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宪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0期25-27,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生活质量及尿失禁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试验组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减少1 h漏尿量和24 h漏尿次数,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电切术 尿失禁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 盆底肌康复训练 疗效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宪宝 孔令伟 石光耀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6期899-901,共3页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输尿管结石(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BPH并UC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输尿管结石(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BPH并UC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排尿相关指标(IPSS评分、Qmax、PVR)、性功能(IIEF-5、CIPE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并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膀胱刺激、尿路梗阻及腰痛症状的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IPSS评分、PVR均低于对照组,而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IIEF-5、CIP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BPH并UC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排尿情况,提升性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前列腺增生 输尿管结石
下载PDF
射精管不完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吕宪宝 袁亦铭 +1 位作者 方冬 张志超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射精管不完全梗阻(partial ejaculatory duct obstruction,PEDO)是指因射精管内、管外或其他因素,使射精管不完全闭塞,导致精液排出时受阻,可引起少精、弱精或死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病因的4%[1]。PEDO分为单侧PEDO或双侧PEDO。近些年来... 射精管不完全梗阻(partial ejaculatory duct obstruction,PEDO)是指因射精管内、管外或其他因素,使射精管不完全闭塞,导致精液排出时受阻,可引起少精、弱精或死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病因的4%[1]。PEDO分为单侧PEDO或双侧PEDO。近些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技术的完善,临床上PEDO患者的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精管不完全梗阻 不育 男性 精囊镜
原文传递
经腹腔与腹膜后入路在肾肿瘤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申金刚 孙叶 《医师在线》 2023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采用经腹腔、腹膜后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入路组(n=41)与... 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采用经腹腔、腹膜后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入路组(n=41)与腹膜后入路组(n=4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对于腹腔入路组,腹膜后入路组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胆碱酯酶(ChE)水平均升高,腹膜后入路组较腹腔入路组变化幅度均更大(P均<0.05);腹膜后入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0.24%,较腹腔入路组的70.73%更高(P<0.05);腹膜后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较腹腔入路组的14.64%更低(P<0.05)。结论相对于经腹腔入路,腹膜后入路在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中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较大程度上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经腹腔入路 腹膜后入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早期拔除尿管预防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和出血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亭 李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痉挛 导尿管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史丛 石光耀 谢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究益生菌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尿含菌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含菌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尿含菌量(80.46±14.35)个/ml低于对照组的(120.47±12.56)个/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IL-1β、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L-4、IL-1β、IL-6分别为(70.34±7.69)、(85.31±10.34)、(170.36±19.4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75.34±9.86)、(90.41±16.34)、(180.45±14.3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FBG、2 h PBG分别为(6.87±4.25)、(9.47±2.5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42±2.82)、(10.24±1.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且更能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机体免疫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泌尿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 益生菌制剂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伟 《慢性病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493-149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8年10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微创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8年10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微创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取石效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76.64±8.25)min,住院时间(6.87±2.3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23±10.13)min和(11.58±3.45)d;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保障取石效率,同时减少患者承受的创伤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糖尿病 微创 经皮肾镜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天亭 张爱兰 刘雯雯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疝...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疝修补术,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性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卧床时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9±1.5 vs 21.2±3.1)ml,(0.98±0.11 vs 1.67±0.21)d,(2.3±0.3 vs 4.3±0.7)d](P<0.05);二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指标:观察组精浆α-葡萄糖苷酶、果糖、酸性磷酸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61±8 vs 43±6)U/mm,(3.2±0.4 vs 2.2±0.3)g/L,(182±22vs 135±17)U/ml](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54±6)分vs(46±5)分,(62±7)分vs(49±5)分,(64±7)分vs(52±6)分,(61±5)分vs(49±7)分](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性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性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广春 郭勇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并... 目的 探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的分析影响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IPCa局限于前列腺内pT1有65.45%(108/165),pT2有31.52%(52/165),pT3有3.03%(5/165).Gleason评分小于6分的有36.97%(61/165),6分有33.33%(55/165),7分有25.45% (42/165),大于7分有4.24%(7/165).4例前列腺切缘阳性,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阴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年龄、焦虑、疾病分期.结论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为淋巴结转移阴性IPCa局限于前列腺内pT1较多,Gleason评分主要集中在小于7分,有前列腺切缘阳性的可能.年龄、疾病分期、焦虑是影响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膀胱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无水酒精灌注治疗肾盏颈闭锁、肾盏积水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宪宝 孙素花 周广春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62-63,共2页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右肾切开取石术后12年余,发现右肾结石5年"收入院。患者12年前因右侧腰腹部持续性绞痛,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肾结石、右肾积水,并行右肾切开取石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患者5年前健康查体时,行泌尿...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右肾切开取石术后12年余,发现右肾结石5年"收入院。患者12年前因右侧腰腹部持续性绞痛,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肾结石、右肾积水,并行右肾切开取石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患者5年前健康查体时,行泌尿系统B超示:右肾小结石、右肾积水,间断服用排石药物治疗,未见结石排出。近5年随访检查发现右肾结石进行性增大,遂来我单位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开取石术 右肾结石 右肾积水 结石排出 健康查体 输尿管支架管 随访检查 肾实质 排石 腰腹部
下载PDF
精囊镜对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的疗效及应用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周广春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精囊镜对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的疗效及应用安全性并予以分析,目的在于为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2年6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 目的 研究精囊镜对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的疗效及应用安全性并予以分析,目的在于为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2年6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纳入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手术组和保守组,每组各41例。保守组实施综合保守治疗,手术组则实施经尿道精囊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精液红细胞、白细胞含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P<0.05)。治疗后手术组及保守组勃起功能评分(IIEF-5)与射精功能评分(CIPE)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均P<0.05)。治疗后手术组及保守组的精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手术组少于保守组(均P<0.05)。手术组与保守组在尿道狭窄、尿失禁及感染发生率方面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 精囊镜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精囊腺梗阻引发的血精症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性功能,同时减少精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小,安全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腺梗阻 血精症 精囊镜 疗效 安全性 性功能
下载PDF
miR-145靶向KLF5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令伟 吕宪宝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70-75,85,共7页
目的研究miR-145靶向调控锌指蛋白转录因子5(KLF5)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miR-145 mimics对BIU-87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分为对照组、miR-145阴性对照组、miR-145 mimics组,SV-HUC-1细胞作为SV-HUC-1组。实时荧... 目的研究miR-145靶向调控锌指蛋白转录因子5(KLF5)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miR-145 mimics对BIU-87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分为对照组、miR-145阴性对照组、miR-145 mimics组,SV-HUC-1细胞作为SV-HUC-1组。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测定转染后BIU-87细胞中miR-145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B)测定KLF5、PI3K、AKT、p-AKT、PCNA、MMP-9、MMP-2、E-cadherin表达水平,MTT法测定转染后BIU-87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转染后BIU-87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测定转染后BIU-87细胞体外迁移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5的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SV-HUC-1细胞组相比,BIU-87细胞对照组miR-14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KLF5、PI3K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miR-145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45 mimic组BIU-87细胞活性、侵袭能力、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miR-145、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KLF5、PI3K、PCNA、MMP-9、MMP-2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KLF5是miR-145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KLF5是miR-145作用靶点。结论miR-145靶向下调KLF5表达水平,阻断PI3K/AKT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846-2848,共3页
胸部肿瘤开胸手术因为造成的创面大、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患者创口疼痛感较强、留置管道多等原因,患者需要长时间静止卧床,而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减缓,再加上术后止血药物的使用,就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胸部肿瘤开胸手术因为造成的创面大、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患者创口疼痛感较强、留置管道多等原因,患者需要长时间静止卧床,而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减缓,再加上术后止血药物的使用,就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1]。若栓子脱落,就可能引发肺部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严重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使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胸部肿瘤开胸术患者,观察其对LDVT的预防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胸部肿瘤 下肢血流 预防性护理干预 麻醉时间 开胸手术 开胸术后 创口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