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排放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1 位作者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8,共10页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 CO_(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 CO_(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 CO_(2)需要完成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部门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标准解读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伟 邹瑜 +4 位作者 张婧 陈曦 董宏 孙德宇 高雅春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从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背景、原则及编制思路出发,系统介绍了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框架,重点对其节能目标的确定基准、节能率与分解情况、平均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本文从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背景、原则及编制思路出发,系统介绍了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框架,重点对其节能目标的确定基准、节能率与分解情况、平均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进行了解读和分析;针对围护结构及设备系统主要节能性能指标,分析了较现行标准的提升情况,以及与国外先进节能标准的比对情况;聚焦重点内容,明确了规范的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 建筑节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 节能目标 节能性能提升 节能标准比对 实施要点
原文传递
低碳、近零碳、零碳公共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35,共11页
公共建筑功能类型复杂,碳排放强度受能源结构、气候区、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碳排放量差别较大,如何科学设定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公共建筑减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GB 5... 公共建筑功能类型复杂,碳排放强度受能源结构、气候区、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碳排放量差别较大,如何科学设定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公共建筑减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之间相对节能比例、运行参数、能耗限值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提升建筑能效和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对公共建筑减碳的量化影响,并提出了低碳、近零碳、零碳公共建筑分级控制指标约束方法与数值建议。结果表明:提升建筑能效至超低能耗建筑能效水平可使得各气候区、各类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较基准建筑下降30%~40%以上;若在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能效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相对于基准建筑的减碳率可再增加15%;以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各类公共建筑全口径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值,以实现零碳排放为目标值,将公共建筑碳排放分为低碳、近零碳、零碳三级进行引导,采用相对减碳率或碳排放强度绝对值进行约束,则不同气候区低碳建筑相对减碳率建议为30%~40%,近零碳建筑相对减碳率建议为45%~55%,并从建筑类型、气候区、太阳能资源分区分别提出碳排放强度绝对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 零碳建筑 公共建筑 控制指标
原文传递
建筑光环境提升技术趋势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建平 高雅春 +1 位作者 王书晓 罗涛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9,共6页
建筑光环境提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2021年9月发布的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5016—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也系统性的规定了保障建筑光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重点分析当前国内外照明光环境研究现状和技术发... 建筑光环境提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2021年9月发布的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5016—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也系统性的规定了保障建筑光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重点分析当前国内外照明光环境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照明建筑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形态,提出了建筑光环境实施保障的技术措施,并对建筑光环境提升未来技术趋势和标准化发展进行展望,为光环境标准的贯彻落实以及推动我国建筑光环境从“绿色照明”走向“健康照明”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照明 光环境提升 照明建筑一体化 智能照明 标准化 发光二级管 频闪效应可视度
原文传递
近零能耗建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1 位作者 吕燕捷 徐伟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5期61-67,共7页
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价工作对引导设计和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国际主流近零能耗建筑评价体系,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框架,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评价的首批12栋超低耗建筑、近零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项目的能效... 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价工作对引导设计和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国际主流近零能耗建筑评价体系,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框架,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评价的首批12栋超低耗建筑、近零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项目的能效指标,技术方案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先实现超低能耗、再实现近零能耗、最终达到零能耗是各国建筑能效逐步提升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我国首批标识项目公共建筑综合节能率平均为83%,居住建筑能耗综合值平均为56 kW·h/(m^(2)·a),近零能耗建筑测评已经从摸索尝试阶段逐渐向实际应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建筑碳排放标准化计算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取值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7,共12页
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建筑迈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指标,科学合理的确定计算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时所选取的电碳因子是推动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电碳因子的来源、类别和适... 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是引导建筑迈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指标,科学合理的确定计算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时所选取的电碳因子是推动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电碳因子的来源、类别和适用范围,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碳因子在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中的应用方式,综合考虑电网清洁度提升和建筑自身能效提升对建筑减碳的贡献,提出建筑碳排放标准化计算中的电碳因子取值应以“全国技术难度一致性、标准执行周期公平性、建筑低碳方案引导性和有关各方认知一致性”为目的,并研究了取值方法。结果表明:从空间维度考虑,单体建筑设计阶段采用全国统一电碳因子可增强建筑节能和减碳技术应用的一致性;从时间维度考虑,采用动态电碳因子取值法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存在时间不公平性,会导致以同等碳排放绝对值为控制目标时,越晚设计建造的建筑对于减碳技术的应用越少;当采用静态电碳因子取值法时,如采用基准年法(0.581 kgCO_(2)/kW·h)进行取值计算将弱化电气化率提升的减碳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静态中间值法(0.5或0.45 kgCO_(2)/kW·h)作为下一阶段固定周期内(2023—2030年)建筑设计阶段碳排放标准化计算的电碳因子取值,这样即可体现电网清洁化对建筑减碳的贡献,又可充分引导建筑设计阶段采用提升电气化率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零碳建筑 碳排放计算 电碳因子
原文传递
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7
7
作者 纪博雅 毛晓峰 +2 位作者 曹勇 刘益民 崔治国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全面提升并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以指导相关节能低碳技术发展。以技术标准更替为阶段划分标志,梳理我国建筑节能内涵深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全面提升并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以指导相关节能低碳技术发展。以技术标准更替为阶段划分标志,梳理我国建筑节能内涵深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从建筑节能和建筑绿色低碳两个方面,解析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双碳发展目标需求,提出完善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低碳 标准体系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成芳 《质量与市场》 2022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数字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给会计职能转型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传统商业模式不断颠覆,创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给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人工智能在记账... 数字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给会计职能转型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传统商业模式不断颠覆,创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给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人工智能在记账凭证处理、现金管理、存货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对以核算为核心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会计在工作方式、工作环境、所处角色、价值体现等方面,将发生系统性的全面转变。企业不再需要过多的财务人员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财务人员也逐渐意识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发展趋势,在不断提升自己,财务人员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聚焦到更高价值的财务活动中去,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本文从数字时代对会计数字化转型和职能拓展必要要求出发,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特点,提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然的,指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念问题、人力资源问题、业财融合问题和体系建设问题,对管理会计转型的人才建设、业财融合、体系构建给出相应的转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转型
下载PDF
基于原点频响函数的建筑玻璃幕墙粘接结构损伤检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恒 张喜臣 +2 位作者 王洪涛 潘旦光 江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89-298,共10页
低阶模态参数及其变化率是目前玻璃幕墙粘接结构无损检测的主要指标,基于这些指标的检测手段均无法有效鉴别局部微损伤且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实施。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原点频响函数相对累计偏差(RAE)为指标的敏感且快速的损伤检测... 低阶模态参数及其变化率是目前玻璃幕墙粘接结构无损检测的主要指标,基于这些指标的检测手段均无法有效鉴别局部微损伤且操作繁琐不利于快速实施。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原点频响函数相对累计偏差(RAE)为指标的敏感且快速的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特定频率段内的RAE值为检测指标,以玻璃幕墙面板四周结构胶脱离损伤程度为识别目标;仅需安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并在紧邻传感器区域用力锤敲击面板来实现对粘接结构损伤的检测。该研究以4组隐框玻璃幕墙为例,研究传感器安装位置、截止分析频率(fu)、敲击位置误差对RAE的影响,并检测了10种不同损伤工况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传感器相对较优安装位置为面板长边四分点和短边四分点方向相交位置处;RAE与fu呈负相关,当fu不小于16倍的基频(f1)时,两次不同敲击的RAE小于2.0%;力锤敲击位置沿面板长边方向,且敲击点控制在距传感器中心30 mm以内效果最佳;鉴于RAE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且对损伤比较敏感,使得该方法最小可识别的损伤程度达到了1.5%。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玻璃幕墙粘接结构损伤检测的速度和敏感性,为粘接结构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 粘接结构 损伤检测 频响函数 相对累计偏差
下载PDF
零碳建筑定义及碳排放计算边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时聪 刘常平 +2 位作者 王珂 陈曦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290,共8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尚无零碳建筑定义及碳排放计算边界的明确规定,本文梳理了主要国家零碳建筑政策与标准,分析了零碳建筑的度量方式、计算周期、物理边界、计算边界和技术指标,对建筑碳排放的计...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尚无零碳建筑定义及碳排放计算边界的明确规定,本文梳理了主要国家零碳建筑政策与标准,分析了零碳建筑的度量方式、计算周期、物理边界、计算边界和技术指标,对建筑碳排放的计算基准、能碳关系、计算边界、技术指标进行讨论,结合国情,提出以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计算基准,由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和全寿命期零碳建筑4个名词组成的零碳建筑定义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建筑 碳排放 定义 计算边界
原文传递
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工程全寿命期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芯岩 于震 +3 位作者 张时聪 王骞 吕梦一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近零能耗建筑逐步从试点示范过度到规模化推广,由于用能需求的大幅下降和建筑用能结构的优化,近零能耗建筑的碳排放也较普通节能建筑大幅降低。本研究从建筑全寿命期角度出发,以我国10栋近零能耗...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近零能耗建筑逐步从试点示范过度到规模化推广,由于用能需求的大幅下降和建筑用能结构的优化,近零能耗建筑的碳排放也较普通节能建筑大幅降低。本研究从建筑全寿命期角度出发,以我国10栋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涵盖建材生产和运输、建造和拆除、建筑运行阶段的实际碳排放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与基准建筑相比,近零能耗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会小幅增加,但仍可减少运行阶段56.3%和全寿命期43.5%的碳排放,如果考虑光伏,则运行阶段与全寿命期碳排放可以分别进一步降低71.5%及56.7%;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其运行阶段碳排放在全寿命期碳排放的占比从普通节能建筑的78.0%降低至60.2%,与电网清洁化、低碳建材应用以及装配式建造相比,将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升至近零能耗建筑指标要求可降低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44.3%,全寿命期减碳贡献最大。综合考虑多种减碳技术措施综合使用,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可由51.7 kgCO_(2)/(m^(2)·a)降低至16.1 kgCO_(2)/(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公共建筑 运行能耗及碳排放 全寿命期碳排放 减碳措施
原文传递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要点及运行效果分析——以中海河山大观项目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彩凤 曲斌 +4 位作者 陈梦源 彭莉 潘玉亮 金阳 范平 《暖通空调》 2021年第6期63-70,共8页
目前我国超低能耗建筑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及山东等寒冷地区,少量分布在夏热冬冷地区。事实上,严寒地区也是超低能耗技术节能收益潜力较大的地区,但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极端寒冷漫长,对保温性能要求较高,对于门窗性能、设备系统性能、... 目前我国超低能耗建筑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及山东等寒冷地区,少量分布在夏热冬冷地区。事实上,严寒地区也是超低能耗技术节能收益潜力较大的地区,但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极端寒冷漫长,对保温性能要求较高,对于门窗性能、设备系统性能、保温安装安全性构成了挑战,目前在严寒地区大规模实施的超低能耗建筑实践案例仍相对偏少。针对该地区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行业急需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中海河山大观项目为例,提出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住宅项目设计要点,包括围护结构保温、外窗、热桥、气密性,冷热源系统设计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对案例项目已有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估了超低能耗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严寒地区大规模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 技术措施 运行数据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大型办公建筑运行能耗特点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林涛 陈昭文 +3 位作者 曹越 魏峥 齐泽伟 宋业辉 《建设科技》 2022年第3期31-35,39,共6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24个省市453栋大型办公建筑基本信息、运行参数以及能耗数据进行调研,分别对综合能耗和电力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筑固有特点以及运行特点与能耗的相关性,得出我国大型办公建筑能耗特点,并对主要能耗影... 本文通过对我国24个省市453栋大型办公建筑基本信息、运行参数以及能耗数据进行调研,分别对综合能耗和电力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筑固有特点以及运行特点与能耗的相关性,得出我国大型办公建筑能耗特点,并对主要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既有大型办公建筑能耗评价、诊断与优化运行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运行能耗 分项电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零能耗公共建筑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彩凤 陈梦源 +1 位作者 彭莉 潘玉亮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0-178,共9页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公共建筑 不同气候区 全寿命周期 技术经济性
原文传递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循环风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清勤 曹国庆 刘志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4-841,共8页
通风空调系统是保障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一般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为了降低能耗和运行费用,很多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了变风量运行、热回收装置等节能技术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不是很... 通风空调系统是保障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一般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为了降低能耗和运行费用,很多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了变风量运行、热回收装置等节能技术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不是很显著.为了进一步实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节能运行以降低运行成本,通风空调系统可否采用循环风问题成为实验室设计人员、运行维护人员、使用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随着一些对室内环境参数有较高恒温要求的高精密仪器设备的应用,循环风问题更加凸显.本文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循环风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标准要求、全新风系统的特点与挑战、循环风系统的风险与应对措施、循环风系统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等,提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优先采用全新风系统,当室内工艺设备对周围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或者考虑节能运行时,可考虑采用循环风系统,但应对回风进行有效的空气净化处理,同时应加强对循环风系统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实验室 全新风 循环风 风险评估 高效空气过滤器
原文传递
热循环测试技术在冬奥场馆幕墙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烨 曹原 +3 位作者 张喜臣 戴红亮 尚庆欢 赵倩 《工程质量》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建筑幕墙构造体系对气候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热循环技术进行测试和验证。论文通过对冬奥场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幕墙工程两个典型构造部位,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分别按无辐射作用和有辐射作用两种工况,在设定的室外空气极端温度条件... 建筑幕墙构造体系对气候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热循环技术进行测试和验证。论文通过对冬奥场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幕墙工程两个典型构造部位,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分别按无辐射作用和有辐射作用两种工况,在设定的室外空气极端温度条件和室内平均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实体模型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工程用建筑幕墙构造体系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热循环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地验证建筑幕墙构造设计的合理性,并可反映冷热交替变化作用下建筑幕墙气密性能的衰减情况,以及通过结露现象对节能薄弱部位进行评估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幕墙 构造体系 热循环测试 幕墙气密性 结露
下载PDF
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怀 于震 +1 位作者 李立 霍慧敏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33,共9页
我国智能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保障室内环境舒适度,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现状如何?系统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聚焦这几个问题... 我国智能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保障室内环境舒适度,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现状如何?系统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聚焦这几个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集成商、运维管理人员、用户3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应用现状,总结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的现存问题,梳理了建筑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与体系、标准与技术、人才培养3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以期改善我国建筑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价值,在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助力建筑节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研 智能建筑 发展现状 现存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国家游泳中心冰壶场地光环境提升与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涛 杨奇勇 +3 位作者 林若慈 王国华 张武广 李欣竹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9-235,264,共8页
国家游泳中心将作为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实现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转变。本文以国家游泳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多方案优化比选,并严格控制直接和反射眩光,采用智能控制与恒流明等技术,在... 国家游泳中心将作为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实现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转变。本文以国家游泳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多方案优化比选,并严格控制直接和反射眩光,采用智能控制与恒流明等技术,在满足超高清转播对光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了冰壶场地光环境与能效的双提升。通过优化,最终方案采用290套大功率LED灯具,满足了冰水双模式的使用需求。实测表明,在满足各项光环境指标的同时,照明节能率达到60%以上。对于冬奥场馆等高级别赛事的体育照明设计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2022冬奥会 节能 反射眩光
原文传递
绿色电力交易与碳排放交易在零碳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实现零碳建筑的路径中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对提高建筑业主建设零碳建筑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零碳建筑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方式及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了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可行性与额外性,建议优先采... 在实现零碳建筑的路径中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对提高建筑业主建设零碳建筑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零碳建筑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方式及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了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可行性与额外性,建议优先采用绿色电力交易与以CCER为主的碳信用产品交易,并针对我国零碳建筑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后存在的潜在技术问题进行讨论,以将近零碳建筑提升至零碳建筑为目标,提出了1种基于长期零碳排放锁定的成本效益法,确定了技术降碳与市场化交易机制综合应用时的约束方式,量化了零碳建筑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市场化交易减排时间不低于10 a时,零碳建筑可同时兼顾环境效益与成本效益;当市场化交易减排比例不超过30%时零碳建筑成本效益最优;在此减排时间和比例下,积极推广零碳建筑参与碳交易市场,每年将带来150万t碳信用产品成交量,占自愿核证碳减排量市场成交量的10%~20%;综合考虑建筑自身资源、可行性与零碳建筑环境与成本效益,建议约束建筑设计阶段预购买交易产品的市场化交易减排时间不低于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建筑 市场化交易机制 绿色电力交易 碳排放交易
原文传递
低碳、近零碳、零碳居住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时聪 王珂 +1 位作者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9,57,共10页
制定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碳排放分级控制指标是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分析了影响居住建筑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碳中和目标下实现零碳居住建筑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提升建筑能效等级和调整建... 制定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碳排放分级控制指标是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分析了影响居住建筑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碳中和目标下实现零碳居住建筑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提升建筑能效等级和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对居住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度,并根据28栋示范项目的实际碳排放强度进行比对校准,提出低碳、近零碳、零碳居住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形式和数值建议。结果表明:实现居住建筑零碳排放需要建筑用能侧和能源生产侧协同推进,在电网目前清洁化水平下,提升建筑能效等级能够使居住建筑较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等效碳排放降低10%~38%,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可降低碳排放5%~33%;如以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居住建筑等效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值,以实现零碳排放为目标,将居住建筑碳排放分为低碳、零碳两级进行目标引导,则建议将不同气候区低碳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设定在18~22 kgCO_(2)/(m^(2)·a),如将居住建筑碳排放分为低碳、近零碳、零碳三级进行目标引导,则将低碳建筑控制指标建议设定为18~22 kgCO_(2)/(m^(2)·a),近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建议设定为13~17 kgCO_(2)/(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 零碳建筑 控制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