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纪海茹 孔令伟 +4 位作者 孔维 赵淑敏 孔祥玉 陈萌 郑小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丁苯酞80mg/kg),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测定脑组...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丁苯酞80mg/kg),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79.14±1.65)%vs(73.06±0.68)%,P<0.01],EB含量明显增加[(9.45±0.94)μg/g vs(3.45±0.45)μg/g,P<0.01],MMP-9mRNA表达上调,TIMP-1mRNA表达少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轻,EB含量显著减少,血脑屏障损伤减轻,MMP-9mRNA表达下调,TIMP-1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丁苯酞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可能与调整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 信使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纪海茹 孔令伟 +4 位作者 孔维 赵淑敏 孔祥玉 陈萌 郑小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低剂量组(NBPⅠ组)、NBP中剂量组(NBPⅡ组)、NBP高剂量组(NBPⅢ组),每组18只。采...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低剂量组(NBPⅠ组)、NBP中剂量组(NBPⅡ组)、NBP高剂量组(NBPⅢ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反映脑水肿程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BP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可明显降低脑含水量及EB含量,MMP-9表达显著减少,TIMP-1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NBPⅡ、Ⅲ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纪海茹 孔令伟 +3 位作者 孔维 赵淑敏 郑小影 陈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Ⅲ),每组18只,制造模型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Sha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零,脑组织无梗死情况发生,神经元形态规则,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正常。(2)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NBPⅠ、Ⅱ、Ⅲ组神经功能评分依次递减(均P<0.05)。(3)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依次减小(均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4)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NBPⅠ、Ⅱ、Ⅲ组SOD、GSH-PX活性依次递增,MDA含量依次递减(均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上调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损伤 苏木素-伊红染色 大鼠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丁苯酞预处理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纪海茹 孔维 +3 位作者 孔令伟 赵淑敏 孔祥玉 王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9-208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预处理组低剂量组(NBPⅠ组)、NBP预处理组中剂量组(NBPⅡ组)和...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预处理组低剂量组(NBPⅠ组)、NBP预处理组中剂量组(NBPⅡ组)和NBP预处理组高剂量组(NBPⅢ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CIRI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测定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加重,EB含量明显增加,血脑屏障损伤严重,MMP-9表达上调(均P<0.01);NBP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EB含量,减轻血脑屏障损伤,降低MMP-9的表达(均P<0.01);NBPⅡ、Ⅲ组较NBPⅠ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Ⅱ、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可降低MMP-9的表达,减轻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大脑海马区微血管和血脑屏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孔祥玉 孔维 +4 位作者 苗光新 纪海茹 陈萌 郑小影 赵淑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BBB)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SSTF预处理组,造模前1周SSTF各组灌胃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50、100、...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BBB)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SSTF预处理组,造模前1周SSTF各组灌胃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50、100、200 mg/(kg·d),共7d。IR组和SSTF各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干湿重法和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微血管通透性,单宁酸-氯化铁媒染(TAFe)法显示并观测大鼠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比(MVA),Real-time 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完整性。结果 SSTF各组与IR组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P<0.05),MVD、MVA增加(P<0.01),AQP4 mRNA表达增强(P<0.01),BBB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内皮细胞肿胀渐消退,紧密连接松解好转,基膜渐连续、清晰,胶质细胞足板胞质溶解减轻,渐接近正常;SSTF中、高组上述表现较SSTF低组好转的更明显(P<0.01),SSTF中组与SSTF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F干预对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和神经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有效微血管再通数量,维持血脑屏障完整和功能,减轻脑水肿实现的。SSTF的有效预防剂量为100mg/(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 水通道蛋白4 血脑屏障 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横断模型的建立及米诺环素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萌 马泉 +2 位作者 郑小影 赵淑敏 孔祥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干预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和横断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术前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 mg/kg).各组大鼠于术后...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干预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和横断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术前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 mg/kg).各组大鼠于术后1、7、14、21d应用Molt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方法对大鼠后肢行为功能进行评价.第22天将所有实验大鼠处死后取损伤段脊髓,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天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Molt斜板障碍率无明显差别,BBB运动功能评分也无明显差别;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术后第7天到第21天Molt斜板障碍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且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可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预处理组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有效抑制脊髓横断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脊髓全横断损伤 Molt斜板功能 BBB评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纪海茹 孔令伟 +4 位作者 孔维 赵淑敏 孔祥玉 陈萌 郑小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9-641,66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预处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预处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以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实时PCR检测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明显增加,MMP-9和TIMP-1表达均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丁苯酞预处理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MMP-9表达显著减少,TIMP-1表达明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中、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孔维 苗光新 +2 位作者 纪海茹 孔令伟 赵淑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和数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SSTF各组大鼠造模前1周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1·d-1,制作...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和数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SSTF各组大鼠造模前1周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1·d-1,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Longa 5分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镜下观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的突触超微结构变化,计数突触密度.结果:SSTF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突触结构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突触密度增加,且SSTF中、高剂量组较SSTF低剂量组好转更明显,SSTF中、高剂量组无差异.结论: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突触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 神经元 突触
下载PDF
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兔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贤慧 高维娟 +5 位作者 钱涛 贺小平 侯淑敏 郭银 韦素春 杨国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真菌性角膜炎(FK)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纳他霉素滴眼剂赋形剂组、Natacyn组、纳他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 目的:探讨国产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真菌性角膜炎(FK)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纳他霉素滴眼剂赋形剂组、Natacyn组、纳他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4、10、15和21天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溃疡情况并评分,第10和21天观察兔眼治愈情况,并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新生血管、虹膜炎、前房积脓、斑翳等发生情况。结果:(1)第10、15和21天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兔眼溃疡评分低于FK模型组(均P<0.001);纳他霉素组和Natacyn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较FK模型组兔眼治愈率升高(均P<0.001),而前2组治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纳他霉素和Natacyn组较FK模型组兔眼真菌性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低(均P<0.001),而前2组真菌性炎症合并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他霉素滴眼剂可降低真菌性角膜炎兔眼溃疡评分、提高治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眼药水 药物疗法 镰刀菌属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小平 董贤慧 +3 位作者 赵静怡 徐倩 郝云涛 张梦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391-63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明确其发挥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其中BYHWD组根据给药剂量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亚组。采用自...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明确其发挥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其中BYHWD组根据给药剂量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亚组。采用自制击打器建立SCI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14、21、28 d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功能评分,观察大鼠SCI模型建立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假手术组大鼠行走轻度异常,术后1 d完全恢复正常;SCI模型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术后第1天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到第21天,低剂量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高剂量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模型组(P<0.05)。结论 BYHWD对SC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最佳给药浓度为中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补阳还五汤 后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瘦素及其受体与消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海艳 陈萌 孔祥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美国学者于1994年首先克隆出小鼠和人的肥胖基因产物-瘦素(leptin)。瘦素是肥胖基因(obese gene,ob基因)的蛋白产物,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它被认为是一种饱食信号,主要是调节能量平衡和控制体重。
关键词 瘦素 瘦素受体 味觉 胃肠 消化疾病
下载PDF
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脊髓横断大鼠不同时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萌 王永为 +2 位作者 刘胜 孔祥玉 赵淑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1,共5页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不同时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CBS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不同时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CBS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用免疫荧光分别检测3组大鼠在3、7、14 d GFAP的光密度值;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21 d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度数及CBS评分无明显差别;术后第7、14、21d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模型组高.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术后第7~21天CB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在3、7、14 d GFAP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呈现出递减趋势.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米诺环素预处理组神经元和髓鞘的形态结构均优于模型组.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脊髓横断大鼠不同时间GFAP蛋白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损伤脊髓组织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脊髓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超微结构 免疫荧光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小平 董贤慧 +1 位作者 郝云涛 张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14-416,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打击,在损害阶段及以下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常由脊柱外伤引起,是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瘫痪的主要原因,给社会...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打击,在损害阶段及以下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常由脊柱外伤引起,是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瘫痪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均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继发性脊髓损伤 脊柱外伤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蛋白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淑敏 孔维 +3 位作者 张树峰 陈萌 郑小影 孔祥玉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5期19-26,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f total flavonoid,SSTF)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SSTF预处理实验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 Longa 5分制评...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f total flavonoid,SSTF)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SSTF预处理实验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法观测大鼠脑组织梗塞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察大脑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SSTF可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神经元各种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损伤,且随剂量加大改善越明显。结论:SSTF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5-HT2A受体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为 陈萌 孔祥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6-480,49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骶段(第2骶节)横断伤后5-羟色胺2A受体免疫反应(5-HT2AR-IR)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2h、8h和1d、2d、7d、30d、60d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在大鼠第2骶髓节段完全横断,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骶段(第2骶节)横断伤后5-羟色胺2A受体免疫反应(5-HT2AR-IR)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2h、8h和1d、2d、7d、30d、60d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在大鼠第2骶髓节段完全横断,假手术组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损伤下段5-HT2A-IR的变化。结果:2、8h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5-HT2A-IR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不同,1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开始增高,5-HT2A-IR密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到手术后60d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慢性脊髓骶段完全横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5-HT2A受体上调可能是5-羟色胺去神经支配后超敏感反应和痉挛发生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5-羟色胺2A受体 超敏感性反应 痉挛状态
下载PDF
大鼠脊髓骶2节段损伤后脊髓DRD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莹 张向 +3 位作者 田焕娜 陈萌 吴晓光 任立群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大鼠尾部的痉挛特征和脊髓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receptor-1,DRD1)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SCI组。SCI组大鼠第2骶髓(S2)节段全横断,分别于术后2d、7d...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大鼠尾部的痉挛特征和脊髓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receptor-1,DRD1)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SCI组。SCI组大鼠第2骶髓(S2)节段全横断,分别于术后2d、7d、14d、30d、60d进行大鼠尾部痉挛评分;两组大鼠均于术后60d取骶尾段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脊髓灰质DRD1的表达。结果:SCI组大鼠术后2d、7d、14d、30d、60d时尾部痉挛评分分别为0、1.10±0.28、1.32±0.85、2.50±0.53、4.15±0.36分。大鼠脊髓骶尾段灰质的背角(dorsal horn,DH)、中间带(intermediatezone,IMZ)、腹角(ventralhorn,VH)均可见DRD1表达。SCI组大鼠灰质DH、IMZ、VH中DRD1表达的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大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CI后脊髓DRD1表达降低可能与大鼠尾部痉挛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 多巴胺D1受体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郭森 朱江 +1 位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3,516,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大鼠电针刺激大鼠的“四白”穴,缺血对照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不予针刺处理.采用尼...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大鼠电针刺激大鼠的“四白”穴,缺血对照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不予针刺处理.采用尼氏染色,计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存活神经元的数目.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有衣小泡的产生和形态.结果:光镜下,针刺组大鼠神经元计数明显高于缺血组,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电镜下,缺血组大鼠神经元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针刺组大鼠变化较轻,神经元内可见有衣小泡出现,假手术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结论:针刺“四白”穴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有衣小泡 脑缺血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下载PDF
大鼠脊髓T_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
18
作者 郑小影 赵淑敏 +3 位作者 陈萌 马泉 孔祥玉 韩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0.01)。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在损伤后2d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神经元明显肿胀,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损伤后7d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所减轻;损伤后21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甚至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2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后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诱导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细胞产生5-羟色胺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张向 陈莹 +3 位作者 闫凤霞 陈龙 陈萌 任立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细胞的分布以及SCI后不同时间段AADC细胞表达5-羟色胺(5-HT)的特点。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芳香族氨基酸脱酸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细胞的分布以及SCI后不同时间段AADC细胞表达5-羟色胺(5-HT)的特点。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脊髓损伤2d组(24只,其中假手术/Sham组12只)及脊髓损伤60d组(24只,其中假手术/Sham组12只)。使用负压吸引器将大鼠T10-T11脊髓完全离断1~3mm,建立脊髓胸段T10-T11全横断模型。使用BBB评分评价SCI大鼠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灌注取材,并且在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外源性5-羟色胺酸(5-HTP)(100mg/kg),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腰段(L段)和骶尾段(S+C段)中AADC和5-HT表达水平。结果:SCI大鼠在术后1~2、3、7、14、28、60d时BBB评分别为0、1.00±0.58、3.30±0.95、6.30±0.10、7.50±0.36、7.87±0.08分。AADC细胞主要在脊髓的背角、中间带、中央管周围等部位表达。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2d组和脊髓损伤60d组AADC表达数量在脊髓L段为:46.75±5.50、49.50±4.87、48.50±6.38个,在脊髓S+C段为1026.50±66.59、1066.75±80.56、1046.25±67.79个,三组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L段和S+C段中AADC细胞中未见5-HT的表达,但在SCI2d组和SCI 60d组均观察到AADC细胞表达5-HT,L段两组表达率分别为(44.43±6.03)%和(96.20±1.53)%,S+C段分别为(44.45±5.71)%和(95.14±3.0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ADC细胞在脊髓胸段T10~T11全横断损伤前后脊髓中表达数量和部位相似。SCI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中的AADC细胞功能增加,可利用外源性5-HTP生成5-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5-羟色胺
下载PDF
骨骼肌与心肌化学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大鼠脊髓半损伤脊髓修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武俭 孔维 +2 位作者 纪海茹 赵淑敏 孔祥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究与比较采用带血管蒂肌瓣贴附以及填充肌基膜和心肌,从而使得脊髓损伤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能力获得增强,同时使脊髓继发性损伤得以减弱的三种手术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的方法,在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处的上方覆盖带蒂肌瓣,以及分... 目的探究与比较采用带血管蒂肌瓣贴附以及填充肌基膜和心肌,从而使得脊髓损伤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能力获得增强,同时使脊髓继发性损伤得以减弱的三种手术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的方法,在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处的上方覆盖带蒂肌瓣,以及分别在脊髓损伤处填充肌基膜和心肌。然后,在手术结束后4周,对实验对象进行灌注处理,同时观察其组织学染色情况,最后使用电镜观察其轴突的变化情况。结果染色结果显示,进行带蒂肌瓣覆盖的Wistar大鼠的脊髓损伤处有血管生长,并且该血管从肌肉延伸到脊髓实质,另外进行肌基膜和心肌填充的Wistar大鼠同样出现有血管生成的现象,与此同时,电镜结果显示其都有神经轴突的生成,显示出Wistar大鼠的继发性损伤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地加强血液在缺血区的供应,使继发性损伤程度降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脊髓半损伤 带蒂肌瓣 肌基膜 心肌填充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