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建斌 鞠强 +3 位作者 李青 杨雪萍 张津萍 王千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7期543-544,共2页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CD4+)细胞和Tc(CD8+)T细胞比例变化,及T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比例和Th/Tc比值显著降低,而T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一期...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CD4+)细胞和Tc(CD8+)T细胞比例变化,及T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比例和Th/Tc比值显著降低,而T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CD4+T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患者外周血Th细胞比例与Th细胞凋亡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8,P=0.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徐州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仪方 王秀英 +1 位作者 叶月仙 刘福民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了解徐州市遗传性疾病银屑病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普通人群按城乡1:4及农村经济水平上中下按1:2:1指标分层整体随机抽样近10万人进行了遗传病的单盲调查。结果从98642人中共查出银屑病患者107人,总患病率10.8... 目的了解徐州市遗传性疾病银屑病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普通人群按城乡1:4及农村经济水平上中下按1:2:1指标分层整体随机抽样近10万人进行了遗传病的单盲调查。结果从98642人中共查出银屑病患者107人,总患病率10.85/万。15~50岁组70人,占患者总数量的65.24%。男性患者比女性为多,城市患病率(22.63/万)是农村(8.04/万)的2.8倍,城乡患病率有极显著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联合红花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桂升 管志强 +3 位作者 李敬果 唐志铭 王蒙蒙 金霄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究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联合红花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瘀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肝郁血瘀的面部黄褐斑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药物组、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1例。药物组仅采用口服中药红... 目的探究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联合红花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瘀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肝郁血瘀的面部黄褐斑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药物组、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1例。药物组仅采用口服中药红花逍遥散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激光组采用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治疗,光斑直径6~8 mm,频率5~10 Hz,能量密度1.8~2.2 J/cm^(2),共治疗6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2周。联合组采用联合组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联合红花逍遥散加减治疗。治疗前、末次治疗后7 d,观察三组褐色斑面积、颜色消退程度改变并进行皮损改善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同时,检测三组黄褐斑患者治疗前后脂质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变化情况,判断疗效。治疗后1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末次治疗后7 d,药物组、激光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1.4%、95.2%,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末次治疗后7 d血清LPO、MDA水平均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联合组末次治疗后7 d GSH-Px水平高于激光组和药物组(P<0.05)。末次治疗后7 d联合组皮损消退面积、颜色改善程度均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P<0.05)。随访1年,药物组复发率5例(23.8%),联合组和激光组黄褐斑复发率分别为1例(4.76%)和2例(9.52%),随访1年,药物组复发5例(23.8%),联合组和激光组复发分别为1例(4.76%)和2例(9.52%),药物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激光组治疗组和联合组均有1例出现面部红斑,瘙痒。结论1064 nm调Q激光负载氨甲环酸联合红花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瘀黄褐斑疗效显著,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氨甲环酸 红花逍遥散加减 肝郁血瘀型黄褐斑
原文传递
调Q-Nd:YAG激光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疗效分析
4
作者 鹿晓兰 李敬果 +6 位作者 唐志铭 单霄 陈桂升 张晓宇 李洁 管志强 丁继存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评价调Q-Nd:YAG激光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9例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对照1组予以调Q-Nd:YAG激光治疗,对照2组予以桂枝茯苓汤加减治... 目的:评价调Q-Nd:YAG激光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9例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对照1组予以调Q-Nd:YAG激光治疗,对照2组予以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统计三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毛细血管扩张面积占比和丘疹(脓疱)以及瘙痒红斑]评分及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评分,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损改善明显,有效率达86.0%(37/43),对照组有效率为65.1%(28/43)/60.4%(26/43),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率方面,对照1.2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Q-Nd:YAG激光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Nd:YAG激光 桂枝茯苓汤加减 痰瘀互结型玫瑰痤疮 生活质量指数 丘疹脓疱型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建斌 张明海 +5 位作者 马杰 刘百灵 张晓燕 李青 杨雪萍 王千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6-52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I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I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例及Treg内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及白介素(IL)-10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及功能性分子CTLA-4和IL-10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果酸联合凉膈散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陆鹭 管志强 +1 位作者 唐志铭 单霄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7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凉膈散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改良Pillsbury标准的267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果酸联合凉膈散组(试验组89例),单纯果酸对照组(T1组89例),果酸联合中药倒膜对照组(T2组89例),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果...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凉膈散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改良Pillsbury标准的267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果酸联合凉膈散组(试验组89例),单纯果酸对照组(T1组89例),果酸联合中药倒膜对照组(T2组89例),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果酸联合凉膈散组总体有效率86.51%(77/89),对照T1组为53.93%(48/89),对照T2组为69.66%(62/89),试验组与对照T1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T2组有一般差异(P<0.05)。结论:果酸联合凉膈散面膜疗效确切,为中度痤疮优秀治疗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凉膈散 面膜 联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燕 马杰 +3 位作者 吕永靖 赵晨光 杨雪萍 赵建斌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RCM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结果 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皮肤RCM检测均能发现其...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RCM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结果 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皮肤RCM检测均能发现其共同的且具有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呈脑回样结构,可见假性角囊肿形成等,从而辅助临床诊断。结论 RCM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皮肤科检查方法,有助于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脂溢性角化病 诊断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1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张晓燕 马杰 +1 位作者 张若晨 李海英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1(UVA1)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30... 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1(UVA1)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本维莫德乳膏外用,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剂量(60 J/cm^(2))和高剂量(90 J/cm^(2))的UVA1照射治疗。UVA1照射每周3次,持续12周。在治疗第0、2、4、8、12周时进行掌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第2周的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8、12周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该组有3例(10%)患者达到PPPASI评分较基线缓解75%(PPPASI75)。(2)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第2、4、8、12周的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中剂量治疗组有86.7%(26/30)的患者达到PPPASI75,高剂量治疗组有90.0%(27/30)的患者达到PPPASI75。(3)中、高剂量治疗组第2、4、8、12周时PPPA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治疗组第2和第4周时PPPASI评分低于中剂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8和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对照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红斑及刺痒感,发生率为3.3%。中剂量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10次以后。高剂量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3/30,76.7%)。结论采用中剂量的UVA1光疗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病 掌跖 长波紫外线1 本维莫德
原文传递
三维皮肤CT在非典型皮肤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杰 张晓燕 +4 位作者 吕永婧 赵晨光 李青 杨雪萍 赵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皮肤CT(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在非典型皮肤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维皮肤CT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皮肤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5例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 目的评价三维皮肤CT(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在非典型皮肤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维皮肤CT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皮肤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5例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皮肤CT检测均能发现并提示特异的病理学改变,从而辅助临床诊断。结论三维皮肤CT作为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皮肤科检查手段,能够辅助非典型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皮肤CT 非典型 皮肤病
下载PDF
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鞠强 夏隆庆 +2 位作者 孙建方 李仪芳 林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9-670,共2页
报告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患者男,38岁。背部、肩部出现多发性扁平丘疹、结节及斑块8年。皮损为正常肤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胶原纤维变厚、增殖,弹性纤维减少。诊断为发疹性皮... 报告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患者男,38岁。背部、肩部出现多发性扁平丘疹、结节及斑块8年。皮损为正常肤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胶原纤维变厚、增殖,弹性纤维减少。诊断为发疹性皮肤胶原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瘤 发疹性 结缔组织
下载PDF
基底细胞癌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特征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杰 张晓燕 +4 位作者 吕永婧 赵晨光 李青 杨雪萍 赵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影像学特征。方法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14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皮损部位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发现,1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可见到表皮层异常,14例患者均可见单一形态的...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影像学特征。方法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14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皮损部位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发现,1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可见到表皮层异常,14例患者均可见单一形态的拉长细胞核出现,10例患者可见肿瘤细胞团块、细胞核极化及组织间隙,7例患者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8例患者皮损表皮及真表皮交界处可见大量色素团块、树突状细胞,真皮内血管增加,管腔增粗,并可见白细胞沿管壁快速流动。结论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作为一项无创新技术,可以用于基底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厚皮指症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杰 赵建斌 +1 位作者 张晓燕 李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因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2年,于2009年2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手中指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皮温正常,无关节痛、晨僵和发热等症状.后渐累及除双手拇指和小指外的其他各手指,
关键词 厚皮指症
下载PDF
徐州地区接触性皮炎常见致敏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彦群 李仪芳 马海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徐州地区接触性皮炎常见致敏原研究刘彦群①李仪芳②马海军①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对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研制出各自的斑试筛选抗原系列[1]。我国近几年来开始对接触性皮炎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初步建立了我国筛选... 徐州地区接触性皮炎常见致敏原研究刘彦群①李仪芳②马海军①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对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研制出各自的斑试筛选抗原系列[1]。我国近几年来开始对接触性皮炎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初步建立了我国筛选抗原系列[2~5]。为了寻找出徐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皮炎 致敏原
下载PDF
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变化监测老年荨麻疹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永婧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变化监测老年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荨麻疹患者36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20例(≥60岁)、中年组120例(36~59岁)及青年组120例(20~35岁)。检测三组血清总IgE水平,分析吸入物过...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变化监测老年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荨麻疹患者36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20例(≥60岁)、中年组120例(36~59岁)及青年组120例(20~35岁)。检测三组血清总IgE水平,分析吸入物过敏原、食入物过敏原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食入物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食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低于中年组、青年组,血清总IgE阳性率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变化与中年荨麻疹患者、青年荨麻疹患者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老年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变化监测,有利于明确过敏原,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因,针对性防治以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老年患者 血清特异性IGE 吸入物过敏原 食入物过敏原
下载PDF
Sweet综合征1例
15
作者 何茜 赵建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患者女,63岁。因面部反复红斑半年,于2017年3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反复出现花生至鸽子蛋大红斑,部分相互融合,伴细小鳞屑,偶有疼痛感。于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皮炎、湿疹及红斑狼疮等,曾外用地奈德乳膏、口服抗组胺... 患者女,63岁。因面部反复红斑半年,于2017年3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反复出现花生至鸽子蛋大红斑,部分相互融合,伴细小鳞屑,偶有疼痛感。于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皮炎、湿疹及红斑狼疮等,曾外用地奈德乳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口服醋酸泼尼松可短期改善,停药后症状反复。病程中偶有发热,最高T 38.6℃,皮损与发热无明显相关性。无咳嗽、咳痰、腹泻、便秘及关节疼痛,口腔及生殖器黏膜无溃疡,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综合征
下载PDF
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对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鞠强 尹兴平 +3 位作者 石继海 康晓静 辛燕 夏隆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中药单体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及13-顺维A酸作用SZ95皮...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中药单体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及13-顺维A酸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h后,细胞内ARmRNA的表达。结果1×10-5、1×10-6mol/L13-顺维A酸和1×10-4mol/L黄芩苷使SZ95人皮脂腺细胞中AR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13-顺维A酸和黄芩苷等药物可能通过抑制AR的表达而具有拮抗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细胞活性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了解这些药物治疗痤疮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苦参碱 13-顺维A酸 雄性激素受体 皮脂腺细胞 痤疮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SZ95皮脂腺细胞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鞠强 夏隆庆 +2 位作者 尹兴平 陈沄 石继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SZ95)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确定药物的毒性浓度;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作用24、48及72 h对S...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苦参碱对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SZ95)增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确定药物的毒性浓度;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作用24、48及72 h对SZ95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尼罗红染色的SZ95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毒性浓度黄芩苷为1×10-3mol/L, 盐酸小檗碱为1×10-4 mol/L,苦参碱在1×10-3mol/L以下细胞未见形态变化。MTT法显示,盐酸小檗碱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Z95细胞的增殖,IC50值48 h为2.9×10-5mol/L,72 h为1.4×10-5mol/L;黄芩苷在5×10-4mol/L以下、苦参碱在1×10-3mol/L以下对SZ95细胞增殖无影响。1×10-4mol/L儿黄芩苷作用48 h使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下降30.1%(P<0.05);1×10-6mol/L盐酸小檗碱下降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3 mol/L苦参碱则促进脂质合成(26.9%)。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可能具有抑制皮脂腺细胞增殖或脂质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黄芩甙 苦参碱 皮脂腺 细胞 培养的 盐酸小檗碱 皮脂腺细胞 细胞增殖 脂质含量 黄芩苷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建斌 张明海 +4 位作者 马杰 刘百灵 张晓燕 李青 杨雪萍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人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及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定量表达情...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人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及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定量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为33.28%4-11.84%,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2.13%±7.79%,P〈0.01);Th17细胞比例(3.17%4-2.32%)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8.87%±2.00%,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2994.86±1099.18)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539.72±1086.96,P〈0.05),而ROR-γt的表达量(1473.12±752.20)低于正常人对照组(1778.344-388.13,P〈0.05)。在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Foxp3和ROR-γt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Th17细胞平衡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血清固定 细胞平衡 外周血 转录因子FOXP3 患者 梅毒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氯痤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鞠强 项蕾红 +1 位作者 Christos C. Zouboulis 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现代工业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但由此产生的废物也使人类付出健康代价。以二噁英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对皮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氯痤疮。氯痤疮是接触环境污染物二噁英或其他氯化烃类... 现代工业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但由此产生的废物也使人类付出健康代价。以二噁英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对皮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氯痤疮。氯痤疮是接触环境污染物二噁英或其他氯化烃类化合物并经系统吸收中毒后引起的一种痤疮样皮肤疾病,认为是“二噁英中毒的可靠标志”。虽然氯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该病与寻常痤疮在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治疗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痤疮 环境污染物 皮肤疾病 人体健康 发病机制 烃类化合物 二噁英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盐酸小聚碱和黄芩苷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I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鞠强 赵建斌 夏隆庆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868-870,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对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 h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结果: 1&#...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对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作用SZ95皮脂腺细胞24 h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Ⅰ型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结果: 1×10^(-5)M盐酸小檗碱明显下调5α-还原酶mRNA的表达(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能具有通过抑制Ⅰ型5α-还原酶的表达拮抗双氢睾酮(DH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性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Ⅰ型5α-还原酶 皮脂腺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