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晓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55-56,59,共3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血液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血液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研究组的细菌有效清除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研究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痰菌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确切,可以提高细菌有效清除率,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血液病
下载PDF
骨髓CKS1B、p53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彩翔 黎国伟 秦晓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722-1726,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CKS1B、p53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86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化疗4个疗程(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28d为1... 目的 探讨骨髓CKS1B、p53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86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化疗4个疗程(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28d为1个疗程)后根据2014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标准将86例MM患者分为有效组(n=53)和无效组(n=33),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在MM患者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根据骨髓CKSIB、p53基因水平阳性表达分组,比较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有效组MM患者骨髓CKS1B、p53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14.682,P均<0.001)。绘制CKS1B、p53对MM患者疗效监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CKS1B、p53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8、0.51,AUC分别为0.851、0.896,敏感度为75.75%、90.90%,特异度为77.35%、83.01%。MM患者的骨髓CKS1B、p53阳性表达与R-ISS分期、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7.232,4.282,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血红蛋白、CKS1B及p53为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骨髓CKSIB、p53对MM患者疗效监测有一定价值,MM中骨髓CKSIB、p53阳性表达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KSIB p53 疗效监测 预后
下载PDF
JAK2-V617F突变等因素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彩翔 谢晓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突变等因素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患者血栓形成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P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等位基因特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JAK2-V617F点突变情况,将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作为阳... 目的探讨JAK2-V617F突变等因素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患者血栓形成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P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等位基因特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JAK2-V617F点突变情况,将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19例),JAK2-V617F突变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骨髓红系百分比、骨髓粒系百分比、粒红比、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并对两组患者随访6月,比较两组患者微血管障碍、血栓发生差异。结果阳性组患者骨髓红系百分比、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阴性组,粒红比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微血管障碍、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易形成血栓,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自发性 血栓栓塞 JAK2-V617F突变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44的表达水平研究
4
作者 廖彩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4期4263-4264,共2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44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62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心型和活化型DLBCL患者的侵袭转移情况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淋巴结外器官侵袭转移患者(...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D44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62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心型和活化型DLBCL患者的侵袭转移情况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淋巴结外器官侵袭转移患者(侵袭转移组)和无淋巴结外器官侵袭转移患者(非侵袭转移组)的CD44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中心型组DLBCL患者的侵袭转移率明显低于活化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组(CD4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活化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转移组DLBCL患者的CD4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可以将CD44作为判断DLBCL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为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侵袭转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乙肝合并NHL的效果
5
作者 秦晓铧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究合并乙肝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NH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1例合并乙肝... 目的探究合并乙肝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NH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1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设为观察组,26例未合并乙肝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HOP化疗,观察组给予化疗方案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效果、肝功能损伤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总缓解率(ORR)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均未出现3级和4级肝功能损伤。结论 NHL患者合并乙肝感染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化疗 乙肝病毒感染 非霍奇金淋巴瘤 毒副反应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瑞玉 巫远忠 +3 位作者 范火亮 许先吟 罗耀光 胡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结果表明:AA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分别为(839.08±173.97)ng/ml和(380.35±47.76)pg/ml,较正常对照组的(538.16±91.21)ng/ml和(256.39±59.52)pg/ml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型AA的sVCAM-1和IL-18水平[(969.94±182.54)ng/ml、(388.96±46.06)pg/ml]较慢性AA的sVCAM和IL-18水平[(709.26±165.32)ng/ml、(352.21±47.08)pg/ml]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而AA患者血清VEGF水平[(69.63±27.42)pg/ml]较正常对照组[(125.62±32.15)pg/ml]明显降低(p<0.01),且重型AA[(51.30±29.86)pg/ml]较慢性AA[(80.02±25.14)pg/ml]降低更显著(p<0.01)。AA患者治疗后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623.84±176.57)ng/ml、(295.25±89.31)pg/ml]较治疗前[(847.33±186.41)ng/ml,(368.50±62.02)pg/ml]明显降低(p<0.01;p<0.05),而VEGF治疗后水平[(90.61±28.76)pg/ml]较治疗前[(63.93±26.04)pg/ml]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sVCAM-1、IL-18及低水平的VEGF细胞因子,可能与AA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7 位作者 许先吟 李鹤维 罗耀光 胡俊 陈立 巫远忠 罗秀清 曹海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84-686,703,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可溶性FA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廖彩翔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ET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加用干扰...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ET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加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维持治疗半年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停留维持有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4.51±0.49vs1.87±0.15,13.94±2.45vs6.54±1.03),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血栓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33%vs23.33%,3.33%vs2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T水平均发生下降(P<0.05),但观察组结果低于对照组(287.94±74.12vs574.12±103.12,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33%vs13.33%,P>0.05)。结论:在ET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维持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减少出血、血栓栓塞发生率,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阿司匹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晓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9Z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慢性胃炎的IDA患者82例(观察组)和慢性胃炎无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慢性胃炎的IDA患者82例(观察组)和慢性胃炎无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p治疗,B组(2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安慰剂治疗,C组(20例)给予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2例中70例Hp阳性,对照组60例中43例Hp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A、C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5 位作者 许先吟 巫远忠 余相 曹海燕 陈江涛 胡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的免疫发病机制与造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检测血清IL-10、IL-12和sFas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为MDS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及免疫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可溶性FAS
下载PDF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晓铧 陈立 +3 位作者 陈国枢 谢晓玲 黎国伟 许先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2期65-65,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VAD ALL 疗效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检测水平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5 位作者 许先吟 巫远忠 余相 曹海燕 陈江涛 胡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67-568,58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CAM-1、TGF-β1和LIF三种细胞因子与MDS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舜玲 刘瑞玉 +8 位作者 许先吟 李鹤维 罗耀光 刘志红 陈立 胡俊 巫远忠 罗秀清 曹海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87-689,6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预后分析
14
作者 秦晓铧 陈小宇 洪雅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7例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L相关免疫表型,包括CD33、CD13、CD19、CD7、CD38和CD4等。根据AML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免疫... 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7例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L相关免疫表型,包括CD33、CD13、CD19、CD7、CD38和CD4等。根据AML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免疫分型和预后。结果低危组的总预后良好率高于高危组(P〈0.05),但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CD33和CD38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3、CD19、CD7和CD4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ML患者常见的免疫分型指标,特别是CD38和CD33表达情况,对判断病变危险程度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3 CD38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中发热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红梅 张云香 叶玉蝶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中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入住我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的1049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其中发生发热反应的患者,分析原因。结果256...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中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入住我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的1049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其中发生发热反应的患者,分析原因。结果256例出现发热反应,占24.4%;发热反应与首次输血及多次输血显著相关(P<0.05),与新鲜血小板及库存血小板,以及疾病类型无显著相关。结论输注血小板中多因素可引起发热,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发热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FISH检测结果与Durie-Salmon分期和R-ISS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彩翔 黎国伟 何维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与Durie-Salmon分期(DS)和国际分期系统(R-ISS)的关系。方法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MM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FISH技术检测患者CKS1B(1q21)、p5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与Durie-Salmon分期(DS)和国际分期系统(R-ISS)的关系。方法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MM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FISH技术检测患者CKS1B(1q21)、p53、RB1、IGH基因表达情况,分析FISH检测结果与DS分期和R-ISS分期的关系。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S分期和R-ISS分期越高,FISH检测结果阳性发生率越高,不同DS分期、R-ISS分期分别与FIS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显示,治疗方案、1q21扩增、p53缺失、RB1缺失、IGH重排与患者预后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q21扩增、p53缺失、RB1缺失、IGH重排为MM患者预后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1q21扩增、p53缺失、RB1缺失、IGH重排阳性者1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者。结论 FISH检测结果阳性发生率越高,DS分期和R-ISS分期则越高,且1q21扩增、p53缺失、RB1缺失、IGH重排为MM患者预后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荧光原位杂交 Durie-Salmon分期 R-ISS分期 相关性
下载PDF
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雅萍 秦晓铧 +1 位作者 陈小宇 陈立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AML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30例)和常规组(改良CAG方案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AML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30例)和常规组(改良CAG方案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33%比70.00%,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胃肠不适、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性AML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CAG方案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