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被引量:44
1
作者 叶红 张廷斌 +4 位作者 易桂花 李景吉 别小娟 刘栋 罗琳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7-2134,共18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黄河源区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相对年际变化和相关分析法,研究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ET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ET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多年ET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北部ET显著弱于中部和东南部,最强ET位于黄河源区的东南部,多年平均ET值为538.61 mm/a,距平相对变化显著,ET年际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均趋势变化率为0.44 mm/a;(2)年内ET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峰值;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四季ET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ET最强达到188.14 mm/a,春秋季次之,冬季ET最弱仅97.15 mm/a;(3)研究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ET大小表现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整体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ET呈逐渐增加趋势;(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T与同期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ET的影响强于气温;驱动分区结果显示黄河源区ET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地区主要表现为降水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ET)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MODIS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42
2
作者 闾利 张廷斌 +4 位作者 易桂花 苗加庆 李景吉 别小娟 黄祥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3-589,共17页
青藏高原星罗密布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自然界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MODIS MOD09A1和SRTM DEM为数据源,提取了2000-2016年青藏高原丰水期面积大于50 km^2的湖泊边界,从内外流分区、湖泊主要补给来源和湖水矿化度三... 青藏高原星罗密布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自然界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MODIS MOD09A1和SRTM DEM为数据源,提取了2000-2016年青藏高原丰水期面积大于50 km^2的湖泊边界,从内外流分区、湖泊主要补给来源和湖水矿化度三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青藏高原近36年气象数据,根据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区,初步探讨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面积大于50 km^2的138个湖泊整体扩张趋势显著,总面积增加2340.67 km^2,增长率为235.52 km^2/a.其中,扩张型湖泊占67.39%,萎缩型湖泊占12.32%,稳定型湖泊占20.29%.内流湖扩张趋势显著,外流湖扩张趋势较明显;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湖泊整体扩张趋势明显,以地表径流和河流补给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也呈扩张趋势;盐湖和咸水湖以扩张为主,淡水湖的扩张、萎缩和稳定三种类型较均衡.在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方向发展背景下,湖泊面积变化与气候要素具有显著的区域相关性.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区结果表明,气温增加、降水增加强趋势的高原Ⅰ区湖泊扩张程度(78.18%)依次大于气温降低、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的Ⅴ区(66.67%),气温、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的Ⅱ区(60.78%),气温呈降低、降水量呈增加强趋势的Ⅳ区(58.83%)和气温呈增加、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Ⅲ区(50.00%).湖泊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表明,升温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对Ⅰ区、Ⅱ区和Ⅲ区湖泊面积扩张的影响显著,加之降水量的增加,湖泊扩张速率明显;Ⅳ区和Ⅴ区湖泊面积扩张主要受降水量增加影响显著.整体而言,气温主要影响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湖泊,降水量主要影响以降水和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面积 气候变化 MODIS 遥感
下载PDF
红河流域“通道-阻隔”作用下2000—2014年植被EVI变化趋势与驱动力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奕萱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闾利 郑飞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56-2064,共9页
红河流域地表生态、水热分布格局等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显著影响,以MODIS EVI数据作为植被定量研究指标,结合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红河流域内部以及周边气象数据和研究区的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在&q... 红河流域地表生态、水热分布格局等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显著影响,以MODIS EVI数据作为植被定量研究指标,结合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红河流域内部以及周边气象数据和研究区的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在"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流域内2000—2014年植被E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重点研究了植被E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整体上以-0.15%/a的年际变化率呈波动减少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EVI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春县中部和金平县西南部;EVI呈增加趋势区域集中分布在墨江县、文山县,麻栗坡中部、广南-富宁南部区域、红河-元江一带以及藤条江西南部地区。(2)通过对生长季EVI指数与四个不同时间序列的月平均气温和月累积降水量的相关分析可知,生长季EVI指数与同期气温相关性较好;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3)相关分析表明,整体上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变化受气候影响的区域占3.11%,气温以负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1.26%,降水以正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0.46%,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约占1.39%;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受非气候因子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驱动力 红河流域
下载PDF
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翠 刘贤安 +2 位作者 闫丽丽 王娟 彭培好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以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等11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划分为社会人文价值、生态过程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 以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等11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划分为社会人文价值、生态过程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10 942.62×10^4元,单位面积价值约为1 900.38×10^4元/hm^2;其中,社会人文价值约为总价值的95.98%,生态过程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仅占3.39%和0.63%;与其它湿地公园相比,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蒸腾吸热、植物净化、固碳释氧、栖息地、水源供给、文化科研和人居环境改善的价值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湿地 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22-2835,共14页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MODIS-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若尔盖地区
下载PDF
三种增温情景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褚延梅 杨健 +1 位作者 李景吉 彭培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1417,共7页
虽然国内外已对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气候变暖对克隆植物,尤其是入侵性克隆植物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态学意义研究仍然有限。通过设置白天增温、夜间增温和全天增温3种方式,通过切断或不切断匍匐茎处理,探... 虽然国内外已对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气候变暖对克隆植物,尤其是入侵性克隆植物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态学意义研究仍然有限。通过设置白天增温、夜间增温和全天增温3种方式,通过切断或不切断匍匐茎处理,探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形态特征对不同气候变暖情景的响应。研究发现:夜间增温2℃条件下,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空心莲子草匍匐茎总长度和平均分株长度;白天增温和全天增温2℃对匍匐茎切断和连接组的空心莲子草的匍匐茎总长和平均分株长影响不显著;3种增温方式对空心莲子草的分蘖数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对增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并对不同增温方式采取不同的响应策略;夜间增温可能通过光合补偿效应增加其匍匐茎的长度和平均分株长从而促进其水平方向的扩展以占据更加有利的生境,增强其入侵能力;白天和全天增温对整个克隆片段匍匐茎形态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克隆整合 生物入侵 形态可塑性 增温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矢车菊属植物Centaurea stoebe种群生长和竞争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彭扬 彭培好 李景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9-685,共7页
土壤氮含量是陆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全球范围的氮沉降正增加土壤可利用性氮水平,入侵植物一般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理解氮添加对入侵植物种群生长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将有助于预测氮沉降背景下的植物入侵风险。... 土壤氮含量是陆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全球范围的氮沉降正增加土壤可利用性氮水平,入侵植物一般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理解氮添加对入侵植物种群生长和竞争能力的影响将有助于预测氮沉降背景下的植物入侵风险。实验设置氮添加和对照两种处理,通过矢车菊属植物Centaurea stoebe的3个种群分别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合种植及4个种群单独种植,研究氮添加对C.stoebe种群生长和竞争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无竞争条件下,氮添加能促进C.stoebe种群生长,并提高其潜在的竞争能力。竞争条件下,氮添加能明显提高C.stoebe种群的竞争效应及其地下部分竞争资源的优势。氮沉降对其竞争能力影响未表现出显著的种群差异性。这些结果初步表明,模拟氮沉降能增强C.stoebe种群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其潜在的入侵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入侵植物 竞争效应 竞争响应 相对作用强度
原文传递
不同林分密度下柳杉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贤安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莉 杨宗莉 《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31-34,39,共5页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四川省彭州市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人工林密度为650~700株/hm2和800~850株/hm2的柳杉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对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柳杉...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四川省彭州市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人工林密度为650~700株/hm2和800~850株/hm2的柳杉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对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柳杉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9.38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总生物量的64.6%;林分总生物量随着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大,胸径大小对林分总生物量的贡献更为显著,其复相关系数为0.976 5;林分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变化的趋势与生物量的变化保持一致,高密度下林分的碳储量达59.69 t/hm2;通过材积源生物量法模拟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能较好反应单株立木生物量的大小,其复相关系数值为0.968 5;在未来14年内,不同密度下林分总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低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48%,远远大于高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密度 彭州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飞鸽 易桂花 +5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刘栋 覃艺 张甜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1-413,共13页
本文基于MODIS GPP/NPP数据估算了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CUE),结合气象数据和高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2001~2017年三江源植被C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植被CUE对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植被CU... 本文基于MODIS GPP/NPP数据估算了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CUE),结合气象数据和高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2001~2017年三江源植被C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植被CUE对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植被CUE年内3~10月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6月植被CUE最高.(2)三江源年植被碳利用率位于0.73~1,平均水平为0.85;植被CUE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3)整体上,三江源4~10月植被碳利用率与同期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分别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是影响三江源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为次要因素,蒸散量影响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植被碳利用率 气候响应 三江源
下载PDF
沱江流域内江段土壤有机碳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仇开莉 陈文德 +1 位作者 彭培好 刘应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通过对沱江流域内江段土壤有机碳与其他要素相关性的分析研究表明: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与pH值相关性不显著,即pH值对土壤有机碳的多寡、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元素呈极显著相关性(0.869 1),与N元素呈显著相关性(0.... 通过对沱江流域内江段土壤有机碳与其他要素相关性的分析研究表明: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与pH值相关性不显著,即pH值对土壤有机碳的多寡、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元素呈极显著相关性(0.869 1),与N元素呈显著相关性(0.800 1),与Se呈较显著相关性(0.649 77),且均为正相关,即S、N、Se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增加;与P元素呈不相关关系(0.053 9);与SiO2呈较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为-0.530 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Cd,Zn,Pb,Hg元素呈较显著相关性;与有效B、有效Cu、速效K、水解性N、有效S、有效Fe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相关性分析 沱江流域
下载PDF
山地景区生态旅游适宜性分析及功能区划——以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闫丽丽 杨青林 +2 位作者 黄中奕 彭培好 王佑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以典型的山地景区———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河流水系、植被指数、旅游吸引力、旅游可达性6个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基于GIS技术的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 以典型的山地景区———黑竹沟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河流水系、植被指数、旅游吸引力、旅游可达性6个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基于GIS技术的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景区生态旅游适宜性定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黑竹沟景区生态旅游适宜性整体不高,区域差异较大;将黑竹沟景区的空间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适宜程度由高到低分别占总面积的17.64%、26.32%、28.78%和27.26%;在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黑竹沟景观资源特色提出景区的旅游功能区划方案,以协调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区 生态旅游 适宜性分析 功能区划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特点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明 傅斌 +2 位作者 王玉宽 彭培好 严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发强度3个指标对流域水电开发程度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水电站类型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高坝大库相对较少。梯级水电开发已拓展至岷江三级支流,汶川—都江堰河段是干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段,杂谷脑河是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一级支流流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电开发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大于国内主要河流。农村小水电占水电站总数的82%,梯级农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是将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水电开发 水电开发程度 梯级水电站 农村小水电
原文传递
四川攀西地区云南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旭 王国严 +3 位作者 彭培好 李景吉 石松林 张廷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5-874,共10页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野外群落调查,从群落可入侵性入手,分析了环境因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学特征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和火烧强度等环境因子和冠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等生物因子对研究区紫茎泽兰入侵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组分种与紫茎泽兰的亲缘关系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入侵强度(P<0.05),说明灌木层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占用和草本层(同层)物种对相似资源的竞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物种多样性 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 群落可入侵性
原文传递
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方永 何飞 +3 位作者 吴宗达 刘世荣 刘兴良 彭培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8,共7页
为探明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以卧龙邓生阴坡岷江冷杉原始林沿海拔梯度2700~3600 m内设置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石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海拔... 为探明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以卧龙邓生阴坡岷江冷杉原始林沿海拔梯度2700~3600 m内设置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石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海拔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明显增大,各土层土壤密度随海拔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所减小,但减小不明显。相同海拔下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显著性减小;不同海拔梯度岷江冷杉原始林下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差异不显著,导致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也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土壤石砾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也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土壤物理性质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四川省湿地生态状况分级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子钧 刘贤安 +3 位作者 赵丹 王娟 彭培好 顾海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1-647,共7页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自然断点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77处被重点调查的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自然断点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77处被重点调查的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四川省被重点调查湿地中,生态状况综合得分为"好"等级的湿地的得分范围为5.905~6.715分,"中"等级的得分范围为4.962~5.904分,"差"等级的得分范围为2.959~4.961分;2生态状况为"好"的湿地有25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32.47%,湿地面积合计为34.78×104hm^2,占被调查重点湿地总面积的36.02%;生态状况为"中"的湿地有21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27.27%,湿地面积合计为56.04×104hm^2,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面积的58.03%;生态状况为"差"的湿地有31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40.26%,湿地面积合计为5.75×104hm^2,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面积的5.95%;3全省重点调查湿地生态状况总体偏中、差水平,部分湿地生态状况不容乐观,湿地保护仍需要加强。四川省以丘陵、山地和高原地貌为主,全省湿地偏少,其中能够被有效利用的湿地资源更少,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十分有限的湿地资源,尤其是处于人口稠密区的湖泊,使这些湿地受到不合理利用的严重威胁,形成了目前的湿地生态状况及其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状况 分级 评价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四川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地形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管磊 王华军 +1 位作者 王玉宽 彭培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1-17,共7页
利用四川省SRTM DEM和种子植物分布数据,在Arc GIS 10.1软件平台下运用其强大的多源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定量分析该省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形单元多样性,并在区域尺度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介于0~... 利用四川省SRTM DEM和种子植物分布数据,在Arc GIS 10.1软件平台下运用其强大的多源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定量分析该省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形单元多样性,并在区域尺度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介于0~0.86之间,指数较小的区域集中分布于成都平原、诺尔盖湿地和川西北高寒江源区等;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区和川西的纵向岭谷区;全省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无论是在科、属、种阶元的丰富度,还是科、属的分化强度上,均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均呈现由盆地到盆周山区逐渐升高,再到高原(川西高原和攀西高原)又逐渐降低。总体上,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着地形单元多样性的增加而上升。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区域尺度上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的地形背景,可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及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生物多样性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性
下载PDF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明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玉宽 傅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9期7-14,共8页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当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力度不够,缺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新型保护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认为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继续深化农业种质资源研究;(2)农业文化遗产地良性运转的生态学机理和动态保护;(3)平衡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关系;(4)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地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亚宁 管增艳 +7 位作者 石松林 许倩 贾龙玉 曹吉鑫 陈圣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彭培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目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 【目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①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②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③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结论】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人工林 天然林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模拟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对两种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性状和性状谱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晓慧 彭培好 李景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5-1615,共11页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资源,两者对入侵植物的功能性状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为预测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以中国来源和北美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入侵种,设置2℃增温和...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资源,两者对入侵植物的功能性状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为预测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以中国来源和北美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入侵种,设置2℃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研究了来源、增温和加氮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性状(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和性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其中国来源比北美来源具有更低的叶干物质含量;2℃增温显著增大叶面积;加氮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来源与增温的交互作用对叶面积影响显著。中国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增温使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加氮使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推知,增温和加氮有可能增强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获取资源的能力,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可能提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叶性状 性状谱 氮沉降 加拿大一枝黄花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松林 王娟 +2 位作者 李景吉 彭培好 高志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97-1902,共6页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35属63种,以陆生兰(42种)为主,附生兰(19种)和腐生兰(2种)也占有一定比例;属的地理...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35属63种,以陆生兰(42种)为主,附生兰(19种)和腐生兰(2种)也占有一定比例;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类型和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型(33.3%)和热带亚洲分布型(21.2%)为主;种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个类型和1个变型,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64.5%)为主;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和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与秦岭地区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生物多样性 区系地理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