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饶玉萍 徐玲娟 +3 位作者 游云 崔纪红 游图南 谭向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2176-218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FGF眼用凝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干眼症状评分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BUT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的BUT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持续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SIt值、F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的OSDI评分、干眼症状评分、SIt值、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bFGF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内障 糖尿病 泪膜
原文传递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饶玉萍 徐玲娟 +1 位作者 肖紫云 游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关系,为P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PDR患者60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6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55例。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LRP6浓度,并对三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DR组血浆和玻璃体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中LRP6浓度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LRP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LRP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5)。结论 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能较好反映视网膜新生血管活动情况,检测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可为早期诊断PDR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紫云 李家璋 宋秀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总结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术(SB)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1例(21眼)复杂的RRD行PPV联合SB的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并发... 目的 总结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术(SB)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1例(21眼)复杂的RRD行PPV联合SB的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并发白内障6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无其他并发症。3-12月行硅油取出术,并发白内障者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1眼视网膜均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2-7行,平均5.2行,无1例视力下降,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部分复杂的RRD行常规PPV视网膜复位术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封闭裂孔的疗效,通过PPV联合SB是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扣带术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紫云 李家璋 +1 位作者 张茂菊 宋秀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PDR行PPV联合硅油注入手术的患者共53例(53眼),按是否进行术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分为单纯PPV组(A组)28例(28眼)及康...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PDR行PPV联合硅油注入手术的患者共53例(53眼),按是否进行术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分为单纯PPV组(A组)28例(28眼)及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PV组(B组)25例(25眼),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在术中累计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周、1月及3月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情况。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术后1周时,B组视网膜出血例数少于A组,平均视力高于A组(P<0.05),而视网膜增殖方面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及3月时,B组较A组视网膜增殖少,视力预后更好(P<0.05),而视网膜出血情况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DR患者行PPV手术中,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并能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为PDR患者保留相对较佳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5
作者 邢怡桥 周晶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07/2017-11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07/2017-11在我院就诊,屈光度数≥-6.00D,眼轴长度≥26mm,经眼底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MHRD的患者27例27眼,其中男9例9眼,女18例18眼,年龄41~70(平均53.69±7.23)岁,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1.41±0.28(LogMAR)。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切割术,伴有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者同时行晶状体咬切术。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后皮质,亮蓝G染色黄斑区ILM,环形剥除黄斑中心凹周围血管弓内ILM,残留黄斑裂孔(MH)边缘少量ILM,将其反转覆盖于MH上,并行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时间6mo以上。观察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MH闭合、视网膜复位和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BCVA提高21眼(78%),视力不变4眼(15%),视力下降2眼(7%)。平均BCVA为0. 84±0.40(Log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 05)。术后MH闭合24眼(89%),视网膜解剖复位25眼(93%),所有患者无严重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结论:PPV联合ILM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安怀 胡焰山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74-1677,共4页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指行白内障手术3mo以后的脱位。不同于早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主要是由于悬韧带断裂和囊袋收缩,通常在...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指行白内障手术3mo以后的脱位。不同于早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主要是由于悬韧带断裂和囊袋收缩,通常在白内障手术后数年才发生。近些年来,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0a后的累计发生率为0.1%,25a后为1.7%。在白内障术后长期随访病例中,90%患者存在悬韧带功能不全和/或囊袋收缩。多个因素可能导致晶状体悬韧带的脆弱和囊袋收缩,其中50%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囊膜剥脱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高龄、高度近视、葡萄膜炎、创伤、既往玻璃体切割手术史、视网膜色素变性、特应性皮炎、糖尿病、既往曾发生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对于这些易感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以后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 白内障 进展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邢怡桥 周晶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8-1981,共4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NDP、LRP5、TSPAN12、ZNF408、KIF11。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NDP、LRP5、TSPAN12、ZNF408、KIF11。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褶皱、视网膜脱离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能发现早期无症状者,可明确病变范围和预示病情发展,指导治疗。患者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各异,主要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巩膜外垫压术、玻璃体切割术及抗-VEGF药物的辅助治疗。随着本病基因研究的进展,有望在分子水平对本病进行诊断,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冉敏 薛彩虹 +2 位作者 陈丽萍 郭雅图 张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观察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首次手术后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行上斜肌再折叠术治疗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12例(12只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首次手术后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行上斜肌再折叠术治疗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12例(12只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上斜肌折叠术史,术后残留或复发代偿头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较小,眼球运动检查见受累眼上斜肌运动落后,不伴同侧下斜肌亢进。术中全身麻醉下行Guyton被动牵拉试验评估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根据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来决定上斜肌再折叠长度。随访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代偿头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彩色眼底相、Bielschowsky征的变化。采用t检验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为2~9岁,首次手术年龄为6(5,7)岁,首次上斜肌折叠术的上斜肌折叠长度为(7.17±1.03)mm,11例患者术后(3.82±0.98)个月出现复发歪头,1例患者为术后残留歪头,复发或残留头位随访半年及以上。所有患者眼球运动检查提示上斜肌落后,Bielschowsky征阳性,术中Guyton被动牵拉试验提示麻痹眼上斜肌肌腱松弛,探查上斜肌后松解上斜肌止端周围瘢痕,根据牵拉试验的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行上斜肌再折叠术,再次折叠上斜肌的长度为(7.83±1.59)mm。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术后代偿头位均消失,上斜肌落后明显改善,眼球运动正常,无Brown综合征发生。9例患者Bielschowsky征转为阴性,3例患者仍为阳性。术前第一眼位斜视度数为2.5(2.0,5.3)三棱镜度,术后为1(0,1)三棱镜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00,P<0.001)。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术前为(-22.04±5.47)°,术后为(-15.2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9)。所有患者歪头症状均得到满意改善,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回退。结论上斜肌再折叠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动眼肌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SCO2基因新突变
9
作者 李印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吴青松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以鉴定SCO2第2外显子的致病性变异。运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评估。来自同一地区的288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共检测出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4个同义突变(c.201C>T/p.=,c.576C>T/p=,c.633A>C/p.=,c.780T>C/p.=.),2个错义突变(c.187A>G/p.Ile63Val,c.59G>C/p.Arg20Pro)和1个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通过PolyPhen2、SIFT和Provean软件预测,两个错义突变没有致病性。新的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在1000G中未被发现,在288个正常对照中也未被发现。Variant Taster预测该无义突变位点是保守的。结论:新发现的无义突变可能是我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致病原因。SCO2与高度近视相关,而这批高度近视人群中SCO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低至1/384;该无义突变可能是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的一种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CO2 Sanger测序 突变 无义突变
下载PDF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和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样改变
10
作者 刘杏 崔琨明 +1 位作者 田玉枝 俞素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0-436,共7页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是一种单眼多见、以眼底多灶性白点为特征的急性视网膜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以及外层视网膜。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眼底边界清晰的灰白色斑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可见与斑点一致的强荧光...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是一种单眼多见、以眼底多灶性白点为特征的急性视网膜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以及外层视网膜。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眼底边界清晰的灰白色斑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可见与斑点一致的强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晚期可见点片状弱荧光;眼底显示强自身荧光;病灶对应处光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椭圆体带中断、不连续甚至消失。近年来随着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学者发现上述的这些影像学表现并非MEWDS所独有,临床上部分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也可出现MEWDS样改变,这些疾病的实际病因可能是炎症、感染、免疫性或肿瘤相关性等,因伪装成MEWDS容易被误诊。因此,总结分析MEWD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同时对伪装成MEWDS的相关眼底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样改变 多模式影像 综述
原文传递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安怀 胡焰山 李拓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ME行抗VEGF治疗的患者58例(73只眼),其中包含治疗敏感30例(39只眼),治疗不敏...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ME行抗VEGF治疗的患者58例(73只眼),其中包含治疗敏感30例(39只眼),治疗不敏感28例(34只眼),收集分析抗VEGF治疗前1个月内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资料,比较治疗敏感组及治疗不敏感组间治疗前后的视力、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是否中断相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敏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319.8±23.5)μm、视力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41.6±50.2)μm、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不敏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96.8±61.4)μm、视力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87.9±58.4)μm、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敏感组(39只眼)中发现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中断4只眼,不敏感组(34只眼)中发现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中断31只眼,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E行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的的连续性完整有关,连续性破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抗VEGF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丛状层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流对比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怡桥 刘芳 李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atio,DSFR)及浅层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颞侧BRVO患者45例45眼纳入研究,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缺血型BRVO 23例23眼(缺血组)、非缺血型BRVO 22例22眼(非缺血组)。另选取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22人(22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行OCTA检查,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的范围,以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此区域内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面积,再计算出DSFR。比较缺血组、非缺血组及对照组各区域内深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DSFR、FAZ面积的差异。结果三组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总血流密度、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及浅层FAZ面积缺血组分别为(39.82±5.01)%、(41.61±6.28)%、0.95±0.20、(0.30±0.10)mm 2,非缺血组分别为(39.26±5.07)%、(42.48±5.77)%、1.11±0.23、(0.32±0.19)mm 2,对照组分别为(49.00±2.72)%、(53.05±3.26)%、1.08±0.10、(0.32±0.13)mm 2。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和非缺血组深浅层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浅层FAZ面积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非缺血组DSF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缺血组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较非缺血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血组与非缺血组相比,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缺血型BRVO较非缺血型BRVO的黄斑区血流缺失更重,且深层较浅层更重;DSFR可作为BRVO血流改变异常新的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深浅层血管的相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深浅血流比 黄斑区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术中OCT在眼底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代照枝(综述) 李拓(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4-948,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光学诊断技术, 可对活体眼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非接触、非侵入性断层成像。但因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呈坐位状态的配合, 限制了OCT在婴幼儿和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术中OCT(iOCT)可用于卧位患者, 为术者提供术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光学诊断技术, 可对活体眼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非接触、非侵入性断层成像。但因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呈坐位状态的配合, 限制了OCT在婴幼儿和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术中OCT(iOCT)可用于卧位患者, 为术者提供术中实时解剖结构和细微病变等关键信息, 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OCT类型包括手持iOCT、显微镜下悬吊式iOCT、集成显微镜iOCT等, 其中以集成显微镜iOCT应用最为广泛。iOCT用于多种眼底手术过程中, 在视网膜疾病手术中可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切除术等, 在黄斑部手术中可用于黄斑裂孔修复术、黄斑前膜剥除术等, 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辅助发现亚临床病变、帮助术者做出最合适的术中手术决策、预测患者预后等作用。本文就iOCT的分类和优劣及在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及黄斑裂孔等眼底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紫云 张茂菊 李家璋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近视眼 鼻侧象限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安怀 胡焰山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3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83眼,根据术中所见,其中有28眼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术后随... 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3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83眼,根据术中所见,其中有28眼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术后随访9~36(平均22.4)mo。检查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33.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3~4.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4眼(86%),视力不变4眼(14%),无视力下降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黄斑水肿5眼,发生率18%;所有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复发玻璃体积血。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玻璃体积血 原发性高血压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多模式成像在匍行性脉络膜炎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邢怡桥 刘芳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83-1487,共5页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以视盘周围青灰色或灰黄色的地图状病变为特征。病因不清,脉络膜毛细血管炎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视盘周围型、黄...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以视盘周围青灰色或灰黄色的地图状病变为特征。病因不清,脉络膜毛细血管炎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视盘周围型、黄斑型、变异型SC。由于SC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且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结核、视网膜弓形虫病和脉络膜缺血等表现类似,所以对不具有典型眼底改变的SC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多模式影像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SC的早期诊断、评估病变范围、活动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且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行性脉络膜炎 多模式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眼底自身荧光 光相干断层扫描 综述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通过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开玲 周海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R组、DR+SchB组及DR+SchB+锌原卟啉组,采...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R组、DR+SchB组及DR+SchB+锌原卟啉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R模型,并同时给予药物干预。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同时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水平,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O-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R组大鼠HIF-1α(t=3.439,P=0.016)、VEGF(t=6.092,P=0.006)、ICAM-1(t=10.043,P=0.000)、TNF-α(t=10.192,P=0.000)、NO(t=8.328,P=0.003)及MDA(t=4.219,P=0.017)水平显著升高,而SOD1(t=5.313,P=0.007)和CAT(t=12.331,P=0.000)活性及HO-1(t=4.336,P=0.008)表达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管密度升高;与DR组大鼠比较,SchB治疗后降低了HIF-1α(t=5.109,P=0.009)、VEGF(t=3.286,P=0.019)、ICAM-1(t=4.573,P=0.015)、TNF-α(t=5.937,P=0.009)、NO (t=7.649,P=0.004)及MDA (t=4.315,P=0.008)水平,增强了SOD1(t=6.312,P=0.002)和CAT(t=11.094,P=0.000)活性及HO-1(t=6.113,P=0.006)表达及降低了血管密度,且上述指标变化能被锌原卟啉逆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hB对DR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HO-1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红素加氧酶1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亚丽 吴青松 +1 位作者 李家璋 李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28例(12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28例(12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1%(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为43眼(67.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眼(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恶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疗效确切,相比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且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青光眼阀 小梁切除术 眼外伤 青光眼
下载PDF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饶玉萍 徐玲娟 +3 位作者 游云 崔纪红 游图南 谭向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939-942,共4页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白内障患者,以经微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观察组,经常规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白内障患者,以经微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观察组,经常规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治疗白内障相比,微切口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相当,但其能进一步缩小患者手术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切口 微切口 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冉敏 杨士强 +1 位作者 张伟 郭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后固定术在下斜肌亢进合并小角度上斜视以及V型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16例(22眼),8例为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下斜肌亢进,... 目的:探讨下斜肌后固定术在下斜肌亢进合并小角度上斜视以及V型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下斜肌后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16例(22眼),8例为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下斜肌亢进,2例为水平斜视合并原发单眼下斜肌亢进+,6例为V型斜视(3例外斜V征,3例内斜V征)合并原发双眼下斜肌亢进(+^++)。10例患者原在位轻度上斜视(≤5PD)。合并水平斜视者均同期予以矫正。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原在位垂直斜视度,V征程度以及眼底客观旋转状态的改变。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上斜视患者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为4.9△±1.0△,术后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为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P<0.001)。V征合并双眼下斜肌亢进组术前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为18.3△±3.2△,术后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差值为1.7△±2.3△,减小了16.6△±2.1△;6例V征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为13.1°±4.3°,术后FDA为5.4°±3.4°,减小了7.7°±0.9°。上斜肌麻痹组术前FDA为10.6°±4.2°,术后FDA为4.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01)。术前下斜肌亢进程度为1.5(+)±0.5(+),术后下斜肌亢进程度为0.1(+)±0.4(+)。结论:单眼下斜肌后固定术可以减弱下斜肌亢进并矫正小度数上斜视,双眼下斜肌后固定术可以矫正轻中度下斜肌亢进并改善V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后固定术 下斜肌亢进 小角度上斜视 V型斜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