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胜虎 袁彬 +10 位作者 陈述 张薏 张晶 燕建峰 谢勇 刘晓东 孙磊 徐日新 顾翔 屠莉莉 马根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6-830,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ACS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ACS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常规治疗亚组,PCI组术前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1-,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继而以0.15μg·kg^-1·min^-1持续泵入24—36h。药物保守治疗组(负荷量0.4μg·kg^-1·min^-1×30min,维持量0.1μg·kg^-1·min^-1×48b)。采用成组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比较各亚组问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出血的发生率及PCI治疗组术后TIM1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及心肌Blush分级(MBG)。结果各亚组间一般资料相似,药物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MACE发生率较常规治疗亚组显著降低(12.0%vs.36.4%;P〈0.05),PCI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CTFC低于常规治疗亚组[(23.5±5.1)帧和(31.4±5.2)帧,P〈0.01],Blush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亚组(64.3%和29.0%,P〈0.01)。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及心肌灌注,减少缺血事件发生,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主要心血管事件 TIM1分级 校正的TIMI计帧数 心肌Blush分级 有效性 安全性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健 刘美英 廖清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心房颤动是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并发症,在60岁以上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50%,而20%~30%的脑卒中由心房颤动导致。因此,在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同时减少心房颤动所致卒中风险成为治疗的重点... 心房颤动是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并发症,在60岁以上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50%,而20%~30%的脑卒中由心房颤动导致。因此,在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同时减少心房颤动所致卒中风险成为治疗的重点。目前对于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建议。现主要探讨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介入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下载PDF
单根直钢丝与双钢丝技术置人心室起搏电极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徐日新 刘晓东 龚金龙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 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 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左右;②在右心房中下部快速抖动式进退电极;③当电极头端越过三尖瓣口时,推送钢丝至电极头端,并前送至右室心尖部。双钢丝交换组(3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若各组透视时间超过20min电极定位不成功,则互相交换操作方法。结果单根直钢丝组操作时间为(16.03±4.00)min、透视时间为(23.47±5.72)min,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9.13±2.50)min vs (14.10±3.82)min(P<0.05);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组分别有4例、3例在交换操作方法后将电极定位成功。双钢丝交换组有4例缠绕希阿里网,3例误入冠状静脉窦。两组患者分别随访(2.31±1.05)年和(2.20± 1.28)年,起搏功能正常。结论置入心室电极时,单根直钢丝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更能快速准确到达右室心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 心脏起搏器 置入方法
下载PDF
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后的随访
4
作者 徐日新 何胜虎 +2 位作者 屠莉莉 顾翔 李寿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82-282,287,共2页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以射频导管消融为主的方法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 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结果  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以射频导管消融为主的方法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 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结果  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2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于长时间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均有心脏停搏伴有晕厥或黑朦 ,经射频导管消融根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后 ,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 ,随访窦房结功能正常 ;另 1例左侧显性旁道、AVRT ,心房扑动伴晕厥 ,在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 ,同步直流电复律终止心房扑动 ,口服乙胺碘酮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发作 ,未再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晕厥。结论 以射频导管消融为主的方法控制快速性折返性心律失常对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 治疗 随访 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