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颈侧入路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军 吴晶涛 +5 位作者 李昌熙 叶靖 张洪英 王溧康 胡晓华 吴海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2-2174,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对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颈侧入路经皮穿刺,进行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对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颈侧入路经皮穿刺,进行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术后疼痛减轻,余3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接受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30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颈侧入路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疗效可靠,定位准确,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疾病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乙醇
下载PDF
PNF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尹正录 金星 +4 位作者 黄吉军 王继兵 王奎 黄灵慧 孟兆祥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TKA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4 w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教育、...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TKA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4 w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教育、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平衡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HSS评分分别为(91.6±5.3)分和(86.8±4.4)分,高于治疗前的(52.7±4.8)分和(5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t=2.722,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为(19.4±1.3)分和(9.1±0.8)分,优于对照组的(16.2±1.4)分和(8.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t=2.02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54.4±1.9)分和(50.5±2.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6.7±3.1)分和(4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16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更高(t=2.49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6MWT评分分别为(655±51)分和(580±56)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97±35)分和(40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t=7.649,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评分更高(t=2.579,P<0.05)。结论TKA术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PNF技术可以促进膝关节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本体感觉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原文传递
OSCE在临床专业麻醉辅修班学生出科考核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舜艳 尹正录 +3 位作者 高巨 沈文瑞 陈鑫 周罗晶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第7期713-716,共4页
针对临床专业麻醉辅修班学生特点,制定出科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案,对在麻醉科实习的辅修班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并设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OSCE考核方案的态度。结果显示,OSC... 针对临床专业麻醉辅修班学生特点,制定出科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案,对在麻醉科实习的辅修班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并设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OSCE考核方案的态度。结果显示,OSCE考核方案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临床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情况;参加出科技能考核的学生对OSCE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辅修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考核方式 评价
原文传递
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正村 张恒柱 +6 位作者 顾加祥 刘宏君 孟兆祥 罗文苗 王晓东 王杏东 魏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 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侧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侧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侧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侧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椎体前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患者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叶晓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2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实施射频热凝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精心护理。结果:术后效果优43例(86%),良好6例(12%),差1例(2%),优良率为98%。...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实施射频热凝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精心护理。结果:术后效果优43例(86%),良好6例(12%),差1例(2%),优良率为98%。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是必要而有效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DSA 护理
下载PDF
CT引导下全脊髓射频毁损术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 吴晶涛 +5 位作者 叶靖 李昌熙 胡晓华 王溧康 孙骏 吴海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脊髓损伤后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1]。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保守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完全截瘫的顽固性幻肢体痛和残肢痛;疼痛严重影... 脊髓损伤后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1]。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保守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完全截瘫的顽固性幻肢体痛和残肢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在CT引导下全脊髓射频毁损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首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顽固性疼痛 射频毁损术 治疗作用 CT引导 全脊髓 疼痛患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经颈椎后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严正村 张恒柱 +7 位作者 关靖宇 顾加祥 刘宏君 孟兆祥 罗文苗 王晓东 王杏东 魏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侧(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侧(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娟 梅金华 昝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疗程3周。患者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疗程3周。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进行评估,测定患者10 m步行时间(10MWT),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10MWT、BMI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MA-L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29.79±4.42分vs 24.50±4.89分)(P<0.05)。治疗后两组10MWT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10MWT为24.85±5.55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8±5.20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而且观察组BM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46.47±7.72分vs 38.68±9.5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经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后,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脑卒中 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晓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35-36,42,共3页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患肢护理、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20例,有效10例,无病例发生肺栓...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患肢护理、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20例,有效10例,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老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顾娟 纪玲玲 +1 位作者 梅金华 昝娟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老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37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3...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老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37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对照组分别为22.06±2.17分和21.38±3.88分,观察组分别为24.29±3.61分和24.24±4.28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对照组分别为40.25±5.81分和39.38±6.29分,观察组分别为34.48±4.78分和33.76±4.97分;对照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66.69±5.40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72.90±7.10分,高于治疗前,也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老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能明显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减少负面情绪,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有氧训练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