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新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7,125,共10页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要维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整体人类学 民族志 人类志
原文传递
数智时代的文学幻想——从文学人类学出发的观察思考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新建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15,共13页
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物种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人类既有的幻想传统受到严峻挑战。在'人类世'的第4期... 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物种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人类既有的幻想传统受到严峻挑战。在'人类世'的第4期,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智人写作?诗性与算法、人智与数智孰胜孰负?本届人类面临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文学幻想 人类世 科幻写作
原文传递
《广韵》所见俗语词笺识(二)
3
作者 蔣宗福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6年第1期192-225,共34页
往岁作《〈广韵〉所见俗语词笺识》,因揭载篇幅所限,以上平声前四韵刊出,以就教同好。现检出旧稿,续加补缀,藉以次第刊布,仍冀同道有以教之。五支韵01.(纟支),纤(纟支),挽船绳也。(14页/10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影《矩宋广韵》本,... 往岁作《〈广韵〉所见俗语词笺识》,因揭载篇幅所限,以上平声前四韵刊出,以就教同好。现检出旧稿,续加补缀,藉以次第刊布,仍冀同道有以教之。五支韵01.(纟支),纤(纟支),挽船绳也。(14页/10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影《矩宋广韵》本,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月影 笺识 平声 船绳
原文传递
人类世:地球史中的人类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新建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11,229,共11页
科学家提出地球在第四纪后半期迈入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表发生巨大改变的"人类世"。与地学年代的时空坐标相对应,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异和技术手段的扩展,可以说人类物种也进入了自我演变的第四期。在这一时期里,不但工业化食品... 科学家提出地球在第四纪后半期迈入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表发生巨大改变的"人类世"。与地学年代的时空坐标相对应,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异和技术手段的扩展,可以说人类物种也进入了自我演变的第四期。在这一时期里,不但工业化食品生产与化工能源的急速耗费造成地球环境极度变异,"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即"脑机融合"(BCI)等电子装置的开发更是使人类的基本需求逐渐转向精神愉悦和超现实满足,从而必将伴随人类自身的生物变异,打破"智能圈"与"生物圈"已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既有平衡。面对如此严峻的突变,有必要从地球史尺度出发,反思既有的人类学时空观念,重建超越人类中心的新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球史 智能圈 人类第四期 新人类学
下载PDF
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3期13-20,共8页
羌族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舞蹈"类。单从名称及归类看,似乎羊皮鼓舞就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羊皮鼓之于羌人也不过是娱乐伴舞的乐器和道具。研究羌族文化遗产可知,正如羊皮鼓舞原本是羌民生活... 羌族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舞蹈"类。单从名称及归类看,似乎羊皮鼓舞就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羊皮鼓之于羌人也不过是娱乐伴舞的乐器和道具。研究羌族文化遗产可知,正如羊皮鼓舞原本是羌民生活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仪式性舞蹈,羊皮鼓也不单单是常人跳舞所击之物,其最主要功用在于此鼓非释比莫属,是羌族释比在击鼓诵经跳舞以请神祈福、逐祟驱邪仪式中使用的具有神圣性的法器。在川西北羌族聚居区,从来历到制作,从材料到形态,从功用到意义,围绕释比手中羊皮鼓的神话传说、仪规禁忌多多,其中蕴涵着羌民族的古老文化密码和深层族群心理,值得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深描"式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羊皮鼓 传说 民间信仰 族群意识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新建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结合学术与现实的历史背景,阐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提出(1)应立足于人类学的整体文学观,通过文学、民族学与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整合,既把中国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国家... 本文结合学术与现实的历史背景,阐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提出(1)应立足于人类学的整体文学观,通过文学、民族学与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整合,既把中国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视为统一整体,也把当下的各族文学多样性与长时段的多源与多元历史并置考察;(2)要同步关注书面的文学写作与口头的民间传统,也就是尽可能地把中国多民族文学纳入与之相关和匹配的"多元一体"格局内去研究;(3)在此基础上,从"共同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多民族文学展开更加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多民族文学 整体文学观 共同发展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定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杰舜 李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5,共10页
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体现出对经典人类学社会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继承和反思,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历史事实和思想基础,将近代以来有关"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 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体现出对经典人类学社会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继承和反思,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历史事实和思想基础,将近代以来有关"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成为当前举国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思想基础。通过勾勒三十年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定位从结构论到过程论价值释放的总体趋势,指出在此理论定位背景下,相关学术研究应用移用多,对话反思少,整体显现出重当下轻历史的现状;而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逻辑与机制等议题的深入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深化与提升的可能。从整合中华民族史的目标出发,基于多年来对于"过程论"的参悟和思考及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吸纳和反思,主张为中华民族史的整合与建构探索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费孝通 多元一体格局 线性论 结构论 过程论
原文传递
彝人诗中的印第安--阿库乌雾《凯欧蒂神迹》的跨文化书写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昭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于2015年出版了汉英对照诗集《凯欧蒂神迹——阿库乌雾旅美诗歌选》,体现了中国少数族裔的文化表述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阿库乌雾的旅美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志特征,创造性地从彝族视野来描写美国印第安文化,与以往从...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于2015年出版了汉英对照诗集《凯欧蒂神迹——阿库乌雾旅美诗歌选》,体现了中国少数族裔的文化表述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阿库乌雾的旅美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志特征,创造性地从彝族视野来描写美国印第安文化,与以往从汉族文化的角度书写的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阿库乌雾的诗作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跨越"中国文学"框架进入"世界文学"版图的新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库乌雾 印第安 凯欧蒂神迹 彝族诗歌 跨文化书写
原文传递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生活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新建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4期10-13,共4页
"文学生活"是近来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从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互补的角度加以探讨,强调"文学生活"是人类学概念,应注意与特定的人群、地域及历史相结合,从而理解并阐释"文学的生活性"与"生活的文学性... "文学生活"是近来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从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互补的角度加以探讨,强调"文学生活"是人类学概念,应注意与特定的人群、地域及历史相结合,从而理解并阐释"文学的生活性"与"生活的文学性",也就是生命诗意的多元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活 中国 多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历史就是再表述——兼论民族、历史与国家叙事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新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提出"历史也是文学",并从文学和人类学角度探讨关于中国的历史表述,主要观点有:1)在包括文字和口头的表述意义上,历史属于广义的文学;2)有关古今中国的历史表述可由文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研究;3)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共同体,对... 本文提出"历史也是文学",并从文学和人类学角度探讨关于中国的历史表述,主要观点有:1)在包括文字和口头的表述意义上,历史属于广义的文学;2)有关古今中国的历史表述可由文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研究;3)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共同体,对其历史的表述需要具有多元对话的视野方能接近完整,因此不但要对汉学加以了解,同时还应开展兼容藏学、满族学、蒙古学和苗学、彝学等的交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表述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跨文明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新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本文围绕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议题展开,集中阐述"文明异质性与文学的差异性比较"、"文明对话与文学话语比较"、"文明的互补与异质文明文学的融合研究"等内容。文章强调文学研究的跨文明比较目标既可如... 本文围绕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议题展开,集中阐述"文明异质性与文学的差异性比较"、"文明对话与文学话语比较"、"文明的互补与异质文明文学的融合研究"等内容。文章强调文学研究的跨文明比较目标既可如佛克马所言的"新世界主义",亦可像韦勒克眺望的"全球文学史",也就是从国际的角度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合二为一。它意味着使文学研究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并在一种适当的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总体文学 跨文明研究
原文传递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12
作者 李菲 李士艳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也在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过程中拓展了地方性知识嵌入媒介社会行动的新讨论空间。本研究凸显媒介空间地方性知识的实践面向,基于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生活图景的民族志深描,从符号人类学视域出发考察乡村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媒介化的具身实践,观照“刷”短视频这一微观身体操演中隐含的知识平权、信息扁平和基层主体身份意识的建构和表达,从而在媒介符号“可见性”“可供性”与“可刷性”的复杂关联中看到,地方性知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要素嵌入了“土味”乡村的媒介符号图景,也作为重要的行动路径折射出乡村民众从“地方”这一特定历史位置参与当下媒介世界的复杂经验和主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下载PDF
以文学思考“游戏”:网络小说中的“游戏”想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昭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同为数字时代的新文化类型,后者的想象建构深入影响了前者的创造,形成一类专以游戏为题材的网络文学体裁,即"游戏小说"。游戏小说对当代网络游戏进行了论述与想象。其一,小说叙事构想了当下"游戏社会&... 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同为数字时代的新文化类型,后者的想象建构深入影响了前者的创造,形成一类专以游戏为题材的网络文学体裁,即"游戏小说"。游戏小说对当代网络游戏进行了论述与想象。其一,小说叙事构想了当下"游戏社会"的新现实;其二,小说以文学虚构的方式再度想象的"游戏世界",是一个可对自我与他人进行深度探测的装置,是个体与他人、世界进行连接的空间;其三,小说叙述的"玩",是故事人物在游戏空间里与万物及世界建立关联的行为与历程。游戏小说这套数字化实践不仅让游戏被重述、被思考,还参与了关于游戏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新媒体文化 游戏 象征 文学人类学
原文传递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14
作者 徐新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面对的共同问题,强调以现实和对象为基础,作为研究方式、研究类别的文学人类学,已成为迈向科玄并置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科玄并置 共时历史
下载PDF
从梭坡如何去往东女国:藏彝走廊的道路、行走与地方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3,共9页
在微观民族志视野中考察大渡河上游梭坡地方群体探访"东女国"遗址、以乡土行走实现地方的过程,不仅旨在揭示其背后地方历史、族群记忆与社区塑造的错综关联,也尝试在"藏彝走廊"道、路、行、径、迹的多元空间实践中... 在微观民族志视野中考察大渡河上游梭坡地方群体探访"东女国"遗址、以乡土行走实现地方的过程,不仅旨在揭示其背后地方历史、族群记忆与社区塑造的错综关联,也尝试在"藏彝走廊"道、路、行、径、迹的多元空间实践中重新理解"地方"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将"行走"重置于身体、地方与日常生活领域,既是对"道路"定义与边界的必要反思,也为当前道路研究日益趋向区域、跨域与流动的宏观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东女国 梭坡 微观民族志
原文传递
“田野”的再概念化:兼论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同一性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菲 邱硕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5,共10页
文章以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同一性问题为起点,从“再概念化”的路径考察人类学民族志“田野”在新时期文学人类学四十年发展中发生的移用与改造,及其所催生的复杂“田野”观念与实践。四重证据法所体现的田野整合机制,有助于形成一种具有... 文章以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同一性问题为起点,从“再概念化”的路径考察人类学民族志“田野”在新时期文学人类学四十年发展中发生的移用与改造,及其所催生的复杂“田野”观念与实践。四重证据法所体现的田野整合机制,有助于形成一种具有本土文化品格的认知范式,亦是理解文学人类学从对象的学科向方法的学科转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 民族志 文学人类学 四重证据法
原文传递
从民间信仰看川西北尔玛人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祥林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1,共9页
生态人类学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应的经济生活、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古往今来,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羌族民间形成了种种信仰及习俗,其中蕴含着积极的生态意识... 生态人类学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应的经济生活、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古往今来,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羌族民间形成了种种信仰及习俗,其中蕴含着积极的生态意识,这种意识跟当今世界人类崇尚的生态理念不乏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小传统 民间信仰 生态意识
原文传递
人类学比较视野中的羌族释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祥林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本文立足文化人类学的比较视野,结合汉族“端公”、满族“萨满”、彝族“毕摩”等,对羌族释比的名与实进行知识考古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羌族释比及其文化。
关键词 羌族 释比 比较研究 文化人类学
原文传递
羌族花灯戏研究三题
19
作者 李祥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当今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羌族戏剧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剧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羌戏在川西北羌族民间的主要种类有释比戏和花灯戏。关于羌族花灯戏,《羌族词典》有记载,《中国少数民族古... 当今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羌族戏剧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剧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羌戏在川西北羌族民间的主要种类有释比戏和花灯戏。关于羌族花灯戏,《羌族词典》有记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为之设有条目,文章立足艺术人类学,结合文献调研与田野调查内容,就羌族花灯戏相关问题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花灯戏 羌族戏剧 民俗艺术
原文传递
在景观中讲述故事:嘉绒地区民族文学生活的时间经验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菲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3,共11页
要考察藏彝走廊多民族共生之“民族文学生活”,需要先对文学生产/消费逻辑下作为现代性表征的线性时间观进行反思,强调在具体地方生境、日常生活方式和身体实践行动中才能深入理解民族文学生活的深层生命经验。以围绕“乾隆王打金川”... 要考察藏彝走廊多民族共生之“民族文学生活”,需要先对文学生产/消费逻辑下作为现代性表征的线性时间观进行反思,强调在具体地方生境、日常生活方式和身体实践行动中才能深入理解民族文学生活的深层生命经验。以围绕“乾隆王打金川”展开的地方景观、故事讲述和历史时间经验方式为个案,可以看到,在嘉绒地区特定生境和历史景观中不断唤起的“讲故事”,不仅是口头的、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学类型,还是民族文学生活持续展开的具身行动方式,折射出了地方时间观念的复杂性、主体时间体验的情感深度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时间非均质性,其有助于反思当代“文学生活”转向内在的视域和方法局限,并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民族文学生活”的多元实践敞开新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生活 文学人类学 民间故事 景观 嘉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