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地区气候康养资源优势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研究
1
作者 雷应朝 胡孟然 +5 位作者 龙怀聪 赵婉露 李永军 吕艳 林颖仪 王式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选取2010-2019年攀枝花地区气象数据,采用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法,分析攀枝花地区气候康养资源,并与南北方典型城市对比探析其优势;分析2015-2019年攀枝花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特征及其受当地同期气候... 选取2010-2019年攀枝花地区气象数据,采用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法,分析攀枝花地区气候康养资源,并与南北方典型城市对比探析其优势;分析2015-2019年攀枝花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特征及其受当地同期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同时与北方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攀枝花地区日平均气温14.6℃~26.8℃、日平均气压876.2~885.3 hPa、相对湿度59%~74%、冬季月均日照时数217.5~247.2 h。气候上属于无冬区,具有避寒康养优势;夏季最热月在5月,而盛夏时(7-8月)比中国东部地区气候宜人,具有避暑康养优势。舒适度研究显示,当地“舒适”、“凉爽”等级天数最多,无“严寒”、“寒冷”和“冷”等级天气,多年平均年广义舒适期可达246.4天,宜居利养。当地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呈现低温效应,“舒适”、“微热”等级天气康养效果最佳,21℃~23℃气温范围及6-9月雨季气候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相对危险度(RR)研究显示,若北方候鸟人群冬季前往相对温暖的攀枝花避寒旅居,此气候趋利行为对应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次占比降低,降幅在24.62%及以上,表明攀枝花“暖冬”气候对相关候鸟人群的发病风险降低效应,即避寒康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康养资源 舒适度 呼吸系统疾病 康养效应 攀枝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攀枝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2
作者 李永军 卢萍 《暴雨灾害》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更好地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复杂区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攀枝花市2015—2020年72个国家、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和欧洲中心0.25°×0.25°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攀枝花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为更好地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复杂区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攀枝花市2015—2020年72个国家、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和欧洲中心0.25°×0.25°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攀枝花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攀枝花降水具有地形作用突出、北多南少的特点,降水日数是造成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2)攀枝花夜雨特征显著,呈单峰型,降水峰值出现在03时(北京时),因攀枝花位于干热河谷区,日间湿度小、夜间湿度大,夜间较饱和的大气更容易凝结,触发降水,湿度的日变化是攀枝花易发生夜雨的原因之一。(3)攀枝花干湿季分明,6—10月为攀枝花湿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攀枝花干季,6月和10月是干湿转换的过渡期。6月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攀枝花雨季开始,干季逐渐结束;10月干燥的高原南支西风气流加强,雨季趋于结束,干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特征 南亚高压 西南季风 南支绕流
下载PDF
攀枝花一次暴雨过程空报原因及诊断分析
3
作者 肖微 杨雪 +1 位作者 彭江维 麦夏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S01期5-9,共5页
利用各种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20年6月17日夜间至18日白天四川省攀西地区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空报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低空切变未南压、水汽辐合散度偏弱、动力... 利用各种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EC等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20年6月17日夜间至18日白天四川省攀西地区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空报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低空切变未南压、水汽辐合散度偏弱、动力条件差、没有上下一致的上升运动、湿层极其浅薄等因素导致了暴雨的空报,而预报员主观订正能力有限,忽略了水汽和能量条件指标时间的一致性,也是空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空报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多种干旱指标在攀枝花地区干旱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刘健锋 刘正风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峰 《四川水利》 2023年第6期26-30,共5页
以攀枝花地区为例,基于长系列月径流、降雨和气温等资料,比较分析了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SI)等三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在干旱事件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以攀枝花地区为例,基于长系列月径流、降雨和气温等资料,比较分析了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SI)等三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在干旱事件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和SPI指数相关性显著;季尺度的SPI指数和SPEI指数与SSI指数最相关;SPI指数擅于识别对于降雨亏缺主导的干旱,而SPEI指数对增温显著的干旱事件表现最佳,而SSI指数对长历时持续性干旱识别效果较好;月降水亏缺量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50%情况下,单月气温增幅超过2.4℃或连续3个月累积增幅超过3.7℃,极有可能引发特大干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SPI指数 SSI指数 攀枝花地区 干旱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攀枝花地区主要传染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胡孟然 尹立 +4 位作者 赵婉露 雷应朝 李永军 杨燕 王式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90-700,共11页
为探讨气象要素对攀枝花地区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定性分析攀枝花2010-2019年传染病患病人数与同期气象要素关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 为探讨气象要素对攀枝花地区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定性分析攀枝花2010-2019年传染病患病人数与同期气象要素关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研究气温、风速对患病人数的影响,并按年龄分层考虑温-湿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手足口病、流感、痢疾、腹泻高发群体为少儿(0~17岁),而结核性胸膜炎高发于中青年(18~64岁)。(2)结核性胸膜炎与流感在冬春季高发,其中结核性胸膜炎在低压时不易发病,而流感在高温、低压及低日照时数的气象条件下不易发病。腹泻、痢疾及手足口病在夏季高发,腹泻和痢疾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不易发病,而手足口病在低温、高压、低湿等气象条件下不易发病。(3)气温、风速对传染病的影响均有明显滞后性,在21℃~23℃最舒适气温段及1.3~1.6 m/s、2~2.7 m/s风速段,传染病发病风险均最低。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温-湿协同作用下对传染病发病的响应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环境气象与健康 气象要素 传染病 滞后性 攀枝花
下载PDF
冷平流强迫背景下攀枝花市一次雷暴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典南 刘春艳 陈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基于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MICAPS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方法对2020年4月13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的冷平流强迫类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雷暴过程混合了冰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 基于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MICAPS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方法对2020年4月13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的冷平流强迫类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雷暴过程混合了冰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多种天气,其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高原槽、700 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以及地面辐合线。200~500 hPa西北干冷空气顺高原槽南下对本次过程起主导作用,弱的700 hPa西南急流为本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促进了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此外,“上冷下暖”的气层结构、中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气流的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适宜的0℃和-20℃层高度、较强的CAPE和K指数、较大的700~500 hPa温度垂直递减率等因素也是本次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市 雷暴 冷平流强迫 冰雹
下载PDF
一次攀西地区飑线天气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永军 陈科艺 《气象科技》 2019年第6期997-1005,共9页
利用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及卫星资料和NCEP 1°×1°的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13日攀西地区南部的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高空槽前,高空槽逐渐东移推动冷性... 利用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及卫星资料和NCEP 1°×1°的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13日攀西地区南部的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高空槽前,高空槽逐渐东移推动冷性气流沿背风坡东移,然后与前方低层暖空气汇合抬升形成对流;露点锋触发了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产生飑线天气区域的大气具有上干下湿、不稳定能量高、垂直风切变强、高层风速大和形成之前存在逆温层的特点;高空急流和动量下传对飑线的发生和加强具有促进作用;地形对飑线的形成和天气现象的分布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露点锋 高空急流 动量下传
下载PDF
攀西地区南部一次MCC引发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永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2期43-48,共6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卫星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22日攀西地区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由MCC导致,低层的辐合区和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MCC发生于弱环境...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卫星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22日攀西地区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由MCC导致,低层的辐合区和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MCC发生于弱环境风场条件下的高能高温高湿环境中,但对垂直风切变的要求较低;MCC生成发展区域中低层温度和露点较周边区域高,MCC区域大气表现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散)成熟阶段较发展阶段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暴雨 弱环境风场
下载PDF
攀枝花市一次持续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微 廖文超 +2 位作者 杨雪 彭江维 王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2期33-36,49,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站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四川省内攀枝花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青藏高原低涡大尺度天气系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站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四川省内攀枝花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青藏高原低涡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背景条件下,第1阶段强降水是涡旋云系气旋性旋转南下时不断生消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中尺度雨团是暴雨的主要表现特征;第2阶段是在低涡切变东南移的过程中,该市低层辐合明显加强,触发了MCS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降水出现在MCS中部冷云区及梯度大值区。地形的强迫抬升,对此次过程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TBB 中尺度
下载PDF
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军 余谙迪 +1 位作者 肖昀何 肖微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月出现频次最高,具有生消迅速、生命史短和空间尺度较小的特点;这类MCC主要初生于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西北部,消亡于攀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其移动路径以西北东南向为主,时间上初生于午后,形成于傍晚至前半夜,消亡于次日凌晨至上午;MCC发展形成于高温高湿高能环境中,能产生较强降水的MCC的TBB值较低,在垂直结构上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显著的特点,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和中低层的切变辐合是其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攀西地区南部24h最大降雨量,可将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分为大暴雨型、暴雨型、大雨型和小雨型,大暴雨型、暴雨型和大雨型的影响形势相似,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中层位于低槽尾部区域,低层存在切变辐合;大暴雨型的南亚高压强于暴雨型和大雨型,中层的低值系统较暴雨型和大雨型南压明显,而小雨型在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南侧的东北气流内,中低层的低值系统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南部 MCC 南亚高压 活动特征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