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忠良 《北方论丛》 2004年第6期83-86,共4页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 ,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 ,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 ,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 ,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早期文化观 折中主义
下载PDF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改革的进路探求
2
作者 蔡宏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4-188,共5页
我国未决羁押的主要问题是羁押时间长和羁押率高,必须根据国际性人权文件关于羁押的普适性规定,从立法上建构独立的羁押措施,进行司法控制,完善羁押替代机制,改革羁押期限规定。
关键词 未决羁押 人权 司法审查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3
作者 蔡宏图 彭信芳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6,17,共4页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才能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为此,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注重建立各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约翰·希克“第五维度”思想述评
4
作者 刘忠良 沈小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约翰·希克从超越任何一种具体宗教的立场肯定了作为人类内在灵性的“第五维度” ,他将“第五维度”界定为超范畴的“终极实在” ,并以“情景”中的“意向性结构”解释了“第五维度”发生作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希克“第五维度”思... 约翰·希克从超越任何一种具体宗教的立场肯定了作为人类内在灵性的“第五维度” ,他将“第五维度”界定为超范畴的“终极实在” ,并以“情景”中的“意向性结构”解释了“第五维度”发生作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希克“第五维度”思想还有其双重方法论基础 :一是宗教文化学层面的“宗教多元论” ,二是哲学认识论层面的“批判实在论” ,两者的综合运用有效的解释了自然主义框架下科学与宗教对立的必然性 ,并最终提示了宗教生活在科学主义时代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维度 终极实在 宗教多元论 批判实在论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梁漱溟折中主义文化观的成因及价值
5
作者 刘忠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3-217,共5页
梁漱溟之所以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构筑了一个折中主义文化观体系。其原因是:首先,梁漱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则是受其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和主观文化论的影响;再次,是因为梁漱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民... 梁漱溟之所以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构筑了一个折中主义文化观体系。其原因是:首先,梁漱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则是受其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和主观文化论的影响;再次,是因为梁漱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辨证关系。通过对梁漱溟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其文化理论的得失的考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学理上的参考。而梁漱溟早期文化观本身有关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文化 折中主义文化观 原因 价值
原文传递
对国际经济法学教材的反思
6
作者 蔡宏图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2期58-59,共2页
目前比较流行的国际经济法学教材,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教材结构体系过于复杂;教材中的基础理论部分薄弱;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地位不突出;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在教材中的分量比例失调。在教材编写中,应当妥善处理好这四个问题,使教材编... 目前比较流行的国际经济法学教材,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教材结构体系过于复杂;教材中的基础理论部分薄弱;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地位不突出;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在教材中的分量比例失调。在教材编写中,应当妥善处理好这四个问题,使教材编写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 基础理论 世界贸易组织法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忠良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2-86,共5页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初的出发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从黑格尔那里吸取来的,这一概念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过度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理论作用逐渐减弱,这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初的出发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从黑格尔那里吸取来的,这一概念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过度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理论作用逐渐减弱,这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基础的思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发展阶段
下载PDF
从《诗经》“周南”、“召南”看楚风与巴蜀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唐世贵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2-19,共8页
楚风的代表是《楚辞》;巴文化表征的却是音乐歌舞(巴渝舞);而蜀文化的本质原是桑蚕文化。由此,从《诗经》“二南”的成因入手,从微观上分析比较了“二南”中的有关篇章,找到了它的共同点和个别性,在比较研究中寻求其三者的交流与融合。... 楚风的代表是《楚辞》;巴文化表征的却是音乐歌舞(巴渝舞);而蜀文化的本质原是桑蚕文化。由此,从《诗经》“二南”的成因入手,从微观上分析比较了“二南”中的有关篇章,找到了它的共同点和个别性,在比较研究中寻求其三者的交流与融合。蜀王族并非一脉相传,但与楚的先祖却同为颛顼,巴与蜀都参加了伐商之战,后两国皆受封,巴王族由周王朝敕予姬姓并娶姬姓女。巴与楚的官方语言应是中夏系统,而蜀国却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然而,这种文化交流又有其深刻的政治、军事背景。三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巴国成为蜀、楚文化交流的中介,所以,《诗经.周南.召南》就成为巴、蜀、楚文化融合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巴蜀文化 桑蚕文化 楚国
下载PDF
奖惩的行为学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代俊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7-98,共2页
奖惩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理论范畴的方法,它的最终目的是控制行为。当前,教师和学生家长在使用奖惩方法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下佳,甚至产生严重的负效应。因此,在使用奖惩方法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价值及道德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 奖励 惩罚 行为学 价值
下载PDF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
10
作者 张越秋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通过对崇州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调研 ,了解到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 ,该市在抓基层党建工作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新举措 ,使广大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开拓... 通过对崇州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调研 ,了解到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 ,该市在抓基层党建工作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新举措 ,使广大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靠行动、靠作风打造了党组织的光辉形象 ;靠科学、靠智慧打造了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基层党组织 崇州市 中国共产党 农村 非公有制企业
下载PDF
邓小平人格特征与公文写作观关系探讨
11
作者 李仲先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邓小平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一位极富有人格魅力的伟人。文如其人 ,邓小平的公文写作 ,即继承了中国传统公文写作的优点 ,同时和他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格特征和他的公文所体现出来的特... 邓小平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一位极富有人格魅力的伟人。文如其人 ,邓小平的公文写作 ,即继承了中国传统公文写作的优点 ,同时和他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格特征和他的公文所体现出来的特色 ,为我们更深刻的认识邓小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格特征 公文写作观 实事求是 思想内容 创新 语言特点 主题思想
下载PDF
西方学习理论对当代考试模式及规范的影响
12
作者 代俊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2,16,共4页
考试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对教法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方式,却与学科教学相互脱离,孤芳自赏已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综观考试变革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教育改革 考试模式 行为主义 心理学
下载PDF
重树宪法权威
13
作者 康良辉 《凉山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但在我国宪法还没有足够的权威来影响法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宪法权威在我国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树立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法治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宪法 中国 社会主义 法律 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