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弘扬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认同——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之五
1
作者 王博凡 龚振东 苗增娟 《人参研究》 2023年第1期63-64,共2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不仅凝结着森林生存智慧与传统核心价值,而且从不同层面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随着时代变迁,这一民俗类非遗因种种原因面临断代危险。因此有必要对它加以保护、开发,精炼内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不仅凝结着森林生存智慧与传统核心价值,而且从不同层面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随着时代变迁,这一民俗类非遗因种种原因面临断代危险。因此有必要对它加以保护、开发,精炼内涵,放大外延,使之永葆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智慧 长白山采参习俗 文化认同 时代变迁 谱系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 不同层面
下载PDF
立足区域传承 顺应时代变化——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之三
2
作者 王博凡 龚振东 苗增娟 《人参研究》 2022年第5期63-64,共2页
采参人立足生产生活区域,大都在固定的山林范围内跑山放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聚居点与村落里,他们因为家族、语言、性格、志趣等因素相互交好、接触频繁,结成松散的帮伙或师徒关系,在当地知名把头带领下,以或大或小的帮伙、时聚... 采参人立足生产生活区域,大都在固定的山林范围内跑山放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聚居点与村落里,他们因为家族、语言、性格、志趣等因素相互交好、接触频繁,结成松散的帮伙或师徒关系,在当地知名把头带领下,以或大或小的帮伙、时聚时分的形式,在山林里跋涉流动,赋予采参习俗鲜明的区域特色与时代特征。1地域性居住影响区域性传承地名是记录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活化石”。从长白山区地名可以推断闯关东的脉络与进程,继而分析采参习俗的传承与演变。张莲香小山、于海小山、张勤义小山、刘汉花小山、高四爷小山,这种地名可以归类为“人名+小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海 师徒关系 传承与演变 长白山区 区域特色 闯关东 帮伙 聚居点
下载PDF
更新观念意识 追求自由财富——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之四
3
作者 龚振东 苗增娟 +1 位作者 唐充影 王博凡 《人参研究》 2022年第6期63-64,共2页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观念意识得到更新提升,在采参习俗方面表现出的最大变化是帮伙组成趋向多样、合作关系日益稳定等等。采参人在传承习俗的同时,更加追求自由的氛围、财富的增加。总体而言,受城镇化建设、农村空心化、“独生子女症”...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观念意识得到更新提升,在采参习俗方面表现出的最大变化是帮伙组成趋向多样、合作关系日益稳定等等。采参人在传承习俗的同时,更加追求自由的氛围、财富的增加。总体而言,受城镇化建设、农村空心化、“独生子女症”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学生大量流向城市,采参习俗传承以中年农民居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观念 城镇化建设 农村空心化 采参习俗 尴尬局面 观念意识 谱系传承 追求自由
下载PDF
怀揣共同志趣 结成帮伙关系——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之二
4
作者 王博凡 龚振东 苗增娟 《人参研究》 2022年第4期63-64,共2页
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主体是采参人,主要行为是放山。在放山过程中,采参人怀揣共同志趣,密切帮伙关系,增进技艺交流,让采参习俗得以代代流传。1采参人主体是当地农民据编篡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 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主体是采参人,主要行为是放山。在放山过程中,采参人怀揣共同志趣,密切帮伙关系,增进技艺交流,让采参习俗得以代代流传。1采参人主体是当地农民据编篡于民国十九年的《抚松县志》记载:“在二百年前后,采者愈多,出产日少,始栽种园参。”“民国三年,三岗营参园参业共七百四十余家,年可出参二十八万斤,每斤能值炉银五六两,出产额约占全国十分之七,总销营口,分销全球,实为我国特别之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采参习俗 园参 帮伙 抚松县志 放山 谱系传承 民国三年 志趣
下载PDF
赓续古朴习俗 传承核心价值--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之一
5
作者 王博凡 龚振东 苗增娟 《人参研究》 2022年第2期63-64,共2页
长白山采参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采参群体日渐萎缩,习俗趋向简化,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一脉相传,不断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长白山采参习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域文化特征 谱系传承 趋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