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梯度结构张量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崔正伟 程冰洁 +1 位作者 徐天吉 牛双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5-563,I0011,I0012,共11页
梯度结构张量(GST)相干技术和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在断层解释方面各具优势,但将二者结合的应用实例并不多见。为此,提出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GST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补偿处理,在提... 梯度结构张量(GST)相干技术和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在断层解释方面各具优势,但将二者结合的应用实例并不多见。为此,提出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GST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补偿处理,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突出断层和裂缝特征;然后,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提取地层倾角、方位角等属性,获得计算断层和裂缝的基础数据;最后,基于倾角、方位角、振幅等数据构建方向导数矢量和GST,通过计算GST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提取突出地震数据结构特征的GST相干属性,实现储层裂缝精细识别。基于构造导向滤波与GST相干属性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精细预测了川西雷四段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结果表明:断层和裂缝主要分布在T6层以下,T6层反射连续,地层稳定,形成了良好盖层;雷四段上亚段断层、中小尺度断层和裂缝较发育,以构造缝为主,可作为天然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导向滤波 梯度结构张量 相干属性 裂缝 倾角 方位角
下载PDF
微地震地面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7
2
作者 余洋洋 梁春涛 +2 位作者 康亮 尹陈 巫芙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4-983,共10页
在水力压裂微地震定位中,监测系统的选取直接决定了定位的效果,并最终影响对压裂效果的评估。采用震源扫描算法对合成的地震信号进行定位以评估不同监测系统的定位效果。通过测试不同的检波器布设模式、布设范围以及布设间距对不同深度... 在水力压裂微地震定位中,监测系统的选取直接决定了定位的效果,并最终影响对压裂效果的评估。采用震源扫描算法对合成的地震信号进行定位以评估不同监测系统的定位效果。通过测试不同的检波器布设模式、布设范围以及布设间距对不同深度的微震事件的定位效果,得到了地面监测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检波器数目基本相同时,星状系统优于网状系统;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检波器布设范围,增加接收线数,增大检波器间距,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定位效果;监测系统布设范围的半径,应该与震源的深度相当,或略大于震源深度;若已知震源分布的大致范围,监测系统的检波器应该侧重于该范围布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定位 震源扫描算法 地面监测系统
下载PDF
川东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5
3
作者 肖威 张兵 +3 位作者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龙潭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等4种岩相,垂向上岩相分布可划分为早期相对富黏土阶段和晚期硅质含量相对较高阶段。(2)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龙潭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低,主要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其U/Th平均为0.42,EF_(Mo)平均为6.66,V/(V+Ni)平均为0.77,古生产力较低,陆源输入大,硅质来源为陆源搬运;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主要处于还原环境,其U/Th平均为5.96,EF_(Mo)平均为148.01,V/(V+Ni)平均为0.79,古生产力高,陆源输入低,有大量生物成因硅富集。(3)龙潭组沉积时期有机质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沉积早期受陆源输入强度和古生产力共同控制,大量陆源高等植物碎屑等被带入,造成其有机碳含量较高;沉积晚期仅受古生产力控制,陆源碎屑供给相对前期减弱,有机质多来源于海洋藻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陆源碎屑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龙潭组 二叠系 川东
下载PDF
基于3D U-Net全卷积神经网络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宗杰 贺锡雷 +2 位作者 张祖豪 周云秋 张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19-2530,共12页
断层精细解释在储层描述、圈闭评价和布设井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相干体、曲率等属性在复杂断裂发育区域分辨率低、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3D U-Net全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断层自动识别.首先利用合成断层体模型制作训... 断层精细解释在储层描述、圈闭评价和布设井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相干体、曲率等属性在复杂断裂发育区域分辨率低、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3D U-Net全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断层自动识别.首先利用合成断层体模型制作训练数据集及验证数据集,然后基于Keras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一种全新3D 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增强微小断层识别能力,最后直接输入三维叠后地震数据得出对应的断层概率属性.实际工区应用表明,该技术在纵剖面微小断层成像、深层抗噪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平面上断裂清晰合理,低序级断层及微小构造得到突出显示,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为精细勘探、高效开发、复杂构造描述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识别 U-Net卷积神经网络 低序级断层 Keras 损失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OVT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秋旭 曹俊兴 +2 位作者 苏照东 向韬 付京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4-1094,共11页
本文利用OVT域道集,优选出合适的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结合方位各向异性和地震属性进行多尺度的裂缝精细刻画.针对大中尺度裂缝,使用基于逆向量的梯度结构张量算法求取倾角得到构造信息,由梯度算子计算梯度矢量场并设置指示方向,将梯度... 本文利用OVT域道集,优选出合适的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结合方位各向异性和地震属性进行多尺度的裂缝精细刻画.针对大中尺度裂缝,使用基于逆向量的梯度结构张量算法求取倾角得到构造信息,由梯度算子计算梯度矢量场并设置指示方向,将梯度矢量场反转进而求取倾角信息;并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突出同相轴断裂处不连续性特征,计算得到更高精度的构造地震属性,从而进行多属性裂缝大尺度裂缝精细刻画.针对小尺度裂缝,利用方位各向异性特征预测裂缝发育强度以及裂缝发育走向,并结合FMI测井数据综合预测裂缝发育情况.将综合预测方法应用到四川某工区凉高山组砂岩储层裂缝预测中,开展研究区多尺度裂缝精细刻画.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裂缝中精细尺度问题,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T域道集 多尺度 逆向量法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SRP模型的川藏线201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宇晴 杨鑫 郝利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1-208,共8页
[目的]探究川藏铁路沿线201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厘清生态脆弱格局规律以及空间相关性,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藏线(雅安—新都桥段)为例,基于研究区实地特征和SRP模型选取与生... [目的]探究川藏铁路沿线201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厘清生态脆弱格局规律以及空间相关性,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藏线(雅安—新都桥段)为例,基于研究区实地特征和SRP模型选取与生态脆弱性密切相关的1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①时空分布上,研究区整体脆弱性由西向东呈递减分布,2010—2020年生态状况整体向好,重度与极度脆弱区范围较小,占总面积的3.95%,主要分布在康定市与天全县、泸定县的交界处,此处为高寒地带,冻融侵蚀最为严重;②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具有较强聚类特征,高低值集聚模式共存,西部为热点高度集聚区,东部为冷点高度集聚区;③高程、年均气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导致研究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结论]川藏线(雅安—新都桥段)施工建设受降水和气温影响较大,地形复杂,要注意地质灾害防控并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川藏线 生态脆弱性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岷山隆起带与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闵刚 王绪本 +4 位作者 夏时斌 周军 张兵 蔡学林 梁斯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97-2413,共17页
岷山隆起带与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位于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的必经之处,又是南北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和GPS速度场非连续性衰减和转换的关键部位,其地壳结构及地壳变形机制受到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了解研究区深部细结构及主要边... 岷山隆起带与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位于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的必经之处,又是南北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和GPS速度场非连续性衰减和转换的关键部位,其地壳结构及地壳变形机制受到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了解研究区深部细结构及主要边界断裂空间展布特征,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及中强地震孕震构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分别横跨岷山隆起带及西秦岭构造带中段的两条大地电磁剖面(SG-WQL-L1与SG-WQL-L2)小点距观测数据,采用大地电磁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对两条剖面上各个测点的电性走向、二维偏离度进行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始数据进行主轴方位角校正处理,进一步采用NLCG(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方法开展TE与TM模式的相位和电阻率联合反演,获取沿剖面方向30 km以浅的电阻率结构模型,并完成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两条大地电磁剖面勘探成果揭示出,马尔康地块中上地壳发育的壳内低阻层与峨山隆起上地壳低阻体在深部交汇,岷江断裂带与虎牙断裂带受控于马尔康地块与岷山隆起带上地壳底部的滑脱面,滑脱面呈现往东角度逐渐变陡峭的趋势且在岷江附近出现"断坡"构造,历史强震震源深度显示虎牙断裂为岷山隆起带新生代强震的发震断裂;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中上地壳沿剖面方向表现为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电性结构特征,中地壳12~25 km左右发育厚度不等的壳内低阻层,壳内低阻层多与研究区次级地块的边界断裂在深部交汇,次级地块以及区分次级地块的活动断裂带可能是GPS速度场在研究区呈现非连续性的递减并伴随方向转换的构造成因;青藏高原内部的软流圈物质向NE和SSE流动,驱动巴颜喀拉地块东缘上地壳沿中上地壳低阻层东向运移,受到摩天岭高阻地块的阻挡作用,软弱的岷山隆起带发生地壳褶皱变形并向东逆冲推覆从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隆起 西秦岭构造带 中上地壳 电性结构 大地电磁 青藏高原东缘 壳内低阻层
下载PDF
2001-2020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绮丽 杨鑫 郝利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12,共11页
[目的]分析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掌握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后期生态建设项目的宏观布局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DEM及气象数据,借助最大合成法(MVC)、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2001-2... [目的]分析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掌握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后期生态建设项目的宏观布局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DEM及气象数据,借助最大合成法(MVC)、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2001-2020年三江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特征。[结果]①近20 a来三江源植被覆盖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1%/10 a;空间上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逐渐递减。②三江源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上升面积占74.59%,下降面积占25.41%,具体表现为东北部以及西北部显著上升,曲麻莱南部、杂多北部和甘德西南部下降。③三江源植被覆盖未来变化的反向特征比同向特征更明显,持续改善面积占29.22%,改善到退化的面积占45.54%。④气温和降水对三江源植被覆盖都呈正面影响,且降水是主要驱动因子。⑤人类活动对三江源植被覆盖影响呈显著增强趋势,且以积极影响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北部、长江流域通天河南侧和澜沧江流域东南部。[结论]三江源是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植被覆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大,需要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和生态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
下载PDF
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数据一维自适应正则化反演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澎 余小东 +2 位作者 许洋 吕仁斌 陆从德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法集成了地面和航空电磁法各自的优势,不仅容易实现大发射磁矩,增大勘探深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勘探效率。但是由于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法在测量过程中,收、发距会发生变化,因此与地面和航空电磁法相比,其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 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法集成了地面和航空电磁法各自的优势,不仅容易实现大发射磁矩,增大勘探深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勘探效率。但是由于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法在测量过程中,收、发距会发生变化,因此与地面和航空电磁法相比,其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更加困难。以长导线电性源半航空电磁法为例,将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应用于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数据反演中。首先给出最平缓模型约束条件下的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数据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并引入并行技术实现了该反演算法的并行计算;然后对两种三层地电模型和一种六层地电模型的理论电磁响应加高斯白噪声后的数据进行反演计算;最后对其反演结果和并行计算的效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数据反演解释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并行计算能大大减少反演计算时间,提高反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时间域电磁法 一维反演 自适应正则化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基于VMD与改进小波阈值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乔云 李琼 +1 位作者 钱浩东 宋鑫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地震资料通常包含大量噪声,为了有效去除噪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这里提出一种联合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小波阈值函数,新构造的阈值函数克服了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性问题和软阈值函数中小波系数... 地震资料通常包含大量噪声,为了有效去除噪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这里提出一种联合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小波阈值函数,新构造的阈值函数克服了硬阈值函数的不连续性问题和软阈值函数中小波系数的恒定偏差问题,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两个参数,以实现较好的阈值去噪效果。而VMD对非平稳信号分解具备较好的自适应性,能很好地应用于地震信号。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去噪效果。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仿真信号以及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后,信噪比明显优于传统单一去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小波阈值 变分模态分解 地震信号去噪 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因子强关联分析方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瑞 李露瑶 +2 位作者 杨鑫 杨远陶 杨梅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在滑坡易发性区划制图过程中,预测模型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影响因子的选择和组合,如何选择滑坡影响因子以优化滑坡预测模型的性能是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关联分析的Apriori算法,通过滑坡强关联分析... 在滑坡易发性区划制图过程中,预测模型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影响因子的选择和组合,如何选择滑坡影响因子以优化滑坡预测模型的性能是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关联分析的Apriori算法,通过滑坡强关联分析来从预选的15个滑坡影响因子中选择诱发灾害可能性最高的因子进行组合,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构建滑坡易发性预测模型,并通过因子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衡量该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因子组所得到的滑坡易发区域与实际的滑坡分布情况更加吻合、产生的预测模型精度更优。Apriori算法对滑坡影响因子组合方法加以改进,为更加精确的滑坡易发性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IORI 因子筛选 随机森林 滑坡易发性区划
下载PDF
基于依赖频率AVO反演的高含气饱和度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鑫 陈学华 +3 位作者 张杰 蒋伟 孙雷鸣 肖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6-364,I0008,共10页
常规的叠前或叠后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对储层含气饱和度的敏感性很弱,较难识别高含气饱和度有效储层。为此,利用依赖频率的AVO反演得到的频散参数预测高含气饱和度的有效储层。首先引入Refutas公式,分析了饱和度对混合流体黏度的影响,结... 常规的叠前或叠后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对储层含气饱和度的敏感性很弱,较难识别高含气饱和度有效储层。为此,利用依赖频率的AVO反演得到的频散参数预测高含气饱和度的有效储层。首先引入Refutas公式,分析了饱和度对混合流体黏度的影响,结合动态等效介质理论和Wood公式,分析了含气饱和度对速度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再基于f-μ-ρ反射系数公式,实现了依赖频率的AVO反演,并优选了敏感频散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流体的频散和衰减程度不同,并且依赖含水(含气)饱和度的变化;②优选的频散属性对流体储层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且受背景干扰小,可以精确地刻画高含气饱和度储层的空间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频率的AVO 频散 衰减 含气饱和度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明 曹俊兴 +2 位作者 尤加春 王俊 刘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4-1511,共8页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中基础且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层位追踪主要依靠人的主观性判断,是一项既要求专业知识经验,同时又费时费力的环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图像语义分割是像素级别的分类技术,我...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中基础且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层位追踪主要依靠人的主观性判断,是一项既要求专业知识经验,同时又费时费力的环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图像语义分割是像素级别的分类技术,我们将地震剖面中的层位看作图像中的一个语义类别,借助分割网络进行层位的分类与追踪.本文选择了改进的Dense-UNet神经网络作为分割算法,该网络强调对特征的传递和复用,同时避免了梯度消失的问题,能够很好适应地震数据的分割任务.首先以实际地震数据制作实验所用数据集,应用数据扩充方法增大训练样本数量,再借助改进的Dense-UNet神经网络训练出最优的追踪模型,通过测试集在最优模型上的表现来评价追踪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Dense-UNet网络能够准确且快速的自动完成层位追踪任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语义分割 Dense-UNet 地震剖面 层位追踪
原文传递
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注册中心访问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尤宇峰 杨文晖 苗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4-269,共6页
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ata oriented architecture,DOA)采用"面向数据和以数据为核心"的思想,建立数据大平台与碎片化应用的数据生态系统;研究其中数据注册中心(data register center,DRC)以My SQL Cluster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 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ata oriented architecture,DOA)采用"面向数据和以数据为核心"的思想,建立数据大平台与碎片化应用的数据生态系统;研究其中数据注册中心(data register center,DRC)以My SQL Cluster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核心,部署在Open Stack云计算平台中的可行性。通过对DRC组件原理的分析,对DRC在云平台中具体的环境部署与搭建,利用LoadRunner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对DRC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以云平台为基础的DRC设计,可以应对大数据变革对软件体系结构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数据的结构体系 大数据 数据注册中心 MYSQL Cluster OPENSTACK LOADRUNNER
下载PDF
空间域加窗二维希尔伯特变换在三维地震资料体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丙南 陈学华 +3 位作者 徐赫 刘芸菲 罗鑫 周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1-668,473,共9页
根据地震资料的不连续性能识别河道、断层、裂缝发育带等。为此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三维地震资料体边缘检测方法。通过在三维目的层段时间和深度方向加窗,并引入二维高斯函数,建立了改进后的二维希尔伯特体边缘检测算子... 根据地震资料的不连续性能识别河道、断层、裂缝发育带等。为此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三维地震资料体边缘检测方法。通过在三维目的层段时间和深度方向加窗,并引入二维高斯函数,建立了改进后的二维希尔伯特体边缘检测算子,可以在三维空间调节计算孔径以提取不同尺度的不连续性地震异常,并压制噪声。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地震资料体边缘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刻画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分布,很好地突出裂缝发育带的边缘以及走向信息,提高了地震数据解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希尔伯特变换 三维地震资料 体边缘检测 高斯滤波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基于Gray反射系数的频变AVO反演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鑫 陈学华 +2 位作者 吕丙南 李泂 瞿雷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频散现象对于流体识别至关重要,而常规的AVO反演技术没有考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和速度频散,忽略了频率因素,影响流体识别效果。基于Gray的λ-μ-ρ反射系数公式,通过依赖频率的AVO反演,构建了新的频散属...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频散现象对于流体识别至关重要,而常规的AVO反演技术没有考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和速度频散,忽略了频率因素,影响流体识别效果。基于Gray的λ-μ-ρ反射系数公式,通过依赖频率的AVO反演,构建了新的频散属性I_λ和I_μ,将其作为新的流体识别因子可以识别出含流体介质所引起的频散现象。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频散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含流体储层,并且对不同流体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频散属性I_λ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含气储层,且受背景干扰很小。因此,基于Gray反射系数公式的频变AVO反演方法得到的频散因子对于有效储层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利用频散属性进行流体识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频率的AVO 速度频散 时频分析 流体识别 频散属性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北缘早新元古代俯冲增生过程的岩浆记录
17
作者 吴鹏 张少兵 +3 位作者 郑永飞 张小菊 徐争启 施泽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30,共15页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和岩石学成因、并探讨了不同阶段岩浆记录所对应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扬子陆块西北缘约1.0~0.9 Ga岩石具有与新生岛弧岩浆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不相容元素的含量略低于大陆弧,并且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略低于地幔值的锆石δ~(18)O值,这些特征指示约1.0~0.9 Ga岩浆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相比之下,约0.9~0.83 Ga岩浆岩具有与平均上地壳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且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锆石δ^(18)O值与地幔值相当或略高,指示其可能形成于大陆弧环境。此外,镁铁质岩石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随年龄的长期变化趋势揭示了地幔源区性质周期性地富集和亏损,这可能是由于俯冲带间歇性地前进和后撤引起的挤压–伸展构造体制的不断交替所致。本文结果为扬子陆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俯冲增生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弧 活动大陆边缘弧 早新元古代 罗迪尼亚 扬子陆块 华南
下载PDF
利用双差走时成像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速度结构
18
作者 武振波 邹昆 +3 位作者 苏金蓉 滑玉琎 李萍萍 徐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1-888,共18页
青藏高原东缘断裂密布,强震频发,是研究高原侧向挤出及深部孕震环境的理想实验室.为了解龙门山次级块体及其西界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基于四川地震台网64个宽频带地震台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 青藏高原东缘断裂密布,强震频发,是研究高原侧向挤出及深部孕震环境的理想实验室.为了解龙门山次级块体及其西界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基于四川地震台网64个宽频带地震台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震级≥3.0地震事件波形,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揭示了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夹持于龙门山断裂带(LMSF)与龙日坝断裂带(LRBF)之间的龙门山次级块体,相对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和四川盆地呈现明显的低速特征.结合该区域的低阻、低密度结构特征,以及块体内部、特别是龙日坝断裂带现今地震活动缺乏,我们推测这是因为该块体“相对较软”,不易脆性破裂产生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块体西缘强烈相互作用过程中,该块体主要通过地壳缩短增厚和地表隆升吸收板块挤压造成的累积应变能.依据本文获得的速度等值线变化特征及已有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结果,推测龙日坝断裂带为深部向南东倾斜且向下切入基底,该断裂倾角较陡,主要以走滑运动调节应变能,而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倾角较缓,表现为逆冲运动导致的地壳缩短是其调节应变能的主要形式.此外,据本文多条速度剖面及已有电性剖面、重力异常的联合约束,我们推测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均以较大倾角向南东倾斜,至少延伸至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双差层析成像 龙门山次级块体 龙日坝断裂带
下载PDF
基于WVD-MEM的高分辨河道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双晨 程冰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7-1169,I0015,I0016,共15页
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河道砂体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研究目标。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埋藏更深、宽度更窄、厚度更薄的河道逐渐成为关注重点。然而,受河道埋深、纵横向分布特点和地震资料主频、频带、空间分... 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河道砂体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研究目标。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埋藏更深、宽度更窄、厚度更薄的河道逐渐成为关注重点。然而,受河道埋深、纵横向分布特点和地震资料主频、频带、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制约,运用传统的地震属性解释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高精度河道识别难度较大,识别效果往往欠佳。为此,采用Wigner-Ville分布(WVD)与最大熵方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MEM)相结合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简称WVD-MEM),研究通过MEM扩展WVD的核函数项,有效消除WVD信号分析中存在的交叉项干扰,同时保持较高的时频聚焦性和分辨率,进而计算WVD的最大熵功率谱、瞬时振幅等地震属性,从提升瞬时振幅、功率谱等分辨率的角度,突出地震数据的河道响应特征,提高分辨能力。该方法在川西地区地震资料河道识别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VD MEM 高分辨率 时频分析 地震属性 河道识别
下载PDF
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俊 曹俊兴 +2 位作者 丁蔚楠 周鹏 程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3-2000,共8页
孔隙度作为重要的储层物性参数之一,在储层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孔隙度成为了储层评价的重要课题.由于测井参数和孔隙度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和时序性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 孔隙度作为重要的储层物性参数之一,在储层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孔隙度成为了储层评价的重要课题.由于测井参数和孔隙度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和时序性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通过建立BiLSTM孔隙度预测模型,并在模型中使用Nadam自适应优化算法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和准确率,引入Dropout正则化技术防止训练过程中发生过拟合,采用ReLU激励函数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最后利用实际测井数据验证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常规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DNN),Bi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在储层参数预测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参数预测 深度学习 孔隙度 循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时序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