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及其对体型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亭娟 陈瑞美 +3 位作者 左笑宇 陈秋 陶芳标 章景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171-1174,1178,共5页
了解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扬州市7所托幼机构2531名在园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及儿童最近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结果学龄前儿... 了解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扬州市7所托幼机构2531名在园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及儿童最近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结果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发生率为7.8%,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中挑食的发生率最高,为25.2%(637/2531),男童高于女童(27.5%vs.22.5%,P<0.05),其次为进餐速度快,为18.8%(477/2531),男童高于女童(20.9%vs.1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偏咸(OR=2.05,95%CI:1.26~3.34)、偏油腻(OR=1.96,95%CI:1.22~3.16)食物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进餐速度慢是保护性因素(OR=0.31,95%CI:0.23~0.42,P<0.001),不同的饮食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体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学龄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肥胖相关,应采取措施如改变家庭不良的饮食行为等,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超重肥胖 体重指数 饮食习惯 饮食行为
原文传递
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章景丽 苏亭娟 +3 位作者 左笑宇 陈秋 陶芳标 于伟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现状,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的影响,为正确指导使用电子设备,促进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在园儿童,对...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现状,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的影响,为正确指导使用电子设备,促进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在园儿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结果98.00%的儿童每天使用1种以上电子产品,时间>1 h/d的占63.53%。触屏电子产品每天使用总频率为67.05%,>1 h/d的为15.21%。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间为(1.68±1.45)h,最主要的是电视机,其次为手机和平板电脑,且周末较工作日使用时间更长。单因素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主要与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主要带养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OR=6.45)及祖辈及其他人带养(OR=1.63)为其危险因素。结论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频率较高,尤其是父母文化程度低、祖辈及其他人带养的人群,家长应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与教育,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儿童 电子产品
原文传递
扬州市5635例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苏亭娟 于伟平 +3 位作者 邓文君 陈秋 左笑宇 孙玉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分析扬州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为促进婴幼儿智能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接受体检的5 635例门诊体检婴儿进行发育筛查(Devel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分析本市婴幼儿发育状况。... 【目的】分析扬州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为促进婴幼儿智能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接受体检的5 635例门诊体检婴儿进行发育筛查(Devel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分析本市婴幼儿发育状况。【结果】1)本调查筛出的婴幼儿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为87.59±12.24,发育异常和可疑率分别为5.8%和34.1%;2)女童发育商值高于男童;筛查发育异常率最高的月龄依次为18个月、30个月和24个月;3)运动、社会适应及智力发育落后比例分别为40.7%、38.0%和32.0%。【结论】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状况一般,应加大18~30个月幼儿的发育筛查力度,针对运动发育落后进行重点干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发育 发育筛查问卷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亭娟 孙玉叶 +5 位作者 章景丽 刘章苏 邓文君 左笑宇 陈秋 于伟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发病情况,为DCD的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扬州市城区3所幼儿园1 454名3~7岁儿童,使用儿童运动评估成套试验(mov... 目的了解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发病情况,为DCD的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扬州市城区3所幼儿园1 454名3~7岁儿童,使用儿童运动评估成套试验(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筛查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使用儿童发育筛查测试(developmental screen test,DST)和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the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剔除智力落后儿童,采用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四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DSM-IV)确诊DCD。结果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DCD异常和可疑率分别为5.2%和12.0%。男童DCD异常及可疑率(7.3%和14.0%)高于女童(2.7%和9.7%),M-ABC实验得分差异体现在手灵巧度和动态平衡两个方面(均有P<0.001)。不同年龄的儿童DCD异常及可疑率不同(x^2=18.502,P=0.005),由高到底依次为4~岁组、6~7岁组、5~岁组和3~岁组,M-ABC实验得分差异体现在手灵巧度和目标抓握两个方面(均有P<0.001)。结论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DCD患病率不容乐观,手灵巧度和目标抓握能力相对落后。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运动协调发展特点,加强其整体运动协调能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发育障碍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42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发育、喂养方式关系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伟平 何晓燕 孙玉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42 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喂养、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42 d婴儿59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09例,女286例。测量其身长、体重、胫骨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peed ...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42 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喂养、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42 d婴儿59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09例,女286例。测量其身长、体重、胫骨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peed of sound,SOS)和Z值,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扬州地区42 d婴儿的骨矿物质含量正常、轻度缺乏和中度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4.1%(84例)、71.9%(428例)、13.9%(83例),且不存在性别差异;2)控制性别因素后,体重越重、BMI值越大,骨密度缺乏程度越明显;身长对骨密度水平无影响;3)不同骨密度组婴儿的喂养方式不同;母乳喂养与部分母乳喂养组之间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组的婴儿骨密度值均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地区42 d婴儿骨密度轻度缺乏;骨密度与婴儿肥胖水平密切相关;纯母乳喂养或增加母乳喂养比例,可增强婴儿骨密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格发育 喂养方式 婴儿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瑶 张雷 +4 位作者 李思 孙蕾 于伟平 陶芳标 王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和睡眠状况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扬州市8所幼儿园的2 9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问卷...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和睡眠状况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扬州市8所幼儿园的2 9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睡眠状况和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等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时间<10 h/d发生多动、同伴交往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01)。联合作用分析显示,睡眠时间<10 h/d合并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多动、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合并视屏时间>1 h/d更易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P<0.001)。结论 视屏时间>1 h/d和睡眠质量不良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更易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 睡眠 情绪 行为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扬州地区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于伟平 孙玉叶 +1 位作者 赵桂平 章景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现状,为科学合理指导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8—12月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检查的986例婴幼儿进行静脉末梢血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结果986例婴幼儿血清25-羟... 目的了解扬州市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现状,为科学合理指导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8—12月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检查的986例婴幼儿进行静脉末梢血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结果986例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总体水平为(87.33±35.77)nmol/L,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不足、适宜水平的检出率为分别为11.4%、32.3%、56.4%。季节变化对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不明显,而1~2h/d户外活动及常规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维生素D缺乏。结论扬州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对家长进行有关科学预防维生素D缺乏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婴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及维生素D服用情况进行系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25-羟维生素D 佝偻病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摄入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信 王磊 +6 位作者 彭磊 陈佳 张雷 陶芳标 金武 姚庆兵 孙蕾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情况及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儿童行为问题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择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扬州、徐州、镇江3座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7634名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情况及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儿童行为问题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择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扬州、徐州、镇江3座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7634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父母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儿童SSBs消费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SBs摄入频率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SSBs摄入<1、1和≥2次/d分别为5509(72.2%)、830(10.9%)和1295名(16.9%)。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视屏时间、睡眠时长和体力活动时间等混杂因素后,SSBs摄入1次/d与男童多动障碍(OR=1.26,95%CI=1.01~1.57)、SDQ困难(OR=1.44,95%CI=1.14~1.82)风险增加有关,与女童情绪症状(OR=1.34,95%CI=1.02~1.76)、品行问题(OR=1.53,95%CI=1.18~2.00)、多动障碍(OR=1.79,95%CI=1.42~2.27)和亲社会行为(OR=1.48,95%CI=1.14~1.91)风险增加均有关。SSBs摄入≥2次/d仅与男童情绪症状(OR=1.28,95%CI=1.02~1.59)和SDQ困难(OR=1.30,95%CI=1.07~1.58)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结论SSBs摄入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风险增加有关且存在性别差异,但未见显著剂量—反应关系。未来需更多纵向研究深入探讨SSBs摄入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潜在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饮料 摄食行为 情绪 行为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因子分析
9
作者 孙玉叶 张慧颖 于伟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4-136,148,共4页
【目的】通过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相关组分的因子分析,探索青少年MS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哈尔滨市某校13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 【目的】通过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相关组分的因子分析,探索青少年MS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哈尔滨市某校13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结果】未引入hs-CRP变量时,提取三个公因子:肥胖因子、脂代谢因子和血压血糖因子,分别解释10个原始变量的31.730%、22.287%和16.76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784%。引入hs-CRP变量后,青少年MS相关组分共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肥胖因子、脂代谢因子和血压血糖因子,分别解释10个原始变量的32.697%、20.275%、15.45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27%。【结论】肥胖因子在青少年MS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腰围身高比较腰围更适于评价青春期MS的中心性肥胖;hs-CRP可能参与青春期MS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因子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云晓 Erigene Rutayisire +6 位作者 伍晓艳 黄锟 于伟平 陈尚徽 叶和义 张安慧 陶芳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及夜间睡眠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源自2015年3-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4个城市部分3~6岁学龄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发育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及夜间睡眠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源自2015年3-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4个城市部分3~6岁学龄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发育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量表(SDQ)了解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有效问卷共8 900份。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0%、13.9%、18.9%、25.5%、13.6%和16.2%,除情绪症状异常率女童高于男童,其余各项异常率男童全部高于女童。睡眠质量好、较好和较差/很差分别为3.9%、52.9%和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夜间睡眠较短的儿童相比,夜间睡眠较长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较低,OR值(95%CI)分别为0.86(0.77~0.95)、0.85(0.78~0.93)、0.85(0.79~0.92)、0.87(0.81~0.93)、0.83(0.76~0.91)和0.82(0.76~0.89);与睡眠质量好的儿童相比,睡眠质量较差/很差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升高,OR值(95%CI)分别为3.26(2.40~4.42)、2.86(2.16~3.78)、2.60(2.00~3.38)、1.96(1.52~2.54)、4.02(3.06~5.27)和2.56(1.96~3.35)。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情绪 行为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秋 章景丽 +3 位作者 陈瑞美 王磊 陶芳标 于伟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1期4961-4965,共5页
目的调查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现状,为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等。结果扬州市学龄前儿... 目的调查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现状,为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等。结果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平时为(11. 00±0. 89) h,周末为(10. 56±1. 30) h,低于国外同年龄儿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睡眠不足的发生率平时为7. 3%,周末为25. 1%,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不足率逐渐增加,周末更明显。睡眠问题总体发生率为46. 1%,男童(48. 3%)高于女童(43. 7%)。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问题发生率有下降趋势。男童在睡眠出汗、张口呼吸、睡眠打鼾三方面发生率大于女童。高年龄组睡眠潜伏期过长、夜间尿床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年龄组,而夜间磨牙则高于低年龄组。结论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令人担忧,应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儿童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睡眠时间 睡眠问题 睡眠不足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邹长姗 丁鹏 +15 位作者 耿梦龙 伍晓艳 李十月 陶舒曼 王磊 陈佳 彭磊 汪素美 殷刚柱 张安慧 邓虹 汤银霞 马玉巧 黄惠萍 向敏 陶芳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湖北、安徽、江苏11个城市的109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将3~6岁的儿童纳入研究,共27987名,回收有效问卷(问卷均由家长或主要监...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湖北、安徽、江苏11个城市的109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将3~6岁的儿童纳入研究,共27987名,回收有效问卷(问卷均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填写完成)27200份。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父母行为量表”收集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并分析不同特征的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率的差异;以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父母支持/参与和强制/敌意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的关联。结果2720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35±0.96)岁,男性13975名(51.4%),城市儿童24634名(90.6%),独生子女17916名(65.9%)。父母双方支持/参与均高占14.9%,均低11.9%;父母双方强制/敌意均高占15.2%,均低11.3%。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5%、9.5%、18.2%、24.5%、11.2%和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独生子女、居住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父亲/母亲高支持/参与、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亲/母亲低支持/参与和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P值均<0.05);与父母双方均高支持/参与、均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母双方均低支持/参与和均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P值均<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情绪 行为 横断面研究 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盛玉璐 何晓燕 +4 位作者 孙蕾 董雷 于伟平 陶芳标 王磊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调查扬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况,以及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扬州城区7所在园2531名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家长问卷,运用多因素Logis... 目的调查扬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况,以及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扬州城区7所在园2531名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家长问卷,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4%。儿童年龄、性别、父亲年龄、父母学历及视屏时间等均是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儿童出生及家庭因素,以总视屏、工作日及周末视屏时间≤2 h为参照,总视屏时间>2 h(OR=1.535,95%CI:1.092~2.163)和工作日视屏时间>2 h(OR=1.481,95%CI:1.016~2.158)是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会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视屏时间 情绪和行为问题
下载PDF
四城市剖宫产与学龄期儿童哮喘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云晓 Erigene Rutayisire +6 位作者 伍晓艳 黄锟 于伟平 陈尚徽 叶和义 张安慧 陶芳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关联,总结剖宫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及孕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方法选取安庆、芜湖、铜陵、扬州4个城市共8 90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带养者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儿童出生方式、... 目的分析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关联,总结剖宫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及孕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方法选取安庆、芜湖、铜陵、扬州4个城市共8 90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带养者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儿童出生方式、哮喘患病情况、人口学资料和体格测量资料等。哮喘病例由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孕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医学指征剖宫产和选择剖宫产。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关联。结果8 900名学龄前儿童中,剖宫产率为67.3%,哮喘患病率为7.0%,哮喘儿童中28.5%出生于自然分娩,71.5%出生于剖宫产。在控制地区、性别、早产、母亲怀孕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母乳喂养和儿童BMI后,医学指征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相关联(OR=1.25,95%CI:1.03~1.52,P<0.05),而选择性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19,95%CI:0.94~1.51,P>0.05)。结论剖宫产和学龄前儿童哮喘有关联,并且医学指征剖宫产会增加儿童哮喘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剖宫产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体外过敏原、总IgE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素琴 李燕 +1 位作者 王磊 魏梦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体外过敏原、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RRTI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体外过敏原、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RRTI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首次呼吸道感染年龄在3~18个月,随访至2周岁仍仅有一次呼吸道感染史的患儿100例为首次感染组;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100名为健康组;将首次感染组及健康组同时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25-(OH)D水平;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体外过敏原指标及总IgE;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RRTI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健康组、首次感染组(P<0.01)。观察组屋尘、鸡蛋白、牛奶、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总IgE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是RRTI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RRTI患儿血清25-(OH)D水平较低,25-(OH)D可能在RRTI的发生中起保护作用,RRTI患儿过敏原多个指标阳性率较高,但不能以体外过敏原阳性来预测患儿是否易发生RR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25羟维生素D 体外过敏原 总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2006—2010年扬州城区集体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问题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伟平 孙玉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23期2719-2721,共3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扬州城区集体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问题,为该市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近5年扬州城区在园儿童的六一体检资料,描述并分析在园儿童的身高、体重、肥胖、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及贫血状况。结...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扬州城区集体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问题,为该市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近5年扬州城区在园儿童的六一体检资料,描述并分析在园儿童的身高、体重、肥胖、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及贫血状况。结果①近5年,扬州城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65.09%和68.86%上升至2010年的74.44%和76.33%,但男生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比女生低,3和4岁组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比其他年龄组低。②儿童肥胖的患病率持续5年增高,由5.00%增加到8.57%,占儿童营养问题首位。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从4.01%和0.96%降为2.99%和0.62%。结论扬州城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育趋势良好,贫血及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集体儿童的肥胖问题严峻,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促进其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发育 营养 儿童
原文传递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秋 陈瑞美 +3 位作者 左笑宇 章景丽 王磊 陶芳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64-767,共4页
目的研究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集中体检的方式,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等... 目的研究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集中体检的方式,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等;对其腰围和腰围身高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的影响因素。结果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男童均大于女童;女童腰围身高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男童则有波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体重指数(BMI)、母亲学历、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等对儿童腰围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高BMI是学龄前儿童高腹围的危险因素(母亲BMI:OR=1.15,95%CI:1.09~1.18,P<0.001;父亲BMI:OR=1.12,95%CI:1.07~1.15,P<0.001)。结论需逐步建立我国学龄前儿童腰围正常范围与腹型超重/肥胖腰围筛查界值点,为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要控制腹型肥胖需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腰围 腰围身高比 腹型肥胖
原文传递
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亭娟 于伟平 +3 位作者 邓文君 左笑宇 陈秋 孙玉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婴儿早期智能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接受健康检查的1 222例婴儿进行发育筛查试验(Devel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一般...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婴儿早期智能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接受健康检查的1 222例婴儿进行发育筛查试验(Devel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一般家庭资料及其胎儿期、出生时、出生后的健康状况。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婴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调查中发现婴儿发育异常和可疑率分别为6.0%和29.5%;运动、社会适应及智力能区发育落后比例分别为48.0%、35.8%和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对婴儿智能发育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新生儿期患病、母孕期患病及婴儿月龄,OR值分别为3.000、1.925和1.379。结论扬州地区婴儿智能发育状况一般,运动发育落后明显。婴儿在新生儿期患病与其母孕期患病是影响其智能发育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智能发育 DST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学龄前儿童家庭结构与健康素养关联分析
19
作者 孙蕾 王磊 +3 位作者 金丹 金武 姚庆兵 周信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家庭健康观念、行为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家庭结构与健康素养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扬州市4939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学龄前儿童家庭结构与健康素养间...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家庭健康观念、行为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家庭结构与健康素养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扬州市4939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学龄前儿童家庭结构与健康素养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间家庭健康观念、行为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结果显示,与单胎家庭相比,二胎家庭每日关注疫情(OR调整=1.131,95%CI=1.072~1.194)、主动获取疫情相关信息(OR调整=1.271,95%CI=1.123~1.437)、特别关注疫情对儿童影响(OR调整=1.272,95%CI=1.067~1.515)发生率更高,而完全相信官方防疫知识(OR调整=0.895,95%CI=0.863~0.929)发生率更低;二胎家庭避免接触活体市场(OR调整=1.219,95%CI=1.142~1.302)、减少孩子与外界接触(OR调整=1.169,95%CI=1.084~1.260)发生率更高,保持手卫生(OR调整=0.883,95%CI=0.830~0.940)、外出归来注意卫生(OR调整=0.921,95%CI=0.870~0.976)发生率更低。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家庭结构影响健康观念及行为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结构 家庭健康素养 儿童 学龄前
下载PDF
家庭因素与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章景丽 陈瑞美 +4 位作者 陈秋 左笑宇 于伟平 陶芳标 苏亭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情况,运用SDQ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目的了解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情况,运用SDQ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收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为6. 4%,同伴交往问题最为突出(17. 8%),其次为多动注意不能(13. 7%),亲社会行为(9. 4%)、品行问题(7. 0%)、情绪问题(5. 7%)。除情绪问题外,男童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OR=1. 85,95%CI:1. 04~3. 29)及组合家庭(OR=1. 81,95%CI:1. 19~2. 75)为其危险因素,而女童为保护性因素(OR=0. 71,95%CI:0. 51~0. 98)。结论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虽不高,但男孩的多动问题、女孩的情绪问题较为突出,尤其要关注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及组合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儿童 SDQ量表 心理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