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民教育:一个观念史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兆璟 康夏飞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化的公民教育观三个阶段。从观念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公民教育,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的公民社会提供理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观念史
下载PDF
新时代人文教育场域之突围与再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兆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8-233,共6页
在新时代的节点上,中国人文教育场域从国家文明空间到社会空间再到教育空间都出现了一定的挤压和变形,处于破茧而出的'痛苦'状态,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使这一环形图得以更好地呈现是中国人文教育回归正统的动力所在。... 在新时代的节点上,中国人文教育场域从国家文明空间到社会空间再到教育空间都出现了一定的挤压和变形,处于破茧而出的'痛苦'状态,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使这一环形图得以更好地呈现是中国人文教育回归正统的动力所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中国人文教育实现提供了现实条件与空间。可以认为,在中华文明传统的昭示下,新时代中国人文教育必将获得广阔的生长空间,中国社会必将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文教育 教育场域 教育活力
原文传递
教学理解何以可能——概念来源及相关意旨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兆璟 陈婷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作为一个原生性与本土性词汇,教学理解概念的形成与出现受启于哲学解释学。目前,围绕教学理解已形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对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概念及教学理解概念的语义所指进行分析,可发现其间存在诸多... 作为一个原生性与本土性词汇,教学理解概念的形成与出现受启于哲学解释学。目前,围绕教学理解已形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对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概念及教学理解概念的语义所指进行分析,可发现其间存在诸多阙如之处,如概念的创制、使用、移植等,这值得我们在构建教育学概念时加以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解 哲学解释学 概念分析
下载PDF
意识自觉与观念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史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兆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显现出从本质主义到质的研究,从教育话语引进、移植走向教育话语的本土实践、自主创新,从学科自足到学术下移的观念变迁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方法,观念史提供了阐释教育研究观念变迁的新的理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显现出从本质主义到质的研究,从教育话语引进、移植走向教育话语的本土实践、自主创新,从学科自足到学术下移的观念变迁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方法,观念史提供了阐释教育研究观念变迁的新的理路。探讨教育研究中的"观念"因素,有助于理性体察已往教育研究中的"思想"因子,客观认识教育研究的要义所在,认识教育研究的理路和走向,获得对教育研究及教育研究者本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自觉 观念解放 教育科学研究 观念史
原文传递
论作为一门知识科学的教学理论
5
作者 王兆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综合知识科学的一般理论及教育学的"破边界"性质,可以指称,教学理论具有严密的知识科学的充要条件。事实上,考诸教学理论的形成史,可以看到"知识"作为原点在其中的主线存在。同理,以知识作为元要素来进入教学理论研究,进而考察教学... 综合知识科学的一般理论及教育学的"破边界"性质,可以指称,教学理论具有严密的知识科学的充要条件。事实上,考诸教学理论的形成史,可以看到"知识"作为原点在其中的主线存在。同理,以知识作为元要素来进入教学理论研究,进而考察教学理论研究问题之所在也是合理的。从"知识"出发同样可以对教学理论进行人文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科学 教学理论
下载PDF
论教育活力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兆璟 戴莹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5,共9页
作为教育生活的重要现象,教育活力是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的"显示器",是指引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教育活力问题的提出,导源于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考察;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这一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对教育更高需求的... 作为教育生活的重要现象,教育活力是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的"显示器",是指引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教育活力问题的提出,导源于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考察;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这一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对教育更高需求的时空显现,是中国教育走向自觉的必需。在中国教育发展合社会、合人、合教育这一视界中,以活力作为研究的视角与逻辑切入点,可以深入探究当代中国教育的实存状态及发展方向,进而通过对教育的改造,建构起充满活力的中国教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活力 教育精神 教育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