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李晓敏 罗静 +1 位作者 高文斌 袁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河北省承德市两所高校的4540大学生...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河北省承德市两所高校的4540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负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自尊和人际关系与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有显著差异。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留守期间,开始留守的年龄越低、留守的时间越长、父母和孩子的联系频次越少,成年以后抑郁、焦虑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人际困扰越多,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与负性情绪产生及低自尊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人际关系 留守儿童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鹏飞 刘培敏 +1 位作者 刘再宇 杜玉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120例AMI并成功施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大剂量组(6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立即给予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120例AMI并成功施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大剂量组(6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睡前口服1次;大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每日睡前口服1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OX40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OX40L与CRP及IL-6的相关性,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CRP、OX40L、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TC、LDL-C、CRP、OX40L、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大剂量组TC、LDL-C、CRP、OX40L、IL-6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两组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X40L与CRP(r=0.746,P<0.01)、IL-6(r=0.763,P<0.01)均呈正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OX40L与CRP(r=0.755,P<0.01)、IL-6(r=0.760,P<0.01)亦呈正相关。大剂量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炎症水平、MACE发生率,但大剂量时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姜一鸣 耿巍 +1 位作者 张旗 田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8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均...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8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降低心肌氧耗、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起始剂量为50 mg/次,2/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至4周倍增一次,直至达到200 mg/次,2/d的目标维持剂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咪达普利(口服,5~10 mg/次,1/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与连续治疗6个月时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实验(6-MWT)、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血清hs-TnT、LVEF、LA、LVEDD、6MW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NT-proBNP、血清hs-TnT水平在治疗1月时及连续治疗6月时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6-MW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LVEDD指标在治疗1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优于对照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盐酸咪达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运动耐力的提高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盐酸咪达普利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明玉 杨洋 +3 位作者 马凤丹 姜卜维 张于 王春光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静注阿芬太尼2.5μg/kg组(O_(1)组,n=30)、5.0μg/kg组(O_(2)组,n=30)、7.5μg/kg组(O_(3)组,n=30)和10.0μg/kg组(O...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静注阿芬太尼2.5μg/kg组(O_(1)组,n=30)、5.0μg/kg组(O_(2)组,n=30)、7.5μg/kg组(O_(3)组,n=30)和10.0μg/kg组(O_(4)组,n=30),2 min后缓慢注射丙泊酚1.5 mg/kg,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发生体动次数、丙泊酚用量、丙泊酚追加次数和患者苏醒时间;记录诱导前(T_(0))、诱导后MOAA/S评分≤3分满足胃镜检查要求时(T_(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_(2))和检查结束胃镜撤出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O_(1)组和O_(2)组相比,O_(4)组体动次数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与O_(1)组相比,O_(3)组体动次数明显减少。与O_(1)组相比,O_(2)组、O_(3)组和O_(4)组需要追加丙泊酚的患者数明显减少,与O_(2)组和O_(3)组相比,O_(4)组需要追加丙泊酚的患者数明显减少。与T_(0)时点相比,T_(1)~T_(3)时点4组患者MAP明显降低;与T_(1)时点相比,T_(3)时点O_(3)组和O_(4)组MAP明显升高;与T_(0)时点相比,T_(1)~T_(3)时点O_(2)组、O_(3)组和O_(4)组HR明显降低;与T_(1)时点相比,O_(3)组T_(2)和T_(3)时点HR明显升高,O_(4)组T_(3)时点HR明显升高;与T_(0)和T_(1)时点相比,T_(2)和T_(3)时点O_(1)组、O_(2)组和O_(3)组SpO_(2)明显降低;T_(1)和T_(2)时点,O_(3)组和O_(4)组MAP较O_(1)组明显降低;T_(1)时点,O_(3)组和O_(4)组HR较O_(1)组明显降低,O_(4)组HR较O_(2)组明显降低;T_(2)时点,O_(4)组HR较O_(1)组明显降低;T_(3)时点,O_(4)组SpO_(2)较O_(1)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0.0μg/kg的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以减少体动次数和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但其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了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胃镜
下载PDF
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重阳 张风云 +2 位作者 王耀辉 孙伟 李浤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OR)=32.132,95%可信区间(95%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OR=0.080,95%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OR=0.121,95%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院外生存链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干扰素抑制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付建珠 徐倩 +5 位作者 赵亚玲 刘贵敏 成志勇 梁文同 谢旭磊 谷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6期3727-3732,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 (IFN–α2b)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点突变(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管新生的抑制机制。方法(1)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2例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包括初...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 (IFN–α2b)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点突变(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管新生的抑制机制。方法(1)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2例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包括初诊未治疗组25例,IFN–α2b治疗组17例。以10例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JAK2V617F与JAK2比值,计算突变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骨髓组织中磷酸化JAK2 (p–JAK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并分析MPN患者JAK2V617F突变量与VEGF、HIF–1α、MVD的相关性。(2)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于人红白血病HEL细胞系,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VEGF、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IFN–α2b治疗组JAK2V617F突变量(22.69%±12.64%)低于初诊未治疗组(46.17%±19.32%)(P〈0.01)。IFN–α2b治疗组p–JAK2、VEGF、HIF–1α表达水平(60.93%±20.57%、36.58%±15.95%、32.15%±14.27%)低于初诊未治疗组(82.41%±11.65%、64.72%±25.01%、45.12%±20.28%),对照组最低(43.05%±12.59%、25.69%±13.75%、25.07%±15.49%) (均P〈0.01)。对照组及IFN–α2b治疗组MVD均低于初诊未治疗组(10.76%±4.01%、15.86%±4.27%比26.58%±5.93%)(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MPN患者JAK2V617F突变量与VEGF、MVD呈正相关(r=0.589、0.577,均P〈0.05)。(2) 3.0万U/L IFN–α2b处理HEL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增加。不同浓度IFN–α2b能够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HEL细胞增殖。低浓度(0.5万U/L)的IFN–α2b处理HEL细胞24 h后可以抑制细胞迁移(漏出至下室细胞数:52.9±7.5比7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JANUS激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微血管密度 骨髓增殖性肿瘤
原文传递
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春光 张志强 +6 位作者 马文海 贾文文 郝迁 刘蕊 韩宝君 李永旺 汤世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3-786,共4页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年龄54~7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收肌管阻滞联... 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年龄54~7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组(AL组)。2组气管插管完成后,采用0.5%罗哌卡因15 ml行收肌管阻滞;AL组在术中截骨完成后由术者行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术毕行病人自控收肌管阻滞镇痛,配方:罗哌卡因40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200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VAS评分>4分时,按压镇痛泵后30 min仍未缓解,则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进行镇痛补救。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术后24、48和72 h(T1-3)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分别于T1-3时评定患肢肌力;记录术后72 h内病人满意度评分、镇痛补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AL组术后各时点血清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术后病人满意度评分增加,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术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浸润麻醉 术后炎症反应 收肌管阻滞 盐酸哌替啶 全膝关节置换术 输注速率 患肢肌力 麻醉诱导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GDF-15、YKL-40及LDL-C/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智勇 姜超 +3 位作者 罗东雷 姚艳影 张磊 侯云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ACS...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ACS患者186例(观察组)、非ACS患者138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Syntax评分≤22分84例、>22分(冠脉病变严重)10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YKL-40水平,并计算LDL-C/HDL-C。分析观察组GDF-15、YKL-40及LDL-C/HDL-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三项单独及联合对冠脉病变严重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YKL-40及LDL-C/HDL-C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yntax评分>22分者血清GDF-15、YKL-40及LDL-C/HDL-C均高于Syntax评分≤22分者(P均<0.05)。观察组GDF-15、YKL-40、LDL-C/HDL-C与Syntax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58、0.286、0.265,P均<0.05)。GDF-15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69.2%;YKL-40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的AUC为0.7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57.7%;LDL-C/HDL-C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的AUC为0.7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5%、64.3%;三项联合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的AUC为0.8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73.8%。结论ACS患者血清GDF-15、YKL-40水平及LDL-C/HDL-C均升高,三者联合构建的炎症—脂代谢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GDF-15 YKL-40 LDL-C/HDL-C SYNTAX评分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式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章 林二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35-36,共2页
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麻木、无力,站立时浅静脉迂曲,严重时会出现足靴区破溃出血、溃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麻木、无力,站立时浅静脉迂曲,严重时会出现足靴区破溃出血、溃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硬化剂注射、透光直视旋切TriVex(Transilluminatedpoweredphlebectomy,TIPP)、血管腔内射频(Ra—diofrequency,RF)、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lasertreatment,EV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术式研究
下载PDF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锁骨上神经保护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柯赛 何亚飞 胡长青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上神经的游离保护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们共收治锁骨RobinsonⅡ型骨折患者63例,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33例,采用术中仔细游离并保护锁骨上神经的手术方式治... 目的探讨锁骨上神经的游离保护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们共收治锁骨RobinsonⅡ型骨折患者63例,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33例,采用术中仔细游离并保护锁骨上神经的手术方式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随访,对术区皮肤感觉异常率、异常程度、异常面积等指标进行比较,从而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游离神经保护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随访时,游离神经保护组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感觉异常率、异常程度、异常面积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仔细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具有临床意义,能够减少术后局部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固定术 锁骨上神经 游离保护 皮肤感觉异常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癌症的关联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孔莫维 高宇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98-4503,4508,共7页
糖尿病和癌症是常见病,糖尿病患者也会患癌症,反之亦然。然而,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两者有共同的风险因素。降糖治疗可能会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癌症风险,因为该疗法对两种疾病常见的危... 糖尿病和癌症是常见病,糖尿病患者也会患癌症,反之亦然。然而,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两者有共同的风险因素。降糖治疗可能会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癌症风险,因为该疗法对两种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影响(包括高血糖、肥胖以及特定类别的药物)。降低循环胰岛素水平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可降低癌症风险,而增加循环胰岛素水平的药物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深入了解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以及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合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相关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癌症 发病机制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JAK-STAT通路在肿瘤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成志勇 张丽军 +1 位作者 徐倩 王亚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参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同样存在JAK-STAT通路异常活化。JAKs家族有JAK1、JAK2、JAK3及Tyk2等4个成员,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调节过程,本文通过...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参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同样存在JAK-STAT通路异常活化。JAKs家族有JAK1、JAK2、JAK3及Tyk2等4个成员,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调节过程,本文通过介绍该信号通路中JAK激酶及STAT分子的类型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多种肿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 STAT 肿瘤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芳芳 刘蕊 +3 位作者 李宏丽 高美娜 董星 王春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359-364,共6页
目的: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Ⅱ或Ⅲ级,年龄65~89岁,随机分为腹股沟韧带... 目的: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Ⅱ或Ⅲ级,年龄65~89岁,随机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SQ组)与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IQ组),每组30例。SQ组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40 mL,IQ组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40 mL。两组均蛛网膜下腔注射0.33%轻比重布比卡因2.0 mL,并留置硬膜外导管。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为羟考酮注射液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剂量为0 mL/h,单次按压注药为4 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至术后48 h。记录患者入室(T_(0))、摆放体位(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及术后48 h(T_(5))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 S)评分。记录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及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IQ组比较,SQ组患者T_(1)、T_(2)时点静态VAS评分及T_(1)、T_(2)、T_(3)时点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IQ组比较,SQ组羟考酮用量减少(P<0.05)。与IQ组比较,SQ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瘙痒、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羟考酮 髋部骨折 老年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与肺癌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谷蕾 张丽军 +2 位作者 刘立芳 胡丹 梁文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314-317,共4页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是众多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共同途径,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炎症等过程,可以通过负调节因子、与其他信...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是众多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共同途径,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炎症等过程,可以通过负调节因子、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STATs共价修饰等多种途径进行调节。JAK/STAT通路的激活促进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各种实体肿瘤、淋巴瘤、白血病以及炎症性疾病等。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的研究有助于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就JAK/STAT信号通路与肺癌的关系及针对此通路的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肺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婷 李雪 +2 位作者 罗凡 林占东 郭瑞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打破线粒体的分裂融合的动态平衡。文章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丁苯酞... 目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打破线粒体的分裂融合的动态平衡。文章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又根据时间分为3、7、14 d的不同亚组,采用Longa-Ze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用药组分别从术前2 h及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 m L/kg,丁苯酞注射液0.4 g/kg。脑缺血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相同计量的等渗盐水。分别于第3、7、14天断头取左侧缺血区大脑皮质。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Drp1及Mfn2的蛋白含量,RT-PCR检测Drp1及Mfn2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第3、7、14天,与脑缺血组比较,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用药组评分降低(P<0.05);与联合用药组第3、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6±0.18)、(0.82±0.13)、(0.57±0.10)分]比较,丁苯酞组[(2.02±0.18)、(1.23±0.13)、(0.86±0.10)分]、依达拉奉组[(2.08±0.17)、(1.23±0.13)、(0.85±0.12)分]增加(P<0.05)。在相同时间水平下,与脑缺血组比较,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用药组Drp1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P<0.05)。联合用药组Drp1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P<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用药组Drp1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P<0.05);在相同时间水平下与脑缺血组比较,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用药组Mfn2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多(P<0.05)。与丁苯酞组比较,联合用药组Mfn2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多(P<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用药组Mfn2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多(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其机制可能与依达拉奉清除氧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依达拉奉 丁苯酞注射液 线粒体 Drp1 MFN2
下载PDF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泽阳 黄维 +2 位作者 王旭颖 周园园 刘永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IS患者59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了解...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IS患者59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情况,并依据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105例)、稳定性斑块组(63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2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物化学指标及各血脂指标,比较各组的危险因素、生物化学指标及血脂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对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594例IS患者中,无颈动脉狭窄105例,有颈动脉狭窄489例,其中轻度狭窄439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3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的男性、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血红蛋白、TG/HDLC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年龄、HDLC低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18,95%CI 1.027~2.551,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TG/HDLC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619(95%CI 0.542~0.696),最佳截断值为1.60,灵敏度为35.4%,特异度为84.1%。结论TG/HDLC是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不稳定性
下载PDF
星蒌承气汤加味对脑出血大鼠血清IL-1β、IL-6、IL-17A、TNF-α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晓君 吴晓光 +1 位作者 徐樱 王建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037-6040,共4页
目的探讨星蒌承气汤加味对脑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6、-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选取1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余下的54只采用基底节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脑出血模型... 目的探讨星蒌承气汤加味对脑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6、-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选取1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余下的54只采用基底节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脑出血模型,大鼠术后当天自然苏醒后参照Longa 5级4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1~3分者入实验,再将符合要求的4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星蒌承气汤加味高剂量组、星蒌承气汤加味低剂量组。假手术组不注入动脉血,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结束后,高剂量组给予中药50 g·kg^(-1)·d^(-1),低剂量组给予中药25 g·kg^(-1)·d^(-1)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 5ml/d灌胃,早晚各一次,连续给药15 d。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IL-17A、TNF-α的表达;HE染色观察出血脑组织周围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密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星蒌承气汤加味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 05),血清IL-6、IL-17A、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 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 05);星蒌承气汤加味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炎症反应显著减轻,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加(P<0. 01)。结论星蒌承气汤加味可降低IL-1β、IL-6、IL-17A、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脑出血诱发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脑组织水肿,减轻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神经元的损害,保护脑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星蒌承气汤加味 炎症因子 神经元
下载PDF
CRP、PCT、NLR联合检测预警输尿管结石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占一 李传贵 +4 位作者 张敬红 李鼎 苑海波 宋宁宁 王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9-594,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早期预警输尿管结石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早期预警输尿管结石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一科收治的215例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4例未发生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普通感染组,51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作为脓毒血症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PCT、NLR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关系,计算3种炎症指标的联合检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CRP、PCT、NLR及联合检测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预警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炎症因子水平CRP[142.00(75.90,207.00)mg/L]、PCT[10.58(0.64,64.85)ng/mL]、NLR[19.29(9.65,28.46)]均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CRP:22.25(6.11,79.20)mg/L、PCT:0.07(0.01,0.29)ng/mL、NLR:3.99(2.61,7.24)]。CRP+PCT+NLR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为0.902,敏感性为0.902,阳性预测值为74.60%,阴性预测值为97.37%,准确度为90.70%,均高于CRP(AUC=0.834,敏感性为0.902,阳性预测值为45.10%,阴性预测值为95.58%,准确度为71.63%)、PCT(AUC=0.866,敏感性为0.745,阳性预测值为67.86%,阴性预测值为91.82%,准确度为85.58%)、NLR(AUC=0.895,敏感性为0.882,阳性预测值为54.22%,阴性预测值为95.45%,准确度为79.53%)3种指标单独检测。CRP+PCT+NLR联合检测漏诊率为7.84%、误诊率为9.76%,低于3种指标单独检测[CRP:漏诊率为9.80%、误诊率为34.15%,PCT:漏诊率为25.49%、误诊率为10.98%,NLR:漏诊率为11.76%、误诊率为23.17%]。结论CRP、PCT、NLR及3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预警指标,CRP、PCT、NLR联合检测的预警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脓毒血症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下载PDF
比较早/晚期行钛网数字化颅骨缺损成形术的疗效和预后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兆麟 钱涛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8-51,I0007,共5页
目的 分析比较颅骨大骨瓣缺损早/晚期行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颅脑创伤或行脑出血行去大骨瓣减压术112例,76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38.9(32-52)d行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术... 目的 分析比较颅骨大骨瓣缺损早/晚期行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颅脑创伤或行脑出血行去大骨瓣减压术112例,76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38.9(32-52)d行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术(早期修补组);36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14.2(90-153)d进行修补(晚期修补组).分析比较2组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ugl-Meyery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恢复.结果 早期修补组与晚期修补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2.33±13.71) min与(141.67±18.12)min;皮瓣游离时间为(13.29±3.43) min与(38.56±7.35) 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52.36±21.83) ml与(523.53±32.5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晚期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修补组ADL及Fugl-Meyery评分均较晚期修补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提示早期修补组认知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晚期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大骨瓣缺损早期行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术优于晚期,早期颅骨修补利于软组织分离,减少出血,改善预后.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可确保修复钛网与颅骨缺损部位精确合体,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钛网数字化成形早期颅骨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数字化成形 早期颅骨修补术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珊 刘晓燕 +2 位作者 张爱敏 何建秋 高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C)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C)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指标,以及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菌群含量。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C)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间各指标及肠道菌群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MC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79例。其中,DMC组47例,DM组32例。与DM组相比,DMC组的拟杆菌属含量增加,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拟杆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增加(OR=1.053,95%CI 1.016~1.091,P=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BMI、HbA1c、血脂、肝酶、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拟杆菌属仍为DMC的危险因素(OR=1.085,95%CI 1.023~1.151,P=0.007);随着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下降(OR=0.843,95%CI 0.737~0.965,P=0.013),在校正以上混杂因素后,普雷沃菌属仍为DMC的保护因素(OR=0.822,95%CI 0.681~0.993,P=0.042)。结论DMC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紊乱,随着拟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分别出现增加和下降的不同结果,拟杆菌属为DMC的危险因素,普雷沃菌属为DMC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道菌群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拟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