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报人储安平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业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作为编辑家的储安平,他先后参与创办或主编了《客观》、《观察》和《光明日报》,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办刊思想;作为时... 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作为编辑家的储安平,他先后参与创办或主编了《客观》、《观察》和《光明日报》,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办刊思想;作为时评家的储安平,他写下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产生了极大影响。可以说,他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参与政治的典型,他代表了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求索经历。他的成功和曲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长期、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报人 储安平
下载PDF
志存高远 跨越发展——从《徐州师范大学报》看高校校报发展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业伟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5,共2页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党委的喉舌,是传播校内信息的主要载体。因为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报未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实现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党委的喉舌,是传播校内信息的主要载体。因为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报未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实现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校报认识到,只有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加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需要。徐州师范大学校报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报 跨越发展 师范 徐州 路径 学报 高校党委 新闻事业
原文传递
三十年代文学与人性面面观
3
作者 茅静华 关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三十年代初的一场民族灾难使中国文人不得不暂时将“人的文学”大旗搁置一边 ,投入到抗战文学的洪流中去 ,文学中的曾经张扬的“人性”也随之走向低潮。在这一时期里 ,梁实秋朱光潜等理论家依然在人文主义的花园里默默耕耘 ,承传并发展... 三十年代初的一场民族灾难使中国文人不得不暂时将“人的文学”大旗搁置一边 ,投入到抗战文学的洪流中去 ,文学中的曾经张扬的“人性”也随之走向低潮。在这一时期里 ,梁实秋朱光潜等理论家依然在人文主义的花园里默默耕耘 ,承传并发展了“五四”的人文主义文学理论。梁实秋的二元人性论是对周作人人性论的继承和扬弃 ,朱光潜则以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创作上 ,人性问题的发展体现为深化与分化的双重嬗变。京派与海派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鲜的人文文化风格 :前者着眼于回忆中的乡村 ,后者致力于现实中的都市。沈从文为喧嚣的文坛提供了一个诗意宁静的“湘西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文学 人性 自然性 社会性
下载PDF
台湾《自由中国》杂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业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51,共7页
《自由中国》杂志在台湾扮演了一个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角色,与上世纪20年代的其他政论刊物,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谱系,在50年代为台湾社会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考察《自由中... 《自由中国》杂志在台湾扮演了一个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角色,与上世纪20年代的其他政论刊物,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谱系,在50年代为台湾社会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考察《自由中国》杂志的创刊与台湾当局的历次交锋等著名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台湾的民主政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中国》杂志 民主自由 研究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党报副刊的走向
5
作者 薛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新形势下党报副刊不能被动地消极地顺应市场经济 ,而要积极地、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 ,顺应时代 ,办出新的特色来 。
关键词 党报副刊 思想性 艺术性 文化品位 读者意识 编辑素养 副刊质量
下载PDF
《新青年》与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
6
作者 刘业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第一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思想类刊物,它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无论是陈独秀"欧化(西化)"主张,还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都在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信息...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第一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思想类刊物,它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无论是陈独秀"欧化(西化)"主张,还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都在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信息,其宣扬的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科学主义,刷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学进化论是《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的一个基本理论,在其影响下,写实主义不但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思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法,推动了一批新文学作品的产生,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营造了良好的时代氛围,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考察新文学,从主题内容到语言意象,从创作方法到形象系列,从文学观念到思想形式等,无不或隐或显地受到"科学"的巨大影响。由此,《新青年》所倡导的科学主义成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进化论 科学主义 写实主义文学思潮
下载PDF
论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三个统一”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薛萍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本文从舆论宣传与信息传播职能、导向性与可读性、言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等三方面 ,论述了校报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 高校 校报 舆论宣传 信息传播 导向性 可读性 思想性 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下载PDF
《读书》杂志研究
8
作者 刘业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0,共5页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等著名刊物的文化之风。总起来看,1986年以前的《读书》办刊风格较为平和。1986年以后,《读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沈昌文和汪晖主持《读书》的两个10年间,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点。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办刊风格虽有差异,但《读书》的人间关怀和思想锋芒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文学和艺术、历史和生活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办刊思想 沈昌文 汪晖
下载PDF
艺术起源“同步说”质疑
9
作者 程翠荣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37-42,共6页
从五个方面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同步说”提出质疑 ,认为同步说在艺术起源的时限、艺术概念的界定、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一件工具即第一件艺术产品、石器工具与艺术起源等问题上均未提出确凿的事实依据和充足的逻辑论证 。
关键词 艺术起源 同步说 石器工具 阶段性 人类起源
下载PDF
在办报中不断创新育人途径
10
作者 刘业伟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5,共2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是校园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必须创新育人途径。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是校园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必须创新育人途径。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创新育人途径,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仅局限于报纸育人的观念,要充分发挥社团和社团活动在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途径 创新 办报 高校校报 育人功能 社团活动 民族进步 学校党委
原文传递
沈昌文的《读书》办刊思想
11
作者 刘业伟 《传媒》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4,共2页
《读书》杂志1979年4月创刊。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思想界、出版界异常活跃,于是,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等集合在一起,办起了《读书》这本思想评论杂志。1986年至1995年,沈昌文任生活·读书... 《读书》杂志1979年4月创刊。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思想界、出版界异常活跃,于是,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等集合在一起,办起了《读书》这本思想评论杂志。1986年至1995年,沈昌文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十年里,《读书》介绍过许多新思潮、新视点,被誉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刊物之一。有一句曾经流传很广的话: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不读《读书》。过去的《读书》与其说是一个学者的大讲堂,倒不如说是读书人聚会的沙龙、茶馆。这一切,都和沈昌文独特的办刊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 办刊思想 沈昌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评论 三联书店 思想界 出版界
下载PDF
丁玲编辑生涯和办刊思想研究述评
12
作者 刘业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作为享有盛誉的知名作家,丁玲文学家的一面已经广为人知,而在其错综复杂的文学生涯中,丁玲与编辑这个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31年主编左联刊物《北斗》到1985年以80岁高龄创办当时最大的文学刊物《中国》,丁玲为新中国的文学编辑... 作为享有盛誉的知名作家,丁玲文学家的一面已经广为人知,而在其错综复杂的文学生涯中,丁玲与编辑这个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31年主编左联刊物《北斗》到1985年以80岁高龄创办当时最大的文学刊物《中国》,丁玲为新中国的文学编辑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她的文学思想也在编辑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丁玲的编辑思想和编辑的实践经历影响了她的创作和生活,特别是她在1957年“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所遭受到的不公待遇和她的办刊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生涯 办刊思想 丁玲 “文化大革命” 述评 “反右”斗争 文学刊物 1931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