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永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34例于伤后24h内在常规治疗同时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控制肛温为32—35℃。32例于伤后24h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34例于伤后24h内在常规治疗同时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控制肛温为32—35℃。32例于伤后24h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伤后第3、7天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喇江平 黄永锐 尤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7期2543-2545,共3页
目的:探讨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术后配合引流管冲洗及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入的方法。结果:64例病人存活55例,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7例... 目的:探讨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普通钻孔置管引流手术,术后配合引流管冲洗及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入的方法。结果:64例病人存活55例,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7例,Ⅴ级1例。结论:该手术局麻下操作,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可靠,所需设备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刘晋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2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参数变化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d...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2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参数变化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d至20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的JOA评分(14.14±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JOA评分(6.65±1.23)分(P<0.05);12例患者术后CL值、ML值、WL值、Klaus高度指数、延颈髓角及颅底角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经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脊髓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少,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 小脑扁桃体下疝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 前路经口咽入路磨除术
下载PDF
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
4
作者 喇江平 《当代医学》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行局麻下钻孔引流术,术后行引流管冲洗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结果1周内20例患者颅内血肿均引流干净或基本干净,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对...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特殊人群急性轴外血肿行局麻下钻孔引流术,术后行引流管冲洗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结果1周内20例患者颅内血肿均引流干净或基本干净,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龄、婴幼儿或儿童及未婚青年、血小板低的部分急性轴外血肿,在保守治疗12~24 h、颅内高压症状重而无脑疝形成者,行钻孔引流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人群 轴外血肿 钻孔引流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晋斐 缪洪平 +2 位作者 喇江平 雷文刚 李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8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微循环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脑微循环指标,治疗后3个月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CBV大于对照组,CBF快于对照组,MTT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及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水平,减轻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程度,改善患者脑微循环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脑微循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