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所见莱州湾南岸地区元明时期制盐工艺 被引量:11
1
作者 燕生东 赵守祥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3-17,共15页
本文介绍了莱州湾南岸地区考古调查发现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址情况,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出的地下卤水坑井、过滤沟、沉淀坑、盐灶以及盐工居住的房屋等遗存,并根据这些遗存复原了该地区包括制盐季节、原料、取卤与制卤方式、煮盐方式与场所... 本文介绍了莱州湾南岸地区考古调查发现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址情况,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出的地下卤水坑井、过滤沟、沉淀坑、盐灶以及盐工居住的房屋等遗存,并根据这些遗存复原了该地区包括制盐季节、原料、取卤与制卤方式、煮盐方式与场所在内的制盐工艺流程。通过对传世文献记录的梳理和比较,发现莱州湾南岸元明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比较特殊,无论是制盐原料来源、取卤与制卤方式、盐灶,还是成盐过程,与已有的文献记录都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元明时期 制盐工艺
下载PDF
商文化前期在东方地区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燕生东 丁燕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4,76,共9页
本文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分析了商代前期商文化在东方地区的发展过程、聚落分布、区域中心聚落以及文化特点。本文指出,商文化第一阶段(即二里岗下层时期)末期到达豫东地区的西部,第二阶段(即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前段)向东扩张达到顶峰,... 本文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分析了商代前期商文化在东方地区的发展过程、聚落分布、区域中心聚落以及文化特点。本文指出,商文化第一阶段(即二里岗下层时期)末期到达豫东地区的西部,第二阶段(即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前段)向东扩张达到顶峰,东北部至渤海南岸,东部至潍河、白浪河、沭河东岸,向南至连云港海岸、盐城一带;聚落分布密集、聚落和人口数量较多以及包含多个高等级聚落的豫东、鲁西南、鲁中南、鲁南及济南地区属于商王朝在东方地区重点经略的区域;除高等级聚落济南大辛庄商文化与当地文化共存外,其他地区为较典型的商文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地区 商代前期 文化特点 聚落分布
原文传递
“孔子‘作’《春秋》”的汉唐推衍
3
作者 闫春新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先秦“孔子‘作’《春秋》”的命题,多被汉唐接受、深化乃至过度蕴意及其治世功能的衍义,在两汉更是进一步衍生出极具神学意义的“孔子受命‘作’《春秋》”。汉唐这一推衍“孔子‘作’《春秋》”的内在发展理路,有其深刻的思想动因。... 先秦“孔子‘作’《春秋》”的命题,多被汉唐接受、深化乃至过度蕴意及其治世功能的衍义,在两汉更是进一步衍生出极具神学意义的“孔子受命‘作’《春秋》”。汉唐这一推衍“孔子‘作’《春秋》”的内在发展理路,有其深刻的思想动因。汉唐“孔子‘作’《春秋》”的文化认定,其实是起因于最初的天命及圣言崇拜及其后两汉的孔子的渐次圣化与《春秋》渐次经典化甚至是“神化”。魏晋已至隋唐大都在接受圣化孔子为经学共识的基础上,有部分修正与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作《春秋》” “受命‘作’《春秋》” 神化 圣化
原文传递
“《春秋》者礼义之大宗”命题的多维度考察
4
作者 丁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出“《春秋》者礼义之大宗”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深刻而中肯地揭示了孔子作《春秋》的指导思想和《春秋》经的思想内涵都是以“礼”作为价值标准。南朝梁人皇侃强调礼在六经中的统摄地位说:“六经其教虽异,...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出“《春秋》者礼义之大宗”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深刻而中肯地揭示了孔子作《春秋》的指导思想和《春秋》经的思想内涵都是以“礼”作为价值标准。南朝梁人皇侃强调礼在六经中的统摄地位说:“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皇侃的这一论述与司马迁关于《春秋》为“礼义之大宗”的命题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明确而中肯地阐明了《春秋》经的主导思想就是礼。纵观历史上众多学者有关《春秋》经的论述,可知古今众多学者大都认可《春秋》经的指导思想或价值标准就是礼。汉代的“春秋决狱”,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汉代学界和政界依照《春秋》礼义精神进行的司法实践。宋人张大亨的《春秋五礼例宗》和元人吴澄的《春秋纂言》,把《春秋》所载各种事件按五礼分类编排。清人毛奇龄的《春秋毛氏传》则将《春秋》纪事分为二十二门类,并认为:“《春秋》二十二门皆典礼也。”凡此种种,均从一定维度上反映出《春秋》经纪事的指导思想就是“礼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太史公 司马迁 礼义之大宗
下载PDF
由清华简《系年》再论两周之际《诗经》有关篇章的创作年代
5
作者 代生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8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周幽王覆灭后,携惠王与周平王形成对峙局面,其间诸侯倒戈、转向,形势十分复杂,这一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指斥贵族大臣、抱怨天命的诗篇。由于史料缺乏,后世学者对相关史事存在较多争议,为解析诗篇增加了不少困难。清华简《系年》记载了两周... 周幽王覆灭后,携惠王与周平王形成对峙局面,其间诸侯倒戈、转向,形势十分复杂,这一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指斥贵族大臣、抱怨天命的诗篇。由于史料缺乏,后世学者对相关史事存在较多争议,为解析诗篇增加了不少困难。清华简《系年》记载了两周之际尤其“二王并立”的史事,与原有的认知大不相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段历史;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还原《诗经》中《节南山》《正月》《雨无正》等篇章的创作背景,确定部分诗篇的创作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年》 二王并立 周亡王九年 小雅 创作年代
原文传递
汉唐时期“五经”学系统的内部调整与发展
6
作者 王培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23,共15页
自汉迄唐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五经"学系统内部有较大的调整与发展。首先,"五经"经传的地位有升有降,在《春秋》公羊学、《仪礼》地位明显下降的同时,《礼记》《左传》的地位显著上升,并最终跻身于"五经"... 自汉迄唐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五经"学系统内部有较大的调整与发展。首先,"五经"经传的地位有升有降,在《春秋》公羊学、《仪礼》地位明显下降的同时,《礼记》《左传》的地位显著上升,并最终跻身于"五经"的行列。其次,"五经"经传的传本大多从今文经变为古文经(或伪古文经),且由经书单行本变成了经传(注)合编本。再次,经书注解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西汉今文经的专经之学,到东汉古文经的兼综之学,再到南北朝的义疏之学,经历了从注"经书"到疏"经注"的转变,且注释的重点从侧重名物训诂发展到开始侧重义理。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整与发展,为唐初孔颖达主持编纂《五经正义》确定"新五经"学,奠定了学术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九经""十二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汉唐之间的"五经"学系统,这充分说明既有的"五经"学系统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经学研究面临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今文经 古文经 义疏之学 五经正义
下载PDF
荀子的“孔子问题”初论
7
作者 李福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0-97,共8页
荀子萦怀于心的思想问题乃是"圣人不得其位"的所谓"孔子问题",即荀子要在思想理论上解决"儒家的政教担纲者如何得势临民"的核心问题。这一思想归宿迫使荀子,按照思想逻辑必然要极力证明人性恶的观点,因此... 荀子萦怀于心的思想问题乃是"圣人不得其位"的所谓"孔子问题",即荀子要在思想理论上解决"儒家的政教担纲者如何得势临民"的核心问题。这一思想归宿迫使荀子,按照思想逻辑必然要极力证明人性恶的观点,因此,"性恶"并非仅仅是荀子面对的客观现实,更是他思想不得不预设的一种逻辑前提。荀子尊孔崇道,特别提出"隆礼"的主张,实是为了达到"象征意义上尊君而实际政治中任贤"的思想目的,亦即给"孔子问题"以一种现实、稳妥而长久的制度设计上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孔子问题 礼义 从道不从君
下载PDF
《历代诗咏齐鲁总汇》
8
作者 王志民 李剑锋 +2 位作者 廖群 仝晰纲 刘英波 《山东画报》 2021年第11期112-112,共1页
【内容简介】《历代诗咏齐鲁总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一部继承和创新并重的鸿篇巨制。该书选题高雅、全面收集、分类科学、精选精编,印制精美、清新厚重,对于弘扬和传承齐... 【内容简介】《历代诗咏齐鲁总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一部继承和创新并重的鸿篇巨制。该书选题高雅、全面收集、分类科学、精选精编,印制精美、清新厚重,对于弘扬和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咏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齐鲁 继承和创新 积极贡献 内容简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