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钟晓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肺功能指标、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管理6个月后,两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CSMS)各维度评分及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与管理前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低于管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期间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护理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康复 健康教育 计算机通信网络 呼吸功能试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定期进行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的辩证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炳花 刘怡芝 +1 位作者 刘兴凤 刘云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830-3832,共3页
目的对医院空气、环境物体表面等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是沿袭多年的做法,随着国外对此做法的叫停,我国对于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直也存在争议。为此,SIFIC论坛组织专家对"定期进行常规空气物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有无必要"进... 目的对医院空气、环境物体表面等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是沿袭多年的做法,随着国外对此做法的叫停,我国对于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直也存在争议。为此,SIFIC论坛组织专家对"定期进行常规空气物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有无必要"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规范标准、环境卫生监测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监测结果对临床工作有无意义等方面论证其必要性。本文对正反双方的观点进行了整理,阐述了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利弊及其沿革,对于这一做法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循证研究加以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培养 环境卫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CT、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肿瘤的作用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颜福田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MRI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效率。方法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院的疑诊为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MRI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性、定... 目的研究CT、MRI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效率。方法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院的疑诊为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MRI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性、定位诊断效果。结果对于肾上腺良性肿瘤,MRI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94.3%,定位准确率为79.4%;CT诊断的定性准确率80%,定位准确率为97.5%。对于肾上腺恶性肿瘤,MRI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86.67%,定位准确率为76.1%;CT诊断的定性准确率为60%,定位准确率为92.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CT对诊断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MRI,而MRI的定性准确率高于CT,故二者在临床应结合应用,先CT检查明确定位诊断,然后行MRI检查明确病变性质。采用这样的策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优化及流程再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淼 蒋帅 +5 位作者 刘玲玉 刘颖 易晟 蒋春梅 杨正君 侯赞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国内医疗机构中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不完善、人员依从性差、报告例数偏少、分析反馈不及时和系统改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主要从医院自身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多视角审视传统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和流... 国内医疗机构中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不完善、人员依从性差、报告例数偏少、分析反馈不及时和系统改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主要从医院自身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多视角审视传统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和流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进行优化和流程再造,力求加强环节管理,实现报告系统智能化、报告流程便捷化、管理规范化、反馈及时化、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指导意义最大化,从而真正服务于临床科室,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不良)事件 内部报告 医疗纠纷
下载PDF
费森尤斯血透机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雷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血液透析是治疗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流方式,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医院都配备有血液透析机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由于血透机由众多精密零部件组成,比较容易发生故障,因此本文以我国临床医学中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为主要研... 血液透析是治疗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流方式,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医院都配备有血液透析机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由于血透机由众多精密零部件组成,比较容易发生故障,因此本文以我国临床医学中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常见故障进行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一系列故障排除方法,以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血透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其使用效率与质量有效提高,为临床人员和检修工程师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森尤斯 故障分析 血液透析机 风险排除
下载PDF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早期识别指标
6
作者 孟寿东 孙群英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17-223,共7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新生儿总病死率的15%。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通常通过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然而围产期高危因素的... 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新生儿总病死率的15%。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通常通过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然而围产期高危因素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及实验室检查的滞后性,导致早发型败血症的识别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本文查阅关于EOS早期识别的最新文献,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识别EO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败血症 围产期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 早期识别
下载PDF
超声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7
作者 蔡维玲 申永春 文富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36-740,共5页
胸膜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治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诊断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复发等,给临床带来挑战。近年来,超声在胸膜疾病诊治领域的运用日益增多,从仅用于胸腔积液的发现与定位,到现在逐渐推广到临床胸腔操... 胸膜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治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诊断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复发等,给临床带来挑战。近年来,超声在胸膜疾病诊治领域的运用日益增多,从仅用于胸腔积液的发现与定位,到现在逐渐推广到临床胸腔操作的引导、临床疗效的预测与临床治疗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胸膜疾病的诊疗模式。本文就超声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超声在胸膜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以期为临床胸膜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疾病 超声 恶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
下载PDF
以体质量管理为核心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曾婷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92-0195,共4页
探究以体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罗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四个全面”体质量管理为核心护理模式;... 探究以体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罗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四个全面”体质量管理为核心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的再住院率、死亡率、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随访,实验组体质量监测依从率为94.00%、再住院率为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各单项评分以及总评分(75.61±3.54)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分相比较,实验组身体、情绪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和总评分(37.12±3.4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体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有助于CHF患者改善预后、养成良好体质量管理习惯,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管理 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生活质量 再住院率
下载PDF
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血清IL-6、PCT、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9
作者 唐章平 陈波 朱海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53-855,86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纤维蛋白原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女性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106例、未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82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纤维蛋白原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女性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106例、未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82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正常组和坏死组,比较分析各组血清IL-6、PCT、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价值。结果:观察组IL-6(12.8±0.6 pg/ml)、PCT(0.6±0.1 ng/ml)、纤维蛋白原(3.0±0.8 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2±0.3 pg/ml、0.1±0.0 ng/ml、1.2±0.4 g/L),且观察组中坏死组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L-6、PCT纤维蛋白原单独或联合应用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891,0.635、0.953,联合诊断的敏感度98.1%、特异度92.3、准确率89.8%。结论:IL-6、PCT及纤维蛋白原联合应用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蒂扭转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纤维蛋白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光荣 代勇军 +2 位作者 李鸿旭 汪炜成 聂钧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科完成运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12例,其中有31例系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61-92岁,... 目的:探讨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科完成运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12例,其中有31例系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61-92岁,平均78岁,根据EVANS分型:II型2例,III型4例,IV型15例,V型10例,采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微创切开,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辅助复位,再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复查DR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25-6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35分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0-25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0ml.患者DR片复查情况良好,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8例,良10例.结论:对于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三维CT可很好的预测,采用髋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复位,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点式复位钳 PFNA
原文传递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祖斌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6期3-4,共2页
目的探究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效果。方法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选取为2015年6月-2018年5月,例数为96例,按照其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实验组则接受MRI诊断,对比2... 目的探究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效果。方法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选取为2015年6月-2018年5月,例数为96例,按照其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实验组则接受MRI诊断,对比2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共计检出病灶216个,对照组共计检出病灶115个,其病灶直径范围为3-24mm,主要为圆状或片状,其中实验组对于非出血性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出血病灶检出的例数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疾病检出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检出率(56.25%),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MRI的应用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弥漫性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帮兵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9期4246-4248,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对膝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OA患者,按照机械取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温针灸+常规临床治疗)与对照组(60例,常规临床治疗)2组。比较2组FGF-2、...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对膝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OA患者,按照机械取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温针灸+常规临床治疗)与对照组(60例,常规临床治疗)2组。比较2组FGF-2、骨钙素、OPG、滑膜厚度、积液厚度及McGillp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GF-2(33.05±6.52)ng/L、骨钙素(6.04±0.53)μg/mL、OPG(5.52±0.72)pg/mL,均较对照组高(P<0.05);McGillp评分(11.58±1.91)分,较对照组低(P<0.05)。关节腔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滑膜厚度(4.89±0.42)mm、积液厚度(10.05±1.24)mm,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温针灸有助于降低膝关节OA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减少其膝关节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 温针灸 骨代谢
下载PDF
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勇军 李光荣 +4 位作者 傅斌 李鸿旭 汪炜成 聂钧 罗银飞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4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究关于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中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课题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集5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予以患者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由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后其... 目的探究关于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中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课题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集5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予以患者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由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后其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异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经由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后均无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及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发生;患者术后6个月经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恢复优良率为88.0%。结论于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中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及活动限制等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置换术 重度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贤碧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5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后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在2013年5月到2016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30例甲组、30例乙组,予以甲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后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在2013年5月到2016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30例甲组、30例乙组,予以甲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予以乙组行早期护理干预,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焦虑与抑郁情绪)、不同时间BI指数改善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干预前,组间比较心理状况(P> 0.05);干预后,乙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乙组为1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乙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不同时段BI指数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促进康复,价值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7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究在胃食管反流诊断中,应用胃超声造影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另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均实施胃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征象... 目的:探究在胃食管反流诊断中,应用胃超声造影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另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均实施胃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征象等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流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反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诊断 胃超声造影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邬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6-7,共2页
目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及全面护... 目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及全面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延迟EN支持,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护,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AMS(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UAMY(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TP(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和ALB(白蛋白)的水平均更高,P<0.05。结论:对SAP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治疗的时间,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CT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福田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0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变化及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发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变化及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发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二者的诊断检出率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与关节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T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关节镜(P<0.05);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MRI的检查结果比CT更加准确,前者能够结合形态、信号对患者半月板的损伤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CT MRI 诊断检出率
下载PDF
腹腔镜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标准化入路研究
18
作者 代勇军 李鸿旭 +2 位作者 汪炜成 聂钧 罗银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55-58,共4页
探究腹腔镜在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标准化入路研究,比较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腹腔镜下骨盆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23年04月期间共有52例骨盆骨折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其中,切开复位组30... 探究腹腔镜在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标准化入路研究,比较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腹腔镜下骨盆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23年04月期间共有52例骨盆骨折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其中,切开复位组30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按照Tile分型骨折形态和受伤方式分为A型、B型C型,分型内含有1-3亚型。其中切开复位组含有骨盆旋转不稳定B1型、B2型、B3型分别为9例、6例、3例。C型为骨盆骨折损伤较大者,含有C1型、C2型、C3型分别为5例、4例、3例。而腹腔镜组着总有共22例,含有骨盆旋转不稳定B1型、B2型、B3型、分比为6例、6例、3例,以及骨盆骨折损伤较大者C型,根据亚型分为C1型、C2型、C3型、分别为3例、3例、1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用手术方式后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效果,同时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等康复效果,同时对比两组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和Matta骨折恢复评级;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Matta优良级别更高,差异较切开复位组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骨折复位较切开复位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减少组织损伤和缩小切口长度,同时标准化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外观更为美观,患者满意度更高,且腹腔镜手术在术后可确保骨折复位和固定的可靠性,能明显加快恢复进程,是更为安全可行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骨盆骨折 微创 钢板螺钉 内固定 标准化入路研究
下载PDF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帮兵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机械取样法分为观察组(35例,针灸联合中药汤剂)与对照组(35例,柳氮磺胺吡啶片)。比较组间胸廓活动度、脊...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机械取样法分为观察组(35例,针灸联合中药汤剂)与对照组(35例,柳氮磺胺吡啶片)。比较组间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臀地距、MMP-3(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lgA、ESR(血沉)及CRP(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胸廓活动度(4.23±0.62)°、脊柱活动度(44.62±8.71)°、臀地距(15.37±1.93)c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P-3(77.47±8.43)pg/mL、TNF-α(329.61±24.17)μg/mL、lgA(2.68±0.22)mg/L、ESR(20.48±3.16)mm/h、CRP(17.15±3.24)n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药汤剂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患者60份,另采集50份经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的胃癌患者资料,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 探究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患者60份,另采集50份经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的胃癌患者资料,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免疫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对其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探究。结果 (1)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组经白光内镜观察结果可见,病灶位置有明显微黄色至微红色,病灶边缘多清晰可见,少数或部分存在欠清晰,其中边界欠清晰19例、病灶边界清楚41例;而欠清晰经进一步检查可见胃炎样改变,采用窄带呈现放大可见为表面结构异常或微血管结构不规则状,为棘状边界;形态学分析结果可见肿瘤多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占比较高,部分为高~中分化管状腺癌、高分化管状腺癌伴乳头状腺癌。(2)两组对比结果可见,其中主体病变癌细胞核质比、表面轻度不典型上皮覆盖、表面正常上皮覆盖率、癌性腺体上皮下进展、非腺体伸长现象等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肿瘤直径、巴黎分型、细胞表型等信息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起病较为隐匿,在病理学特征方面与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患者有明显差别,正确理解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及拟定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早期胃癌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