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晓玲 柴海娜 +3 位作者 孙超 印健 陈莉丽 徐永居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分布及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扬州市区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初诊为UC的124例患者以及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分布及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扬州市区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初诊为UC的124例患者以及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及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定量结果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内双歧杆菌属(5.6±0.3比8.7±0.4)CFU/g、乳酸杆菌属(3.4±0.6比9.5±0.5)CFU/g、拟杆菌属(4.9±0.2比7.9±0.5)CFU/g、梭菌属(5.0±0.3比7.8±0.6)CFU/g,数量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属(8.4±0.4比3.6±0.5)CFU/g、肠球菌属(7.6±0.6比4.4±0.2)CFU/g,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符。UC患者B/E<1,较健康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在扬州地区UC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减少,且乳酸杆菌属减少更明显,提示在益生菌治疗上可能应倾向于应用乳酸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初诊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启膈散加减方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冒德芳 邱美林 +1 位作者 姜晓敏 金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启膈散加减方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扬州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中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TS方案... 目的探讨启膈散加减方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扬州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中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TS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启膈散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困难、疼痛、声音嘶哑、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吐涎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SCAg)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SSCA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散加减方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ESC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联合治疗 启膈散 化疗
原文传递
榆苋方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晓华 邱伟 +2 位作者 杨振斌 夏文娟 徐致君 《河北中医》 2017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观察榆苋方灌肠联合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C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榆苋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8例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 目的观察榆苋方灌肠联合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C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榆苋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8例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GF-β、IL-10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榆苋方灌肠联合清热止痢膏穴位贴敷治疗CUC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 结肠炎 溃疡性 穴位贴敷法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患者脑肠肽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莉丽 卜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1期5029-5034,共6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脑肠肽变化的关系,并探讨脑肠肽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78例G E R 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中虚气逆...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脑肠肽变化的关系,并探讨脑肠肽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78例G E R 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中虚气逆证、气滞血瘀证,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随机对部分入组患者进行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内皮素(endothelin,ET)、促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表现有关:178例G E R D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 e f l u x esophagitis,RE)及NERD组间比较,RE组肝胃郁热证较NERD明显升高(P<0.05),NERD组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较RE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存在多组脑肠肽水平异常.RE组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ERD组VI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血浆VIP水平、MTL水平与中医分型有关:肝胃郁热证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组(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痰气郁阻证、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结论:血浆VIP、MTL可能参与了GERD的发生、发展,肝胃郁热证在GERD中医分型中发生率最高,也更容易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血浆VIP、MTL水平差异与中医证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脑肠肽 中医证 反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食管炎
下载PDF
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徐致君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9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口服加味小柴胡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疗...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口服加味小柴胡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RDQ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管黏膜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小柴胡汤 雷贝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GERD)
下载PDF
止痢敛疮法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庆娜 杨振斌 +5 位作者 方晓华 邱伟 徐致君 夏文娟 刘乐 杨超 《河北中医》 2020年第8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观察止痢敛疮法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止痢敛疮法灌肠给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 目的观察止痢敛疮法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止痢敛疮法灌肠给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脓血便、腹泻、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及口干口苦口臭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镜表现评分及组织病理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变结肠组织中Notch1、Jagged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Toll样受体4(TLR 4)的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不良反应发生率2.5%(1/4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33/4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腹痛、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小便短赤及口干口苦口臭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及口干口苦口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AI评分、结肠镜表现评分及组织病理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otch1、Jagged1、NF-κB及TLR4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痢敛疮法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UC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表现,抑制病情活动,促进黏膜修复,减轻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Jagged1、NF-κB及TLR4的mRNA表达,抑制其蛋白表达,阻断Notch及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大肠湿热 中药疗法 灌肠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升降法对胃食管反流病及脑-食管轴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邱伟 方晓华 +2 位作者 杨振斌 殷鸿 夏文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2-295,298,共5页
[目的]初步建立脑-食管轴理论,并通过升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对脑-食管轴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和胃降逆汤+热敏灸)、对照组(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观察2组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烧心、胸痛、嗳气、反酸... [目的]初步建立脑-食管轴理论,并通过升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对脑-食管轴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和胃降逆汤+热敏灸)、对照组(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观察2组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烧心、胸痛、嗳气、反酸)治疗前后、随访的积分、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相关肠肽(VIP)数值的变化。[结果](1)2组治疗后烧心、胸痛、嗳气、反酸积分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vs.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健康志愿者比较,2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HT指标明显下降,VIP指标明显上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5-HT和VIP数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症状积分、5-HT和VIP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食管轴的失衡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升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可能通过上调5-HT,降低VIP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脑-食管轴 升降法 5-HT、VIP
原文传递
止痢敛疮法直肠内给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振斌 方晓华 +3 位作者 邱伟 夏文娟 徐致君 曹扬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观察止痢敛疮法直肠内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符合UC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止痢敛疮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表现及... 目的观察止痢敛疮法直肠内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符合UC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止痢敛疮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肠镜下肠黏膜表现及病理学进行比较,检测分析白介素(interleukin,IL)-6、10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显著改善腹痛、黏液便及腹泻等症状(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结肠镜表现评分、肠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Sutherland DAI评分、肠镜表现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止痢敛疮法直肠内给药是治疗轻中度左半结肠UC的有效方法,其疗效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UC患者血清IL-6、上调IL-10起到对结肠黏膜较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痢敛疮法 直肠内给药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及血清VIP、CCK、IL-17、IL-23、IL-10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庆娜 杨振斌 +2 位作者 刘乐 杨超 陈莉丽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及血清VIP、CCK、IL-17、IL-23、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 目的:观察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及血清VIP、CCK、IL-17、IL-23、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嘧啶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不造模,造模组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以生理盐水直肠内给药;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使用榆苋方不同剂量药物保留灌肠,柳氮磺嘧啶组予柳氮磺吡啶灌肠,均连续直肠内给药14d。采用菌群培养观察各组肠道微生态情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气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肠道中乙酸、丙酸、丁酸水平,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IP、CCK、IL-17、IL-23、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榆苋方组及柳氮磺嘧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乙酸、丙酸、VIP、CCK、IL-10均降低,IL-17、IL-23表达升高,经榆苋方治疗后,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乙酸、丙酸、VIP、CCK、IL-10均明显升高(P<0.05),IL-17、IL-23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及脑肠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苋方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微生态 短链脂肪酸 脑肠肽
下载PDF
老年性便秘阴虚阴结证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乐 方晓华 《河北中医》 2018年第4期615-618,共4页
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以阴虚阴结证最为多见,以肾阴亏虚、津亏肠燥、无水行舟为主要病机特点,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肾,与肺、肝密切相关,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以增液行舟为基础,再根据气血阴阳缺损... 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以阴虚阴结证最为多见,以肾阴亏虚、津亏肠燥、无水行舟为主要病机特点,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肾,与肺、肝密切相关,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以增液行舟为基础,再根据气血阴阳缺损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辨证 阴虚阴结
下载PDF
方晓华从“气血论”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撷要
11
作者 刘乐 杨振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肝硬化腹水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疗程长,易反复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的优势,文章总结了方晓华主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证经验。方晓华主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常及气、血、水三者运行异常关... 肝硬化腹水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疗程长,易反复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的优势,文章总结了方晓华主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证经验。方晓华主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常及气、血、水三者运行异常关联,提出从气血论治腹水的观念。治疗时辨其病变部位,辨其在气在血,辨其虚实,使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气血调和,已达利水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鼓胀 气血论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1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这180例患者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基础组,每组90例,对基础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组护理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1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这180例患者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基础组,每组90例,对基础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定的护理干预,从而对两个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特定护理干预后,出现7例结肠镜检查失败案例,失败率率为7.8%;对基础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后,出现了25例结肠镜检查失败案例,失败率为27.8%,两组患者的失败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使检查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结肠镜检查 应用 观察 心理护理 饮食干预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下齿状线观察评价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伟 方晓华 +2 位作者 杨振斌 殷鸿 夏文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齿状线形态观察评价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方法选取GERD组200例和对照组160例,Gred-Q评分法记录症状,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探讨Gred-Q评分法、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齿状线形态观察评价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方法选取GERD组200例和对照组160例,Gred-Q评分法记录症状,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探讨Gred-Q评分法、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的相关性及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结果 GRED组患者NBI微血管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RED组患者齿状线形态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BI微血管表现与Gerd-Q评分、齿状线形态与Gerd-Q评分、窄带成像内镜下微血管表现与齿状线形态均呈正相关(r=0.780、0.803、0.586,P<0.01)。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齿状线形态 食管微血管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补脾化湿治痞方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胃痞126例
14
作者 曹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270-271,共2页
探讨补脾化湿治痞方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胃脘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胃炎患者,久治后胃脘痞满症状不除,治疗2月后,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临床痊愈26.98%,显效34.13%,好转22.22%,无效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补脾化湿... 探讨补脾化湿治痞方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胃脘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胃炎患者,久治后胃脘痞满症状不除,治疗2月后,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临床痊愈26.98%,显效34.13%,好转22.22%,无效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补脾化湿治痞方治疗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痞满难以缓解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脘痞满难缓解 补脾化湿治痞方
下载PDF
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致君 杨振斌 +2 位作者 邱伟 夏文娟 方晓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12期992-995,共4页
目的:观察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 目的:观察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74.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胃脘胀痛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或饮食不慎后发作、纳呆)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升高血清TGF-β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健脾汤 耳穴压豆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气虚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湿”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对胃黏液蛋白MUCA5AC、MUC6、MU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文娟 邱伟 +3 位作者 杨振斌 方晓华 陈莉丽 徐致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索"湿"证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及对胃黏膜屏障中胃黏液蛋白MUCA5AC、MUC6、MUC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湿证)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每组各80例,研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并... [目的]探索"湿"证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及对胃黏膜屏障中胃黏液蛋白MUCA5AC、MUC6、MUC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湿证)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每组各80例,研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2组胃黏膜中MUCA5AC、MUC6、MUC1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湿证组中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证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681,P<0.01)。观察组胃黏膜中MUCA5AC、MUC6、MUC1因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邪能降低胃黏膜屏障中黏液蛋白的表达,破坏胃黏膜屏障,可能是HP感染或复发的关键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幽门螺旋杆菌 MUCA5AC MUC6 MUC1
原文传递
基于“脾主思”理论观察脑源性神经因子、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文娟 邱伟 +2 位作者 方晓华 杨振斌 刘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基于"脾主思"理论指导下探索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收集GERD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 [目的]基于"脾主思"理论指导下探索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收集GERD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患者情绪、睡眠、饮食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BDNF、5-HT、DA、NE表达水平来评价"脾主思"理论在GERD中的意义。[结果](1)GERD组患者睡眠、情绪异常高于对照组,饮食较对照组相比减少(P<0.05)。(2)GERD组HAMD量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DL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3)GERD组患者BDNF、5-HT、DA、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精神及生活状态异常可能与BDNF、5-HT、DA、NE低水平表达有关,为"脾主思"理论提供客观依据,可作为评价GERD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思 胃食管反流病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乌梅丸加减联合低剂量美沙拉嗪治疗显微镜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伟 方晓华 +3 位作者 杨振斌 殷鸿 刘琪 夏文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联合低剂量美沙拉嗪治疗显微镜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显微镜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沙拉嗪+乌梅丸加减)、对照组(美沙拉嗪+复方乳酸菌)各30例,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肠...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联合低剂量美沙拉嗪治疗显微镜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显微镜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沙拉嗪+乌梅丸加减)、对照组(美沙拉嗪+复方乳酸菌)各30例,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肠镜下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3.33%43.33%,P<0.01)。(2)2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肛门坠胀感症状较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后肠镜及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联合低剂量美沙拉嗪治疗显微镜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机制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低剂量美沙拉嗪 乌梅丸
原文传递
疏肝和胃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玉梅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5期2204-2205,共2页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和胃饮联合抑酸剂和促进胃动力药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我院脾胃病科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又加服疏肝和胃饮。结果 8周后2组的临床总...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和胃饮联合抑酸剂和促进胃动力药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我院脾胃病科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又加服疏肝和胃饮。结果 8周后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4%,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2组经临床、内镜下有效率的比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联合应用对RE的疗效更突出,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可大力推广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酸 反胃 嘈杂 反流性食管炎 泮托拉唑 莫沙必利 疏肝和胃饮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玉梅 《四川中医》 2016年第6期159-160,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医三联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93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医三联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93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镜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6/47)、19.6%(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三联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溃疡 三联疗法 中医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