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付国 冯仕明 +4 位作者 姜效韦 张明 周敬杰 朱伟伟 张杨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5,377,共4页
目的探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包括中医推拿... 目的探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包括中医推拿手法、功能性电刺激、超声波、干扰电、中药熏药治疗、斜板站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两组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0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由同一治疗师评估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得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跖屈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 踝关节 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杰斌 翟敬芳 +4 位作者 刘枭 金宝 王彦波 周广玲 周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_(2)、PaCO_(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_(2)/PaO_(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宁 马飞飞 +1 位作者 孙洁 李笑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观察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康复科住院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93例,按入院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 目的观察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康复科住院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93例,按入院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留置气管套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气管套管总留置时间;拔管24~48 h患者血氧饱和度<0.94发生率,再次置管例数,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留置套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干预组的肺部感染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干预组的气管套管总留置时间为(25.73 ± 6.51)d,短于对照组为(28.28 ± 4.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3);在干预组和对照组套管拔出24~48 h,干预组的血氧饱和度<0.94发生率为6.67%(3/4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2%(1/45),再次置管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14.58%(7/48)、10.4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51、4.75,P=0.03、0.03、0.03)。 结论简易呼吸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气管套管留置期间及套管拔除后肺部感染和再次置管的发生率,缩短了气管套管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了护理的风险,是科学有效的气道管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护理 气管切开 简易呼吸器 呼吸功能训练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口腔颌面部难治性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辜健敏 孟箭 +3 位作者 顾倩平 张杰 李志萍 王兴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应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引导下...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应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7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密切随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变化进行疗效观察及评价。结果:6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能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射频消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无水乙醇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5
作者 刘岩 高新宝 +2 位作者 王明玲 李浩 贾高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团队2020年5月~2022年12月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44例资料。以手术时间为指标,应用累积和分析法研究该手术的学习曲线,将学习曲线的拐...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团队2020年5月~2022年12月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44例资料。以手术时间为指标,应用累积和分析法研究该手术的学习曲线,将学习曲线的拐点作为学习提高期和成熟稳定期的分界线,比较2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学习曲线拐点在21例,以此为界分为学习提高期和成熟稳定期。两阶段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提高期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成熟稳定期[(124.5±9.9)min vs.(82.0±8.8)min,t=15.166,P=0.000],术后胸锁乳突肌肿胀僵硬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28.6%)vs.1例(4.3%),χ^(2)=3.174,P=0.075];2个阶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熟练掌握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系膜切除术需要完成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入路 内镜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 学习曲线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君 张军 曹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是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该术式在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围手术期... 目的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是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该术式在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围手术期未见结石残留、胆道出血、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无胆道残石、胆道狭窄等并发症。证实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在技术上可行,疗效安全可靠,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困扰及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查取石 胆道出血 胆道残石 结石残留 胆道狭窄 腹腔出血 胆总管结石 术后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陶友伦 郝云甲 +4 位作者 张述才 范家强 常步青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24-929,共6页
背景: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不强调距舟关节复位和后足力线调整,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规范。目的:分析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 背景: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不强调距舟关节复位和后足力线调整,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规范。目的:分析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例患者,共12足。其中Maceira分期Ⅲ期3足,Ⅳ期5足,Ⅴ期4足。所有患者均行距舟关节清理、复位、植骨、融合,尤其注重外侧四边区骨赘及游离体的清理,融合后再次评估后足力线。其中5例患者(5足)后足内翻角度较大,加做跟骨外移截骨。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40个月,平均随访(25.6±7.1)个月。所有患者融合部位在术后3~6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一例发生不愈合;1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患者术后取髂骨切口处红肿、渗液较多,酒精湿敷,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3±1.4)分vs(7.4±1.0)分],AOFAS评分较术前升高[(78.8±5.7)分vs(30.4±5.6)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6、34.84,P均<0.001)。所有患者术后后足力线恢复良好,无明显内翻畸形。结论: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 融合 后足力线 跟骨截骨
下载PDF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前CT引导下经肩胛骨穿刺定位肺结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亚勇 傅宇飞 +2 位作者 王涛 曹伟 徐青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639,共3页
目前临床常通过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肺楔形切除术诊断及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而对于直径较小结节,术中定位常遇困难。术前CT引导下穿刺定位肺结节有助于术中迅速发现病灶,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1])... 目前临床常通过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肺楔形切除术诊断及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而对于直径较小结节,术中定位常遇困难。术前CT引导下穿刺定位肺结节有助于术中迅速发现病灶,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1]);但对于部分位于肺上叶近背侧胸膜的结节,穿刺时易受骨性结构阻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肺结节 定位 胸腔镜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4-527,共4页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和挑战。微创技术的理念在于尽可能减少对跟腱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微创小切口手术不暴露跟腱断端,可完成肌腱转位、肌腱移植等复...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和挑战。微创技术的理念在于尽可能减少对跟腱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微创小切口手术不暴露跟腱断端,可完成肌腱转位、肌腱移植等复杂手术,但存在误伤周围神经的风险。关节镜技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主要有关节镜下踇长屈肌腱转位、关节镜下肌腱桥接两类,前者对术后踇趾屈曲力量有一定影响,后者在大段缺损中应用较多。科学合理地将微创技术应用于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治疗,是未来足踝外科医师不断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微创技术 陈旧性
原文传递
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静 王方 +2 位作者 王慧 王媛 肖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5期2283-2285,共3页
目的探究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对患儿输液依从性、疼痛程度和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9月医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04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 目的探究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对患儿输液依从性、疼痛程度和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9月医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04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情景游戏护理,比较两组输液依从性、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能够提高输液依从性,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输液 情景游戏护理干预 输液依从性 疼痛程度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秀芳 周敬杰 +3 位作者 张玉明 张莉 岑蒙蒙 张明 《中国康复》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测部分(FMA-UE)、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及运动活动记录表(MAL)中的患肢使用数量(MAL-AOU)和患肢活动质量(MAL-QO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STEF、MAL-AOU和MAL-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上肢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虚拟反馈技术 脑卒中
下载PDF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卢璨 孙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 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对其一般资料、鼻饲情况以及基于VFSS的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咽通过时间(PTT)、咽部残留(PR)、主动咳嗽、饮食调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评估肺炎组及非肺炎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FSS结果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与肺部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肺炎组29例,非肺炎组76例。肺炎组与非肺炎组患者在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合并2型糖尿病、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PAS评级、咽通过时间、咽部残留、饮食调整等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合并高血压或房颤、白细胞数量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部位、年龄≥65岁、2型糖尿病病史、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与肺炎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干卒中、双侧半球卒中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半球卒中患者;年龄≥65岁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高于65岁以下患者;PAS评级>6级、咽部残留、咽通过时间延长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而主动咳嗽是抑制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65岁、双侧半球及脑干卒中、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是PSD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咳嗽是抑制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 吸入性肺炎
原文传递
术后放化疗时机的选择对高级别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旭 温翠侠 +1 位作者 吴承骏 胡翔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开始时间对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病例82例。根据术后放化疗开始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2周≤放化疗开始时间≤6周)和观察组4...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开始时间对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病例82例。根据术后放化疗开始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2周≤放化疗开始时间≤6周)和观察组41例(6周≤放化疗开始时间≤12周)。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05d、487d,使用Log-rank法分析,HR=0.751,95%CI 0.429~1.316,P=0.310;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37d、589d,使用Log-rank法分析,HR=0.660,95%CI 0.376~1.160,P=0.138。所有患者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放疗剂量、化疗周期数及放化疗时机与高级别脑胶质瘤预后有关(P<0.05);将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放疗剂量及放化疗时机均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6周≤放化疗开始时间≤12周患者预后不劣于术后常规开始放化疗(2周≤放化疗开始时间≤6周)患者,患者适度延长术后放化疗开始时间可能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术后放化疗时机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宝 周彬 +3 位作者 马秀慧 吴杰斌 王云 张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4周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LISA+NIPPV组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LISA+NIPPV组在NIPPV支持下,经喉镜气管内置入LISA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INSURE+NCPAP组暂停NCPAP支持,采取INSURE技术给予PS后继续给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注入PS后1 h、6 h的血气分析、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112例,LISA+NIPPV组58例,INSURE+NCPAP组54例。①LISA+NIPPV组注入PS后1 h、6 h的血氧分压(PaO_(2))及PaO_(2)/吸入氧气分数(FiO_(2))(P/F)显著高于INSURE+NCPAP组相应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则显著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NSURE+NCPAP组相比,LISA+NIPPV组72 h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15.5%vs.33.3%)、无创呼吸支持时间[(7.5±4.3)d vs.(9.9±5.5)d]、总用氧时间[(10.5±3.5)d vs.(13.3±4.1)d]、撤机失败率(8.6%vs.31.0%)、呼吸暂停次数[7.0次(3.0~21.0次)vs.15.0次(4.0~28.0次)]及2次使用PS率(17.2%vs.33.3%)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ISA+NIPPV组PS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3.8%vs.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LISA+NIPPV组患儿BPD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0.3%vs.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呼吸支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晓凌 李雪 +4 位作者 辛在娥 赵莉 李再利 罗蔚锋 刘春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探讨部分非运动症状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分级等基本资料,同时...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探讨部分非运动症状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分级等基本资料,同时采用患者主观全面评价量表(PG-SGA)对患者("开期"状态下)进行评估。根据PG-SGA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A级(营养良好状态)、B级(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及C级(重度营养不良)。比较各级患者各类型症状出现比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86例患者(72.26%)处于A级,33例(27.73%)处于B级,未见C级患者。A级与B级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PG-SGA总分及H-Y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患者中,常见症状为口干(49例,56.98%)、便秘(43例,50.00%)和味觉异常(25例,29.07%)。B级患者中,常见症状为口干(23例,69.70%),便秘(21例,63.64%)和味觉异常(18例,52.90%)。其中无食欲、味觉异常或没有味道、气味难闻、早饱感、疼痛和膳食摄入量这6个项目在2组患者中的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食欲(OR=10.76,95%CI:2.000~57.894,P=0.006)、早饱感(OR=4.539,95%CI:1.633~11.491,P=0.003)和疼痛(OR=4.608,95%CI:1.038~20.452,P=0.045)是P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较易出现营养不良,尤其当患者出现无食欲、早饱感和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干预或进一步加强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营养状况 患者主观全面评价量表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益母草注射液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峰 王雅萍 +5 位作者 张霞 严檬洁 高珊珊 李晓燕 尹凤玲 赵金侠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 评价益母草注射液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在3家医院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93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 评价益母草注射液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在3家医院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93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在产后前3d,每天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和二代头孢,连续3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剖宫产术中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术后2h肌肉注射2mL,之后肌肉注射2mL/次,1次/12h,连续5d。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口服产妇安颗粒或产复康颗粒,连续7d。以两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凝血功能、炎性指标(IL-6、CRP)及合并使用其他止血类药物情况作为有效性指标。以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结果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有效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P<0.05);缩小用药5d后和产后42~47d子宫体积(P<0.05);降低用药5d后子宫内膜厚度(P<0.05);增加产后42~47d子宫内膜厚度(P<0.05);提高用药5d后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P<0.05)及子宫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P<0.05);升高凝血酶时间(TT)(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FIB)(P<0.05);降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P<0.05)。两组均未合并使用止血类药物,未见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常规未见异常。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可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性指标、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变化、凝血功能等有关,疗效明显,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剖宫产 子宫复旧 多中心 随机对照
原文传递
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方案经验分享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敬杰 张秀芳 +5 位作者 张玉明 徐付国 李宁 郑波 朱伟伟 张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确定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等专科康复治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师 专科化培养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乐瑶 任漪 高翔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中心静脉置管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各种近期或远期不良结局。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新生儿CLABSI发生率未呈线性增长。脐静脉导管(UVC)留置超过1~2周时,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中心静脉置管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各种近期或远期不良结局。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新生儿CLABSI发生率未呈线性增长。脐静脉导管(UVC)留置超过1~2周时,新生儿CLABSI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在UVC留置7~10 d内换置PICC,可能会降低CLABSI发生密度,但尚未得到循证支持。本文对新生儿CLABSI与导管留置时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合理地计划留置时间,更有效地预防CLA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留置时间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翟敬芳 吴杰斌 +6 位作者 刘枭 金宝 王彦波 陈洋 王云 周广玲 周彬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598-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HFOV组(n=48,采取NHFOV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44,采取NCPAP治疗)。对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70328-006),并且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及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及分娩前24 h母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5.8±6.5)mmHg(1 mmHg=0.133 kPa)及(40.8±4.7)mmHg,均显著低于NCPAP组的(49.3±5.7)mmHg及(44.2±5.2)mmHg;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比值(P/F)分别为(198.8±30.5)mmHg及(215.1±32.1)mmHg,均显著高于NCPAP组的(176.4±28.1)mmHg及(190.0±29.7)mmH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3.301、3.663、3.881,P=0.003、<0.001、<0.001、<0.001)。③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为: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的pH值及治疗后1、24 h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后24 h的P/F值高于治疗后1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无创通气疗效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血气分析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述才 翟得平 +7 位作者 陶友伦 吕泽祥 郝云甲 郭迪 常步青 范家强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青少年患者13例(1...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青少年患者13例(13足),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3~18(16.1±1.3)岁,左侧5例、右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1(8.2±1.7)个月。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预后评分(FAOS)以评价手术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75(53.2±11.1)min、术中出血量4~8(5.1±1.2)mL、住院时间5~7(6.1±1.0)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0(24.3±3.5)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11(9.1±1.0)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踝关节外观满意、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无屈伸活动受限、行走步态异常及负重行走性疼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69±0.48)分、低于术前的(6.62±1.45)分,AOFAS踝-后足评分和FAOS分别为(92.77±2.62)分和(93.54±2.93)分、高于术前的(65.54±5.79)分和(66.38±5.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1、23.45、24.63,P值均<0.001)。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精准重建外踝解剖结构,恢复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空心加压螺钉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