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油共炼技术现状及研究趋势讨论 被引量:33
1
作者 黄传峰 李大鹏 杨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3,共6页
针对煤油共炼技术优势、典型工艺的开发进展及技术特点、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综述,又对工艺开发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并指出了煤油匹配性研究、廉价高效催化剂开发、磨蚀问题的解决、固液分离技术的优化及主... 针对煤油共炼技术优势、典型工艺的开发进展及技术特点、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综述,又对工艺开发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并指出了煤油匹配性研究、廉价高效催化剂开发、磨蚀问题的解决、固液分离技术的优化及主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将成为煤油共炼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协同效应 悬浮床 催化剂
下载PDF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组成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生娟 高亚男 +5 位作者 陈刚 姬鹏军 石欣 赵静 赵丽信 王艳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88-2596,共9页
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是实现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有助于高效分离方法的开发。针对煤焦油中粗酚的提取及精制,本文综述了碱液抽提法、溶剂萃取法和新型分离方法 3类粗酚提取方法的... 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是实现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有助于高效分离方法的开发。针对煤焦油中粗酚的提取及精制,本文综述了碱液抽提法、溶剂萃取法和新型分离方法 3类粗酚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粗酚精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不同粗酚提取、精制方法之间的优势与不足。系统阐述了光谱法、色谱法及核磁共振法3大类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构鉴定方法。探讨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酚类的分析鉴定需将多种先进手段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及结构;粗酚的提取可以加快环保高效萃取剂的优选,推动新型萃取法的应用进度;粗酚精制在重点开发间、对甲酚及混合二甲酚高效提纯工艺的同时,加强高级酚提取的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酚类化合物 分离 精制 鉴定
下载PDF
低阶煤的分质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6
3
作者 霍鹏举 黄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87-2291,共5页
针对以直接燃烧和单一转化为主的煤炭使用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结合低阶煤的密度小、含水率高、挥发分高及热稳定性差等性质,分析低阶煤热解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龙成低温热解以及低阶... 针对以直接燃烧和单一转化为主的煤炭使用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结合低阶煤的密度小、含水率高、挥发分高及热稳定性差等性质,分析低阶煤热解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龙成低温热解以及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等先进煤炭分质技术,重点讨论了油气尘高效分离、半焦合理利用、废水深度处理等核心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全产业链配套等影响分质利用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展望只有解决了煤热解技术中关键核心技术、煤焦油高附加值深加工以及热解气利用等问题,才能在分质利用全产业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低阶煤的清洁高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分质利用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粉煤加压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化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宁波 黄勇 《煤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6-9,40,共5页
针对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阐述了CCSI技术的研发历程,介绍了CCSI技术的反应原理、技术难点、工艺流程及特点,简述了CCSI工业化装置... 针对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阐述了CCSI技术的研发历程,介绍了CCSI技术的反应原理、技术难点、工艺流程及特点,简述了CCSI工业化装置的工艺研究、现场标定以及技术鉴定情况,讨论了基于CCSI技术的油、电跨界耦合新模式以及新型煤制油的产业模式。CCSI技术72 h现场标定和技术鉴定结果显示:在以空气为气化剂的条件下,能源转化效率82.75%,煤焦油产率17.12%,粗合成气有效气体积分数35.10%,煤气热值5 013.56 k 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热解 气化 一体化 分质利用 煤焦油 合成气 72h考核
下载PDF
可降解塑料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维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10-14,20,共6页
塑料因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大量的废弃塑料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可逆转。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塑料污染问题,当前全球各国纷纷颁布禁塑政策。本文介绍了可降解塑料的政策和行业现状,浅析了技术及产业化面临... 塑料因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大量的废弃塑料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可逆转。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塑料污染问题,当前全球各国纷纷颁布禁塑政策。本文介绍了可降解塑料的政策和行业现状,浅析了技术及产业化面临监管政策不确定、成本过高和降解条件不成熟等问题,并展望了可降解塑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 塑料 发展现状 趋势
下载PDF
神府煤制备超细石墨粉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亚婷 张晓欠 +3 位作者 刘国阳 司云鹏 云卉 周安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4-1520,共7页
寻求来源广、价格低、纯度高的炭质原料是目前高性能石墨材料制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陕北神府煤为原料,探讨了在高温及惰性气氛下,煤粉粒度、催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对煤炭石墨化过程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拉曼光谱... 寻求来源广、价格低、纯度高的炭质原料是目前高性能石墨材料制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陕北神府煤为原料,探讨了在高温及惰性气氛下,煤粉粒度、催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对煤炭石墨化过程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拉曼光谱等技术对煤炭高温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以低变质程度的神府煤为原料时,在2500℃、惰性气氛及一定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神府煤可以制备得到超细石墨粉;神府煤煤粉粒径越小,超细石墨粉的石墨化程度越高;氯化铁、硼酸等均可以作为神府煤高温石墨化的催化剂,并且当以硼酸作为催化剂,煤粉粒径D90<20μm时,由神府原煤可制得石墨化度为80.35%的超细石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 高温热处理 催化剂 催化石墨化 石墨
下载PDF
煤热解技术概述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巧霞 张月明 +3 位作者 黄勇 王汝成 王武生 汪良怀 《山西化工》 2015年第4期40-44,57,共6页
煤热解技术对原料的适应性强,尤其是对低阶褐煤的分质利用有重要意义。热解所得气、液、固产品,经过进一步加工利用可得到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对国内外煤热解技术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管路结焦... 煤热解技术对原料的适应性强,尤其是对低阶褐煤的分质利用有重要意义。热解所得气、液、固产品,经过进一步加工利用可得到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对国内外煤热解技术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管路结焦和煤焦油含粉尘问题进行进一步剖析,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技术 煤焦油 管路结焦 粉尘
下载PDF
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孟艳 韩磊 +2 位作者 黄传峰 李慧慧 杨帆 《工业催化》 CAS 2016年第5期19-24,共6页
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汽油清洁化生产的理想选择。异构化反应是微放热反应,低温更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进行,而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应用生产的前提是获得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综述当前工业应用的低温型异... 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汽油清洁化生产的理想选择。异构化反应是微放热反应,低温更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进行,而轻质烷烃异构化技术应用生产的前提是获得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综述当前工业应用的低温型异构化催化剂、中温型异构化催化剂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指出异构化催化剂今后的研究方向。低温型催化剂为贵金属卤化物无定型催化剂,具有温度低和活性高的特点,但腐蚀性强,其应用受到限制。中温型异构化催化剂多为贵金属负载分子筛型双功能催化剂,稳定性高,但反应温度高,单程异构转化率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多为将贵金属负载到固体超强酸上制备得到,活性高,反应温度低,环境友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轻质烷烃 异构化催化剂
下载PDF
陕北油房梁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丹 王宁波 +3 位作者 王汝成 闫朋辉 孔少亮 郝婷 《煤化工》 CAS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N2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生物质与陕北油房梁煤混合热解特性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生物质混掺比对煤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升温速率下,生物质与煤在热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热解特征;生物质与煤以不同掺混比进行共热解时,得到... 在N2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生物质与陕北油房梁煤混合热解特性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生物质混掺比对煤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升温速率下,生物质与煤在热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热解特征;生物质与煤以不同掺混比进行共热解时,得到的共热解曲线分段呈现出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的特性,且热解残余固体量与掺混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比混合物共热解的实际特征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发现实际DTG曲线也与理论计算的DTG曲线基本重合。从上述结果可预测,在热重反应器同步升温情况下,生物质与煤在共热解过程中不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房梁煤 生物质 单独热解 共热解 TG DTG
下载PDF
煤加氢液化残渣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传峰 韩磊 +7 位作者 王孟艳 李慧慧 杨帆 王永娟 李大鹏 王明峰 霍鹏举 王坚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实现液化残渣的清洁高效化利用,介绍了近年来液化残渣的组成、性质研究进展;从热解、气化、萃取、制备碳材料、燃烧以及改性沥青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煤加氢液化残渣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煤加氢液化 液化残渣 性质 应用*
下载PDF
煤焦油组分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生娟 高亚男 +3 位作者 李晓宏 杨猛 王艳红 石欣 《煤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煤焦油组分及其结构的复杂性、特殊性,围绕蒸馏、共沸精馏、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及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光谱法等结构鉴定方法,对各分离、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今后煤... 针对煤焦油组分及其结构的复杂性、特殊性,围绕蒸馏、共沸精馏、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及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光谱法等结构鉴定方法,对各分离、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今后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应逐步引入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的前沿分析手段,借鉴其他领域先进分离、分析技术,将多种分离、测试方法相结合,实现煤焦油各组分的有效分离及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组分 分离 分析 结构鉴定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煤油共炼残渣与榆林煤共热解特性及半焦性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传峰 韩磊 +2 位作者 霍鹏举 刘树伟 程秋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7-62,共6页
以煤油共炼残渣与榆林煤为原料,基于热重分析仪和格金干馏仪,开展共炼残渣与煤共热解过程的协同效应及半焦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炼残渣添加比例为0~40%时,煤与共炼残渣之间具有正的协同效应;添加量为20%时,焦油产率高出理论值6.2%... 以煤油共炼残渣与榆林煤为原料,基于热重分析仪和格金干馏仪,开展共炼残渣与煤共热解过程的协同效应及半焦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炼残渣添加比例为0~40%时,煤与共炼残渣之间具有正的协同效应;添加量为20%时,焦油产率高出理论值6.2%,是煤单独热解焦油产率的139.7%,半焦产物为A型且黏结性增加;半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共炼残渣能够提高半焦在CO_2气化过程中的最大失重速率,有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但会使半焦的燃烧性能变差且在添加量高于20%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共炼残渣 共热解 半焦活性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井筒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庆华 李天太 +2 位作者 赵亚杰 李明 孙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5期84-87,6,共4页
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雷诺相似原理,设计了井筒两相流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垂直管流型和两相流流动特性,绘制了垂直管流型图。应用流型图对各类气井井筒流态进行了判识,对流型图和2种预测模型的判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深入分析... 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雷诺相似原理,设计了井筒两相流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垂直管流型和两相流流动特性,绘制了垂直管流型图。应用流型图对各类气井井筒流态进行了判识,对流型图和2种预测模型的判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井筒气液两相流的流态转变、流动稳定性、压降波动特征变化等流动特性。可知环状流和雾状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绘制的流型图与修正的HasanKabir和Zhmx模型对比分析,流态的判别结果一致,符合工程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动型态 模拟试验 流动稳定性
下载PDF
煤基富氧多孔炭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车晓刚 靳皎 +3 位作者 张艺潇 刘思宇 王满 杨卷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0-1058,共9页
多孔炭电极的表面改性与优化是实现超级电容器优异性能的关键。本文以煤化学工业的固体副产物为碳源,利用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的刚性约束作用耦合KOH活化工艺成功制备了二维富氧多孔炭纳米材料(OPCN)。系统研究了炭化温度对OPC... 多孔炭电极的表面改性与优化是实现超级电容器优异性能的关键。本文以煤化学工业的固体副产物为碳源,利用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的刚性约束作用耦合KOH活化工艺成功制备了二维富氧多孔炭纳米材料(OPCN)。系统研究了炭化温度对OPCN样品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通过SEM、TEM、氮气吸脱附测试以及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炭材料的结构/组成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表明,经700℃炭化获得的炭材料样品(OPCN-700)具有较高的氧质量分数(24.4%)和大的比表面积(2388 m^(2) g^(-1)),并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同时,OPCN-700样品丰富的微孔和二维纳米片结构为电解质离子提供了有效的储存和传输途径。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其比电容高达382 F g^(-1),并呈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该技术策略为富氧原子掺杂二维多孔炭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水系储能器件的设计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炭材料 MgAl-LDH 氧原子掺杂
下载PDF
多功能负载型α-FeOOH催化剂在煤-油共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中山 黄传峰 +2 位作者 李慧慧 王明峰 马雯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以FeSO_4·7H_2O为原料、活性炭为载体,利用氨水控制反应pH值,并通过空气氧化中间产物Fe(OH)_2,合成了负载型α-FeOOH催化剂。采用XRD、BET、ICP、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负载量和载体对负载型α-FeOOH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载体的捕... 以FeSO_4·7H_2O为原料、活性炭为载体,利用氨水控制反应pH值,并通过空气氧化中间产物Fe(OH)_2,合成了负载型α-FeOOH催化剂。采用XRD、BET、ICP、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负载量和载体对负载型α-FeOOH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载体的捕焦、载焦性能的作用,以及对其在煤-油共炼中催化活性的影响。结合α-FeOOH负载型催化剂的载体、活性组分以及活性组分的硫化过程讨论了该类催化剂在煤-油共炼中的催化历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晶型FeOOH负载型催化剂,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是FeOOH在载体表面的晶粒大小而不是晶型结构;质量分数为10%的α-FeOOH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在煤-油共炼中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OOH 催化剂 煤-油共炼 活性炭 载体
下载PDF
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工业性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毛吉会 李晓宏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180-183,共4页
为加快煤炭深度转化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针对煤炭气化技术研发中的突出问题,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深度转化反应器,形成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KSY)。介绍了KSY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难点,... 为加快煤炭深度转化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针对煤炭气化技术研发中的突出问题,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深度转化反应器,形成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KSY)。介绍了KSY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难点,简述了KSY技术研发历程、工业性试验研究、现场72 h试验标定以及技术鉴定情况,与主流煤炭气化技术性能参数对比。研究表明,该技术与传统的流化床技术相比,有较高的气化操作温度,提高了气化效率;流化床废锅技术利用,运行过程无黑水产生,提高装置能效。该技术能够适应中高阶煤种的超大规模粉煤气化,缓解富煤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提高了该技术的市场应用范围,基于KSY技术可以建立新型煤化工园区项目模式和创新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煤气化 双流化床 循环速率 深度转化 72h标定
下载PDF
沥青基碳纤维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文晋 张晓欠 +2 位作者 刘丹 何炳昊 王汝成 《煤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72-75,81,共5页
概述了碳纤维的研发现状、产品分类及性能,并从原料制备、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4个阶段介绍了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综述了目前沥青基碳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及各阶段的主要作用,指出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将是未来... 概述了碳纤维的研发现状、产品分类及性能,并从原料制备、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4个阶段介绍了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综述了目前沥青基碳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及各阶段的主要作用,指出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将是未来重点的研发及利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碳纤维 原料制备 熔融纺丝 预氧化 炭化 石墨化 中间相沥青
下载PDF
Derived oil production by catalytic pyrolysis of scrap tires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伟 黄传峰 +8 位作者 李大鹏 霍鹏举 王明峰 韩磊 陈刚 李慧慧 李晓宏 王永娟 王孟艳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6-532,共7页
Scrap tires were pyrolyzed in a continuously stirred batch reactor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atalysts. The maximum yield of derived oil was up to 55.65 wt%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500 °C. The catalytic p... Scrap tires were pyrolyzed in a continuously stirred batch reactor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atalysts. The maximum yield of derived oil was up to 55.65 wt%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500 °C. The catalytic pyro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1.0 wt%(on a scrap tire weight basis) of catalysts based on ZSM‐5, USY,β, SAPO‐11, and ZSM‐22. The oil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imula‐tion distillation, elemental ana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a catalyst can increase the conversion of scrap tires to gas and decrease char by‐products;the yield of derived oil remains unchanged or a little lower. The oils derived from catalytic pyrolysis had H/C ratios of 1.55–1.65 and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70–75 wt%light oil, 0.3–0.58 wt%S and 0.78–1.0 wt%N. Catalysts with high acid strengths and appropriate pore sizes, such as ZSM‐5, USY,β, and SAPO‐11,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single‐ring aromatics in the light‐middle‐fraction oil to 45 wt%. The derived oil can therefore be used as a petrochemical feedstock for producing high‐value‐added chemical products or fuel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ap tire Catalytic pyrolysis Derived oil AROMATIC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西湾煤流化床加压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宁波 黄勇 +2 位作者 刘巧霞 张月明 杨会民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3,共10页
在流化床加压热解装置中,考察了温度、压力、气氛等条件对西湾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50%CO2+50%H2气氛条件下,热解压力由1.0 MPa升至4.0 MPa,受高氢分压作用较多的氢分子参与自由基的加氢饱和以及高压促使挥发分发生二次... 在流化床加压热解装置中,考察了温度、压力、气氛等条件对西湾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50%CO2+50%H2气氛条件下,热解压力由1.0 MPa升至4.0 MPa,受高氢分压作用较多的氢分子参与自由基的加氢饱和以及高压促使挥发分发生二次反应的双重作用,焦油产率先增加后缓慢降低,在低压(1.0 MPa)时的焦油产率为15.87%,半焦产率为70.32%,煤气产率为11.34%;在高压(3.0 MPa~4.0 MPa)时的焦油产率为13%~14%。相比于100%N2气氛,100%CO2气氛和50%CO2+50%H2气氛下的焦油产率分别增加1.10%和4.52%,半焦产率分别减少3.65%和8.87%,煤气产率减少0.27%和1.45%。加压下挥发分与半焦发生沉积和再聚合的二次裂解反应,热解压力由1.0 MPa升至4.0 MPa时,焦油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由80.80%增加至82.15%,氢元素质量分数由7.56%增加至7.92%。焦油中长链脂肪烃含量降低,C9~C12烃类含量增加;同等重量馏分对应的温度前移约10℃~50℃,加氢后焦油在一定程度上轻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加压热解 热解条件 产物分布 产品性质
下载PDF
油溶性催化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中的加氢抑焦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涛 黄传峰 邓文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6,共6页
合成了油溶性Mo、Ni催化剂,并将两种单金属催化剂进行复配形成Mo/Ni复配催化剂,Mo、Ni质量分数分别为5.60%、5.86%。采用FT-IR、AAS分析方法对合成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考察Mo、Ni及Mo/Ni复配催化剂油溶性的基础上,对不同催化剂在克拉玛依... 合成了油溶性Mo、Ni催化剂,并将两种单金属催化剂进行复配形成Mo/Ni复配催化剂,Mo、Ni质量分数分别为5.60%、5.86%。采用FT-IR、AAS分析方法对合成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考察Mo、Ni及Mo/Ni复配催化剂油溶性的基础上,对不同催化剂在克拉玛依超稠油常压渣油(KLAR)悬浮床加氢反应中的加氢效果进行考察,并与临氢热烈化反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Mo/Ni,Ni催化剂的I值(单位生焦轻油收率)逐渐降低,说明它们的加氢抑焦效果依次减弱;Mo/Ni复配催化剂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效应,其在KLAR悬浮床加氢反应中可以成为生焦载体,延缓焦粒的富集、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催化剂 悬浮床加氢 加氢活性 抑焦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