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忽瞟眇以响像 绘北朝之风习——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壁画赏析
1
作者 王志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4,F0004,共5页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是我国北朝时期墓葬壁画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文章介绍了墓葬的发掘情况和墓道、墓室的布局设计,分析北朝墓葬结构的时代特色,将墓道壁画分为“神仙世界”“现实生活场景”两个部分进行赏析,总结墓葬壁画所反映的...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是我国北朝时期墓葬壁画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文章介绍了墓葬的发掘情况和墓道、墓室的布局设计,分析北朝墓葬结构的时代特色,将墓道壁画分为“神仙世界”“现实生活场景”两个部分进行赏析,总结墓葬壁画所反映的北朝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原岗 北朝壁画 墓葬壁画 墓葬装饰
下载PDF
山西忻州河曲坪头遗址出土陶器指纹研究
2
作者 李刚 戴颖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158-161,共4页
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利用新指纹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对山西河曲坪头龙山时期遗址出土陶器上残留的指纹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史前晋西北地区陶工的性别、年龄。通过研究发现,该批陶器可能由小于18~20岁的男性制作完成,当时的“未成年人”... 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利用新指纹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对山西河曲坪头龙山时期遗址出土陶器上残留的指纹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史前晋西北地区陶工的性别、年龄。通过研究发现,该批陶器可能由小于18~20岁的男性制作完成,当时的“未成年人”可能作为辅助参与陶器生产过程,其组织形式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坪头遗址 陶器研究 指纹分析 手工业考古
下载PDF
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研究
3
作者 李刚 李黛琦 秦瑷志 《中国文房四宝》 2024年第6期0161-0162,共2页
考古是研究古代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主要路径。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考古遗址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及修复,更要将遗址环境、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考虑在内。基... 考古是研究古代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主要路径。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考古遗址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及修复,更要将遗址环境、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考虑在内。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必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考古勘探调查在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
4
作者 路宁 曹涵清 席国斌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考古勘探调查作为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历史文化信息、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考古勘探调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从完善保护法规制度、强化勘探技术应用、... 考古勘探调查作为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历史文化信息、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考古勘探调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从完善保护法规制度、强化勘探技术应用、定期进行监测评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推广成功经验案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勘探 文物保护 研究 重要性
下载PDF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对策
5
作者 杨立峰 《地产》 2023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社会快速进步的当下,建筑市场也逐渐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也产生了全新变化。除了需具备基本使用功能以外,还要重点关注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建筑设计所具备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使其可以具备更好的内在价... 在社会快速进步的当下,建筑市场也逐渐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也产生了全新变化。除了需具备基本使用功能以外,还要重点关注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建筑设计所具备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使其可以具备更好的内在价值,适应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创新与丰富现代建筑设计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始终要坚持的理念,我国有着十分丰富且独特的建筑文化底蕴,从历史文化中提取古建筑设计元素,创新现代建筑设计思路,激发设计师灵感,能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具备文化性,也能促进建筑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古建筑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现状,提出了两者融合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基于绘画和雕刻传承视角在古建筑应用中的探索实践
6
作者 杨立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8期202-204,共3页
绘画和雕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它们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方面都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画和雕刻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历史、艺术和文化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古建筑中的重... 绘画和雕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它们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方面都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画和雕刻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历史、艺术和文化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古建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雕刻 古建筑 应用
下载PDF
浅述古建筑建造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3期89-91,共3页
我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一直延续至今,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人们用“墙倒屋不塌”这句俗语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建筑的多样性既有统一的风格,又有各民族的特色;屋顶变化多端又庄重大方的造型,别具一格的屋顶曲线和... 我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一直延续至今,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人们用“墙倒屋不塌”这句俗语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建筑的多样性既有统一的风格,又有各民族的特色;屋顶变化多端又庄重大方的造型,别具一格的屋顶曲线和特殊的构件——斗拱,以及色彩的处理等均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因此,只有更进一步了解其结构做法和艺术造诣,才能真正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基 斗拱 屋顶 瓦饰 色彩
下载PDF
山西偏关天翅湾遗址史前房址
8
作者 张光辉 王宇航 +5 位作者 王晓毅 郭银堂 胡美仓 厉春(摄影) 王晨阳(绘图) 李霄月(绘图) 《文物季刊》 2022年第3期3-10,共8页
偏关天翅湾是一处史前石城遗址,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数座房址和灰坑,出土一批组合明确的阿善三期至龙山时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两种文化面貌,扩展了其空间分布。
关键词 天翅湾 阿善三期 龙山时期
下载PDF
浅谈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民俗
9
作者 李隽 《东方收藏》 2021年第5期74-75,共2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年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民俗文化,对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民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山西北部的风俗民情在它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受华夏民族的影响,而且还接受北方游...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年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民俗文化,对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民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山西北部的风俗民情在它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受华夏民族的影响,而且还接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渗透。在长期持续不断的演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实现其日益细致的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中国民俗 风俗民情 古典文化 民俗文化 人类的进步 山西北部 岩山寺
原文传递
山西忻州河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登毅 王继平 朱岁明(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7,共12页
河拱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秦城乡河拱村西北,为配合大西高铁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11年春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房址6座、陶窑2座、灰坑数个,出土大量陶、石、骨... 河拱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秦城乡河拱村西北,为配合大西高铁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11年春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房址6座、陶窑2座、灰坑数个,出土大量陶、石、骨器等。根据层位关系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断该遗址年代为龙山晚期。河拱"凸"字形白灰面房址兼具竖向深穴与浅穴式的半窑洞式特点,应属于窑洞式建筑的前身,其成排分布,反映了当时集群而居的社会形态。河拱遗址较完整揭示了忻定盆地龙山晚期人类聚落的全貌,特别是房址和陶窑的发现,为深入探讨晋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拱遗址 半窑洞式房址 龙山晚期 忻定盆地 晋西北考古
原文传递
千佛寺《佛殿之碑》略考
11
作者 李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7期43-45,共3页
神池县千佛寺石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长畛乡史家庄村,寺久废,石碑尚存。碑文为楷书,26行,满行43字,记载了重修寺庙经过并叙述佛理。文章就神池县千佛寺碑刻做了简单考证及论述。
关键词 神池县 千佛寺 《佛殿之碑》 铭文
下载PDF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重要性及科学意义分析
12
作者 王志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0期87-90,共4页
文物是古代文明发展的物质象征要素,是历史精神的几种体现,开展考古发掘活动,保护现场文物,对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文物埋藏地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文物性质发生一定变化,发掘中环境的骤然变化导致文物在... 文物是古代文明发展的物质象征要素,是历史精神的几种体现,开展考古发掘活动,保护现场文物,对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文物埋藏地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文物性质发生一定变化,发掘中环境的骤然变化导致文物在出土时容易遭到破坏,为最大限度保护刚出土文物,需要在发掘现场对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避免文物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发掘现场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意义,从影响文物质量,造成文物损坏的因素入手分析提出加强调查、现场抢救、保留影像资料、防治虫害、温湿度控制等相关措施,以期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可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科学意义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