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疯狂的电视音乐选秀——大众娱乐的审美三则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东风 杨超群 《当代音乐》 2015年第5期12-14,16,共4页
在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娱乐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善意的举动和走向,不知从何时开始迷离,沉溺于无休止的"下三烂"事件之中,冠以"明星"称号的"轶事"、"癖好"等隐私话题被大方地搬... 在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娱乐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善意的举动和走向,不知从何时开始迷离,沉溺于无休止的"下三烂"事件之中,冠以"明星"称号的"轶事"、"癖好"等隐私话题被大方地搬上舞台,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电视音乐选秀"紧随其后,在经济与道德的天平上倾斜。从"娱乐",走向了"愚乐",成为传达负向效应与不良信息的通道。我们不需要"愚乐",我们需要从"娱乐"走向"寓乐",在寓教于乐中提升精神生活的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选秀 审美
下载PDF
马亚书法作品
2
作者 马亚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下载PDF
秋水芦苇
3
作者 杜怀超 《雪莲》 2015年第11期30-34,共5页
所有的植物都是贴着大地生长。这一论断是我一瞬间冒出来的语句。也许存在荒谬或者科学性的错误。我乐意这么说,因为谁能说大地就是我们的泥土蜿蜒的辽阔?其实在我混沌的脑海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源于白天与无边芦苇的邂逅。芦苇,这一水... 所有的植物都是贴着大地生长。这一论断是我一瞬间冒出来的语句。也许存在荒谬或者科学性的错误。我乐意这么说,因为谁能说大地就是我们的泥土蜿蜒的辽阔?其实在我混沌的脑海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源于白天与无边芦苇的邂逅。芦苇,这一水生或者湿生的植物,我们并不陌生。我习惯性地称之为植物,这是植物谱上的说法。如果我们要是从民间或都市人的目光打量,那么芦苇这植物就会发出受伤的音符:杂草、野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丛丛 冥冥之中 物欲横流 最后一根稻草 庄周梦蝶 西塞山怀古 颁布法令 第二年 比邻而居 逐水而居
原文传递
琥珀色的旧事
4
作者 杜怀超 《星火》 2019年第6期50-55,共6页
我要坐火车离开这里。当我说出这句话时,那年八岁。其间一个少年寄居在舅舅家,正握着一把鸭嘴锄,躬身在夏日正午的田间。稚嫩而又膨胀的句子,从葳蕤的豆苗与沉闷的大地之间,水蒸气腾起的热浪中散发出来。滚烫。灼烧。煎熬。火车?是的,... 我要坐火车离开这里。当我说出这句话时,那年八岁。其间一个少年寄居在舅舅家,正握着一把鸭嘴锄,躬身在夏日正午的田间。稚嫩而又膨胀的句子,从葳蕤的豆苗与沉闷的大地之间,水蒸气腾起的热浪中散发出来。滚烫。灼烧。煎熬。火车?是的,没错。这应该是沿河村年度最具爆炸性的头条新闻。因为话音刚落,从地面旋起一阵阵大豆爆裂的笑声,有人为之倾倒,有人笑岔了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条新闻 琥珀色 为之倾倒 爆炸性 水蒸气
原文传递
旷野笔记
5
作者 杜怀超 《雪莲》 2016年第5期4-14,共11页
白茅 “木叶一直在燃烧,在暗淡的背景中烧得那么耀眼,看着甚至有刺痛感”。伟大的牧神普里什文在内心的城堡里写下无法熄灭的诗行。木叶,没有树在场的时刻,做一盏灯的角色。远方。燃烧彻夜不息。我听到了白茅在野火的疯狂肆虐里,... 白茅 “木叶一直在燃烧,在暗淡的背景中烧得那么耀眼,看着甚至有刺痛感”。伟大的牧神普里什文在内心的城堡里写下无法熄灭的诗行。木叶,没有树在场的时刻,做一盏灯的角色。远方。燃烧彻夜不息。我听到了白茅在野火的疯狂肆虐里,发出骨骼撕咬、疼痛的声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 普里什文 燃烧 诗行
原文传递
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说起
6
作者 马东风 刘文静 《当代音乐》 2015年第9期20-21,共2页
台湾教育界有句金玉良言,就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学音乐能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直的品质,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激发孩子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生存技能。孩子... 台湾教育界有句金玉良言,就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学音乐能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直的品质,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激发孩子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生存技能。孩子通过学习音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的道德就不会沦丧、处事就不会呆板、意志就不会消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孩子 智力 非智力
下载PDF
地库笔记
7
作者 杜怀超 《黄河文学》 2021年第1期67-79,共13页
我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黑暗中孤独群体的一员,着一身黑色的寓言,与同伴三五成群,蹲守在小区的进出口或者别处,凝望着行人匆匆、高楼林立、商铺满目以及秋雁长空,目光看上去空洞、呆滞、冷漠。这个凝视,不只是某个时间点上的延展、变... 我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黑暗中孤独群体的一员,着一身黑色的寓言,与同伴三五成群,蹲守在小区的进出口或者别处,凝望着行人匆匆、高楼林立、商铺满目以及秋雁长空,目光看上去空洞、呆滞、冷漠。这个凝视,不只是某个时间点上的延展、变形、拉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铺 空洞 凝视
原文传递
曾是惊鸿照影来
8
作者 杜怀超 《雪莲》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愿为黄鹕.追寻陆上丝绸之路,出使西域的张骞,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第一位开拓者;如果从性别上说,扬州江都的刘细君,则是丝路上首位杰出的女外交家,也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其意义不是后来的昭君、文成公主可以比拟的.她的内外辛酸与异域之... 愿为黄鹕.追寻陆上丝绸之路,出使西域的张骞,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第一位开拓者;如果从性别上说,扬州江都的刘细君,则是丝路上首位杰出的女外交家,也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其意义不是后来的昭君、文成公主可以比拟的.她的内外辛酸与异域之艰也非后者,这也是后来刘细君在产下少夫之后,抑郁而亡的原因之一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是惊鸿照影来 古丝绸之路 文成公主 陆上丝绸之路 刘细君
原文传递
自适其我 挥翰写心——略论马奉信的书画艺术
9
作者 陈宇 《书画艺术》 2019年第6期72-77,97,共6页
马奉信(1942.05-2019.10)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大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江苏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生前系江苏文艺系列高职评委,江苏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苏徐悲鸿研究会常务理事,... 马奉信(1942.05-2019.10)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大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江苏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生前系江苏文艺系列高职评委,江苏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苏徐悲鸿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徐州文化局副局长兼徐州书画院院长、徐州文联副主席、徐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南京师大 书画院 书画艺术 副局长 名誉院长 江苏徐州
下载PDF
我国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
10
作者 马东风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8期1-5,共5页
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教育史与音乐史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中国音乐教育史,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之一是:原始音乐教育意识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无论后世怎样,它总是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源头。
关键词 原始社会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思想 中国音乐教育史
下载PDF
赵海昉作品欣赏
11
作者 赵海昉 《理财(经济)》 2017年第10期92-95,共4页
下载PDF
秋风戏马
12
作者 杜怀超 《江苏地方志》 2022年第6期67-68,共2页
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对于项羽来说,他完全做到了。乌江边,他用一个悲剧的落幕,把战争当成一把闪光的利刃,对准一个猛士的神勇,还有高傲的自尊。在楚汉相争的最后,尽管他没有抵达咸阳皇宫,登上九五之尊,但历史里丝毫不乏他过往的光芒,... 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对于项羽来说,他完全做到了。乌江边,他用一个悲剧的落幕,把战争当成一把闪光的利刃,对准一个猛士的神勇,还有高傲的自尊。在楚汉相争的最后,尽管他没有抵达咸阳皇宫,登上九五之尊,但历史里丝毫不乏他过往的光芒,包括那场秋风。项羽一生有两件事最为风光,相当于现代版的“热搜”事件。一件是少年时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举鼎事件,另一件就是推翻秦朝暴政后在徐州户部山上进行的“秋风戏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时期 项羽 徐州户部山 现代版 秋风
下载PDF
精心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天堑新通途》创作随想
13
作者 孙茂祥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0期25-27,共3页
美术创作要有时代感,应是守正与创新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诗性”特点,中国艺术同样拥有诗性传统。这种诗性传统体现在美术创作中,是自然、抒情、写意的交融,是博大气象和深远意境的交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美术创作要有时代感,应是守正与创新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诗性”特点,中国艺术同样拥有诗性传统。这种诗性传统体现在美术创作中,是自然、抒情、写意的交融,是博大气象和深远意境的交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画体现着中国哲学的审美理想,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建构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体系,追求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境界。这些中国艺术的独特内质,也是当代美术创作创新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观道 美术创作 中国书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诗性传统 气象 守正与创新
下载PDF
云龙湖,遗落人间的一面铜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怀超 《江苏地方志》 2020年第1期47-49,共3页
云龙湖是历史深处的一面明镜。镜面之上,是云龙山;倒映在镜子深处的,则是汉朝的月光。到徐州,必去云龙湖。观云龙湖,则必先登云龙山。登上云龙山,打开历史册页,你会看到云龙湖遮蔽的壮阔波澜。云龙山其实是后来的名字,本来名字叫石佛山... 云龙湖是历史深处的一面明镜。镜面之上,是云龙山;倒映在镜子深处的,则是汉朝的月光。到徐州,必去云龙湖。观云龙湖,则必先登云龙山。登上云龙山,打开历史册页,你会看到云龙湖遮蔽的壮阔波澜。云龙山其实是后来的名字,本来名字叫石佛山。当我在一本史书上查证到这个信息,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山川河流,一旦嵌进“佛”字,这个山水就多了一层神性的天光。人与山水的距离,就拥有了生命之间的隐秘通道。当然,这个“佛”字也不是凭空来的,因为山上确实有座寺庙,叫兴化禅寺。再一查证,此座寺庙原来叫石佛寺,缘于北魏大石佛而建。真是万物皆有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山 云龙湖 山川河流 石佛寺 大石佛 石佛山 寺庙
下载PDF
也谈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
15
作者 杜清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0期6-10,共5页
杜清波,江苏徐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徐州市文联书画院副院长。2008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梁占岩人物画工作室。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入选或获奖。其中,2007年,作品《九个炊事员》获《庆祝... 杜清波,江苏徐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徐州市文联书画院副院长。2008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梁占岩人物画工作室。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入选或获奖。其中,2007年,作品《九个炊事员》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蚴三等奖;2006年,作品缃鼢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年,作品《今早有雾》获《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辰》优秀奖;作品《这年这月这日》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2001年,作品《那年九岁》入选《“亚亨杯”全国绘画书法精品大展》;1999年,作品《彭祖》入选《“鑫光杯”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黜;作品《彭秘入选《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犟》入选《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等;2005年,作品《向网》获《‘黎昌杯”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2004年,作品《老街·早雾》获《“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作品《今早有雾》获《江苏省文化厅精品创新工程现代都市水墨画展》银奖等;还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类大展中获奖或者被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 水墨人物画 诞辰100周年 江苏省文化厅 创作 中国工农红军 作品展 水墨画展
下载PDF
守望精神家园——略论李世南的中国人物画创作
16
作者 陈宇 《艺术广角》 2020年第3期71-76,共6页
从中国画研究的角度看,李世南是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因为在李世南的身上,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诸如他的绘画中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统一、多样化风格与艺术思想的关系、他的笔墨观与中西方艺术比较的观念,以及他的作品所折射出... 从中国画研究的角度看,李世南是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因为在李世南的身上,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诸如他的绘画中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统一、多样化风格与艺术思想的关系、他的笔墨观与中西方艺术比较的观念,以及他的作品所折射出的当代画家的文化心态与社会心态、当代社会中的画家心态以及与绘画风格的关系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南 当代画家 中国画研究 中西方艺术 绘画风格 多样化风格 笔墨观 精神家园
下载PDF
马亚书法展
17
作者 马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由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徐州市文联主办的。马亚书法展。,2012年12月29日在李可染艺术馆展出精品力作50余幅,雄浑劲健,风格独具。
关键词 李可染 书法家协会
下载PDF
马亚书法作品
18
作者 马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963年生于徐州。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大美院。江苏师大美院硕导、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徐州市书协主席、民盟徐州书画会会长。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徐州市 江苏省 南京师大 副主席 美术师 美院 书画
下载PDF
书法门诊室
19
作者 仇高驰 《书法》 2013年第3期80-80,共1页
评语:这件集《石鼓》对联,用笔肯定果断,线条裹锋涩行,富有质感和弹性,结字也能谙熟(于心),成竹在胸,达此程度,实属难得。仔细审视,作者由于行笔过快而导致收笔草率,意不蕴藉。同时,因作者在书写时,多重复自己的惯性动作,在不自觉中产... 评语:这件集《石鼓》对联,用笔肯定果断,线条裹锋涩行,富有质感和弹性,结字也能谙熟(于心),成竹在胸,达此程度,实属难得。仔细审视,作者由于行笔过快而导致收笔草率,意不蕴藉。同时,因作者在书写时,多重复自己的惯性动作,在不自觉中产生了一些习气,这在某些字的末笔表现尤为明显。建议作者可在临习《石鼓》上再花些时日,以节度其手。既能痛快,又复具沉着,方为上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裹锋 结字 临习 不自觉
原文传递
书法门诊室
20
作者 仇高驰 《书法》 2013年第2期80-80,共1页
评语:这件篆书朱熹诗,用笔熟练,结字和章法遵循小篆法则,是一件很不错的篆书作品,作者已具备了自运创作的水准。不足之处:用笔不够圆转活通,尤其在线条的转弯处没有使笔锋平行画中,显得扁薄、漂浮。在结字方面,还没有对疏密关系做理性... 评语:这件篆书朱熹诗,用笔熟练,结字和章法遵循小篆法则,是一件很不错的篆书作品,作者已具备了自运创作的水准。不足之处:用笔不够圆转活通,尤其在线条的转弯处没有使笔锋平行画中,显得扁薄、漂浮。在结字方面,还没有对疏密关系做理性的把握,结构有些松散,布白过于均匀。另外,"鉴"、"源"、"徘"等字的篆法亦不准确。建议作者对清人篆书再作深入研习,领悟其用笔浑融清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法 结字 布白 浑融 画中 互参 体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