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1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169
1
作者 曾允孚 刘文均 +4 位作者 陈洪德 郑荣才 张锦泉 李孝全 蒋廷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的右江盆地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与NW向及 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海西 构造阶段。由于哀牢山—红河洋盆开裂,右江地区出现若干平行分布的 NW向裂陷带,沉积物以深水相为主,盆地具有大陆... 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的右江盆地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与NW向及 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海西 构造阶段。由于哀牢山—红河洋盆开裂,右江地区出现若干平行分布的 NW向裂陷带,沉积物以深水相为主,盆地具有大陆被动边缘裂谷系特 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阶段,由于滨太平洋构造的作用,盆地轮廓 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 冲消减作用。盆地再次发生张裂和扩张,从而进入弧后盆地发展阶段。 印支期末,盆地由东向西逐渐封闭,结束了右江盆地的发展历史。在不 同的发展阶段,盆地内的沉积物,也以东吴运动为界,分别由特征不同的沉积体系叠覆而成,早 期还出现典型的由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组成的双层结构。同样的盆地内的火山活动也分为 两个阶段,早期货段以碱性及碱钙性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为主,主要受NW向构造控制;晚期阶 段为钙碱性及钙性系列的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同时受NW及NE向构造控制。由此可见右 江盆地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和滨太平洋构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裂谷盆地 华南 右江盆地 沉积构造
下载PDF
国内外岩爆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56
2
作者 徐林生 王兰生 李天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27,38,共5页
从岩爆类型与岩爆烈度分级、岩爆形成机理、岩爆预测、岩爆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阐述了国内外岩爆研究的现状,并在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 岩爆 岩熔防治对策 研究现状 地质灾害
下载PDF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被引量:152
3
作者 董树文 吴锡浩 +3 位作者 吴珍汉 邓晋福 高锐 王成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3,共6页
东亚大陆是在印支期(250~220Ma)由诸多微陆块拼接而成,曾形成巨型的岩石圈(根)。其中陆块碰撞带岩石圈根可能深达200余千米或更深,俯冲的陆壳岩石曾深达约100km,并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当时中国东部上升为高原(5000~6000m),西部为特... 东亚大陆是在印支期(250~220Ma)由诸多微陆块拼接而成,曾形成巨型的岩石圈(根)。其中陆块碰撞带岩石圈根可能深达200余千米或更深,俯冲的陆壳岩石曾深达约100km,并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当时中国东部上升为高原(5000~6000m),西部为特提斯海,构成东高西低的地貌景观。大约在160~150Ma前后,亚洲东部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山根垮塌,导致软流圈地幔侧向上涌补偿,形成巨量的火山岩和花岗岩,致使太平洋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东亚大陆汇流,出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最早的洋中脊扩张;蒙古—鄂克茨霍海的关闭和西伯利亚与亚洲陆块的碰撞;以及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脱离,拉萨微陆块拼贴到亚洲大陆之上等极性指向东亚的汇聚作用。其时代均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是燕山期东亚岩石圈巨量减薄、崩塌的响应(岩石圈厚度减为100~70km)。晚侏罗世沉没的岩石圈在现今核幔边界上(2700km)被全球地震层析资料所证实。从此后至新生代东亚地貌格局发生了巨变,10Ma前后完成了西高东低的转变。这种巨型构造地貌翘变的触发动力源与燕山运动密切相关。虽然,燕山运动与岩石圈突发性减薄机理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是,燕山运动所波及的范围和其对全球构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东部燕山地区的时空范畴。相信,燕山运动的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翘变 燕山运动 东亚大陆 拆沉 全球意义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8
4
作者 黄思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3,共9页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公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公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曲线的演化趋势与前人公布的世界其他地方同时代的同位素演化趋势一致,显示出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的全球性对比意义。海平面变化、海底扩张速度、火山活动、生物绝灭更替、有机碳相对埋藏速度等全球地质事件是其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 同位素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卸荷应力状态下玄武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2
5
作者 李天斌 王兰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1-327,共7页
本文采用卸荷三轴试验,在实验室研究了玄武岩在卸荷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关键词 卸荷应力 玄武岩 变形 破坏特征 三轴试验 强度特征
下载PDF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选择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 被引量:110
6
作者 滕彦国 庹先国 +1 位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地质累积指数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常用参数。选择地球化学背景对地质累积指数的影响 ,在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时 ,应选择与该沉积物有直接联系的地球化学背景 ,由此而进行的污染状况分析才更真实。
关键词 地质累积指数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球化学背景
下载PDF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09
7
作者 乐光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21,共8页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按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可划分为若干构造带。逆冲推覆和褶皱作用均从大巴山外侧向前陆盆地方面呈递进运移扩展。根据对沉积充填与相邻大巴山造山带隆升之间的关系,重建了前陆...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按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可划分为若干构造带。逆冲推覆和褶皱作用均从大巴山外侧向前陆盆地方面呈递进运移扩展。根据对沉积充填与相邻大巴山造山带隆升之间的关系,重建了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具有广阔的含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造山带 前陆盆地 推覆构造 充填系列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被引量:111
8
作者 宋谢炎 侯增谦 +3 位作者 汪云亮 张成江 曹志敏 李佑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 -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 -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 -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 -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 (中二叠 )晚期乐平世 (晚二叠 )早期 ,时限大致为 2 5 9Ma~ 2 5 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 OIB基本一致 ,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峨眉山 玄武岩 扬子板块 地幔热柱 火成岩
下载PDF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01
9
作者 王奖臻 李朝阳 +1 位作者 李泽琴 刘家军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41-45,共5页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 ,以及前陆盆地 -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流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 ,从而在燕山期 -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 ,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川滇交界地区 形成温度 成矿流体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酸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2
10
作者 黄思静 杨俊杰 +2 位作者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2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2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模拟 长石溶蚀 温度 K、Na、Al、Si释放速率
下载PDF
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82
11
作者 张春生 刘忠保 +1 位作者 施冬 贾爱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1-526,共6页
应用实验沉积学的方法对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指出扇三角洲的形成是突发性洪流与常态水流交替作用的结果 ,洪水期以碎屑流或泥石流沉积为主 ,平水期以牵引流沉积为主。随着沉积作用的延续 ,在基准面下降... 应用实验沉积学的方法对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指出扇三角洲的形成是突发性洪流与常态水流交替作用的结果 ,洪水期以碎屑流或泥石流沉积为主 ,平水期以牵引流沉积为主。随着沉积作用的延续 ,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 ,扇三角洲形态在平面上不同步增长 ,展宽速率大于伸长速率 ,扇三角洲的形态呈边缘圆滑的舌状。辫状河道的迁移摆动是导致扇三角洲演化的根本内在原因 ,而构造运动的强度与辫状河道的迁移摆动速率呈近似正相关关系。湖水深度、入湖坡降、辫状河道的形态、流量变化率以及粒径大小是影响扇三角洲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形成过程 演化规律 扇三角洲 沉积过程
下载PDF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76
12
作者 沈守文 彭大钧 +1 位作者 颜其彬 黄先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多种特殊类型。这有利于勘探工作者开阔视野,并在勘探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隐蔽油气藏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分类 隐蔽圈闭 圈闭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一种可能的演化途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6
13
作者 胡瑞忠 苏文超 +1 位作者 毕献武 李泽琴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岩富含Cl,本文认为古流体(260~140Ma)向成矿流体(140~75Ma)的转化,可能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生的富氯流体加入原已存在的贫氯古流体,从而使这种新的混合流体具有浸取金的能力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 成矿年龄 热液 成矿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0
14
作者 黄继钧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6,共9页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一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 羌塘盆地基底由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具双层结构,下部为结晶“硬基底”、上部为变质“软基底”;构造上具两坳夹一隆和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至第三系组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及白垩系、第三系陆相砂、砾岩。盖层中变形强烈,发育多组褶皱、断裂。变形在平面上方向性、分带性、等距性明显;在剖面上具差异性、不协调性。盆地主要变形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变形期 羌塘盆地 基底构造 应力场
下载PDF
花垣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动态 被引量:85
15
作者 刘文均 郑荣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3-181,共9页
花垣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 -鲕粒灰岩中的大型密西西比型 (MVT)铅锌矿床。根据矿床中大量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 ,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的低温热卤水 ,流体气相组分中 ,H2 O占有主要部分 ,CO2 +CH4 约为 5% ,lgf... 花垣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 -鲕粒灰岩中的大型密西西比型 (MVT)铅锌矿床。根据矿床中大量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 ,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的低温热卤水 ,流体气相组分中 ,H2 O占有主要部分 ,CO2 +CH4 约为 5% ,lgf O2 稳定在 - 4 8.0~ - 4 9.0 0之间 ,p H为 4 .3~ 5.8,Eh为 - 0 .0 7~ - 0 .1e V,此外 ,流体组分中 ,钠离子的含量大于钾离子 ,钙离子大于镁离子 ,而氯离子大于氟离子 ,这一特点是 MVT矿床所共有的 ,但 Na+ / K+值较低而Ca2 + / Mg2 + 比值较高 ,不同于美国的许多 MVT矿床 ,流体中 K+ 离子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于部分矿体的寄主岩石中 K+含量较高 ,对流体的成分产生了影响。此外 ,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分表明 ,流体来源与建造水有关 ,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大量数据证明 ,在矿床范围内 ,流体的温度与 CO2 、CH4 、K+、Na+、Ce2 +的含量 ,具有从北向南同步下降的特点 ,表明在矿床中 ,流体的运动方向是由北而南顺层侧向流动的 ,矿区外围可能也具有这种运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热卤水 侧向运动 铅锌矿床
下载PDF
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 被引量:68
16
作者 李录明 罗省贤 赵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9-564,共6页
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套地震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 ,反演介质速度结构的一种高精度的反演方法。它利用地震直达波、辶回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层析反演... 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套地震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 ,反演介质速度结构的一种高精度的反演方法。它利用地震直达波、辶回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层析反演方法具有的纵、横向变速优势 ,实现适应速 度任意变化的复杂表层模型反演。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 ,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迴折波 表层模型 层析反演 层析静校正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被引量:76
17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2 位作者 李亚林 赖绍聪 李宗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9-483,共15页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康县—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前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和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形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勉略缝合带 构造变形 造山过程 古生代 几何学结构
下载PDF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在YX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8
作者 安鸿伟 李正文 +2 位作者 李仁甫 顾勤 王正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假定条件是 ,地层的反射系数稀疏的。在构造和测井约束的条件下计算宽带波阻抗 ,进而与测井、地质资料对比 ,求出三维工区目的层的储层厚度。该方法在YX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跟踪预测研究中 。
关键词 稀疏脉冲 波阻抗 反演 YX油田开发 应用 油气勘探 滚动勘探开发 储层厚度 跟踪预测
下载PDF
储层岩石孔隙的分形结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64
19
作者 贺伟钟 孚勋 +1 位作者 贺承祖 冯文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0,4-3,共4页
文章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了多孔介质中孔隙分布的两参数分形几何公式 ,建立了利用压汞资料计算孔隙分形维数来分析孔壁的粗糙度和孔径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砂岩和碳酸盐岩气藏低渗透储层改造措施研究 ,结果发... 文章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了多孔介质中孔隙分布的两参数分形几何公式 ,建立了利用压汞资料计算孔隙分形维数来分析孔壁的粗糙度和孔径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砂岩和碳酸盐岩气藏低渗透储层改造措施研究 ,结果发现 ,无论是盐酸酸化碳酸盐岩还是土酸酸化砂岩 ,入口处的毛管半径均明显增加 ,但分形维数的变化不同 ,碳酸盐岩酸化后分形维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砂岩酸化后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减小。因此 ,碳酸盐岩酸化易于形成不均匀的酸蚀孔道 ,而砂岩酸化更倾向于均质溶蚀。储层岩石的分形几何研究有可能成为研究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储层分类的重要依据和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石孔隙 分形结构 油矿地质
下载PDF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被引量:63
20
作者 朱赖民 刘显凡 +1 位作者 金景福 何明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3-474,共12页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 时空分布 成矿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