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4
1
作者 杨光 吴云涛 +8 位作者 阮晓兰 董岩 陶杰 郑瑶 季春鹏 高新颖 陈朔华 吴寿岭 郑晓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2-1138,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炎性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艳丽 王艳萍 +4 位作者 马金波 王越 李金锋 吕素洁 马宇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扩张型心肌病(DCM)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炎性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我院心内科收治的DCM合并CHF患者95例,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扩张型心肌病(DCM)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炎性因子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我院心内科收治的DCM合并CHF患者95例,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后首日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EDD、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NE、AngⅡ、ALD、TNF-α、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MMP-9、PⅠNP和PⅢ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可提高DCM合并CHF的疗效,使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NE、AngⅡ和ALD的产生,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轻心肌损伤,延缓和改善心室重构,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 心室重构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亚静 吴寿岭 +7 位作者 李慧英 赵权辉 宁春红 张芮英 于俊杏 李蔚 陈朔华 高竞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45~ 59岁组和≥60岁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ba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baPWV代表动脉僵硬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人群收缩压(SBP)与baPWV的关联,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SBP与baPWV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血压和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对动脉硬化(baPWV≥1 400 cm/s)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完成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并检测了baPWV的职工共35 350名,排除血压值缺失者2 237名,排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1 569例,排除检测baPWV之前有心脑血管病史者1 016例,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9 367名.29 36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0±12.4)岁,其中男性21 305名(72.5%).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18~44岁组11 608名(39.53%)、45 ~ 59岁组12757名(43.44%)、≥60岁组5 002名(17.03%).(2)不同年龄组人群baPWV的分布情况:ba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非高血压组18~44岁、45 ~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299.3、1 428.7和1 704.6 cm/s(P<0.001),高血压组18~44岁、45~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498.4、1 640.7和1 921.4 cm/s(P<0.001).高血压组人群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同年龄亚组(P均<0.05).(3)baPWV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baPWV为因变量,以SBP为自变量,校正了年龄、性别、脉压差(P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吸烟、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年龄因素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邢凤梅 董岩 +6 位作者 陶杰 高新颖 周剑辉 陈朔华 季春鹏 姚涛 吴寿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6-96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正常血压诊断标准(19 460例)及正常血...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正常血压诊断标准(19 460例)及正常血压高值诊断标准(35448例)、IDH诊断标准(6 780例)的既往无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病史的61 688例作为观察队列,随访0.5 ~62.0(47.1±4.8)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CVD情况.用寿命表法计算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IDH组新发CVD的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DH对CVD的影响.结果 (1)随访期间,IDH组的总CVD(1.7%)、心肌梗死(0.3%)、脑梗死(1.0%)、脑出血累积发病率(0.4%)均高于正常血压组(0.9%、0.2%、0.6%、0.1%),两组总CVD、脑梗死事件、脑出血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校正相关因素后,IDH组发生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HR值分别是正常血压组的1.67倍(95%CI:1.28 ~ 2.17)、1.59倍(95%CI:1.12 ~ 2.27)和2.67倍(95%CI:1.54~4.65).(3)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梗死的HR值为2.22(95%CI:1.41~ 3.50);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出血的HR值为7.27(95%CI:2.58 ~ 20.42).结论 IDH是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不同的年龄层人群中,IDH对不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累积暴露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永健 杜鑫 +4 位作者 郑梦伊 刘盈池 马一涵 李慧心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3,共8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暴露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多次LDL-C测量值计算的LDL-C升高累积暴露时间及LDL-C累积暴露值(cumLDL-C)进行分组,采用log-rank...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暴露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多次LDL-C测量值计算的LDL-C升高累积暴露时间及LDL-C累积暴露值(cumLDL-C)进行分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LDL-C升高累积暴露时间组及LDL-C累积暴露值组在随访期间新发AMI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DL-C累积暴露对新发AMI的影响,分别删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重复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51407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2.70±11.92)岁,其中男性39120例(75.12%),平均随访(6.84±0.89)年。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有37941例(73.81%),累积暴露2年有9361例(18.21%),累积暴露4年有3205例(6.23%),累积暴露6年有900例(1.75%)。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2年、4年、6年人群的AMI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1.12%、1.50%和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01)。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相比,LDL-C升高累积暴露2年、4年、6年人群发生AMI的HR(95%CI)分别是1.28(1.00~1.63)、1.61(1.15~2.25)、2.08(1.23~3.51);与cumLDL-C第一分位组相比,cumLDL-C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发生AMI的HR(95%CI)分别1.19(0.91~1.55)、1.39(1.08~1.80)。增加校正2006年度单次LDL-C测量值后,与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相比,LDL-C升高累积暴露2年、4年、6年人群发生AMI的HR(95%CI)分别是1.29(1.00~1.65)、1.64(1.13~2.38)、2.15(1.20~3.84);与cumLDL-C第一分位组相比,cumLDL-C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发生AMI的HR(95%CI)分别1.18(0.89~1.56)、1.37(1.01~1.86)。分别删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LDL-C的长期变化呈“累积暴露”现象,LDL-C累积暴露是AMI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单次LDL-C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累积暴露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袁金环 陈朔华 +8 位作者 付珊珊 马梦莹 李姗姗 时瑞霞 张芮英 杨鹏 吴寿岭 李云 尹素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5-731,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研究对象98961名.研究对象年龄(51.1±12.6)岁;男性78908名(79.7%),女性20053名(20.3%).每年记录...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研究对象98961名.研究对象年龄(51.1±12.6)岁;男性78908名(79.7%),女性20053名(20.3%).每年记录1次研究对象的脑出血发病情况,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后比较男性脑出血与女性脑出血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人群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10.00±0.73)年后,研究对象共发生脑出血事件860例,脑出血发病率为86.90/10万人年(标化发病率为47.85/10万人年),男性人群脑出血标化发病率(49.61/10万人年)高于女性人群(34.07/10万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45~59岁、≥60岁、糖尿病和腰臀比与女性脑出血发病的关联性[HR(95%CI)分别是2.33(1.23~4.43)、2.71(1.30~5.66)、2.16(1.24~3.74)和8.79(1.42~54.32)]高于男性[HR(95%CI)分别为1.55(1.21~1.97)、2.16(1.68~2.78)、1.19(0.93~1.53)和3.21(1.09~9.41)];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0.133 kPa),男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29%(HR=1.29,95%CI 1.19~1.40),女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24%(HR=1.24,95%CI 1.20~1.28).结论 男性脑出血发病率高于女性.收缩压与男性脑出血发病的关联性更强,年龄、腰臀比和糖尿病与女性脑出血发病的关联性更强.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1001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危险因素 性别因素
原文传递
某地区中青年人群10年内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岳博成 于洁 +5 位作者 韩全乐 陈超 张媛 马静 李亚芳 吴寿岭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50-185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男性小于或等于45岁、女性小于或等于55岁为受试人群,随访10年,以发生AMI为...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男性小于或等于45岁、女性小于或等于55岁为受试人群,随访10年,以发生AMI为终点事件,分析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研究54797例,发生AMI 428例,年龄(48.80±5.25)岁;未发生AMI 54369例,年龄(43.30±8.56)岁。AMI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男性、吸烟、脂肪肝比例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BMI、SBP、FBG、TC、吸烟、脂肪肝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RR 95%CI:1.09(1.07~1.11)、3.58(1.57~8.21)、1.06(1.03~1.09)、1.01(1.00~1.01)、1.08(1.03~1.12)、1.13(1.05~1.22)、1.31(1.16~1.47)、1.28(1.11~1.47),P<0.05],饮酒为中青年发生AMI保护因素[RR 95%CI:0.67(0.58~0.78),P<0.05]。结论年龄、男性、BMI、SBP、FBG、TC、吸烟、脂肪肝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饮酒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中青年人群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韩全乐 毛瑞英 +8 位作者 郁静 吴寿岭 高竟生 张琦 吴梅玲 张庆华 刘晓明 尚小明 刘晓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12-06至2014-10开滦研究中健康查体人群(n=110 100名,年龄18~98岁)中,按男性≤53岁,女性≤63岁的标准,纳入中青年受试者62 208名,随访2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12-06至2014-10开滦研究中健康查体人群(n=110 100名,年龄18~98岁)中,按男性≤53岁,女性≤63岁的标准,纳入中青年受试者62 208名,随访2年,以发生AMI为研究终点事件,分析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有56名发生AMI,为AMI组,62 152名受试者未发生AMI,为正常组。AMI组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正常组,AMI组的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年龄、男性、LDL-C、TG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危险比(RR)=1.37、60.54、1.12、5.93,P均〈0.05]。结论:年龄、男性、LDL-C、TG为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中青年人群
下载PDF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及联合作用:基于8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一涵 李兴雨 +4 位作者 韩旭 刘倩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07-2913,共7页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联合作用 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APN和BNP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彭宏超 阮春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脑尿钠肽(BN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4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105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观...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脑尿钠肽(BN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4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105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血清中hs-CRP、APN和BNP的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运用ROC曲线分析hs-CRP、APN、BNP及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BNP表达高于对照组,血清APN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GRACE评分与hs-CRP、BNP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s-CRP、BNP和APN均与冠心病发病有关。(4)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hs-CRP、APN和BNP。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BNP高表达,APN低表达,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辅助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联素 脑尿钠肽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一涵 李兴雨 +5 位作者 刘倩 韩旭 宋永健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608-3614,共7页
背景高血压是一般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对新发CVD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新发CVD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CVD发病的影响。... 背景高血压是一般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对新发CVD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新发CVD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CVD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连续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8、2010、2012年度体检且无CVD病史、肿瘤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6131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以观察对象完成2012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CVD、死亡或随访结束(2017-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在2008、2010、2012年度健康体检中血压值是否达标将观察对象分为达标0次组(5850例)、达标1次组(4838例)、达标2次组(3276例)和达标3次组(2167例)。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脑卒中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分别删除糖尿病人群、吸烟人群和高脂血症人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不同血压达标次数组间年龄、男性占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者占比、饮酒者占比、体育锻炼者占比、糖尿病检出率、高脂血症检出率、服降压药者占比及服降糖药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4.61±0.80)年,CVD的发病密度为102.40/万人年,血压达标0、1、2、3次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5%、6.9%、3.4%和1.9%,经Log-Rank检验后,各组间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水平、hs-CRP水平、高脂血症、糖尿病、服用降压药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血压达标0次组比较,血压达标1次组、血压达标2次组和血压达标3次组发生CVD的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雯 马方 +6 位作者 蒋益民 李俊娟 宋璐 陈朔华 刘雪梅 李晓庆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至2011年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开滦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卒中队列和老年队列研究对象7 017例。其中,卒中队列的研究对象2006至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老年队...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至2011年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开滦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卒中队列和老年队列研究对象7 017例。其中,卒中队列的研究对象2006至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老年队列的研究对象2010至2011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按照颈动脉有无斑块,将研究对象分为斑块组(3 285例)和无斑块组(3 732例)。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8.1±11.8)岁。男性4 297例(61.2%),女性2 720例(38.8%)。斑块组基线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率均高于无斑块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无斑块组(P均〈0.01)。(2)随访(4.92±0.59)年,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5%(180/3 285)和1.5%(57/3 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124/3 285)和1.4%(52/3 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服用调脂药物后,颈动脉斑块是全因死亡(HR=1.667,95%CI 1.160~2.395,P〈0.01)和心脑血管事件(HR=1.942,95%CI 1.312~2.87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是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1001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女性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早期全面有效干预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3年8月在开滦总医院心血管科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200例女...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早期全面有效干预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3年8月在开滦总医院心血管科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绝经分成绝经组(140例)和非绝经组(60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绝经前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联系。结果 非绝经组患者平均年龄46.00±5.21岁,绝经组患者为59.00±4.01岁。绝经组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绝经组女性;其冠心病家族史明显低于非绝经组女性(P〈0.05)。非绝经组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比例最高,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较低(P〈0.05),非绝经组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高于绝经组女性冠心病患者(P〈0.05);非绝经组女性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绝经组多(P〈0.05),心肌梗死比例较绝经组低(P〈0.05)。结论 绝经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及复杂程度低,但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低,单支病变比例最高,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较低,多具有冠心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等病史;绝经后,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增加,病变程度加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均明显高于非绝经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女性 冠心病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对分娩后妇女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姗姗 马梦莹 +6 位作者 付珊珊 高阳 袁金环 宁春红 李春慧 吴寿岭 孙丽霞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IP)对分娩后妇女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并且参加了2006-2014年健康体检年龄30~60岁女职工4331人为观察队列,排除妊娠前有高血压病史者...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IP)对分娩后妇女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并且参加了2006-2014年健康体检年龄30~60岁女职工4331人为观察队列,排除妊娠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健康体检之后分娩者以及健康体检时收缩压或舒张压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4072例。根据是否有HIP史将观察对象分为HIP组(n=602)与非妊娠期高血压(NHIP)组(n=3470),观察比较两组人群在2006-2014年健康体检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并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P对整体及不同年龄段观察对象分娩后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过平均17.17年的随访,发现在4072例观察对象中共检出高血压患者789例(发病密度1.13/100人年),其中NHIP组589例(1.02/100人年),HIP组200例(1.64/100人年)。在整体观察对象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IP对体检妇女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分别为+4.37、+2.63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34%。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IP对年龄30~<40岁、40~<50岁体检妇女收缩压的影响分别为+4.17、+3.81 mm Hg,舒张压分别为+3.08、+2.49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30~<40岁、40~<50岁、50~60岁体检妇女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均增加,其RR值(95%CI)分别为2.06(1.35~3.16)、1.45(1.16~1.81)和1.23(1.01~1.50)。结论与NHIP妇女相比,HIP妇女分娩后高血压发病率增加。HIP是妇女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30~6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在年龄30~<5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血压水平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阚淑婷 朱颖 +3 位作者 王瑞霞 葛超 安利杰 崔刘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病人6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级263例(A组),Ⅱ级231例(B组),Ⅲ~Ⅳ级1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病人6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级263例(A组),Ⅱ级231例(B组),Ⅲ~Ⅳ级164例(C组),另选179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 3组反应性冲血后的血管内径变化(FMD%)明显低于对照组,Hcy水平和IMT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FMD%、Hcy水平及IM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和FMD%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OR(95%CI)分别为1.654(1.246~1.857)和1.595(1.357~1.836)。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Hcy水平升高可使其病症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4 位作者 张晓辉 杨帆 吴云涛 吴寿岭 刘晓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超重合并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189例正常高值血压伴超重及腹型肥胖[(体重指数(BMI)≥24.0 kg/m^2,同时腹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收缩压(SBP)120~139 mm Hg或... 目的:探讨超重合并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189例正常高值血压伴超重及腹型肥胖[(体重指数(BMI)≥24.0 kg/m^2,同时腹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收缩压(SBP)120~139 mm Hg或舒张压(DBP)80~89 mm Hg]者作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并纳入87例年龄匹配,BMI<24.0 kg/m^2、血压<120/80 mm Hg且无疾病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血脂等生化学检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A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血清ICMA1和MCP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MA1与BMI、S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存在性别差异;MCP1与腹围、SBP、LDL-C和non-H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同样存在性别差异(P均<0.05);oxLDL与SBP、LDL-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未发现CXCL-1、CXCL-2与肥胖、血压、代谢指标相关。但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未发现炎症指标与其他指标具有相关性。炎症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AM1与BMI仍具有显著正相关(t值为2.901,P=0.005),男性中MCP1与SBP呈显著正相关(t值为5.076,P=0.000),与DBP呈显著负相关(t值为-3.369,P=0.001)。oxLDL与年龄、LDL-C正相关(t值分别为2.168、2.146,P值分别为0.032、0.034);CXCL-1与HDL-C呈负相关(t值为-2.013,P=0.047)。结论: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糖脂代谢异常,且血清炎症指标升高,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随体重指数和SBP水平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高血压前期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开滦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差异 被引量:13
17
作者 戚常春 吴海涛 +7 位作者 李俊娟 黄喆 林黎明 李慧英 魏晓明 朱辰蕊 张彩凤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调查开滦研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参加2010-2011年度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普查的105 697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 目的调查开滦研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参加2010-2011年度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普查的105 697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妊娠哺乳及研究相关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83 821人。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0~<65岁)和老年组(≥65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差异。结果各年龄组中理想吸烟状态的比例最高,并且女性高于男性。理想体育锻炼状态比例最低,且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组最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心血管健康因素的流行情况:在吸烟、体育锻炼心血管健康因素中,理想状态比例在各年龄组中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各年龄组的理想血压比例分别高于男性相应年龄组。在两性中,一般水平体质量指数(BMI)、一般水平收缩压、一般水平空腹血糖、一般水平总胆固醇最低四分位水平如分别减低2.7kg/m2、10mm Hg、1.1mmol/L、1.0mmol/L即可达理想水平组中位数水平。较差水平BMI、较差水平收缩压、较差水平空腹血糖、较差水平总胆固醇最低四分位水平如分别减低3.0kg/m2、20mm Hg、1.1mmol/L、0.9mmol/L即可达一般水平组中位数水平。结论开滦研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7项理想心血管的健康行为和因素流行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流行 差异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不同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杰 黄宇玲 +8 位作者 宋路 李春慧 赵华灵 王一鸣 安莎莎 李志芳 陈朔华 王安心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8-554,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不同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观察对象5440名。2012至2013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不同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观察对象5440名。2012至2013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状态评分,删除血压和MMSE评分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3002名。长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以2006至2007、2008至2009、2010至2011和2012至2013年4次健康体检收缩压的标准差、极差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表示。调查对象分别按照标准差、极差和ARV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1)在3002名观察对象中,男性1627名,女性1375名,年龄(50.86±9.93)岁,MMSE评分为(28.03±2.65)分。(2)标准差〈5.53mmHg组(1mmHg=0.133kPa)、标准差5.53—8.90mmHg组、标准差8.91~12.79mmHg组和标准差〉12.79mmHg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1±2.18)分、(28.26±3.09)分、(28.10±2.40)分和(27.56±2.79)分(P〈0.05);极差〈12.00mmHg组、极差12.00~20.00mmHg组、极差20.01—30.00mmHg组和极差〉30.00mmHg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7±2.17)分、(28.25±3.09)分、(27.99±2.42)分和(27.49±2.81)分(P〈0.05);ARV〈6.67mmHg组、ARV6.67~10.22mmHg组、ARV10.23~15.56mmHg组和ARV〉15.56mmHg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7±2.20)分、(28.28±3.20)分、(28.00±2.42)分和(27.57±2.65)分(P〈0.05)。(3)校正年龄、性别、基线收缩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和是否体育锻炼后,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未服用降压药观察对象的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标准差(B=-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认知 中年人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老年人群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华灵 刘秀荣 +8 位作者 王洋 李志芳 安莎莎 张文艳 李春慧 宋路 王一鸣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别按照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中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和baPWV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30(男性588、女性342)名进行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的中位数分别为142.0、139.0、128.5、130.8和121.1mm Hg,baPWV的中位数为1731cm/s。高收缩压组的baPWV值,左、右侧baPWV值及baPWV≥1731c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收缩压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每增加1 mm Hg,baPWV分别增加9.13、10.79、9.68、9.14、8.26cm/s(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并校正其他相同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与baPWV的相关性较大(β=0.36)。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诊室收缩压与baPWV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24h动态收缩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BMI与吸烟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放 谢双华 +15 位作者 王刚 苏凯 冯小双 吕章艳 郭兰伟 陈朔华 昌盛 陈玉恒 任建松 石菊芳 杨文静 崔宏 吴寿岭 代敏 李霓 赫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分析BMI与吸烟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自2006年5月开始,按照统一标准,每2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截至2011年12月3113,共完成3次健康检查。进入队列的时间为首次参加健康检查... 目的分析BMI与吸烟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自2006年5月开始,按照统一标准,每2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截至2011年12月3113,共完成3次健康检查。进入队列的时间为首次参加健康检查的时间,观察期截止时间为发生癌症时间、死亡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2011年12月31日),最终进入研究队列的调查对象为42718名。收集基线调查时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信息,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信息,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基线BMI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42718名吸烟男性共随访181998.09人年,平均随访4.26年,共234例肺癌新发病例,粗发病密度为128.57/10万人年。调整年龄、文化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累计吸烟量(包年)等因素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肺癌发病的HR(95%CI)值分别为1.63(0.79~3.37)、0.79(0.57~1.09)、0.50(0.27~0.91)。调整年龄、文化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累计吸烟量(包年)等因素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t〉50岁组中,肥胖者肺癌发病的删2(95%讲)值为0.33(0.15~0.71);累计吸烟量t〉20包年组中,肥胖者肺癌发病的上限(95%c,)值为0.27(0.10~0.75);体育锻炼频率〈4次/周组中,肥胖者肺癌发病的HR(95%CI)值为0.44(0.20~0.96);井上工作组中,肥胖者肺癌发病的HR(95%CI)值为0.38(0.15~0.96)。结论BMI与吸烟男性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对于吸烟男性,戒烟和保持适当的体重可能是预防和控制肺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吸烟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