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 |
张亚松
|
《小学数学教育》
|
2015 |
3
|
|
2
|
“学-讲”课堂学习模型的内涵、特征及操作要义 |
彭德正
|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与二次函数图像相关的问题 |
马玉峰
陈立铭
|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
2018 |
0 |
|
4
|
从“吴钩”说起——兼谈古诗中意象的现代错解 |
彭德正
|
《小学语文》
|
2014 |
0 |
|
5
|
学用迁移:于永正课堂教学结构解析——基于变异理论的视角 |
彭德正
|
《语文知识》
|
2016 |
0 |
|
6
|
统合:改变课堂结构与教学流程——主题学习《中国的月亮》课堂实录 |
李虹霞
于永正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7
|
文本意脉:思维与言语训练的枢机 |
彭德正
|
《小学语文》
|
2015 |
0 |
|
8
|
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赏析 |
王晓虹
|
《福建教育》
|
2006 |
0 |
|
9
|
课程资源整合与学习场的形成 |
彭德正
|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2011 |
0 |
|
10
|
《一株紫丁香》课堂教学实录 |
于永正
陈艳平
杨虹萍
翁佩英
|
《语文知识》
|
2017 |
0 |
|
11
|
小学语言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
高林生
|
《现代特殊教育》
|
1999 |
0 |
|
12
|
陌生感词语的教学价值例谈 |
彭德正
|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
2014 |
0 |
|
13
|
徐善俊“实体活用”语文教学品格浅析 |
彭德正
|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
2013 |
0 |
|
14
|
于永正《给予树》赏析 |
彭德正
|
《小学语文》
|
2012 |
0 |
|
15
|
探寻教学的“最佳路径”——两听《最佳路径》的思考 |
彭德正
|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
2011 |
0 |
|
16
|
寓言以及寓言教学研讨 |
彭德正
|
《小学语文》
|
2012 |
0 |
|
17
|
基于量的角度设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
陈立铭
李德前
|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18
|
对近年来中考化学命题中一些科学性问题的商榷 |
李德前
陈立铭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4 |
2
|
|
19
|
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 |
于永正
|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
2010 |
3
|
|
20
|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
陈立铭
李德前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