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62
1
作者 李曦 张丽宏 +3 位作者 王晓晓 杨雯 金玉青 吕光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 当归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等多种用途。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含有苯酞类及其二聚体、酚酸类、多糖、黄酮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当归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机体的造血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其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造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肿瘤、镇痛、调节平滑肌以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人们日常生活保健、药品及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56
2
作者 陆小华 马骁 +5 位作者 王建 朱云 周宗元 陈哲 赵艳玲 王伽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5-602,共8页
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为芍药总苷,尚含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因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查阅近1... 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为芍药总苷,尚含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因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就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针对赤芍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物仍相对较少,明确赤芍的作用机制和推广赤芍的临床应用仍是赤芍研究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芍药总苷 鞣质 黄酮类 保肝 抗肿瘤
原文传递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04
3
作者 郑勇凤 王佳婧 +1 位作者 傅超美 王建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 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9
4
作者 金玉青 洪远林 +3 位作者 李建蕊 李曦 王晓晓 吕光华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3期44-48,共5页
川芎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含有挥发油(以苯酞及其二聚体类成分为主)、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糖等成分。川芎及其化学部位、单体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及... 川芎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含有挥发油(以苯酞及其二聚体类成分为主)、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糖等成分。川芎及其化学部位、单体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及血压,抗氧自由基、抗炎、抗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10年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加强对川芎提取物和化学部位的药理研究,为川芎的临床应用及其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 被引量:362
5
作者 庞国明 闫镛 +9 位作者 朱璞 谢春光 倪青 范冠杰 郑晓东 田国庆 魏爱生 张泽全 邱明堂 高怀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4,共5页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基础,参考2009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基础,参考2009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兼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协作组临床推广验证方案的精华,确定DPN的中医病名为"消渴痹证",对DPN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演变规律、临床分期、辨证施治、成药治疗、外治疗法、疗效评价标准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DPN中的特色与优势,规范DPN的诊疗行为,促进DPN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不属于该规范研讨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痹证 中医 诊疗规范
原文传递
麦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6
6
作者 彭婉 马骁 +4 位作者 王建 曾南 董泰玮 李雷 李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7-488,共12页
麦冬在中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麦冬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力、抗皮肤衰老、抗炎、抗肿... 麦冬在中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麦冬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力、抗皮肤衰老、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麦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麦冬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甾体皂苷类 高异黄酮类 多糖类 降血糖 保护心血管系统 增强免疫力
原文传递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6
7
作者 陈士林 郭宝林 +7 位作者 张贵君 严铸云 罗光明 孙素琴 吴和珍 黄林芳 庞晓慧 陈建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3-1055,共13页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分子鉴定 化学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原文传递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1
8
作者 杜旌畅 谢晓芳 +2 位作者 熊亮 孙晨 彭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328-4333,共6页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解热等药理作用,同时川芎挥发油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川芎挥发油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建立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活性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川芎挥发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 被引量:193
9
作者 杨丹 雷贞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2-283,共2页
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610041四川生殖卫生学院杨丹,雷贞武据报道,输卵管性孕占不孕妇女的30%~50%。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感染可造成输卵管炎症,内膜被炎症破坏,不仅引起输卵管堵塞,且因瘢痕形... 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610041四川生殖卫生学院杨丹,雷贞武据报道,输卵管性孕占不孕妇女的30%~50%。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感染可造成输卵管炎症,内膜被炎症破坏,不仅引起输卵管堵塞,且因瘢痕形成,使输卵管壁僵硬和输卵管周围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女性 输卵管性 输卵管炎 盆腔感染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 被引量:185
10
作者 段俊国 金明 +1 位作者 接传红 叶河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7期632-637,共6页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文章对糖尿病视...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文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行为,促进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 诊疗标准
下载PDF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169
11
作者 钟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6-47,共2页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1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作用机理 艾灸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7
12
作者 贾伟 蒋健 +7 位作者 刘平 赵立平 陈闽军 周明眉 杨丽萍 王米渠 邱明丰 张永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1-624,共4页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将探索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复杂理论系统 辨证论治 脏象理论 中药方剂 肠道菌群微生态学
下载PDF
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被引量:172
13
作者 张敏建 常德贵 +8 位作者 贺占举 商学军 周少虎 吕伯东 邢俊平 吴天浪 李彦锋 俞旭君 程宛钧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1-757,共7页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在3个月以上。中医学描述为痿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称为阳痿病。ED是男科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尽管其并不是一种危及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在3个月以上。中医学描述为痿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称为阳痿病。ED是男科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尽管其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密切相关,更是许多躯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A)勃起功能障碍指南(2015)中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诊疗 指南
下载PDF
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1
14
作者 蒲忠慧 代敏 +1 位作者 彭成 熊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了解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川芎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芎""生物碱""物质基础""药理作用""Ligusticum chuanxiong""Alkaloids&q... 目的:了解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川芎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芎""生物碱""物质基础""药理作用""Ligusticum chuanxiong""Alkaloids""Material basi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专利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8-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2篇,其中有效文献50篇。物质基础研究表明,目前从川芎中共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单体;其中川芎嗪被认为是川芎的特征性生物碱,可作为评价川芎生物碱含量的指标性成分,其含量高低与川芎来源、追肥情况及提取工艺等密切相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生物碱具有脑保护作用(包括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偏头痛、保护神经)、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及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作用。目前,川芎生物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川芎嗪在川芎中的含量高低存在争议,尚待进一步明确。故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深入研究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可为川芎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依据。川芎生物碱为川芎的重要有效部位,在血液系统和脑损伤保护方面作用显著,故可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生物碱 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 被引量:164
15
作者 诸毅晖 陈玉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穴位注射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 ,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该疗法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进行有机结合 ,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肌肉或静脉注射。本文重点讨论了穴位注射的总体治疗效应、药效高效性以及穴药整合效... 穴位注射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 ,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该疗法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进行有机结合 ,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肌肉或静脉注射。本文重点讨论了穴位注射的总体治疗效应、药效高效性以及穴药整合效应 ,认为穴位注射产生药效高效性的根本原因是药物的某些药理作用被经络腧穴整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临床应用 有机结合 药物效应 针灸疗法 总体疗效 静脉注射 治疗效应 经络腧穴 药理作用 高效性 药效
下载PDF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7
16
作者 吴焕淦 严洁 +5 位作者 余曙光 徐斌 常小荣 马晓芃 穆敬平 刘慧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灸法 灸用材料 灸量 量效关系 针灸疗法 红外辐射光谱 作用机制 述评
下载PDF
我国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70
17
作者 何思长 赵大仁 +2 位作者 张瑞华 孙渤星 陈瑜 《现代医院管理》 2015年第2期20-22,共3页
新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体系亟待突破。在总结国外分级诊疗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分级诊疗的有序、持续展开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分级诊疗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18
作者 王晶 张世洋 +1 位作者 盛永成 敖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54-2858,共5页
目的:为今后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文献,并就其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来分类阐述药理作用研究。结果:在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中,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为今后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文献,并就其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来分类阐述药理作用研究。结果:在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中,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调节胃肠道运动、调节肠道微生态、修复胃肠道黏膜损伤、抗炎、抗肿瘤等。结论: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较为明确,可应用于多种胃肠道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和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胃肠道疾病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桂枝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1
19
作者 朱华 秦丽 +3 位作者 杜沛霖 周雨晴 戴忠华 孙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2期61-65,共5页
目的:通过综述桂枝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以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为基础的桂枝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文献,对桂枝的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桂枝在病毒、抗菌、降糖、解热,抗炎、抗敏、抗凝... 目的:通过综述桂枝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以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为基础的桂枝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文献,对桂枝的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桂枝在病毒、抗菌、降糖、解热,抗炎、抗敏、抗凝血、抗肿瘤、镇静、抗焦虑、扩血管、神经保护等方面都有显著活性;并且临床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亦用于降压、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关节病、中风、皮肤过敏、失眠等其他方面疾病。结论:桂枝的药理活性甚多并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应充分利用桂枝多种药理活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1
20
作者 李馨蕊 刘娟 +3 位作者 彭成 周勤梅 郭力 熊亮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妇科疾病,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目前,研究者从红花中分离获得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聚炔类、木脂素类、烷基二醇类、有机酸类以及...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妇科疾病,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目前,研究者从红花中分离获得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聚炔类、木脂素类、烷基二醇类、有机酸类以及甾体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调节免疫系统,抗凝和抗血栓,抗氧化,镇痛等。本文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