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9年第2期82-87,共6页
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运河沿线城市的热门话题,但什么是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有什么特点?需要有一个理论上的解读。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大运河文化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概念以及中国大运河文化产生的背景,从而提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概... 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运河沿线城市的热门话题,但什么是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有什么特点?需要有一个理论上的解读。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大运河文化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概念以及中国大运河文化产生的背景,从而提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从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时代和地域性特点、价值与功能特点分析大运河文化的特征,通过列举10个类别的运河文化对中国大运河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文化 内涵 特征 分类 研究
下载PDF
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8年第7期71-79,共9页
首次从学科体系出发研究运河学,从运河学提出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运河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运河学的内涵,进而提出了运河学的分类:理论运河学、应用运河学、运河史学;同时讨论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 首次从学科体系出发研究运河学,从运河学提出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运河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运河学的内涵,进而提出了运河学的分类:理论运河学、应用运河学、运河史学;同时讨论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比较法研究。对运河学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与展望:明确运河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思路;整合力量,多方联手,建立运河学学术体系和专业课程;面向现实,服务社会,为运河学的构建创造良好环境。在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对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学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对推进扬州琴筝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3
《乐器》 2014年第6期84-86,共3页
“春风散管弦,歌吹是扬州。”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隋唐、明清的运河经济给古城带来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灿烂的音乐文化积淀。今天的扬州,依旧是丝竹雅韵不绝于耳,百家筝鸣余音绕梁。在如此悠远的地缘文化环境中,
关键词 扬州 产业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底蕴 文化积淀 文化环境 古城
下载PDF
音乐现象与音乐观念生成关系探微
4
作者 吴文婷 宋海冬 《艺海》 2013年第6期94-95,共2页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逐步发展成一个学科,其中有很多音乐现象和音乐观念值得我们去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禁会思考,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们文化发展水平对音乐观念的影响以及在音乐观...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逐步发展成一个学科,其中有很多音乐现象和音乐观念值得我们去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禁会思考,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们文化发展水平对音乐观念的影响以及在音乐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什么样的音乐现象,在已知的音乐现象中能否发掘其所包含的音乐观念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音乐现象和音乐观念这两者的关系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现象 音乐观念 关系
下载PDF
六朝广陵文化之时代特征与演变融合
5
作者 蒋少华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8年第1期94-109,共16页
六朝广陵文化上承两汉之兴盛,下启隋唐之繁荣,其发展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国西晋时期,广陵文化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明显的'地方化''家门化'文化传承特点,涌现了一大批文化世族;第... 六朝广陵文化上承两汉之兴盛,下启隋唐之繁荣,其发展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国西晋时期,广陵文化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明显的'地方化''家门化'文化传承特点,涌现了一大批文化世族;第二阶段为东晋刘宋时期,受政治军事形势之影响,广陵文化发展的固有规律被打断,虽有'家门化'传承,可更主要表现为浓厚的流寓文化特征,进而还形成了可以代表整个六朝时期广陵文化的'芜城'意象;第三阶段为齐梁陈时期,广陵文化随着南方政权的衰弱而式微,可同时又出现南风北渐的新特点,为隋唐扬州文化之繁盛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广陵文化 时代特征 演变融合 文化世族
原文传递
从康德美学审视歌剧《鉴真东渡》的美和崇高
6
作者 崔绪军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59-260,共2页
本文以康德的美学理论来审视歌剧《鉴真东渡》的美和崇高。该剧以主观合目的性的人物塑造、理性真实的情节、抛开概念符合的形象处理实现了艺术之美,并以冲破自然强力的自我保存、无形式的多义叙事、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消极愉快造就了作... 本文以康德的美学理论来审视歌剧《鉴真东渡》的美和崇高。该剧以主观合目的性的人物塑造、理性真实的情节、抛开概念符合的形象处理实现了艺术之美,并以冲破自然强力的自我保存、无形式的多义叙事、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消极愉快造就了作品艺术之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真东渡》 康德 艺术之美
下载PDF
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构想与路径 被引量:46
7
作者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7年第10期92-96,共5页
从聚合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大运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新时期运河特色文化、推进文化强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构想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的6个方面的内容:恪守承诺,保护好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打造... 从聚合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大运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新时期运河特色文化、推进文化强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构想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的6个方面的内容:恪守承诺,保护好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打造生态走廊;提升水利水运功能,铸造黄金水道;拓展景观效益,深度开发运河旅游;挖掘运河价值,传承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产业新高地,助推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路径与抓手:高起点规划,协调联动推进,形成统一立法,推动"运河学"建立,打造交流平台,聚合发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带 遗产保护 旅游发展 生态走廊 文化强国
下载PDF
扩大扬州市文化消费的政策路径
8
作者 魏昕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第19期91-92,共2页
扬州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形式丰富多样,发展空间巨大;但也存在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文化产品供给侧实力不强、文化消费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扬州地方政府通过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营造文化消费良好氛围、推进建立... 扬州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形式丰富多样,发展空间巨大;但也存在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文化产品供给侧实力不强、文化消费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扬州地方政府通过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营造文化消费良好氛围、推进建立文化消费载体、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强化文化消费市场监管,进一步扩大扬州的文化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消费 扬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