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袋整复术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广文 李禹楠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背景]探讨根据眼袋的不同形成机制选择有效的术式体会.[病例报告]将112例行眼袋整复术者依据眼袋局部不同的形态及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分别给予皮肤入路经外眦下睑肌瓣提升固定整复、皮肤入路眶隔重置术及穹窿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治... [背景]探讨根据眼袋的不同形成机制选择有效的术式体会.[病例报告]将112例行眼袋整复术者依据眼袋局部不同的形态及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分别给予皮肤入路经外眦下睑肌瓣提升固定整复、皮肤入路眶隔重置术及穹窿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治疗.112例术后均有效去除松驰皮肤和臃肿,未出现下睑外翻及下睑沟凹陷等并发症.[讨论]下睑眼袋整复术术式应以形成机制为基础灵活选择,手术操作应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复术 眼袋 皮肤松驰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玲 任慈 +3 位作者 孙跃 金州烽 韩宇鑫 王志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法手术,去除皮肤、皮下组织和少量眼轮匝肌,尽量保留睑板前筋膜组织,行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和睑板前筋膜的固定以形成重睑。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对效果均满意,双侧重睑形态对...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法手术,去除皮肤、皮下组织和少量眼轮匝肌,尽量保留睑板前筋膜组织,行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和睑板前筋膜的固定以形成重睑。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对效果均满意,双侧重睑形态对称、自然,切口痕迹不明显。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稳定,重睑形态自然流畅,术后恢复时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法 重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固定
下载PDF
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弯曲变形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玲 王志军 +1 位作者 孙跃 董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自体肋软骨是隆鼻术中常用的移植材料,它具有很多优点,如组织兼容性较强,感染发生率和排异率较低;但是自体肋软骨移植也有很多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移植物弯曲变形。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弯曲变形的防治方法作一... 自体肋软骨是隆鼻术中常用的移植材料,它具有很多优点,如组织兼容性较强,感染发生率和排异率较低;但是自体肋软骨移植也有很多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移植物弯曲变形。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弯曲变形的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肋软骨隆鼻术 软骨弯曲变形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凌熙悦 董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1893年Neuber首次利用多个小块脂肪移植修复框下凹陷黏连性瘢痕后,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已超过1个世纪.自体脂肪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无排异,被注射后形态自然,供区、受区未见有瘢痕遗留,对人体正常解剖结... 1893年Neuber首次利用多个小块脂肪移植修复框下凹陷黏连性瘢痕后,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已超过1个世纪.自体脂肪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无排异,被注射后形态自然,供区、受区未见有瘢痕遗留,对人体正常解剖结构影响较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脂肪颗粒 移植成活率
下载PDF
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的预防
5
作者 朱玲 王志军 +4 位作者 孙跃 任慈 韩宇鑫 金州烽 董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8-1061,共4页
肋软骨是临床常用的填充、支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探索。通过文献复习,作者对肋软骨取出术后胸廓畸形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即在合理选... 肋软骨是临床常用的填充、支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探索。通过文献复习,作者对肋软骨取出术后胸廓畸形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即在合理选择手术部位、软骨切取量的基础上,术中通过保护骨-软骨连接处和一定长度的肋软骨、封闭软骨膜、回植软骨碎屑等方式来进行预防。此外,术后还应限制胸廓的活动度和呼吸幅度,如外固定和限制体育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胸廓畸形 肋软骨采集
原文传递
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广文 赵容杰 +3 位作者 赵正林 金相赞 梁在夏 李宗录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D)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43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基因蛋白及Cath-D的表达.[结果]nm23蛋白和Cath-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D)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43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基因蛋白及Cath-D的表达.[结果]nm23蛋白和Cath-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前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转移、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检测nm23基因蛋白与Cath-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转移与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基因蛋白 组织蛋白酶 乳腺癌转移 关系 breast cancer 乳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表达 临床病理分期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患者 淋巴结转移 肿瘤大小 预后判定 绝经前后 方法观 NM23蛋白 生存期 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