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
作者 江蓝 何中声 +3 位作者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结构 海拔 黄山松 戴云山
下载PDF
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最新名录与区系分析(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青 朱瑞良 +2 位作者 黄志森 陈允泰 陈文伟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22,共22页
福建地处亚热带,其维管植物多样性已经有过广泛的研究,但其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多样性却鲜为人知。在本研究中,作者基于先前的苔藓植物文献报道和近期的野外工作以及对华东师范大学标本馆部分馆藏标本的研究结果,编写了福建苔类和角苔类... 福建地处亚热带,其维管植物多样性已经有过广泛的研究,但其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多样性却鲜为人知。在本研究中,作者基于先前的苔藓植物文献报道和近期的野外工作以及对华东师范大学标本馆部分馆藏标本的研究结果,编写了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最新名录。福建共有苔类植物41科79属351种,角苔类植物1科4属6种。本研究新增福建苔类新记录82种。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主要由细鳞苔科(94种),耳叶苔科(32种),羽苔科(25种),扁萼苔科(23种)和指叶苔科(21种)等一些热带和亚热带的大科组成。除种数较多的属以外,63个属的种数不足5种,其中包括33个单种属。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区系地理分布主要以东亚、热带亚洲和北温带成分为主。福建特有种仅Solenostoma parviperianthum一种。与台湾相比,尽管两地植物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福建在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特有成分上都还远不及台湾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苔植物门 生物多样性 区系 苔类植物门 福建
原文传递
福建假卫矛属(卫矛科)一新种--德化假卫矛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志森 林彦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59,538,共3页
对新种德化假卫矛进行描述,该种仅见福建德化九仙山。
关键词 假卫矛属 德化假卫矛 卫矛科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4
作者 曾晓敏 范跃新 +5 位作者 林开淼 袁萍 赵盼盼 陈怡然 徐建国 陈岳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56-2162,共7页
研究了戴云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3种植被类型土壤磷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磷以及酸性磷酸单酯酶(ACP)和磷酸双酯酶(PD)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土壤易分解态磷仅占总磷(TP)的1.0%~4.5%,且碳(C)与有机磷(Po)的比例>200,... 研究了戴云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3种植被类型土壤磷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磷以及酸性磷酸单酯酶(ACP)和磷酸双酯酶(PD)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土壤易分解态磷仅占总磷(TP)的1.0%~4.5%,且碳(C)与有机磷(Po)的比例>200,表明本研究区受到磷限制.Po是土壤磷库的主要组分,在淋溶层(A层)和淀积层(B层)土壤中分别占TP的44.8%~47.1%和28.6%~30.6%.冗余分析表明,A层土壤磷组分主要受PD影响,而B层主要受ACP调控,且PD和ACP均与Po呈显著负相关.亚热带地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均缺磷,PD和ACP对有机磷的分解可能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磷限制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 微生物生物量磷 酸性磷酸单酯酶 磷酸双酯酶
原文传递
不同海拔对福建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赵盼盼 周嘉聪 +7 位作者 林开淼 林伟盛 袁萍 曾晓敏 苏莹 徐建国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76-2686,共11页
温度、水分等多种环境因子随海拔梯度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然而关于中亚热带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响应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戴云山山脉是中国最大的黄山松种质基因基地,... 温度、水分等多种环境因子随海拔梯度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然而关于中亚热带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响应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戴云山山脉是中国最大的黄山松种质基因基地,本研究以中亚热带戴云山1300 m (L)、1450 m(M)、1600 m(H)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海拔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如何变化及驱动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淀积层(B)土壤的酶活性影响整体较小,在淋溶层(A)土壤中,随海拔升高,纤维素水解酶(β-葡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显著降低,因此使土壤可溶性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随海拔升高有下降趋势。尽管酸性磷酸酶活性(ACP)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然而有效磷(AP)无显著变化。此外随海拔升高,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MBP和碳/氮比(C/N)是影响A层中土壤酶活性变化最重要的因子,而在B层中,土壤含水量(WC)和MBP对土壤酶活性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磷限制的亚热带地区,无机磷很容易被铁铝固定,MBP可以对土壤中的有效磷进行补充,成为影响本地区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随海拔海拔降低,土壤有机碳、氮分解相关酶活性较高,从而加速了土壤碳、氮周转。因此,探究不同海拔梯度酶活性变化为预测中亚热带亚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养分循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变化对中亚热带黄山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盼盼 周嘉聪 +7 位作者 林开淼 张秋芳 袁萍 曾晓敏 苏莹 徐建国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5-2225,共11页
全球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使这些问题将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而进一步加剧。海拔梯度变化是研究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为止利用海拔梯度对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尚未定论,其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植... 全球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使这些问题将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而进一步加剧。海拔梯度变化是研究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为止利用海拔梯度对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尚未定论,其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植被类型的影响。因此,以中亚热带戴云山的3个海拔(1300、1450、1600 m)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碳氮磷养分(SOC、TN、TP)、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和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阴性菌(GN)、真菌(Fungi)、总磷脂脂肪酸(T_(PLFA)),细菌∶真菌(F∶B)均随海拔升高显著下降,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P∶GN)随海拔升高呈相反的趋势。冗余分析(RDA)表明,温度(T)和可溶性有机氮(DON)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与1600 m海拔相比,1300 m海拔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随之增加,从而提高(Fungi)、细菌(Bacteria)等。因此,未来气候变暖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磷养分来影响本区域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这对进一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山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酶化学计量揭示5年氮添加加剧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碳磷限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曾泉鑫 张秋芳 +7 位作者 林开淼 周嘉聪 元晓春 梅孔灿 吴玥 崔琚琰 徐建国 陈岳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1-528,共8页
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变化。然而,氮(N)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养分相对限制情况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毛竹林进行N添加试验来模拟N沉降,并在试验满5年时进行取样,... 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变化。然而,氮(N)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养分相对限制情况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毛竹林进行N添加试验来模拟N沉降,并在试验满5年时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与碳(C)、N、磷(P)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利用酶化学计量比及矢量分析探究微生物的养分分配情况。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有效氮含量。此外,N添加显著降低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和NAG/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ACP)和ACP/MBC。低N和中N处理显著提高酶C/N、矢量长度和矢量角度,但显著降低酶N/P。冗余分析表明,N添加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可知,N添加改变了微生物的养分获取策略,即通过减少分配给合成N获取酶的养分来增加合成P获取酶的养分。此外,N添加还加剧了微生物的C、P限制,未来可以施加适量P肥来提高亚热带毛竹林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酶活性 酶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原文传递
戴云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5 位作者 冯雪萍 何中声 李文周 李霖 陈文伟 刘梦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64,共9页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多样性普遍较高,灌丛最小。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丛多样性是草本层>...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多样性普遍较高,灌丛最小。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灌丛多样性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群落较其他群落相对不稳定,灌丛群落处于稳定状态;总体上,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保护区植被保护效果较好;从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角度分析,受群落自身性质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群落多样性大小与其稳定性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任国学 刘金福 +3 位作者 徐道炜 洪伟 郑世群 黄志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2-88,共7页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unninghamia lanceolata-Lindera aggregate-Dicranopterislinearis);黄山松+多脉青冈-细枝柃-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Eurya loquaiana-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江南山柳-短尾越桔-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lethra cavaleriei-Vacciniumcarl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甜槠-肿节少穗竹-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吊钟花-短尾越桔-狗脊群丛(Assoc.P.taiwanensis+Enkianthus quinqueflorus-Vaccinium carlesii-Woodwardia japonica);黄山松+华丽杜鹃-短尾越桔-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farrerae-Vaccinium carlesii-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光叶水青冈-满山红-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Fagus lucida-Rhododendron mari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满山红-平颖柳叶箬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mariesii-Isachne truncata)。各群丛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总体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各群丛间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草本层这3个指数波动较小且数值上小于前两者。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决定该黄山松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系统聚类分析 群丛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山松研究综述(1960-2014)及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2 位作者 兰思仁 洪伟 李文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8-486,共9页
为理清并从整体上把握黄山松在林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对其分类、资源分布、遗传学、生态学、生理生化、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60-2014年220篇黄山松文献进行分... 为理清并从整体上把握黄山松在林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对其分类、资源分布、遗传学、生态学、生理生化、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60-2014年220篇黄山松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其关键词、作者、机构和期刊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黄山松研究主要围绕黄山松、马尾松、松属、林分、生物量、树脂道、天然更新和种群展开;研究领域较具影响力作者有洪伟、范义荣、吴承祯、吴泽民和罗世家;主要研究机构为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等为高载文期刊.黄山松林业领域合作研究较少,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状态.今后黄山松研究应重点关注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及其黄山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 CITESPACE 戴云山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德煌 刘金福 +4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何中声 徐道炜 李文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为探讨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的分化与动态更新,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生态位宽度,物... 为探讨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的分化与动态更新,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生态位宽度,物种间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在群落乔木层,黄山松的更新生态宽度最大,因此,黄山松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黄山松与其它物种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为0.1~0.39,表明黄山松与其它树种存在共用资源利用谱。黄山松与窄基红褐柃(Euryarubiginosa)和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与这些物种的竞争和排斥作用明显,不利于黄山松幼苗和幼树更新,因此建议采用人工抚育措施并加强保护,提高黄山松幼苗和幼树的成活率,使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更新生态位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 被引量:19
12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3 位作者 陈文伟 旷开金 唐蓉 洪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23-2430,共8页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在12.26%~43.7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依次为0.15%、0.03%、0.18%和0;有效变程分别为19.40m、17.32m、17.32m和14.90m。4个指标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总体均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呈减弱趋势。分形维数:毛管孔隙度(1.793)】土壤含水量(1.669)】土壤容重(1.406)】非毛管孔隙度(1.348),与半方差函数曲线所反映的规律相一致。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各指标均表现为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土壤含水量在东南方向、西边中部和北向中部都有高值区,而西南-东北向较低。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相似,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量呈互补趋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各指标的空间变异和格局与研究区地形、植被覆盖以及微生境干扰有关。土壤含水量对黄山松幼苗更新有制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山松林土壤水分取样设计和更新苗格局-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插值 黄山松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空间异质性 半变异函数
原文传递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付达靓 刘金福 +3 位作者 黄志森 洪伟 郑世群 代立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该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但林下幼树幼苗较少。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活型 叶性质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氮沉降特点 被引量:18
14
作者 袁磊 李文周 +2 位作者 陈文伟 张金波 蔡祖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42-4146,共5页
利用干湿沉降采集器,持续观测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气氮素干、湿沉降,调查当地大气氮沉降的种类和沉降通量.结果表明,2015-03-27~2015-10-09观测期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氮干、湿沉降量分别为2.30 kg·hm^(-2)和14.79kg... 利用干湿沉降采集器,持续观测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气氮素干、湿沉降,调查当地大气氮沉降的种类和沉降通量.结果表明,2015-03-27~2015-10-09观测期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氮干、湿沉降量分别为2.30 kg·hm^(-2)和14.79kg·hm^(-2),以湿沉降形式为主(87%).干沉降中可溶性有机氮的沉降量为1.21 kg·hm^(-2),占干沉降通量的53%;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0.71 kg·hm^(-2)),铵态氮相对较低(0.37 kg·hm^(-2)).湿沉降中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沉降量分别为9.41 kg·hm^(-2)和5.38 kg·hm^(-2),其中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6.07 kg·hm^(-2)).大气氮湿沉降量和当地降雨量显著正相关,降雨量越大,对应的湿沉降氮量也越大.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氮素沉降量较高,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气氮干沉降 大气氮湿沉降
原文传递
戴云山罗浮栲群落维管植物组成及其地理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金福 黄志森 +4 位作者 付达靓 洪伟 郑世群 陈金英 吴则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3,共7页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植物在科、属级上以热带成分为主;此外,该群落维管植物是华东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成分上与华南、华中地区联系紧密。可见,戴云山罗浮栲群落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罗浮栲 维管植物组成 地理成分
下载PDF
氮沉降对毛竹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程蕾 林开淼 +6 位作者 周嘉聪 张秋芳 曾晓敏 纪宇皝 郑永 徐建国 陈岳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54-1762,共9页
中国亚热带是受氮沉降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被认为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指标,氮沉降可能通过改变微生物活性导致土壤DOM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低氮和高氮3个水平,进行为期3... 中国亚热带是受氮沉降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被认为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指标,氮沉降可能通过改变微生物活性导致土壤DOM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低氮和高氮3个水平,进行为期3年的施氮处理,探究氮添加对土壤DOM含量、光谱学特征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后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和芳香化指数无显著变化,而腐殖化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微生物酶活性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土壤DOM在7个区域的相似位置存在吸收峰,其中,1000~1260 cm^(-1)的吸收峰最强,表明施氮处理后,土壤中多糖类、醇类、羧酸类及酯类物质增加.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后,土壤DOM结构有显著改变,表现在低分子物质如类蛋白质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减少,而高分子物质如类腐殖质物质显著增加.总的来说,施氮使得土壤氮与微生物需求相适应,促进微生物分解DOM中易降解的物质,土壤DOM结构更加复杂,短期氮沉降可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氮沉降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 酶活性
原文传递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中声 王紫薇 +7 位作者 朱静 陈佳嘉 谷新光 江蓝 陈博 吴则焰 刘金福 陈文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02-2811,共10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驱动力,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探讨不同海拔和季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和预测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海拔...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驱动力,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探讨不同海拔和季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和预测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海拔900~1500 m)为研究对象,探讨夏季和冬季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揭示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最高,冬季土壤真菌含量最高,海拔1200 m处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它海拔.随海拔升高,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土壤真菌群比细菌群占据更大优势.②冗余分析表明,夏季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共同作用,累计解释量达56.72%;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驱动,单独解释量达52.23%,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累计解释量为55.37%.③土壤全碳含量、土壤pH和多酚氧化酶是驱动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效磷、全钾、全碳含量和土壤pH是驱动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PLFA) 季节 海拔 戴云山
原文传递
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珊 刘金福 +3 位作者 付达靓 徐道炜 黄志森 何中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戴云山
下载PDF
亚热带毛竹林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对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曾泉鑫 曾晓敏 +6 位作者 林开淼 张秋芳 程蕾 周嘉聪 林巧玉 陈岳民 徐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3-760,共8页
磷(P)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亚热带地区土壤P有效性较低,且长期高氮(N)沉降可能会造成土壤P有效性进一步降低。本试验开展于戴云山毛竹林,分析了施N 3年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的... 磷(P)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亚热带地区土壤P有效性较低,且长期高氮(N)沉降可能会造成土壤P有效性进一步降低。本试验开展于戴云山毛竹林,分析了施N 3年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显著增加了土壤NO3^--N含量,提高了土壤N有效性,但显著降低了易分解态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且总有机碳与总有机P的比例>2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易分解态有机磷占总磷比例与微生物生物量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施N加剧了土壤P有效性限制,提高了微生物对P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 磷酸酶活性
原文传递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碳组分的海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玥 赵盼盼 +7 位作者 林开淼 周嘉聪 吕茂奎 张秋芳 郑蔚 程蕾 徐建国 陈岳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61-5770,共10页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松是高山地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高海拔地区的黄山松群落呈现衰退趋势。研究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碳库估算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影响黄山松生长变化的机理。因此,选取戴云山不同海拔[1300 m(L)、1450 m(M)和1600 m(H)]梯度的黄山松林,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碳组分含量与其变化一致,且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M海拔处最高,海拔梯度对碳水解酶没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总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碳氮比。因此在海拔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可能主要受氮素而非温度的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惰性碳占比高,未来可能会持续加剧该地区黄山松的生长困境,使该区域碳库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海拔梯度 微生物生物量碳 碳水解酶 黄山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