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对颈肩疼痛患者慢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史闳贵 张建英 +3 位作者 禹志韫 林慧梅 刘荣兵 张宝峰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探讨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对颈肩疼痛患者慢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张家口市崇礼县中医院收治的颈肩疼痛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中药筋骨通脉汤联合... 目的探讨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对颈肩疼痛患者慢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张家口市崇礼县中医院收治的颈肩疼痛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中药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B12片及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分别为(8.96±2.62)mg/dL、(68.67±8.23)ng/dL、(30.94±3.39)ng/L、(111.05±25.42)n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24.82±3.24)pg/mL]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变指标分别为(5.03±2.74)mPa·s、(8.69±1.25)mPa·s、(2.13±0.16)mPa·s、(3.59±1.25)g/L、(40.23±4.74)%,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BI指数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89.68±7.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27±6.1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疼痛,改善了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和血液流变学,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疼痛 筋骨通脉汤 刺络放血 慢性炎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史闳贵 张建英 +3 位作者 禹志韫 林慧梅 刘荣兵 张宝峰 《河北中医》 2018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筋骨通脉汤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络放血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 目的观察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筋骨通脉汤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络放血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评分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筋骨通脉汤治疗,并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肩痛 中药疗法 刺血疗法
下载PDF
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拔罐对120例颈肩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史闳贵 张建英 +3 位作者 禹志韫 林慧梅 刘荣兵 张宝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对颈肩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肩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_1、B_(12)片以及吲哚美辛肠溶片进行治... 目的探讨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对颈肩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肩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_1、B_(12)片以及吲哚美辛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1β、前列腺素E_2、5-羟色胺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高于治疗前,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疼痛,改善了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肩痛 针刺疗法
下载PDF
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常友 石磊 田飞雨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2147-214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59例为观察组,均接受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纠正手术。选择2011年9月至1012年8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鼻中隔偏曲接受... 目的探讨分析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59例为观察组,均接受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纠正手术。选择2011年9月至1012年8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鼻中隔偏曲接受矫正手术的患者59例为对照组,均接受鼻腔镜下鼻腔扩容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手术后3个月复查脑电图(PSG)、鼻阻力测量、鼻堵塞以及头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平均时间[(32.6±12.4)min]、出血量[(49.6±8.21)ml]、术后疼痛时间[(2.6±0.7)h]以及平均出院时间[(12.4±3.2)d]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G异常6例(10.17%)、鼻阻力异常1例(1.69%)、鼻堵塞3例(5.08%),VAS评分(2.38±0.6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指导下的鼻腔扩容术用于鼻中隔偏曲纠正效果显著,且优于鼻腔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扩容术 鼻中隔 偏曲
下载PDF
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在下鼻甲肥大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霍常友 石磊 田飞雨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2531-2534,共4页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为下鼻甲肥大且接受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患者123...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用于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为下鼻甲肥大且接受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患者123例为观察组,同时以67例确诊为下鼻甲肥大且接受鼻腔镜下的鼻腔扩容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Score,VAS)、鼻阻力检测和术后鼻腔通气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1±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2±1.9)分(t=-22.06,P=0.000)。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5.2±1.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8±2.1)分(t=-8.98,P=0.000)。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VAS评分(t=-13.77,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单侧V150、双侧V150、ΔV%、ΔV(%)、L/R<0.6和L/R>1.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观察组显效65例,有效24例,无效34例,其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鼻腔扩容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疗效优于鼻腔镜下扩容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鼻腔扩容术 下鼻甲肥大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三维适形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宇宏峰 张海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3D-CRT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首程常规3D-CRT放射疗法...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3D-CRT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首程常规3D-CRT放射疗法,后程递量加速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以及放射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81.5%和9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1%和79.6%(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29.6%和59.3%,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0.4%、13.0%和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放射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RT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是局部晚期NSCLC患者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后程加速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