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itter采样和曲波变换的三维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华 陈小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7-1649,共13页
传统的地震勘探数据采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而野外数据采样可能由于地震道缺失或者勘探成本限制,不一定满足采样定理要求,因此存在数据重建问题.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利用随机欠采样方法将传统规则欠采样所带来的互相干假频转... 传统的地震勘探数据采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而野外数据采样可能由于地震道缺失或者勘探成本限制,不一定满足采样定理要求,因此存在数据重建问题.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利用随机欠采样方法将传统规则欠采样所带来的互相干假频转化成较低幅度的不相干噪声,从而将数据重建问题转为更简单的去噪问题.在数据重建过程中引入凸集投影算法(POCS),提出采用e-(x^(1/2))(0≤x≤1)衰减规律的阈值参数,构建基于曲波变换三维地震数据重建技术.同时针对随机采样的不足,引入jitter采样方式,在保持随机采样优点的同时控制采样间隔.数值试验表明,基于曲波变换的重建效果优于傅里叶变换,jitter欠采样的重建效果优于随机欠采样,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勘探资料,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波变换 jitter采样 压缩感知 数据重建 凸集投影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胡宝群 邱林飞 +4 位作者 李满根 孙占学 吕古贤 周义朋 白丽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形成阶段,是铀成矿的奠基阶段;(2)东、西两部分差异抬升剥蚀阶段,形成的断裂走向总体为SN向,相对应的是早期铀成矿阶段;(3)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形成NE向断裂带,相对应是晚期铀成矿阶段。第2阶段的构造体系叠加改造第1阶段的构造体系而形成早期铀成矿作用。第3阶段的红盆构造体系对前2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而形成晚期铀成矿作用,晚期成矿作用的强度和规模都要超过早期成矿作用。这3套构造体系相交的降压空间,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矿田构造 构造-岩浆演化 铀矿床 相山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钛铀矿赋存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运 胡宝群 +3 位作者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44-349,共6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邹家山铀矿床深部矿化的钛铀矿含量明显高于浅部。以铀矿石特征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钛铀矿的赋存特征:(1)钛铀矿包裹沥青铀矿;(2)围绕黄铁矿和二氧化钛矿...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邹家山铀矿床深部矿化的钛铀矿含量明显高于浅部。以铀矿石特征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钛铀矿的赋存特征:(1)钛铀矿包裹沥青铀矿;(2)围绕黄铁矿和二氧化钛矿物边缘生长;(3)钛铀矿在伊利石、磷灰石、萤石边缘产出;(4)少量沥青铀矿充填于钛铀矿中。钛铀矿空间分布特征为:在横向上集中于含矿断裂中,垂向上随深度增加而有含量增多的趋势。钛与铀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钛铀矿矿化仅有1期,而沥青铀矿则为两期。钛铀矿成因主要为沥青铀矿交代含钛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家山铀矿床 钛铀矿 赋存特征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胡宝群 吕古贤 +5 位作者 孙占学 李满根 史维浚 李学礼 王运 白丽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在已知成矿带和矿床中,随着找矿和开采的进行,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一个好的成矿理论,可以给这些资料较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还可能为老矿区(带)的深部和外围找矿指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标志。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水... 在已知成矿带和矿床中,随着找矿和开采的进行,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一个好的成矿理论,可以给这些资料较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还可能为老矿区(带)的深部和外围找矿指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标志。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水相变可导致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变,使成矿物质被释放而成矿,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断裂降压引发水相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是认识热液成矿作用的关键。基于上述目的和思路,本文以邹家山热液铀矿床为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矿床物质组成及含矿断裂特征方面近期研究成果,用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分析了邹家山铀成矿作用过程,并初步探讨了相山矿田及华南铀热液成矿作用。指出在相山等华东南的铀矿田中,常见先形成X节理,后在力偶作用下沿X节理的一枝发生一组平行滑动,形成间断、侧列、菱形的张性小断块,从而出现总体挤压、局部拉张降压的环境,压力降低引发水相变而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蚀变 断裂 热液铀矿床 相山
下载PDF
江西相山矿田典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树明 曹寿孙 +6 位作者 曾文乐 饶泽煌 谢国发 方欣 张莹 王蕾 张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82,共18页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3个典型铀矿床邹家山、横涧和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了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130 m标高和206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66.1℃和159.9℃,盐度w(NaCleq)为11.61%和13.16%,密度...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3个典型铀矿床邹家山、横涧和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了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130 m标高和206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66.1℃和159.9℃,盐度w(NaCleq)为11.61%和13.16%,密度为0.88 g/cm3和1.00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呈抛物线型关系,密度与均一温度为负相关,而密度与盐度正相关。横涧矿床-3 m标高和92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59.9℃和291.7℃,盐度w(NaCleq)为13.45%和7.95%,密度为0.91 g/cm3和0.79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正相关,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关系不明显。沙洲矿床-138 m标高和-98 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97.3℃和272.9℃,盐度w(NaCleq)为13.73%和11.62%,密度为0.86 g/cm3和0.87 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规律性不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 m标高和206 m标高铀成矿平均深度是860 m和550 m,横涧矿床-3 m标高和92 m标高平均深度是930 m和950 m,沙洲矿床-138 m标高和-98 m标高平均深度为578 m和537 m。与地表标高对比获得,邹家山、沙洲和横涧铀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分别在320~416 m、190~240 m、727~902 m之间。相山北西部地区的抬升剥蚀程度强于南东部地区,显示东部和南部地区在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铀矿床 相山 江西
下载PDF
华南铀成矿省花岗岩型铀矿矿质卸载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邵飞 许健俊 +2 位作者 毛玉峰 何晓梅 高梦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46-151,171,共7页
花岗岩型铀矿是华南铀成矿省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但以往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过程中矿质卸载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在阐述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产铀花岗岩特征及铀矿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赋存部位及矿... 花岗岩型铀矿是华南铀成矿省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但以往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过程中矿质卸载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在阐述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产铀花岗岩特征及铀矿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赋存部位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温压快速降低、成矿流体的湍流运动、还原作用和新物质(矿化剂)的加入是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矿质卸载的重要机制,不同类型铀矿床有其主要的矿质卸载机制,但不是唯一的,矿床的形成可以存在多种矿质卸载机制。通过对产铀岩体可能的卸载空间分析,结合矿质卸载机制研究,有利于拓展勘查空间及找矿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矿质 卸载机制 铀矿勘查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省份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曹龙生 杨亚新 +2 位作者 张叶 郑勇明 杨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9.5,36.5,49.1和580.0Bq/kg;土壤中238U,226Ra,232Th的含量随地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0K含量随地域的分布规律则不显著。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成土母岩和铀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天然放射性核素 含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大地电磁三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的散度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辉 邓居智 +1 位作者 谭捍东 杨海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9-1659,共11页
散度校正对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速度、提高计算精度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开展了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从Maxwell方程中磁场散度为零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三种散度校正方法:直接磁场散度校正(DDCM)、磁场散度残差复校正... 散度校正对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速度、提高计算精度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开展了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从Maxwell方程中磁场散度为零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三种散度校正方法:直接磁场散度校正(DDCM)、磁场散度残差复校正(RPCM)、磁场散度残差实校正(RRCM),并将上述校正方法用于垂直接触带、典型低阻异常体和国际标准地电模型的正演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散度校正和不做散度校正求解方案,磁场散度残差复校正具有计算时间短,收敛速度更快,计算结果更精确的优点.此外,不同网格剖分下的磁场散度残差实校正方案计算结果显示出该校正方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三维正演 交错采样 散度校正
下载PDF
二维小波变换在成像测井识别裂缝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晓峰 潘保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6,188+201,共4页
本文首先对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电导率曲线的小波变换,然后在小波变换后的高频段寻找与裂缝对应的分解信号,再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解信号进行绝对值叠加,再转换成二值信号(即裂缝为1,非裂缝为0)成图,从而增强... 本文首先对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电导率曲线的小波变换,然后在小波变换后的高频段寻找与裂缝对应的分解信号,再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解信号进行绝对值叠加,再转换成二值信号(即裂缝为1,非裂缝为0)成图,从而增强成像测井中的裂缝信息,为成像测井的人机交互解释中的裂缝识别提供依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地显示出裂缝,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小波变换 成像测井 裂缝型储层 电导率
下载PDF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在热储构造勘查中的试验研究-以抚州地热区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叶益信 邓居智 方根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9-653,共5页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电磁法勘探仪器,它具有勘探深度大、成果反应直观、轻便高效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然后以抚州地热区的勘查为例,说明它在热储构造勘查中的应用。本文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电磁法勘探仪器,它具有勘探深度大、成果反应直观、轻便高效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然后以抚州地热区的勘查为例,说明它在热储构造勘查中的应用。本文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在抚州地热区的应用,结合快速松弛反演(RRI)技术,揭露了该地区的深部地电剖面特征,反演结果与地质资料相吻合,剖面1、2的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域深部具有较明显低阻异常带,异常清晰、显著,且与断裂带的位置相吻合,这表明EH4方法在该区域热储构造勘查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为该区域寻找深部接替地热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 快速松弛反演
下载PDF
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树明 魏正宇 +2 位作者 张良 汤琳 赵新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84-285,共2页
碱交代型铀矿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甘肃龙首山地区是我国碱交代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区,已探明的碱交代型矿床(点)多属中、小类型(黄净白和黄世杰,2005)。国外已发现的该类型铀矿床规模却较大,且矿床成群成带分布、矿石铀品位中等... 碱交代型铀矿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甘肃龙首山地区是我国碱交代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区,已探明的碱交代型矿床(点)多属中、小类型(黄净白和黄世杰,2005)。国外已发现的该类型铀矿床规模却较大,且矿床成群成带分布、矿石铀品位中等,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如何借鉴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的勘查理论与经验,围绕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成矿机理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交代型铀矿 龙首山 铀矿床 铀成矿 成矿机理 产铀岩体 交代作用 铀矿化 绿泥石化 花岗岩类
下载PDF
磁性交联壳聚糖对水溶液中铀(Ⅵ)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国林 陈中胜 +1 位作者 梁喜珍 SHI Jeffrey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4-840,共7页
采用纳米Fe3O4作为磁流体包埋、戊二醛和硫脲进行交联壳聚糖,制备磁性交联壳聚糖(TTG-MCT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吸附能力得到提高,铀(Ⅵ)成功地被吸附在TTG-MCTS上。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铀(Ⅵ... 采用纳米Fe3O4作为磁流体包埋、戊二醛和硫脲进行交联壳聚糖,制备磁性交联壳聚糖(TTG-MCT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吸附能力得到提高,铀(Ⅵ)成功地被吸附在TTG-MCTS上。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铀(Ⅵ)初始浓度及振荡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继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式拟合优于用Freundlich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161.3mg·g-1。较之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交联壳聚糖 铀(Ⅵ) 吸附容量 等温式
下载PDF
POCS联合改进的Jitter采样理论曲波域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本锋 陈小宏 +1 位作者 李景叶 张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8,13-14,共9页
由于采集条件的限制及后续处理中废炮废道的剔除,使得地震数据成为不完整数据体,这将影响后续地震资料的处理及反演,因此有必要进行地震数据重建。本文结合曲波变换和凸集投影(POCS)方法对不规则地震数据进行重建:对比分析不同阈值模型... 由于采集条件的限制及后续处理中废炮废道的剔除,使得地震数据成为不完整数据体,这将影响后续地震资料的处理及反演,因此有必要进行地震数据重建。本文结合曲波变换和凸集投影(POCS)方法对不规则地震数据进行重建:对比分析不同阈值模型对二维地震数据重建结果及收敛速度的影响,采用改进的指数阈值模型(q=0.5)和改进的Jitter欠采样方法在频率域对每一有效频率切片进行二维重建,最终实现三维地震数据重建,并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在迭代过程中,定义了新的误差函数公式,从而在保证重建质量的同时有效地结束迭代,再次提高了计算效率。模拟数据分析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曲波变换 凸集投影(POCS) 阈值模型 改进的Jitter采样
下载PDF
井间地震CT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谈顺佳 张华 王瑞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3期439-446,共8页
岩溶对于目前的工程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本文介绍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原理及工作方法,简要地阐述了地震波的反演理论基础。并利用层析成像反演软件对其在工区里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对得到不同测线的反演剖面图进行解释。通... 岩溶对于目前的工程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本文介绍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原理及工作方法,简要地阐述了地震波的反演理论基础。并利用层析成像反演软件对其在工区里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对得到不同测线的反演剖面图进行解释。通过这一工程实例的应用效果,说明井间地震CT技术在圈定岩溶勘察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勘察 井间地震 地震波反演 工程设计
下载PDF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振 胡宝群 +3 位作者 王运 孙占学 李满根 王倩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在邹家山地表、-170 m中段和-210 m中段各选取了一个典型剖面,采用穿过矿体的方式系统采样,对蚀变岩及矿石分别做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化学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从围岩至矿化中心,随着U含量的增... 在邹家山地表、-170 m中段和-210 m中段各选取了一个典型剖面,采用穿过矿体的方式系统采样,对蚀变岩及矿石分别做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化学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从围岩至矿化中心,随着U含量的增高,SiO2,CaO明显降低,而TiO2,U,S,P2O5,Al2O3,MgO及烧失量明显增高,K2O与Na2O的含量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且地表矿石K2O含量较低,而Na2O含量较高,与井下矿石正好相反。Rb,Nd,Zr,Tb,Er,Yb,Lu等元素明显富集,而Nb,Ta,P,Ti等元素相对亏损。从横向上来看,围岩到矿石ΣREE,LREE和HREE均有明显增高,(La/Yb)N、LREE/HREE降低,蚀变岩和矿石均有较明显的铕负异常。从纵向上来看,越往深部ΣREE、LREE、(La/Yb)N、LREE/HREE含量降低,HREE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家山铀矿床 围岩蚀变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山间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以吐哈盆地和二连盆地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成勇 聂逢君 +1 位作者 权建平 邓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30-237,共8页
通过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和锆石测年分析,研究吐哈盆地和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目的层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440.9±2.3)Ma,其物源应为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侵入体,铀源主要来自于预富集。二连盆地... 通过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和锆石测年分析,研究吐哈盆地和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目的层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440.9±2.3)Ma,其物源应为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侵入体,铀源主要来自于预富集。二连盆地物源主要来源于古河道上游和两侧岩体,铀源主要以岩体铀的风化淋滤为主,地层中火山碎屑岩也为铀的富集提供了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间盆地铀源条件对铀成矿的控制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源 蚀源区 LA-MC—ICP-MS 山间盆地
下载PDF
CSAMT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居智 谭捍东 +2 位作者 陈辉 佟拓 林昌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6-2032,共7页
系统分析大地电磁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场特征,采用将总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计算,一次场利用快速汉克尔变换,二次场利用数值模拟的思路.从CSAMT满足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出发,利用交错采样... 系统分析大地电磁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场特征,采用将总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计算,一次场利用快速汉克尔变换,二次场利用数值模拟的思路.从CSAMT满足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出发,利用交错采样有限差分算法推导了电场和磁场的离散关系式,提出了简洁的边界条件和合理的剖分方案,所实现的CSAMT三维正演算法具有迭代速度快、收敛稳定、计算精度高等特点.通过均匀半空间和三维低阻体两个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和计算精度,为CSAMT三维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交错采样有限差分 三维正演 边界条件 汉克尔变换
下载PDF
亚钛还原钒酸铵微量滴定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铀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卫东 孙荣 +1 位作者 朱霞萍 刘平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7,共3页
根据亚钛还原钒酸铵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对样品溶样、过滤洗涤、还原氧化、滴定等操作方法做了改进。磷酸-盐酸-过氧化氢混合酸低温溶解样品,离心分离过滤,亚钛还原UO22+,过量亚钛用次溴酸钠氧化,尿素亚硝酸钠混合液进一步氧化未被次溴... 根据亚钛还原钒酸铵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对样品溶样、过滤洗涤、还原氧化、滴定等操作方法做了改进。磷酸-盐酸-过氧化氢混合酸低温溶解样品,离心分离过滤,亚钛还原UO22+,过量亚钛用次溴酸钠氧化,尿素亚硝酸钠混合液进一步氧化未被次溴酸钠氧化的微量低价杂质。在小体积(10 mL)范围内,用低浓度钒酸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操作测定微量铀,滴定终点清晰,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05%~0.07%,方法测定下限为0.001%,适于矿石和矿渣中0.001%~0.01%铀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能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钛 钒酸铵 滴定法 微量铀 矿石
下载PDF
云际矿床铀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成东 武翠莲 +2 位作者 刘超 唐宝彬 梁良 《铀矿冶》 CAS 2010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在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铀矿石堆浸工艺类型、矿物工艺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矿石堆浸的各种因素,查明了浸出渣中铀的赋存状态,为预测、改进、控制铀矿石的堆浸提供了工艺矿物学基本依据。
关键词 铀矿石 铀矿物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及铀含量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文良 张卓 +2 位作者 陈文文 陈路路 徐文政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76-8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印支期花岗岩被发现,许多学者对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主要受一些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呈线性分布,主要与晚二叠世(约256 Ma)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有关。印支期花岗岩的... 近年来,随着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印支期花岗岩被发现,许多学者对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主要受一些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呈线性分布,主要与晚二叠世(约256 Ma)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有关。印支期花岗岩的平均铀质量分数为10.34×10^(-6),远远高于世界酸性岩平均值,且其分布与华南铀成矿带的分布有一定的耦合性,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可能是华南铀矿非常重要的铀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印支期 花岗岩 动力学背景 铀质量分数 铀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