施布局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空间流",并展开了许多城市群层面的、以物流为代表的空间流研究。城市群是一类具有特殊内涵的城市区域。从城市群空间层面考察现代物流问题为以地理学为代表的多... 随着交通设施布局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空间流",并展开了许多城市群层面的、以物流为代表的空间流研究。城市群是一类具有特殊内涵的城市区域。从城市群空间层面考察现代物流问题为以地理学为代表的多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首先从城市群物流的空间特性及其区域效应、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物流发展规划与战略对策4个方面对城市群物流研究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分析现有研究特点、不足,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物流 地理 进展
下载PDF
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建科 喻铄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0-1650,共11页
基于沿海港口物流企业数据,运用世界城市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分析、QAP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09、2014、2019年为时间节点,分析近10年来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 2009—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 基于沿海港口物流企业数据,运用世界城市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分析、QAP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09、2014、2019年为时间节点,分析近10年来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 2009—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规模与联系强度均显著增强,但网络整体联系仍处于弱联结状态。2)网络联系空间保持核心—边缘结构,其中上海稳定保持核心联系城市,辐射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构成核心网络;而边缘城市主要通过连接核心城市加入网络,且边缘城市间互动性较弱。3)沿海港口物流网络层级结构明显,依据网络中城市地位差异,呈现核心—次核心—一般—边缘4级圈层网状联系结构,且圈层间联系强度随圈层等级降低而逐渐减弱。其中,核心圈层由单核心(上海)向双核心(上海、宁波)发展。4)沿海港口物流市场规模、港口基础设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环境、港口物流企业总部规模的差异化发展对沿海港口物流网络发展具正向作用,而信息基础水平差异化发展对港口物流网络发展具有反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港口物流 网络空间结构 联系强度 空间规模 中国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下载PDF
沈阳经济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定位论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靖宇 吴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一举措将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升为现代产业基地的核心部分与区域引擎。为此,有必... 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一举措将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升为现代产业基地的核心部分与区域引擎。为此,有必要绘就沈阳经济区的路线图解,阐明沈阳经济区所具备的综合优势,分析沈阳经济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现实价值,定位现代产业基地的功能,认清建设现代产业基地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创意出科学对策,以求为国家这一重大战略投放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基地 定位论证 沈阳经济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才志 曾庆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4,共7页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值集聚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吕梁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低-低值集聚区位于西宁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利用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优于GWR模型;(3)GDP有显著空间异质性,GDP、人口规模和土地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影响为正效应,人口密度对碳排放量为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MGWR模型 莫兰指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韧性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博 李艳丽 +1 位作者 韩增林 朱文超 《海洋经济》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经济韧性是当前区域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而中国沿海城市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其经济韧性的研究更为迫切。采用熵值法对2004-2018年中国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与均值标准差法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和类型划分... 经济韧性是当前区域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而中国沿海城市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其经济韧性的研究更为迫切。采用熵值法对2004-2018年中国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与均值标准差法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经济韧性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韧性增速区际差异较大,表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按海洋经济圈划分:东部整体水平最高,增速最快,南部最低且增速最慢;此外,南部韧性内部差异最大,北部最小。(2)从时间维度分析,经济韧性整体核密度曲线长期保持“单峰”偏态分布的态势,中高经济韧性城市增加,但低经济韧性城市的韧性发展波动性特征更为明显。从空间维度分析,经济韧性整体呈现“纺锤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空间梯度化分异特征显著。(3)划分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类型,为各沿海城市对其经济韧性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经济韧性 时空分异 类型划分
下载PDF
中国-“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港口航运网络变化
19
作者 郭建科 梁木新 《海洋经济》 2023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集装箱市场的演变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港口航运网络是“海上丝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截取近20年的3个时间断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对与沿线国的航运网络结构进行刻画,分析其复杂性演变特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集装箱市场的演变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港口航运网络是“海上丝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截取近20年的3个时间断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对与沿线国的航运网络结构进行刻画,分析其复杂性演变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除1998年网络的无标度性质仍在发育外,其余年份该网络均已具有小世界及无标度特性,网络稠密程度增强了166%,而运行效率下降了28.72%。(2)中国对外航运联系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研究年份内航运联系重心呈现先西移后东迁的趋势,且航运要素集中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港口间的相互协作程度增强。(3)该网络已发展成国内以上海-宁波、深圳-香港地区为核心的“四中心”枢纽港,国外以新加坡-巴生港、东京港口群及鹿特丹、汉堡港等为区域核心枢纽港的架构,进而向外辐射,而以青岛-大连-天津等为代表的区域性骨干港则是连接枢纽港和一般港口的重要桥梁。(4)总体而言,日韩、东盟及欧盟分别作为“海上丝路”和“冰上丝路”的起讫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支撑着网络要素的流动,而中东与非洲地区等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合作伙伴,与双方的全方位交流互鉴有利于中国港航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网络 复杂性 海上丝路
下载PDF
中国海洋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20
作者 郭建科 田冬翠 胡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2-1725,共14页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由松散结构演变为单核心拓扑结构,并经历萌芽和探索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大学始终为网络资源的中转枢纽,但国有企业逐渐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并形成以企-企合作为核心,企-研合作、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3)产学研创新主体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合作网络表征为“伞形”结构且具有明显的“重尾”特征,表明海洋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沿海城市及北京等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创新。4)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网络规模、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和科研人员投入,可正向促进合作网络的创新绩效;创新主体中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均能拉动网络的创新产出,且三者重要性依次递减;而网络密度和小世界商数与网络的创新产出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演化 脉冲响应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