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团结与友善
被引量:
17
1
作者
曹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团结问题是当代伦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会成员因为有共享的价值、共同的利益和共通的情感而凝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团结的局面。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普遍竞争和社会冷漠的现象,维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的、...
团结问题是当代伦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会成员因为有共享的价值、共同的利益和共通的情感而凝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团结的局面。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普遍竞争和社会冷漠的现象,维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的、物质的和情感的纽带有松散的危险,需要"友善"的加固。友善是一种以对方为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待人如己的道德要求,还是一种理性的道德情感。在一个普遍友善的社会里,社会成员之间才有更广泛的价值认同、更普遍的利益共享和更持久的情感互通。在这个意义上,友善是社会团结的内在的道德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结
友善
价值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治与德治之辨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伟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法治的核心特征是法律高于一切。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它可以限制任意专断的权力,提升人的预见能力,增进人的主动性;能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囚徒困境。法治无关乎民主、自由,只意味着形式的平等。德治的核心思想是树立道德典...
法治的核心特征是法律高于一切。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它可以限制任意专断的权力,提升人的预见能力,增进人的主动性;能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囚徒困境。法治无关乎民主、自由,只意味着形式的平等。德治的核心思想是树立道德典范,激发道德良知,影响人们的行为。法治不仅关乎法律之存废,同样关乎道德之兴衰;若法治不立,则德治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德法关系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诉讼调解的伦理辩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刚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诉讼和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之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外在于诉讼并成其为补充的ADR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诉讼基本纲领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第三种类型是把调解置于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调解...
诉讼和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之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外在于诉讼并成其为补充的ADR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诉讼基本纲领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第三种类型是把调解置于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调解制度。不同的类型有其不同的道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调解
ADR
马锡五审判方式
伦理辩护
原文传递
实然与应然:中国近代新法家礼法之辩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清香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近代新法家面对救亡和富强的时代主题,试图从传统法家思想中寻找资源以应对西方法治精神,同时回应传统以来的礼治实践。他们认为,中国传统中本有"法治"或"法治主义"的思想,只是被误解而淹没在历史中,儒家的礼治思...
近代新法家面对救亡和富强的时代主题,试图从传统法家思想中寻找资源以应对西方法治精神,同时回应传统以来的礼治实践。他们认为,中国传统中本有"法治"或"法治主义"的思想,只是被误解而淹没在历史中,儒家的礼治思想确实在历史中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新时代应当重新考量。新法家们面对礼治和法治问题,对儒家和法家所受的批判进行反思或维护,虽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双重维度:从实然的层面看,承认二者在历史上均起到维护专制、压抑个性的作用,应当加以批判和反思;在应然的层面,他们认为法治与礼治不必然引发专制,并且他们努力为其寻找超越社会制度的基础,这就是应然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家
法治
礼治
应然之道
原文传递
论至善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至善本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却在当代伦理学的研究中被边缘化了。我们今天重拾"至善"话题,并非要复古,也没有意愿通过定义"至善"去建构一个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相反,恰恰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
至善本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却在当代伦理学的研究中被边缘化了。我们今天重拾"至善"话题,并非要复古,也没有意愿通过定义"至善"去建构一个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相反,恰恰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难题,需要为行为的"应当"寻求最终依据。这样的问题意识引导我们到人生的终极目的中寻求至善。按照通说,人生的目的无外乎幸福和美德,但无论运用分析的或综合的方法,它们都难以最终定义至善。我们认为只有以"骑手与奔马"的内在统合方式才能成为至善,其内涵是完全的人。这样的"至善"并不存在于彼岸,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最高活动形态,使得"至善"的实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幸福
道德
完全的人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整体主义还是平等主义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对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解读,衍生出当代西方学界两个主要的派别: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义。整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斯·麦克利对以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平等主义进行批评。麦克利认为努斯鲍姆没有重视比例平等、对分配概念的理解...
对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解读,衍生出当代西方学界两个主要的派别: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义。整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斯·麦克利对以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平等主义进行批评。麦克利认为努斯鲍姆没有重视比例平等、对分配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且轻视了亚里士多德的共同善观念。平等主义从经典文本出发进行辩护,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公民理性平等的强调和对原初平等的本体论预设,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平等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分配正义
整体主义
平等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结与友善
被引量:
17
1
作者
曹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与出路问题研究"(10BZX0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12&ZD093)阶段成果
文摘
团结问题是当代伦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会成员因为有共享的价值、共同的利益和共通的情感而凝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团结的局面。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普遍竞争和社会冷漠的现象,维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的、物质的和情感的纽带有松散的危险,需要"友善"的加固。友善是一种以对方为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待人如己的道德要求,还是一种理性的道德情感。在一个普遍友善的社会里,社会成员之间才有更广泛的价值认同、更普遍的利益共享和更持久的情感互通。在这个意义上,友善是社会团结的内在的道德维度。
关键词
团结
友善
价值观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治与德治之辨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伟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文摘
法治的核心特征是法律高于一切。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它可以限制任意专断的权力,提升人的预见能力,增进人的主动性;能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囚徒困境。法治无关乎民主、自由,只意味着形式的平等。德治的核心思想是树立道德典范,激发道德良知,影响人们的行为。法治不仅关乎法律之存废,同样关乎道德之兴衰;若法治不立,则德治难行。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德法关系
国家治理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诉讼调解的伦理辩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ZX063)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13XNJ046)
文摘
诉讼和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之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外在于诉讼并成其为补充的ADR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诉讼基本纲领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第三种类型是把调解置于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调解制度。不同的类型有其不同的道德合理性。
关键词
诉讼调解
ADR
马锡五审判方式
伦理辩护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实然与应然:中国近代新法家礼法之辩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清香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20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ZX082)
文摘
近代新法家面对救亡和富强的时代主题,试图从传统法家思想中寻找资源以应对西方法治精神,同时回应传统以来的礼治实践。他们认为,中国传统中本有"法治"或"法治主义"的思想,只是被误解而淹没在历史中,儒家的礼治思想确实在历史中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新时代应当重新考量。新法家们面对礼治和法治问题,对儒家和法家所受的批判进行反思或维护,虽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双重维度:从实然的层面看,承认二者在历史上均起到维护专制、压抑个性的作用,应当加以批判和反思;在应然的层面,他们认为法治与礼治不必然引发专制,并且他们努力为其寻找超越社会制度的基础,这就是应然之道。
关键词
新法家
法治
礼治
应然之道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至善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与出路问题研究"(10BZX063)
文摘
至善本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却在当代伦理学的研究中被边缘化了。我们今天重拾"至善"话题,并非要复古,也没有意愿通过定义"至善"去建构一个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相反,恰恰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难题,需要为行为的"应当"寻求最终依据。这样的问题意识引导我们到人生的终极目的中寻求至善。按照通说,人生的目的无外乎幸福和美德,但无论运用分析的或综合的方法,它们都难以最终定义至善。我们认为只有以"骑手与奔马"的内在统合方式才能成为至善,其内涵是完全的人。这样的"至善"并不存在于彼岸,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最高活动形态,使得"至善"的实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
至善
幸福
道德
完全的人
审美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整体主义还是平等主义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迪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育部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研究
基地
伦理学
与
道德
建设
研究
中心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文摘
对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解读,衍生出当代西方学界两个主要的派别: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义。整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斯·麦克利对以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平等主义进行批评。麦克利认为努斯鲍姆没有重视比例平等、对分配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且轻视了亚里士多德的共同善观念。平等主义从经典文本出发进行辩护,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公民理性平等的强调和对原初平等的本体论预设,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平等主义倾向。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分配正义
整体主义
平等主义
Keywords
aristotle,distributive justice, holism, egalitarianism
分类号
B502.23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团结与友善
曹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法治与德治之辨
杨伟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3
诉讼调解的伦理辩护
曹刚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4
实然与应然:中国近代新法家礼法之辩的双重维度
郭清香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5
论至善
曹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整体主义还是平等主义
吴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