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呼海燕 林友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发热是宿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协同作用下对前炎症介质损害的以调节性体温升高为特点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鼠和小鼠取代了家兔成为研究发热的主要动物模型,并且一些新的种属特异的工具如重组抗体和其它蛋白以及基... 发热是宿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协同作用下对前炎症介质损害的以调节性体温升高为特点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鼠和小鼠取代了家兔成为研究发热的主要动物模型,并且一些新的种属特异的工具如重组抗体和其它蛋白以及基因修饰等方法也被用于研究发热。这篇综述总结了前人在发热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明确了内、外源性致热原在发热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神经通路,并总结了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白介素-1 体温 下丘脑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祥发 张洁 白万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3期2050-2051,共2页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满足工作、生活中听、说、读、译等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学生这些英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这需要大学生进行英语自主性学习,而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满足工作、生活中听、说、读、译等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学生这些英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这需要大学生进行英语自主性学习,而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以后英语水平的提高和成功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能力 大学生 调查问卷 自主性学习 学生学习 英语学习 英语水平
下载PDF
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洁 沈字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6期2523-2524,共2页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讲解与学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浅谈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理教...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讲解与学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浅谈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方法 医学生素质 生理学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生理教学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1型糖尿病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字玲 张能 余华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 mu ltip le low dose streptozotoc in,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小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与糖尿病组等容... 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 mu ltip le low dose streptozotoc in,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小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与糖尿病组等容量柠檬酸盐缓冲液;糖尿病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16.7mmol/L为成模标准;预防组:先隔日腹腔注射1,25-(OH)2D3(5μg.kg-1),共15次,然后再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处死收集血清并采集胰腺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MLDS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在第四周基本建成。MLDS使小鼠血糖、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调;预防组小鼠注射STZ前给予1,25-(OH)2D3有明显降血糖和上调血清胰岛素水平作用,同时抑制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5-(OH)2D3可有效预防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该效应可能与1,25-(OH)2D3抑制i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链脲菌素 1型糖尿病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A型钾通道基因在正常大鼠臂旁外侧核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洋 鲜志攀 +4 位作者 许春梅 陈雪梅 曹磊 罗雨晴 张洁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钾通道5种亚型即Kv1.4、Kv3.4、Kv4.1、Kv4.2和Kv4.3在正常大鼠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布于成年雄性SD大鼠LPBA型钾通道亚型。结果用RT-PCR技... 目的探讨A型钾通道5种亚型即Kv1.4、Kv3.4、Kv4.1、Kv4.2和Kv4.3在正常大鼠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布于成年雄性SD大鼠LPBA型钾通道亚型。结果用RT-PCR技术在所有6只大鼠LPB都检测到了Kv3.4、Kv4.2和Kv4.3 mRNA,但在1只大鼠LPB未检测到Kv1.4 mRNA,2只大鼠LPB未检测到Kv4.1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在LPB,Kv1.4、Kv3.4、Kv4.2和Kv4.3 mRNA表达显著高于Kv4.1 mRNA,而Kv3.4、Kv4.2、Kv4.3和Kv1.4 mRNA的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只大鼠LPB未检测到Kv1.4 mRNA。结论在正常大鼠LPB中有A型钾通道mRNA表达,其主要亚型为Kv3.4、Kv4.2和Kv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外侧核 A型钾通道 亚型
下载PDF
TRP通道参与温度感觉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韩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来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近年来已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在温度感觉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介导热感觉的TRPV1、TRPV2、TRPV3、TRPV4和介导冷感觉的TRPM8与TRPA1,本文就TRP通道...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来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近年来已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在温度感觉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介导热感觉的TRPV1、TRPV2、TRPV3、TRPV4和介导冷感觉的TRPM8与TRPA1,本文就TRP通道参与温度感受作用的几个TRP通道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 TRP通道 温度感受器
下载PDF
成都市公示语英语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祥发 张洁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1-202,共2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和企业家来西部国际大城市成都市投资。但在成都市公共场所涌现的大量英语路牌、广告中,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翻译错误。文章根据大量的成都市公示语英语翻译,探讨其英语错误的表现、原因,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和企业家来西部国际大城市成都市投资。但在成都市公共场所涌现的大量英语路牌、广告中,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翻译错误。文章根据大量的成都市公示语英语翻译,探讨其英语错误的表现、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改善成都市软环境,提高国内、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英语翻译 错误 国际形象
下载PDF
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的研制及性能验证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军 李鑫 +2 位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孙兵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及性能的验证。方法我们利用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原理,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实验将大鼠置于温度梯度箱内允许选择环境温度的范围为15~40℃,并且动物可以在箱内自由运动。光电探测器监测动物在梯度箱内... 目的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及性能的验证。方法我们利用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原理,研制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实验将大鼠置于温度梯度箱内允许选择环境温度的范围为15~40℃,并且动物可以在箱内自由运动。光电探测器监测动物在梯度箱内所处的位置,同时用遥测系统测量体核温度。结果 (1)注射脂多糖(LPS)后大鼠的体核温度和选择环境温度均明显高于盐水组。(2)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可导致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在给药30min后,体温从37.4℃降低到35.7℃,同时动物选择环境温度降低4℃。注射盐水对体核温度和动物选择环境温度几乎没有影响。结论我们研制的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可以作为监测大鼠和小鼠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可靠仪器。另外,行为性体温调节观察表明,AVP能降低体温调定点,因为在AVP引起低温期时,大鼠选择冷环境温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性体温调节 温度梯度 精氨酸加压素
下载PDF
体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兵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体温昼夜节律是来自于内源性节律产热和散热。哺乳类动物体温昼夜节律是由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所控制。本文主要对体温昼夜节律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体温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体温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行为性体温调节
下载PDF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永录 汪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96-500,共5页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觉 损伤性温度 非损伤性温度 温度转导 温觉传入
下载PDF
对医学生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祥发 彭静 张洁 《医学与社会》 2007年第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医学生 本科毕业生 教学目标 英语水平 专业书刊 学术交流
下载PDF
生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琴 钟顺玉 +4 位作者 黄涛 张洁 孟立 沈字玲 马松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理学中的知识均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目前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有限。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理学中的知识均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目前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有限。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学生独立自行设计部分实验,教师加以指导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训练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生理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开放性实验 创新思维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永录 赖雁 +2 位作者 唐瑜 孟立 林友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45-2350,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精氨酸加压素V1a(AVP 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昼光期和暗光期大鼠血浆中AVP浓度。给AVP 60 min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变化。给予AVP后间隔10 min记录大鼠的理毛活动。结果:(1)在昼光期中AVP 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Tc和BAT温度。(2)在昼光中Tc和BAT温度处于低温期时,血浆中AVP水平则明显提高。(3)腹腔注射AVP引起Tc快速降低时,伴有BAT温度明显降低和大鼠的理毛行为明显增加。(4)AVP可以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甘油浓度,提高血清甘油三酯的浓度。结论:(1)内源性AVP通过AVP V1a受体参与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过程,因为在昼光期中不仅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暗光期,而且AVP V1a受体阻断剂也能明显升高Tc和BAT温度。(2)AVP能降低BAT温度、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提高理毛活动,证明AVP引起低温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分解、降低BAT产热和提高散热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紧张性体温调节 棕色脂肪组织温度 脂代谢 理毛行为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展群岭 张小宁 +1 位作者 李华 呼海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大鼠脑缺血氧化应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a、milor...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大鼠脑缺血氧化应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a、milorideⅠ组和amilorideⅡ组,每组8只。分别于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间点取冰冻脑片一张进行组织细胞HE染色,其余脑组织制作匀浆,采用生化试剂测定其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I/R模型组MPO和NO的含量均高于amilorideⅠ组和amilorideⅡ组(P<0.05),amilorideⅠ组高于amilorideⅡ组(P<0.05)。结论:ASICs通道阻断剂amiloride通过抑制脑缺血氧化应激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amiloride阻断ASICs通道而抑制Ca2+超载。amiloride药理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酸敏感离子通道 阿米洛利 保护效应
下载PDF
同步遥测分析大鼠棕色脂肪产热与体温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2 位作者 唐瑜 王念 孙兵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同步遥测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与体核温度昼夜律变化的时间曲线,分析二者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BAT温度(T... 目的:同步遥测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与体核温度昼夜律变化的时间曲线,分析二者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BAT温度(TBAT)、腋窝温度(Tax)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①在昼光中,TBAT较Tc低0.67℃,而在暗光中二者则相似。大鼠从昼光进入暗光时,TBAT升高的速率较Tc升高速率快,开始上升的时间较Tc提前8 min;而从暗光进入昼光时,TBAT开始下降的时间则较Tc提前4 min。②Tax的昼夜节律幅度与Tc相似,但无论动物在明光期或暗光期中,Tax均低于同步测量的Tc。③从昼光期转入暗光期时,动物的行为活动出现增加反应先于TBAT和Tc开始上升的时间。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在暗光期中大鼠Tc升高与BAT产热增加有关,说明BAT昼夜节律性产热的变化在维持体温昼夜生理节律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昼夜节律 无线遥测 棕色脂肪组织产热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3 位作者 王念 唐瑜 呼海燕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精氨酸加压素 V1a受体阻断剂 昼夜节律 性别差异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加压素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和理毛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字玲 杨永录 +3 位作者 孙兵 唐瑜 孟立 王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 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10μg/kg)对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影响。理毛行为是每隔10 min观察大鼠15 s内梳理皮毛的次数(次/15秒)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在25℃、30℃和18℃环境中,AVP均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但18℃环境中低温反应最明显。注射AVP后TBAT明显降低,理毛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AVP引起的低温反应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低温环境中AVP导致大鼠降温反应最明显,其机制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减少和行为散热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低温反应 环境温度 棕色脂肪组织 理毛行为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链脲菌素诱导的小鼠1型糖尿病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字玲 张能 余华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1-94,F0003,共5页
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 multiple low dose streptozotocm,MLDS)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MLDS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16.7mmol/L为... 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 multiple low dose streptozotocm,MLDS)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MLDS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16.7mmol/L为成模标准。实验共分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预防组。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各组血糖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xL表达。结果MLDS诱发的1型糖尿病模型在第四周基本建成。MLDS使小鼠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下降,Bax上调、Bcl-xL下调。预防组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升高,Bax下调、Bcl-xL上调,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25-(OH)_2D_3可有效预防MLDS诱导的1型糖尿病的发生,其效应可能与1,25-(OH)_2D_3调节Bax和Bcl-xL蛋白表达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链脲菌素 1型糖尿病 Bax Bcl—xL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关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明 杨永录 +1 位作者 王念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对35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78名正常人的血压与体温的变化关系,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244例男性原发...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对35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78名正常人的血压与体温的变化关系,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244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134名(54.9%)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09例女性者中有46名(42.2%)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134名男性患者出院时体温从36.12℃上升到36.49℃,46名女性患者的体温从36.11℃上升36.41℃。结论实验提示,大约有50%的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体温变化呈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高血压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与血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录 王念 +2 位作者 孟立 林友胜 唐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率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将大鼠置于16℃环境温度中,其在昼光期和暗光期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25℃环境中的大鼠;而30℃环境温度能使大鼠体核温度明显升高。(2)在25℃环境温度中,给大鼠口饲毒死蜱能引起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和血压升高反应。(3)在25℃和30℃环境中,毒死蜱能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而16℃环境对其无影响。结论实验表明:(1)冷环境能引起血压升高,而热环境可导致体温过高。(2)毒死蜱能使中性环境温度和热环境中大鼠血压升高,而冷环境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环境温度 体温 血压 毒死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