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浩 程建 +4 位作者 吕南宁 马勇 华臻 冯骁骁 刘明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痰湿阻络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牛蒡子汤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口服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痰湿阻络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牛蒡子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可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推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牛蒡子汤 针灸 推拿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预后预测效能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灿 王志荣 +1 位作者 朱心瑶 杨小云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61-64,共4页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UAP患者117例作为UAP组,另选...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UAP患者117例作为UAP组,另选择同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15例作为SAP组,体检健康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及心功能指标[血清B型钠尿肽原(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UAP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评价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BNP水平均依次降低,LVEF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CTRP1、oxLDL、Visfatin与BNP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66、0.610、0.553,P均<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18、-0.541、-0.535,P均<0.05)。预后不良的UAP患者血清CTRP1、ox-LDL、Visfatin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血清CTRP1、ox-LDL、Visfatin单独及联合预测U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92、0.759、0.846,敏感度分别为56.52%、65.22%、60.87%、73.91%,特异度分别为92.55%、91.49%、86.17%、91.49%。结论 UAP患者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升高并与其心功能降低及预后不良有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UA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CTRP1 OX-LDL VISFATIN 心功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基于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fPSA/tPSA在PSA灰区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苏波 李绍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证实的49例PCa和118例非癌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I-RADS v2评分、PSAD、fPSA/tPSA。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a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年龄、tPSA在PCa与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PSA/tPSA、fPSA、PSAD、PI-RADS v2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PI-RADS v2评分、PSAD、fPSA/tPSA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77、0.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评分、PSAD、fPSA/tPSA为PCa独立预测因子;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8.17+2.23×PI-RADS v2+8.02×PSAD-10.95×fPSA/tPSA,其AUC值为0.92,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3%。结论基于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tPSA/fPSA的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PSA灰区PCa诊断的准确率,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对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
原文传递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巨首相关蛋白-1基因的影响
4
作者 刘明明 陈翀 +3 位作者 许海燕 杨伏猛 吕南宁 李洪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高糖应激下巨首相关蛋白-1(DKK1)基因胞嘧啶羟甲基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和加味六味地黄汤干预组(24.255 g/kg)灌胃干预,制备含药血清。加味... 目的: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高糖应激下巨首相关蛋白-1(DKK1)基因胞嘧啶羟甲基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和加味六味地黄汤干预组(24.255 g/kg)灌胃干预,制备含药血清。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通过qRT-PCR和ELISA测定高糖应激下DKK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高糖应激下DKK1基因启动子活性;5-hmC和5-mC分析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高糖应激下DKK1基因启动子区的CpG甲基化和羟甲基化水平及Abct和Pgk1基因启动子区的羟甲基化水平;通过TETs活性及qRT-PCR测定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TETs活性及TET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0%含药血清相比,20%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以显著抑制高糖状态下DKK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显著减少培养上清中DKK1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了高糖诱导的DKK1启动子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mC和5-mC分析结果显示20%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降低了DKK1启动子区羟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高了该区域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TETs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TET2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选择性抑制DKK1基因胞嘧啶羟甲基化,减轻高糖应激诱发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KK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加味六味地黄汤 巨首相关蛋白-1 胞嘧啶羟甲基化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微小RNA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洪叶 刘明明 +1 位作者 李媛 许海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9-362,368,共5页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尽管对DKD的发病机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患...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尽管对DKD的发病机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患者进展成终末期肾病。因此,深入了解DKD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目前miRNA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起关键作用。miRNA在DKD发病机制中的调节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miRNA在DK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微小RNA 发病机制 终末期肾病 生物标志物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明 吕南宁 +4 位作者 许海燕 华臻 马勇 黄桂成 程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Z 35 mg/kg)进行腹腔注射,继续喂养4周后观察血糖、尿量、尿蛋白及Ca、P等生化指标变化,通过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以及进行生物...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Z 35 mg/kg)进行腹腔注射,继续喂养4周后观察血糖、尿量、尿蛋白及Ca、P等生化指标变化,通过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以及进行生物力学检测骨强度,并取肾、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造模组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血糖、尿量及尿蛋白较正常组均逐渐升高,在第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造模组的血糖、尿量及尿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在第8周时,造模组的血糖、尿量、尿蛋白及尿Ca、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组的骨密度及骨骼强度低于正常组。病理显示造模组大鼠出现肾脏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脏病变以及骨小梁稀疏、变细、连续性中断等骨骼病变。结论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8周高糖高脂饮食可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高糖、多尿、尿蛋白增加、骨密度下降以及肾小球病变和骨吸收增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明明 马勇 +3 位作者 许海燕 郭杨 吕南宁 程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16,2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组中男14例,...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口服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碳酸钙,疗程为4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糖脂代谢、骨代谢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糖代谢及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脂代谢及骨密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改善机体骨代谢和糖代谢,减轻腰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六味地黄汤 阿仑膦酸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肝肾亏虚证 骨代谢
原文传递
ALDH2 rs671和ADH1B rs1229984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朱青 尚庆毅 +1 位作者 刘丽平 梁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连云港汉族人群的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相关性。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名汉族... 目的:探讨连云港汉族人群的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相关性。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纳入健康组。检测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 SNP的多态性,探究连云港汉族人群的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相关性。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健康人群rs1229984 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2.5%(85例)、53.5%(107例)和4%(8例)。rs671的基因型频率AA为1%(2例),AG为26.5%(53例),GG为72.5%(145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有群体代表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和食管癌组患者的ALDH2 rs671 AA、AG、GG分布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ADH1B rs1229984的AA、AG、GG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食管癌的基因分布组成比例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连云港汉族人群胃癌、食管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1229984 rs671 多态性 胃癌 食管癌
下载PDF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苗磊 廖静贤 +1 位作者 杜志强 王言理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谵妄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2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由入院时血糖除以...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谵妄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2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由入院时血糖除以估计的平均血糖计算SHR。记录住院期间谵妄发生情况,谵妄评估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根据28 d后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Spearman秩相关分析SHR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SHR对谵妄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HR组间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2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死亡46例,28 d病死率为17.69%。死亡组谵妄发生率(60.87%)高于生存组(2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大于生存组,血尿素氮、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乳酸(Lac)、SHR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发生率为35.38%,谵妄组的28 d病死率(30.43%)高于无谵妄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的IL-6、Lac、SHR高于无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PCT、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HR四分位数分为4组,SHR≥1.14组的死亡率和谵妄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IL-6、Lac亦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HR与PCT、IL-6、La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0、0.397、0.409(均P<0.05)。SHR预测谵妄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59~0.782),当SHR截点是1.07时,灵敏度为80.40%,特异度为53.60%。老年重症肺炎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根据SHR四分位数分为的4组间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93,P<0.001)。结论SHR可用于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住院期间谵妄发生,且SH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谵妄 预后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检测宿迁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平 陈素梅 +2 位作者 刘东声 朱青 梁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41-644,64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并调查宿迁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并调查宿迁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诊断为初发急性脑卒中的77例患者设为脑卒中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无血缘关系的2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脑卒中组氯吡格雷抑制率,探究*2、*3、*17位点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自主设计并建立一种实验室方法,可有效检测CYP2C19多态性,随机挑选部分标本,采用引物对(rs4244285-F+rs4244285-R)、(rs4986893-F+rs4986893-R)、(rs12248560-F+rs12248560-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与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检测结果对比,完全一致。宿迁地区汉族健康组与脑卒中组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均表现为:慢代谢型(*3/*3,*2/*3,*2/*2)、中间代谢型(*17/*3,*17/*2,*1/*3,*1/*2)、快代谢型(*1/*1)及超快代谢型(*1/*17)。脑卒中组中,携带2个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患者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两个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可用于CYP2C19基因型的快速检测,明确了宿迁地区汉族人群的CYP2C19基因型情况,证实慢代谢型患者基因型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 氯吡格雷抵抗 单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血栓弹力图检测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在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苗磊 廖静贤 +2 位作者 申潇竹 杜志强 王言理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43-248,共6页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在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和对照组(瑞芬太尼联...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在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和对照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2组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均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随访28d,剔除失访及退出,根据不同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2组在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的停药后唤醒时间少于对照组[(27.12±6.87) min vs.(33.89±8.62)min,P<0.05],瑞芬太尼总量少于对照组[(23.72±20.05)g vs.(32.31±21.82)g,P<0.05]。研究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vs. 37.30%,13.30%vs. 28.00%,P<0.05),而研究组的谵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30%vs. 28.00%,P<0.05)。死亡组的年龄显著大于生存组[(73.64±14.81)岁vs.(65.79±15.88)岁,P<0.05];死亡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以及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均显著大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反流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组(44.00%vs. 21.00%,46.00%vs. 25.00%,40.00%vs. 11.00%,30.00%vs. 9.00%,50.00%vs. 30.00%,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停药后唤醒时间,低血压,呼吸抑制,反流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减少瑞芬太尼药物使用量,缩短停药后唤醒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作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艾司氯胺酮 瑞芬太尼
原文传递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门诊慢性病处方分析
12
作者 吴红 金泰宇 +2 位作者 张会珍 汪灿 杨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对门诊慢性病处方用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随机调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门诊慢性病处... 目的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对门诊慢性病处方用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随机调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门诊慢性病处方,每月300张,共计3 600张。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相关指南文献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抽取的门诊慢性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3 600张门诊慢性病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为2.59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7%,国家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为67.69%,每张处方平均药品金额为237.83元。3 6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 538张,处方合格率为98.28%。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7例次(22.67%),用药不适宜处方27例次(36.00%),超常处方31例次(41.33%)。结论 医院门诊慢性病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必要对慢性病处方进行适当监管,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慢性病处方 药物治疗管理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13
作者 宁成虎 胡春峰 +1 位作者 耿磊 王小龙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51.1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尾状叶增大[OR=10.803,95%CI(2.749~42.460),P<0.01]、阻塞长度≥3.0cm [OR=19.471,95%CI(4.739~79.995),P<0.01]和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 [OR=3.955,95%CI(1.156~13.534),P<0.05]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论 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阻塞
原文传递
血栓形成最大振幅和血小板参数与老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相关性
14
作者 杨小云 徐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血栓形成最大振幅[TEG(MA)]、血小板参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老年患者129例,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血栓形成最大振幅[TEG(MA)]、血小板参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老年患者129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34例),双支组(41例),三支组(54例),比较3组间TEG(MA)和血小板参数水平差异。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ANOVA方差分析或Kruskall-Wallis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LSD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TEG(MA)值低于双支组及三支组[(58.60±7.17)和(61.41±7.44)及(62.07±6.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低于双支组及三支组[(9.37±1.21)和(10.19±1.34)及(10.95±1.25)fL],双支组低于三支组,差均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EG(MA)、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是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EG(MA)联合MPV预测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和67.18%。高MPV组(n=78)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17.9%,全因死亡率2.6%;低MPV组(n=51)分别为7.8%,无死亡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入院时MPV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相关,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预测价值,且与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较高相关;老年ACS患者入院时TEG(MA)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弹力图血栓形成最大振幅 血小板参数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NLR联合HRV、D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马红丽 张卓琦 朱映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660-4667,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NLR,检测HRV...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NLR,检测HRV及DC,记录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析MACE组与非MACE组的基线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分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LR与HRV指标及DC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对MACE事件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因素指标及联合多因素指标预测MACE事件的价值。结果MACE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非MACE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ACE组的患者年龄、Gensini评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NLR、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DC与非MACE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LR中位数4.645,将患者分为低NLR组与高NLR组,两组患者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ACEI/ARB、β受体阻滞剂、TC、LDL-C、HDL-C、Cr、UA等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NLR组的患者年龄、Gensini评分、WBC、N、L、TG、CK-MB、cTnI、BNP、LVDd、LVEF、SDNN、SDANN、RMSSD、HF、LF、DC、MACE与高NLR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NLR与SDNN、SDANN、RMSSD、HF、LF、DC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