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统计预报决策方法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秦铭荣 田盛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35-38,共4页
本文用常用的几种统计预报决策方法,对梅汛期暴雨预报进行了综合预报试验,对各种统计决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权重系数法和回归法较好。
关键词 统计 预报法 比较 权重系数法
下载PDF
1982—83年厄尼诺年夏季大气涡旋活动及其物理量输送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庚康 李俊 《热带气象》 CSCD 1989年第3期253-261,共9页
本文采用ECMWF/WMO格点资料分析了1982—83厄尔尼诺年夏季北半球大气定常涡旋和瞬变涡旋活动及其动量、热量、水汽的输送特征和静止涡的E—P通量,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后,北半球夏季大气涡旋活动有很大差异;厄尔尼诺结束后,北半... 本文采用ECMWF/WMO格点资料分析了1982—83厄尔尼诺年夏季北半球大气定常涡旋和瞬变涡旋活动及其动量、热量、水汽的输送特征和静止涡的E—P通量,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后,北半球夏季大气涡旋活动有很大差异;厄尔尼诺结束后,北半球大气的定常涡旋活动明显增强,其动量、热量和水汽的向北输送异常加强,结果使太平洋等地热带高层东风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副热带高压加强,以及东亚等地降水异常增多。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热带海温强烈增暖对出现异常大气环流影响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物理量 输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及育种对策 被引量:49
3
作者 高德荣 张晓 +4 位作者 康建鹏 别同德 张伯桥 张晓祥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增加了灌浆期遭遇高温危害的风险及收获前遇阴雨发生穗发芽的概率。为了减少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除了栽培措施应对外,根本措施是培育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在育种时应重点加强迟播条件下出苗快、生根快、分蘖早、越冬期仍能保持较大生长量和分蘖发生量等性状的选择;提高抗性,特别是赤霉病抗性、耐渍性和抗穗发芽性;注重选择灌浆速率高、耐高温逼熟的品种,利用灌浆速率的提高补偿灌浆时间缩短的不利效应,培育迟播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迟播 危害 赤霉病 育种
下载PDF
基于EMD方法的观测数据信息提取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万仕全 封国林 +3 位作者 周国华 王冰梅 秦铭荣 许遐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用统计方法作月、季尺度的短期气候乃至年际尺度的长期气候预测是当前气候预测业务的主要依据,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况仍然不可能彻底改变。虽然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测能力达到了7 d的时效,不过要积分到月、季尺度并实现短期气候预测还面临着... 用统计方法作月、季尺度的短期气候乃至年际尺度的长期气候预测是当前气候预测业务的主要依据,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况仍然不可能彻底改变。虽然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测能力达到了7 d的时效,不过要积分到月、季尺度并实现短期气候预测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气候系统的混沌分量和非线性/非平稳性等因素在起作用。而现有气候预测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统计、数理统计和物理统计等方法)的数学基础却忽略了这些特点,这是因为以现有的科学水平人们不得不假设时间序列是线性和平稳的。实际气候观测序列普遍具有层次性、非线性和非平稳性,这给建立预测方法带来了极大困难。文中构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即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将气候序列作平稳化处理,得到一系列平稳分量-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function,IMF);其次,利用均生函数(mean generate function,MGF)模型获得各分量的初次预测值;最后,在最优子集回归(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OS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逐步拟合一部分预测值,构建两种预测方案达到提高预测能力的目的。典型气候序列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平稳化的IMF分量,尤其是特征IMF分量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它对原序列趋势的预测有重要指示意义。大力开展气候系统机理和气候层次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气候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该文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相信该模型能为气候预测(评估)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 层次理论 气候预测 预测研究 EMD方法 信息提取 观测数据 短期气候预测 非平稳性
下载PDF
南京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变化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涛 张洁茹 +1 位作者 刘笑 姚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1,共7页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春季最为富集、夏季最为贫化;年尺度下降水δ18O与温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而与降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季节尺度下,冬季的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与年尺度结果相反,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采用HYSPLIT模型对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并结合季风活动分析得出:全年中南京大气降水δ18O变化主要受亚洲夏、冬季风及其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季风交替时节(春、秋季)虽降水源于局地蒸发水汽,但仍为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大气降水线 气团轨迹
下载PDF
江苏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义明 解令运 +2 位作者 沙维茹 胡玉玲 徐莎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探测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龙卷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南压、高空风速异常偏大、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的环流背景下;高、低空三支急...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探测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龙卷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南压、高空风速异常偏大、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的环流背景下;高、低空三支急流的耦合为其提供动力上升条件;350 hPa高空急流显著加强引发低层锋区增强,加速低层锋区南压是其触发因素;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和中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叠加是其不稳定机制;而强的垂直风切变则使得强对流风暴得以维持和加强。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显示多普勒雷达是做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最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急流对称不稳定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兵 郭品文 向渝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3,共8页
利用NCEP/NCAR风场和海温等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夏季低空各支越赤道气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ENSO循环密切相关,ElNino年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减弱,导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弱,... 利用NCEP/NCAR风场和海温等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夏季低空各支越赤道气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ENSO循环密切相关,ElNino年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减弱,导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弱,而澳大利亚高压加强,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明显加强,LaNina年则相反;夏季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年际关系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70年代末变弱,而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60年代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ENSO 年际关系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温度破纪录事件预测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封国林 杨杰 +2 位作者 万仕全 侯威 支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74,共14页
分析中国740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5年日最高、最低温度器测资料,揭示了46年来中国日最高、最低温度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利用历史观测资料验证了日温度极值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冗长... 分析中国740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5年日最高、最低温度器测资料,揭示了46年来中国日最高、最低温度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利用历史观测资料验证了日温度极值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冗长的理论推导得到破纪录温度的期望值,与用纯极值理论进行迭代获得的结果相比,前者更符合观测事实,预测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给出了各地区高、低温破纪录事件强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最小值分布。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西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强度未来处于较大上升期,西部相对较小;而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降幅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华中及西南地区处于相对平稳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纪录事件 极端事件 预测
下载PDF
温度对水稻两优培九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霍中洋 顾承华 +4 位作者 戴其根 张洪程 杨海生 陶小军 葛鑫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析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气候迥异的不同年型间生育期与产量的温光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积温 (>0℃ )所控制 ,在中国扬州地区其全生育期为 1 60d左右 ,约需积温为 3 880℃ ;产量因播期、年份不同而呈极显... 分析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气候迥异的不同年型间生育期与产量的温光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积温 (>0℃ )所控制 ,在中国扬州地区其全生育期为 1 60d左右 ,约需积温为 3 880℃ ;产量因播期、年份不同而呈极显著差异 ,且存在互作效应 ;两优培九在扬州地区安排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种植 ,有利于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品种 水稻 生育期 产量 积温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的表达和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桂生 周福才 +2 位作者 谢义明 封超年 杨益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于花铃期对科棉1号棉株进行连续48 h的不同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叶片活性、毒蛋白和棉铃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12h内增加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毒蛋白含量24 ... 于花铃期对科棉1号棉株进行连续48 h的不同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叶片活性、毒蛋白和棉铃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12h内增加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毒蛋白含量24 h内显著下降,12h内降幅最大。25℃处理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20℃和35℃处理。同一温度下,胁迫时间越长,棉铃虫取食后的死亡率越低。棉铃虫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明显低于144 h后的死亡率。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与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毒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和毒蛋白变化量之间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胁迫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死亡率
下载PDF
“0808”号台风残留引发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谢义明 胡玉玲 +2 位作者 沙维茹 朱建国 杨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TBB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日发生在苏皖中部交界处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减弱后的"0808"号台风环流与增强的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西南低空... 利用多普勒雷达、TBB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日发生在苏皖中部交界处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减弱后的"0808"号台风环流与增强的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西南低空急流增强和台风环流蜕变低槽东移分别触发了两段强降水的发生,对流层中低层强水汽辐合上升激发了台风残留环流内部对流云团发展和对流层中层有干冷空气从西北方向入侵,造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分别是两个时段的物理机制;最强降水发生在新生MCS的TBB梯度最大的部位,与其发展或移动方向一致;风向切变和"逆风区"的稳定维持以及500 hPa中尺度涡旋的出现是第二个强降水时段降水强度特大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MCS 滤波 物理机制
下载PDF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双柱 王丽 +2 位作者 叶成志 谢义明 毛亮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3,共6页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2)东风低空急流在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由中尺度回波团和中尺度复合体造成的;(4)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而中小尺度系统是其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暴雨 东风低空急流
下载PDF
基于160站资料的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国华 王盘兴 +1 位作者 罗小莉 谢瑶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利用我国160站站域面积和近60年月平均表面气温资料,求得1951—2008年我国年、季节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四季表面气温异常中冬季异常方差最强,它对四季总异常的方差贡献为47.7%,远高于春、秋... 利用我国160站站域面积和近60年月平均表面气温资料,求得1951—2008年我国年、季节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四季表面气温异常中冬季异常方差最强,它对四季总异常的方差贡献为47.7%,远高于春、秋季(23.4%,17.2%)和夏季(11.7%)。线性增温在年、季序列中均显著,年序列最强,夏季最弱;全国平均表面气温线性增温的年值为1.4℃/58 a,冬季(2.3℃/58 a)明显高于夏季(0.6℃/58a)。年代际变化在年和冬、夏季序列中的方差贡献显著,年值(59.3%)明显高于冬、夏季值;年和冬季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夏季从9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该文提供的年、季节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序列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站网均匀化订正方案 表面气温异常 方差贡献
下载PDF
江苏内河航运交通事故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程宏林 王才宝 +1 位作者 洪贞铨 于庚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51-53,共3页
对代表江苏省内河航运状况的洪泽县、宝应县、江都市水上交通事故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照各地气象记录,得出江苏省内河航运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述了几种主要气象要素对水上航运的影响。
关键词 内河航运 交通事故 气象条件 防御对策 航运
下载PDF
南京过去100年极端日降水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万仕全 周国华 +2 位作者 潘柱 杨柳 张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在南京过去100年日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极值理论中的区组模型和阈值模型分析了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首先通过广义极值(GEV)模型模拟了日降水的年极值序列(AMDR),用极大似然估计(MLE)方法计算了模型的参数,并借助轮廓似然函数估计出参... 在南京过去100年日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极值理论中的区组模型和阈值模型分析了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首先通过广义极值(GEV)模型模拟了日降水的年极值序列(AMDR),用极大似然估计(MLE)方法计算了模型的参数,并借助轮廓似然函数估计出参数的精确误差区间,同时采用4种较直观的诊断图形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Frechet是区组模型中最适合描述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的函数。其次,将日降水序列分3种情景构建极值分布的阈值模型(GPD),考察了观测数据的规模对应用该模型的限制,重点讨论了如何针对给定观测样本选择合适的阈值收集极值信息。分析结果认为,长度不小于50年的气候序列,采用24 mm的日降水量作为临界阈值均能进行GPD分析。该阈值处于年降水序列第91个百分位附近,即对目前长度为50年左右的日观测资料,第91个百分位点以上的数据基本能满足GPD研究的需要。另外,根据GEV和GPD对未来极端降水重现水平的推断情况,GPD预测值的置信区间要比GEV的窄,极值推断的不确定性相对也较小,更适合用于研究中国目前规模不大的气候资料。最后,对GPD模型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进行变换,分别引入描述线性变化的动态变量,分析降水序列中潜在的变异行为对极值理论应用的影响。这种变异包括降水序列中长期的均值变化及百分位变化,从模拟结果看,暂未发现资料变异行为对极值分析产生显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理论 极端日降水量 广义极值 阈值模型
下载PDF
水稻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以江苏稻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敏 徐经纬 +3 位作者 徐乐 高苹 于庚康 任义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142-150,共9页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江苏稻区为例,利用全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估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一季稻生...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江苏稻区为例,利用全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估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了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太阳总辐射在逐年代递减,苏北、苏中、苏南的下降速率分别为65 MJ/(m2·10 a)、43 MJ/(m2·10 a)、52 MJ/(m2·10 a),光资源的下降不利于一季稻的光合作用;2000年前后为苏中和苏南≥10℃年活动积温的突变点,21世纪后热量资源增加显著;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逐年代提前、终日在逐年代推迟,使得一季稻旺盛分蘖期提前、安全齐穗期推迟;水分资源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总体充足。因此,近52年,江苏农业气候资源总体呈现光能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加、水分资源充足,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中国冬季气温异常EOF分析的改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国华 罗小莉 +2 位作者 王盘兴 李丽平 谢瑶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3,共9页
采用站网均匀化订正方法处理了中国160站站网1951—2010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距平序列,订正后的序列较好地处理了由站网不均匀性引起的方差不均匀。对订正前、后序列分别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序列的前2个典型场上的高绝... 采用站网均匀化订正方法处理了中国160站站网1951—2010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距平序列,订正后的序列较好地处理了由站网不均匀性引起的方差不均匀。对订正前、后序列分别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序列的前2个典型场上的高绝对值区比订正前序列的前2个特征向量有更好的组织性,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及青藏高原,与均方差场的高值区基本一致;2)订正前、后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演变特征相似(rh≥0.886,h=1,2),但订正后的前2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分量和年代际变化分量对它们的方差贡献更加集中于第一模态;3)订正后资料EOF分析的第一个典型场和时间系数中的线性分量可以给出中国最近60a冬季主要强增暖区的分布;其年代际分量与分析期间中国强年代际变化分布区域的一致性也优于订正前资料的EOF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160站站网 站网均匀化订正 冬季气温异常 EOF分析改进
下载PDF
数值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万仕全 何文平 +1 位作者 封国林 李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0-466,共7页
鉴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实际的大气运动方程包含许多数学简化。这些简化的方程组虽能模拟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但无法揭示天气演变的所有细节,这将导致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只有完善大气运动方程本身的确定性框架,才能从根本... 鉴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实际的大气运动方程包含许多数学简化。这些简化的方程组虽能模拟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但无法揭示天气演变的所有细节,这将导致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只有完善大气运动方程本身的确定性框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预报误差。若无其他手段的帮助,仅依靠推导方法获取大气运动过程中的所有微分表达式将十分困难。演化算法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特征,它能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从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中挖掘系统的动力学。本文结合演化建模的智能算法,提出了一种数值模式的误差订正方案,并以一维典型混沌系统Logistic模型为例,探讨了误差订正方案的有效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式误差有较强的反演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误差订正 演化建模
下载PDF
江苏省气象为农业服务效益评估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庚康 秦铭荣 +2 位作者 季润生 钱余根 张长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1,38,共4页
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效益 ,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效益如何表征和估算 ,则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江苏省近三年来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所产生效益的评价与估算 ,寻求一种较为客观定量的评估方法 。
关键词 气象 服务效益 评估模型 江苏 数学模型 农业服务
下载PDF
基于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与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降水量预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丽婷 李鹏飞 +2 位作者 庞文静 惠雯 秦孟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53-3463,共11页
降水量数据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时序序列,传统的方法较难获取数据的变化规律,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能较好地处理多要素变量与降水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扬州市区1960—2019年8种气象基本要素数据,采... 降水量数据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时序序列,传统的方法较难获取数据的变化规律,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能较好地处理多要素变量与降水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扬州市区1960—2019年8种气象基本要素数据,采用传统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和深度学习LSTM神经网络方法对降水量数据进行预测比对,并着重分析了LSTM在不同类型不同输入与输出模式形态下的预测水平差异。结果表明:传统的SARIMA模型中静态模式较动态模式能更好地反映出扬州市区月降水量数据变化趋势,且与实际值差距较小。动态模式容易造成误差累积或整体易呈现周期性稳态变化,实时性欠缺。深度学习LSTM多输入单输出动态预测模式下,完整周期的数据输入可以让神经网络更好地学习数据的变化规律。然而将多个周期数据作为一个输入单位,易造成模型过拟合。LSTM模型(预期回顾look_back=12)对扬州市区月降水量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S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训练值低0.02。LSTM多输入单输出动态模式(look_back=12)较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RMSE测试值低0.33,体现出该模式对扬州市区月降水量预测准确度更高。与此同时,多类LSTM(multi-category LSTM,M-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预测准确度优于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RMSE测试值低0.19,反映出M-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LSTM M-LSTM SARIMA 降水量预测 扬州市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