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骨骨折复位技术与内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贾大洲 孙钰 +3 位作者 张杰 戴纪杭 李小磊(综述) 王强(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222-224,共3页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髌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主动伸展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对于没有移位或微小移位的稳定髌骨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而骨折块间隙>3 mm或关...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髌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主动伸展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对于没有移位或微小移位的稳定髌骨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而骨折块间隙>3 mm或关节面移位>2 mm的髌骨骨折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内固定为主,内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环扎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Cable-Pin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间接暴力 内固定系统 张力带内固定 骨折块 非手术治疗 钢板内固定 内固定方法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遥 何金山 +2 位作者 周岳来 陈鹏涛 方永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 C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2例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LMWH C...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 C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2例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LMWH Ca分为2组。LMWH Ca组(n=42)术前和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照组(n=50)围术期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记录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并计算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MWH C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 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钙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旁分泌途径在软骨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夏存宜 王永祥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398-405,共8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多功能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旁分泌和外泌体(Exos)分泌等特性。它们在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OA)治疗中备受关注。MSC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Exos促进细胞代谢和软骨细胞增殖,改善基质合成。此外,MSC还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多功能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旁分泌和外泌体(Exos)分泌等特性。它们在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OA)治疗中备受关注。MSC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Exos促进细胞代谢和软骨细胞增殖,改善基质合成。此外,MSC还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软骨修复和抑制骨质破坏,为改善OA病情提供新思路。但MSC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来源不清、治疗剂量和长期效果不明确等。未来应深入研究MSC的分子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及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退变 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外泌体 迁移体
下载PDF
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明领 马子健 +2 位作者 董辉 杨斌 王永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密度及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2.40±59.27)min,围术期输血178例(49.7%),血红蛋白(Hb)损失量(37.07±11.56)g/L,红细胞比容(HCT)下降比(10.37±3.29)%,总失血量(1201.50±441.30)mL,隐性失血量(560.99±383.94)mL,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45.00±2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密度、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量较多,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影响因素导致隐性失血量增加的具体原因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隐性失血量 骨密度 手术节段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董辉 王永祥 +5 位作者 胡乐 蔡俊 张亮 冯新民 杨建东 陶玉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的矫正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和连接棒断裂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级均为E级。结论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安全三角区 植骨术 内固定术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遥 何金山 +3 位作者 周岳来 陈鹏涛 方永超 梁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手术的患者,按照腓骨内固定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钢板螺钉组,弹性髓内钉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 目的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螺钉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手术的患者,按照腓骨内固定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钢板螺钉组,弹性髓内钉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49.5±15.6)岁。钢板螺钉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4~73岁,平均(45.8±13.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腓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愈合率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0±3.8)个月。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24.5±4.6)min,术中出血量(18.2±4.5)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9±0.7)个月,术后无感染发生;钢板螺钉组:手术时间(32.2±10.6)min,术中出血量(30.6±9.9)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5±0.6)个月,术后3例切口局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弹性髓内钉组优17例,良11例,可3例,平均(89.8±5.2)分;钢板螺钉组获优16例,良10例,可5例,平均(89.1±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弹性髓内钉组骨折愈合率为93.5%,钢板螺钉组骨折愈合率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结论在治疗腓骨骨折方面,弹性髓内钉比钢板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骨折 弹性髓内钉 骨折内固定 钢板螺钉
下载PDF
环状RNA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辉 于航 王永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多集中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方面,而对其机制研究甚少。环状RNA是一种新型的稳定的非编码R...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多集中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方面,而对其机制研究甚少。环状RNA是一种新型的稳定的非编码RNA,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其在骨质疏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骨质疏松症”“环状RNA”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将国内外关于环状RNA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环状RNA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缝合锚钉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鹏涛 王静成 +3 位作者 何金山 张佩 张家乐 梁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89-91,99,共4页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3例,其中缝合锚钉组患者34例,金属螺钉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进行...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3例,其中缝合锚钉组患者34例,金属螺钉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CT测量评价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获得随访患者共58例,缝合锚钉组30例随访时间平均24个月(13~42个月);金属螺钉组28例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15~42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以及下胫腓联合固定失效等并发症。X线及CT测量显示,2组患者下胫腓联合损伤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2组术后AOF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缝合锚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符合弹性固定,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可让患者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缝合锚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缝合锚钉 弹性固定 踝关节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下载PDF
MP联合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凋亡机制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骅 王静成 +4 位作者 王永祥 王大新 冯新民 陶玉平 杨建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凋亡发生中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rn-dsc)建立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分析MP+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中乳酸...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凋亡发生中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rn-dsc)建立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分析MP+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析细胞的凋亡率和存活率,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Caspase 3及活化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细胞外液LDH漏出量、MDA含量及SOD活性分析证实MP联合BDNF转染能够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流式细胞仪、MTT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MP联合BDNF转染能够增强损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但是其抗氧化能力与凋亡率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MP联合BDNF转染能够增强脊髓损伤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并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模型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但是MP与BDNF抗凋亡作用还存在其他途径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甲基强的松龙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踇外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意远(综述) 顾加祥(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踇外翻是第1跖趾关节的一种静态畸形,由于负重功能转移到较小的跖骨头或由于穿鞋造成内侧隆起的压力,常引起前脚疼痛。保守治疗是治疗的第一步,但不能纠正畸形。当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或持续严重的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且保守治疗失败时便可... 踇外翻是第1跖趾关节的一种静态畸形,由于负重功能转移到较小的跖骨头或由于穿鞋造成内侧隆起的压力,常引起前脚疼痛。保守治疗是治疗的第一步,但不能纠正畸形。当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或持续严重的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且保守治疗失败时便可通过手术治疗踇外翻。目前,已有许多踇外翻手术方式被提出[1]。其中一些技术逐渐流行起来,而另一些技术则渐渐被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前足 截骨术 综述
下载PDF
骨碎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复合自固化磷酸钙治疗家兔股骨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虹舟 王鹏 +1 位作者 吴朗 杨建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35-338,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DR—PLGA)微囊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复合物对家兔股骨骨缺损的影响。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数字随机分为实验组(n=4)和对照组(n=4),制备家兔股骨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DR—PLGA/... 目的探讨骨碎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DR—PLGA)微囊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复合物对家兔股骨骨缺损的影响。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数字随机分为实验组(n=4)和对照组(n=4),制备家兔股骨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DR—PLGA/CPC复合体与不含骨碎补的PLGA/CPC骨支架,分别于术后4周、8周通过X线、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评价其提高成骨活性、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结果术后4周、8周x线及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促进骨愈合、提高成骨活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DR—PLGA/CPC复合体可诱导新生骨形成,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骨科 聚乳酸-羟基乙酸 白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骨缺损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层叠钢板技术在腓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鹏涛 王静成 +3 位作者 何金山 张佩 张家乐 梁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评价层叠钢板技术在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9-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腓骨远端骨折,沿腓骨后外侧缘经外踝尖作弧向前的纵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腓骨远端骨折端,手法... 目的评价层叠钢板技术在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9-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腓骨远端骨折,沿腓骨后外侧缘经外踝尖作弧向前的纵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腓骨远端骨折端,手法牵引并联合使用复位钳矫正腓骨远端长度及移位,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合适的掌指骨微型钢板置于骨折端,位置满意后予以螺钉固定,再选择腓骨外侧钢板置于腓骨外侧后用螺钉固定。结果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7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2例出现切口局部红肿,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后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腓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6~100分,平均86分。结论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层叠钢板技术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与稳定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远端骨折 层叠钢板技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