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明华 税明明 +2 位作者 陈山 覃大明 幸梦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用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晚期NSCLC患者8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用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晚期NSCLC患者8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个周期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和CT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治疗第1个周期时PET/CT检查显示代谢有效率为60.49%,CT扫描显示客观有效率为44.32%;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446,Mc Nemar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个周期时,PET/CT显示代谢有效率为75.31%,CT扫描显示客观有效率为69.14%,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546,Mc Nemar检验显示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访结果显示8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34.57%,其中CMR+PMR患者中位OS为35(31.3~38.7)个月,SMD+PMD患者中位OS为26(20.6~3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患者中位OS为34(30.9~37.1)个月,SD+PD患者中位OS为31(25.2~36.8)个月,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18)F-FDG PET/CT用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评估较CT更为及时和准确,同时还能有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贝伐珠单抗 化疗 ^(18)F-FDG PET/CT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兴荣 邱妮妮 +2 位作者 向海波 陈华东 张丽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158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7例,面肌痉挛46例,舌咽神经痛5例,回顾...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158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7例,面肌痉挛46例,舌咽神经痛5例,回顾性分析MRTA检查中3D-FIESTA、3D-TOF及3D-CE-TOF序列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检查中不同序列在术前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ular decompression,MVD)中所见结果对照,发现3D-FIESTA、3D-TOF与3D-CE-TOF序列对显示颅神经受压与责任血管关系的能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立应用3D-CE-TOF序列对显示颅神经受压责任血管的能力最佳(阳性率95.57%),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可提高导致其受压的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阳性率93.04%),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与单独应用3D-CE-TOF序列比较,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目标颅神经及导致其受压的责任血管,其中以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或独立应用3D-CE-TOF序列显示二者关系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血管压迫综合征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血清硒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PI3K/AKT/mTOR通路蛋白水平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华 税明明 +2 位作者 姚俊 李光才 邹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硒等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 TOR通路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硒等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 TOR通路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色谱仪测定微量元素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PI3K、AKT、m TOR、p-PI3K、p-AKT、p-m TOR的水平,Spearman分析硒与上述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硒、钙、锌水平明显降低(P<0.05),铜元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镁元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通路蛋白PI3K、AKT、m TOR、p-PI3K、p-AKT、pm TO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硒水平与PI3K、AKT、m TOR、p-PI3K、pAKT、p-m TOR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硒水平存在明显降低,且与PI3K/AKT/m TOR通路蛋白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I3K/AKT/mTOR通路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胰腺内分泌肿瘤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兴荣 崔显念 陈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临床表现各异,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脂肪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应用,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具...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临床表现各异,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脂肪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应用,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该病的MRI检查表现特征,评价MRI检查特别是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原文传递
探讨CDFI、CT、MRI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与病理学一致性分析
5
作者 周丽 王晖 胡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睾丸扭转患者230例,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睾丸扭转患者230例,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CDFI、CT、 MRI检查,比较CDFI、CT、MRI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术后病理学诊断185例确诊为睾丸扭转,CDFI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164例,假阳性14例,假阴性21例,真阴性31例;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175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10例,真阴性39例;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180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5例,真阴性41例,CDFI、CT、MRI诊断睾丸扭转的Kappa值分别为0.543、 0.786、0.877。ROC曲线分析显示,CDFI、CT、MRI诊断睾丸扭转的AUC分别为0.788、0.906、0.942。C DFI、CT、MRI诊断睾丸扭转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CT诊断睾丸扭转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59%、86.67%、93.04%,MRI的分别为97.30%、91.11%、96.09%,明显高于CDFI的88.65%、68.89%、84.78%(P<0.05)。结论 与CDFI检查比较,CT、MRI诊断睾丸扭转的与病理结结果一致性较好,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T 磁共振成像 睾丸扭转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博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谷祥婷 钟兴 +4 位作者 陈鑫 刘杰 胡亚飞 雷玉华 黄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CHD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实验组(合并DM)和对照组(不合并DM),为了使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PSM)的方...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CHD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实验组(合并DM)和对照组(不合并DM),为了使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PSM)的方法,最终两组各纳入3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外均接受EECP治疗。用超声记录首次EECP治疗前、中和后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并计算脑部血流量(VF)。最后根据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实验组在EECP结束后左侧颈动脉PI及双侧颈动脉RI,S/D明显低于EECP前(P<0.05);对于椎动脉而言,EECP治疗仅使实验组左侧椎动脉PSV和EDV在EECP过程中逐渐升高,且在结束后较开始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VF先升高再降低,但EECP结束后较开始前有显著提高(P<0.05),亚组分析发现EECP结束后两组对象的双侧颈动脉RI、左侧颈动脉S/D及左侧椎动脉RI均低于EECP开始前(P<0.05),而仅在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中发现左侧颈动脉PI较EECP开始前降低(P<0.05)。结论:EECP可以显著降低CHD合并DM患者颈部动脉的PI、RI,尤其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DM患者全脑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 颈部血管 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杰 文娟娟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LC)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NAS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腹部超声特征,分析超声指标对痰瘀互结证...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LC)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NAS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腹部超声特征,分析超声指标对痰瘀互结证的鉴别价值及与出现痰瘀互结证的关联。结果:痰瘀互结证的脾脏厚度、长度均大于其他证型(P<0.05);各证型的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及肝右叶最大斜径、前后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痰瘀互结证的门静脉血流量小于其他证型,脾静脉血流量大于其他证型(P<0.05);门静脉血流量鉴别痰瘀互结证与其他证型的AUC大于0.75;脾脏长度、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与出现痰瘀互结证相关(P<0.05)。结论:痰瘀互结证NASLC患者存在脾脏肿大、门静脉血流量小、脾静脉血流量大的现象,且门静脉血流量对痰瘀互结证具有鉴别价值,脾脏长度、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与出现痰瘀互结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中医证型 腹部超声 相关性 鉴别价值
下载PDF
CT与MR诊断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案例分析
8
作者 程少磊 彭迪 +2 位作者 王琼 胡兴荣 余美英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559-565,共7页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CT及MR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C...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CT及MR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CT平扫示鞍区偏右侧呈稍低密度影,增强欠均匀强化,并累及邻近颅骨;MRI示T1WI呈低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略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病灶较明显强化,边缘较光整,邻近蝶鞍后床突可见骨质破坏。结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罕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鞍区 未分化/未分类软组织肉瘤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影响
9
作者 唐睿 徐承义 +1 位作者 孙梦琪 宋丹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604-609,共6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指南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临床中常遇到联合瓣膜病,现有相关研究表明术前伴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在这些患者中,TAVR与循证心力衰竭治疗、TAVR...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指南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临床中常遇到联合瓣膜病,现有相关研究表明术前伴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在这些患者中,TAVR与循证心力衰竭治疗、TAVR与经导管二尖瓣介入联合治疗或分期经导管治疗的最佳治疗策略尚不明确。因此,对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解剖和功能的全面评估,以及对患者基线风险状况的深入评估,是个体化治疗方法的基础。该文将综述报告相关研究结果,以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诊治相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修复
原文传递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吕水萍 覃莉丽 王开权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2期2948-2951,共4页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MCT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TTE检查及手术治疗,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将TTE检查...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MCT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TTE检查及手术治疗,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将TTE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TTE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以及TTE诊断MCTR的误诊率。结果TTE诊断44例MCTR患者,前叶腱索断裂20例,后叶腱索断裂24例,断裂腱索的长度多数(72.7%)<1 cm,少数(27.3%)≥1 cm,断裂腱索长度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MCTR患者中经手术证实MCTR 39例,前叶腱索断裂15例,后叶腱索断裂23例,前后叶腱索断裂1例,前叶、后叶腱索断裂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诊断MCTR的符合率为88.6%,误诊率为11.4%;诊断前叶腱索断裂的符合率为75%,误诊率为25%;诊断后叶腱索断裂的符合率为87.5%,误诊率为12.5%。结论TTE对诊断MCTR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外科医师拟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力帮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腱索断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胸超声心动图 外科手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兴荣 覃大明 +2 位作者 张丽君 陈华东 张峻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扩散系数 肝脏局灶性病变
下载PDF
对比增强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兴荣 邱妮妮 +2 位作者 向海波 陈华东 张丽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9例,术前行MRTA扫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 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即阳性分别为55例(79.7%)、58例(84.1%)和65例(94.2%),显示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分别为4例(5.8%)、6例(8.7%)和15例(21.7%)。3D-FIESTA与3D-TOFSPGR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与3D-CE-TOF-SPGR、3D-TOF-SPGR与3D-CE-TOF-SPGR序列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TA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3D-CE-TOF-SPGR序列能提高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临近血管的关系;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