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卢波 唐林俊 +2 位作者 崔太安 吴德生 胡云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功能 骨折患者 老年化 髋疼痛
下载PDF
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伶 曾勇 +2 位作者 蒋华 王俊瑞 黄富国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 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治疗1个疗程(8周为1个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疼痛VAS评分、缓解疼痛时间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同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上升,盐酸氨基葡萄糖能够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上升,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基葡萄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美洛昔康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辉 希腊本大 +6 位作者 郑召民 王建儒 杨豪 李泽民 王太平 王华 乌扎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平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访资料共126例,其中摄有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者38例,仅摄有腰椎正侧位者88例,所有病例均摄有腰椎MRI片。采用ImageJ... 目的探讨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平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访资料共126例,其中摄有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者38例,仅摄有腰椎正侧位者88例,所有病例均摄有腰椎MRI片。采用ImageJ软件测量以下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1)脊柱参数:矢状面躯干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2)骨盆参数: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3)脊柱-骨盆整体参数:T1脊柱骨盆倾斜角(T1-SPI)、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SPI)、脊柱-骶骨角(SSA)、脊柱-骨盆角(SPA)、C7倾斜角(C7T)。根据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系统,将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分级记录。以矢状面平衡各参数的测量数值与常模的大小关系及椎间盘退变等级为依据进行分组,比较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矢状面平衡参数问的关系。结果PI对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具有显著影响。L5/S1退变程度对矢状面平衡影响显著。大PI组57例中,L5/S1椎间盘轻一中度和重度退变组LL为(36.9±14.9)和(29.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T为(18.8±8.3)和(25.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SS为(39.5±8.8)和(34.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SVA为(23.0±26.6)和(62.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7T为(88.9±3.1)和(8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SPA为(157.9±11.2)和(147.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L1/2椎间盘轻-中度和重度退变组TLK为(4.6±7,8)和(14.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L1/2,L2/3,L3/4退变程度对SPA有显著影响。L1/2两组SPA为(158.5±12.0)和(147.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平衡 腰椎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1年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海涛 陈伟 +21 位作者 王娟 孙然 孙涛 殷兵 王海立 李彦森 徐永清 张鹏 郝宏毅 郭晓山 李绍林 梁益建 姚伟武 黄仲奎 刘松 刘磊 孙家元 张如云 杨宗酉 程家祥 朱燕宾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各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分为3个年龄段:青年(16~45岁)、中年(46—65岁)、... 目的对比分析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各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分为3个年龄段:青年(16~45岁)、中年(46—65岁)、老年(≥66岁)。将东部沿海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内陆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Garden分型等。结果A组1251例,B组928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1251/2475)和51.36%(928/1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1251/38060)和2.84%(928/3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女比分别为0.45:1、0.88:1,平均年龄分别为(68.8±16.5)、(64.9±18.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为老年患者构成比最高,分别占63.55%、5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青年患者构成比(10.31%)显著低于B组(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GardenⅢ型,构成比分别为60.60%、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和51.36%,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和2.84%。东部沿海地区女性患者比例、平均年龄及老年患者构成比高于西部内陆地区,而青年患者构成比、GardenⅢ型骨折患者构成比低于西部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成年人
原文传递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前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坚 刘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新手术方法——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并通过建立模拟手术模型和评价安全性,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17具人体标本的术前颈椎X线片上作5条辅助线,取右侧颌下切口,根据术前... 目的:提出一种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新手术方法——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并通过建立模拟手术模型和评价安全性,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17具人体标本的术前颈椎X线片上作5条辅助线,取右侧颌下切口,根据术前计划,经枢椎椎体-寰枢关节-寰椎侧块方向置入螺钉。在术后X线片上测量螺钉轨道参数,与术前计划参数作t检验。在经寰椎横突上、下缘及枢椎上关节面下缘三个横断面上测量螺钉与椎动脉的距离。统计椎动脉、脊髓及枕颈关节损伤的例数。结果:①术前计划参数:内界角18°±1.4°,外界角33°±3.7°,标准外偏角26°±2.9°,后界角39°±4.1°,标准后倾角24°±2.0°。②螺钉轨道实际外偏角24°±3.5°,实际后倾角27°±4.0°,与术前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经枢椎上关节面下缘的横断面上螺钉与椎动脉距离最短,平均值6mm,最小值3.5mm,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2例枕颈关节损伤。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内固定术互为补充。经应用解剖研究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大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入路 寰枢关节 内固定 创伤性 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西南地区11家医院成人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构成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殷兵 郭家良 +18 位作者 董天华 陈伟 赵海涛 孙涛 孙然 王海立 刘松 张英泽 田晓滨 邱冰 赵滨 陈仲 徐永清 顾祖超 梁益建 许建中 蒋电明 黄瑾瑜 殷作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临床特征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西南地区11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髋部骨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及骨折AO分型分布等.结果 共收集2 833例成人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男性1 340... 目的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临床特征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西南地区11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髋部骨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及骨折AO分型分布等.结果 共收集2 833例成人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男性1 340例(47.30%),女性1 493例(52.70%),男女比例为1∶1.11,平均年龄为(66±18)岁.高发年龄段为71 ~ 85岁(42.18%,1 195/2 833),青壮年组(16~<60岁)844例(29.79%),老年组(≥60岁)1 989例(70.21%).青壮年组男性多见(577例,68.4%),老年组女性多见(1 226例,61.64%),两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4.001,P<0.01).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骨折比例分别为46.59%、49.74%和3.67%,各类骨折中高发亚型分别为31-A2型、31-B2型和31-C2型.结论 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以女性、老年人多见,其中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转子间骨折,股骨头骨折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AE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马红萍 杨晶 +3 位作者 孙黎明 夏晓露 桂金艳 王春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AECOPD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特布他林,B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AECOPD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特布他林,B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C组予以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转化酶(SOD)与丙二醛(MDA)]、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FEV1/FVC]、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观察3组症状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A组70.00%与B组65.00%(P<0.05);C组治疗后SOD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MDA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EOS计数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呼吸困难消失、咳嗽消失、喘息改善与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与B组(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恢复,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四川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座谈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勤 宋跃明 +1 位作者 邓宁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川省 诊治 专题讨论会 疾病治疗 医疗行为 医疗纠纷 专业组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强 曾羿 +3 位作者 胡钦胜 斯海波 聂涌 沈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8年9月,69例(69膝)因膝关节...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8年9月,69例(69膝)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OA接受关节置换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UKA治疗38例(UKA组),TKA治疗31例(TK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侧别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Fell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大于UKA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小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X线片观测FTA、HKA以及假体有无松动。采用Kaplan-Mer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UKA组3例、TKA组1例发生轻度膝前疼痛。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UKA组随访时间(30.7±9.6)个月,TKA组为(34.9±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2,P=0.071)。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HSS评分、Feller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以及SF-12量表生理、心理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膝关节内侧间室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林军 谭均 +3 位作者 许冰 胡勇 侯忠学 李永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9~59岁,平均41岁。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7例。无移位骨折15例,移位骨... 目的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9~59岁,平均41岁。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7例。无移位骨折15例,移位骨折27例。均为新鲜骨折。按照Garden分型:型15例,型16例,型1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7h^15d,平均4.6d。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1~6年,平均2.5年。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螺钉无松动及折断。术后2年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迹象,1例出现股骨头塌陷,建议扶拐不负重活动,观察病情。髋关节功能按Brumback评价标准,优18例,良20例,差4例,优良率90.4%。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洋 梁炜 +2 位作者 陆思伟 邱学勇 杨显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赘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赘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等症状,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赘清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伟强 王光林 +1 位作者 陈经勇 李钟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通过36例患者的病例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 目的通过36例患者的病例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应用Evans—Jerson分类方法对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5例,Ⅳ型13例,Ⅴ型4例。复位质量评价按Baumgaertner’S标准进行评价。功能评估根据Harris评分表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平均6个月。复位质量按Baumgaertner’S标准对骨折的复位进行评估,结果优28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9%。功能评价按Harrishipscoringsystem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本组优3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PFNA髓内性生物力学优势、骨折愈合率高,能使患者早期负重和患肢功能锻炼,是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后板下的骨质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玉峰 李起鸿 +1 位作者 顾祖超 王爱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PC-DCP)与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后板下骨质改变情况并进行对照。方法采用性成熟山羊10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DCP与DCP固定。固定术后12、24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批5只,解剖出双侧胫骨。取3... 目的观察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PC-DCP)与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后板下骨质改变情况并进行对照。方法采用性成熟山羊10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DCP与DCP固定。固定术后12、24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批5只,解剖出双侧胫骨。取3对胫骨进行CT扫描与生物力学测试,对照研究两种钢板固定术后固定骨段皮质骨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改变;取剩余两对胫骨,截取接骨板下皮质骨骨段,进行板下骨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固定术后12周,DCP组板下皮质骨呈明显松质骨样改变,PC-DCP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骨抗扭力学强度均明显大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术后24周,DCP组和PC-DCP组骨皮质均变薄,骨髓腔扩大,板下皮质骨松质骨样改变,两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抗扭力学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坚硬接骨板固定后板下骨质疏松是血运障碍和应力遮挡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血运损害在固定的较早期是其主要原因。PC-DCP可以明显减轻因血运损害导致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 胫骨 术后 加压接骨板 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 改变 性成熟 山羊 分批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 被引量:17
14
作者 闫晋 《现代医学》 2012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加以预防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加以预防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过性不良反应可以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和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红兵 王俊瑞 +1 位作者 汪华清 彭云川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和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iasty,THA)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0例行THA患者,按照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后入路行THA)、观察组(直接前入路行THA)各150例。...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和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iasty,THA)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0例行THA患者,按照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后入路行THA)、观察组(直接前入路行THA)各150例。对照组年龄53~79岁,体质指数18.50~28.01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1~3分。观察组年龄54~78岁,体质指数18.81~28.04 kg/m^2,ASA评分1~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issr atmospheric sounder,VAS)评分,骨生成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propetide,PIN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牛津髋关节评分标准(oxford hip score,OH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生成标志物OC、P1NP、BAL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OH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 m步行测试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直接前入路行THA应激小,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对骨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华 李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髋部骨折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的158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比.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髋部骨折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的158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观察组接受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式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较低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术前、术后第2天、5天均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皮下瘀斑、切口渗血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更好,且凝血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PKP治疗Kummell病骨水泥渗漏影像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胜荣 杨忠义 +6 位作者 杨浩森 石建宏 余强 黄歆 徐磊 刘佶媛 杨云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时骨水泥渗漏情况,探讨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6-01采用PKP治疗的27例(27椎)Kummell病,按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15例)与未渗漏组(12例)。比较2组术后2 d...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时骨水泥渗漏情况,探讨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6-01采用PKP治疗的27例(27椎)Kummell病,按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15例)与未渗漏组(12例)。比较2组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值、伤椎中部高度恢复值、伤椎后缘高度恢复值及伤椎Cobb角改善值。结果 27例(27椎)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5例(15椎),但均未出现明显症状,骨水泥渗漏率为55.6%。渗漏组获得(12.6±2.6)个月随访,未渗漏组获得(11.9±3.1)个月随访。2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值、伤椎中部高度恢复值、伤椎后缘高度恢复值及伤椎Cobb角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Kummell病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但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采用多种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且不能忽视骨水泥渗漏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培信 庄永 +3 位作者 廖春来 秦辉 曾波 谢逸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 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4-5.5 h,平均4.5 h,术中输血600-1600 mL,平均1000 mL。结果10例均获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髋关节骨关节炎 双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其术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石化洋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术后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8-02收治的8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皮椎间孔镜组)和对照组(传统椎板开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疗效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术后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8-02收治的8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皮椎间孔镜组)和对照组(传统椎板开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疗效指标,以及术后氧化应激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切口长度更短,住院时间更少,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1、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MDA、MPO水平均显著递减,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1个月SOD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出现下降,但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ROS、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出现下降,但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同时降低了患者术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传统椎板开窗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兔尺骨干节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顾祖超 李起鸿 +2 位作者 赵玉峰 杨柳 许建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情况和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接种到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胶原(CPPf/PLLA/Collagen)支架材料上,植入自体尺骨中下段1.5cm...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情况和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接种到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胶原(CPPf/PLLA/Collagen)支架材料上,植入自体尺骨中下段1.5cm长的骨膜骨缺损区,对照组为缺损区单纯植入CPPf/PLLA/Collagen,术后观察12周。结果术后4周缺损区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血循环丰富,12周时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随修复时间延长,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与CPPf/PLLA/Collagen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材料 聚磷酸钙 L-聚乳酸 胶原 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