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忠孝节义:朝鲜朝文人李建昌散文中的儒家伦理思想刍议
1
作者 生华 刘艳萍 《东疆学刊》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朝鲜朝末期文人李建昌被誉为“丽韩九大散文家”之一,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忠孝节义家风的濡染,并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得李建昌的散文作品中具有浓郁的儒家伦理思想,这可以从“忠孝节义”四个方面来阐释... 朝鲜朝末期文人李建昌被誉为“丽韩九大散文家”之一,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忠孝节义家风的濡染,并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得李建昌的散文作品中具有浓郁的儒家伦理思想,这可以从“忠孝节义”四个方面来阐释。具体而言,“忠”体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奉献,“孝”体现了对父母和长辈的孝道与亲情,“节”体现了对气节和节操的崇尚与追求,“义”体现了对道义和秩序的信念与坚守。不仅如此,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李建昌始终竭力去践行“忠孝节义”的儒家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李建昌 散文创作 儒家伦理 忠孝节义
下载PDF
朝鲜朝汉文小说道德教诲意图叙事的伦理内涵
2
作者 徐大鑫 李娟 《东疆学刊》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朝鲜朝时期的汉文小说创作基于伦理及道德情感表述的需要,是作家伦理意图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中示教诲、阐幽隐,以有裨益于道德宣教为指向,如正统僭位、忠奸之别、义利取舍、善恶因果等话语,皆富有道德教诲的意图。结合朝鲜朝汉文小说的... 朝鲜朝时期的汉文小说创作基于伦理及道德情感表述的需要,是作家伦理意图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中示教诲、阐幽隐,以有裨益于道德宣教为指向,如正统僭位、忠奸之别、义利取舍、善恶因果等话语,皆富有道德教诲的意图。结合朝鲜朝汉文小说的伦理叙事特点,从社会历史环境的伦理失序以及“情—理”冲突下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入手,可以解读隐藏在作品背后深层的教诲意图以及人物塑造中重建伦理道德秩序的过程,并揭示出作品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典型的教诲价值。这不仅对理解朝鲜朝社会的伦理道德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朝鲜朝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汉文小说 叙事 道德教诲 伦理内涵
下载PDF
《自由钟》对梁启超文学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3
作者 张雪 李娟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超《自由书》的原文,探讨了小说的批判精神、女性意识和重视教育等问题。李海朝同样鼓励创作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小说,强调女子应享有自由、社交和受教育的权利,并批判传统教育方式,认为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途径。在形式上,《自由钟》受到梁启超讨论体小说的影响,通过妇女们讨论的形式,宣扬文明开化和自由独立的思想。对《自由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中韩文学交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海朝 梁启超 《自由钟》 教育 女性意识 自由独立
下载PDF
朝鲜日据时期的“阿Q”——以金史良的《Q伯爵》为中心
4
作者 徐玉兰 金春姬 《东疆学刊》 2024年第2期94-100,142,共8页
日据时期的朝鲜作家金史良曾受同时代中国作家鲁迅的影响,并由此创作了《Q伯爵》。金史良《Q伯爵》中“Q伯爵”的原型正是源于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这部作品是对《阿Q正传》加以改造与重塑的一部杰作。“Q伯爵”与“阿Q”在时代... 日据时期的朝鲜作家金史良曾受同时代中国作家鲁迅的影响,并由此创作了《Q伯爵》。金史良《Q伯爵》中“Q伯爵”的原型正是源于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这部作品是对《阿Q正传》加以改造与重塑的一部杰作。“Q伯爵”与“阿Q”在时代背景、身份、性格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时,在人物形象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差异。其原因可以从时代背景、作家对人物赋予的期待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金史良 阿Q 《Q伯爵》 朝鲜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与唐边塞诗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靳雅姝 Li Guanfu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唐代的大量边塞诗以乐府诗体裁的形式存在,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走出国门,引发了朝鲜朝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促进了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的繁荣。自16世纪中叶始,至20世纪初,有百位以上的朝... 唐代的大量边塞诗以乐府诗体裁的形式存在,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走出国门,引发了朝鲜朝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促进了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的繁荣。自16世纪中叶始,至20世纪初,有百位以上的朝鲜朝诗人在汲取唐边塞诗以及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乐府题边塞诗。这些诗歌在思想底蕴、艺术特色等方面与唐朝边塞诗交相辉映,共同为东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乐府题边塞诗 唐边塞诗 关联研究
下载PDF
《洪武正韵》在朝鲜朝汉语官话“正音”教学中的地位及影响
6
作者 张辉 郭璇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238,共13页
朝鲜朝(1392—1910)引进和翻译中国韵书,积极推行以《洪武正韵》为汉语官话“正音”标准的中文教育。朝鲜朝从官方层面将《洪武正韵》列入蒙童学习书目及科举考试科目,翻译《洪武正韵》,刊行《洪武正韵译训》,构建汉语官话“正音”韵书... 朝鲜朝(1392—1910)引进和翻译中国韵书,积极推行以《洪武正韵》为汉语官话“正音”标准的中文教育。朝鲜朝从官方层面将《洪武正韵》列入蒙童学习书目及科举考试科目,翻译《洪武正韵》,刊行《洪武正韵译训》,构建汉语官话“正音”韵书编撰的标准范式。《洪武正韵》曾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正音”教学产生过深刻影响,推动了朝鲜本土化汉语“正音”韵书的刊行,是汉语国际教育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正韵》 《洪武正韵译训》 朝鲜朝 汉语教育 “正音”
原文传递
齐邦媛《巨流河》中的水意象分析
7
作者 桑楚庄 王启东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巨流河》是齐邦媛具有自传性质的记忆书写,这部作品的主要水意象有自然、生命、精神3个方面。齐邦媛通过对“巨流河”和“哑口海”等自然水意象的书写,表现了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对乡土记忆的体认;通过血、汗、泪等具体的生命水意象,寄... 《巨流河》是齐邦媛具有自传性质的记忆书写,这部作品的主要水意象有自然、生命、精神3个方面。齐邦媛通过对“巨流河”和“哑口海”等自然水意象的书写,表现了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对乡土记忆的体认;通过血、汗、泪等具体的生命水意象,寄托了复杂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通过洁净、流动、漂泊等抽象衍生形态的精神水意象,融合了历史与现实、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齐邦媛在《巨流河》中实践了“水”意象从表层象征到深层精神的重叠,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治疗自身的创伤,建构了独特的文化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邦媛 《巨流河》 水意象
下载PDF
基于构式语法的“X味”探析
8
作者 贺思婕 崔玉花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3期145-149,共5页
随着“姐味”“法学味”“爹味”等词语的出现,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X味”结构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文章以BCC现代汉语语料库、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微博语料为研究来源,通过对“X味”的研究,得出相关发现:首先,形式上,“X味”构式由变项... 随着“姐味”“法学味”“爹味”等词语的出现,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X味”结构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文章以BCC现代汉语语料库、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微博语料为研究来源,通过对“X味”的研究,得出相关发现:首先,形式上,“X味”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味”构成;其次,意义上,“X味”构式具有评判性和抽象性的语义特征;此外,语用上,“X味”适用于说话人表达主观评判的语境,口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言均有使用;最后,“X味”构式的生成离不开模因、语言的经济性和人们认知的深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味” 构式 评判性 抽象性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的超语研究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许红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1,155,共8页
超语是近年来国际上多语研究领域出现的新课题。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从发展脉络、空间分布、热点主题、演进路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图谱和数据分析发现,超语研究虽然只有十余年历史,但发展势... 超语是近年来国际上多语研究领域出现的新课题。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从发展脉络、空间分布、热点主题、演进路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图谱和数据分析发现,超语研究虽然只有十余年历史,但发展势头迅猛,经历了三个时期——奠基期、创新期和争鸣期,主要围绕超语教学、超语理论、超语社会文化和超语跨学科研究四个主题展开。目前超语研究方兴未艾,超语空间、超语意识、超语视角下的语言政策以及跨学科的超语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空间,是未来超语研究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语 超语研究 知识图谱分析
原文传递
论苏舜钦进奏院事件前后心态及诗风变化
10
作者 魏之琳 孙德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对苏舜钦诗风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为北宋庆历四年秋冬之际的“进奏院事件”。进奏院事件为朝堂党争的真实写照,不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剑拔弩张的交锋,也是对赵宋王朝帝王专制权威挑战的结果。此前苏舜钦诗歌体现出忧民之心和慷慨廓... 对苏舜钦诗风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为北宋庆历四年秋冬之际的“进奏院事件”。进奏院事件为朝堂党争的真实写照,不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剑拔弩张的交锋,也是对赵宋王朝帝王专制权威挑战的结果。此前苏舜钦诗歌体现出忧民之心和慷慨廓大的境界,而在进奏院事件后,则展现出谨慎畏惧的心态和言简意赅的诗风。研究苏舜钦进奏院事件前后心态与诗风变化,可以深化心态对诗风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舜钦 进奏院事件 心态 诗风变化
下载PDF
北宋小说《括异志》中“梦”的思想内涵
11
作者 王琳涵 李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括异志》是北宋时期志怪类笔记小说,书中多记朝野人物奇闻逸事。其中,以“梦”为载体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别具特色,也使小说成为一种教育警示大众的手段。通过对《括异志》中“梦”的思想内涵的分析,探析《括异志》所... 《括异志》是北宋时期志怪类笔记小说,书中多记朝野人物奇闻逸事。其中,以“梦”为载体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别具特色,也使小说成为一种教育警示大众的手段。通过对《括异志》中“梦”的思想内涵的分析,探析《括异志》所表达的北宋后期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异志》 北宋 思想内涵 价值观念
下载PDF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背后的文化影照——评《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
12
作者 张鑫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是孙惠欣教授历经数年研究推出的又一部关于中朝比较文学的学术专著。著作兼具深度和广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巧妙地揭示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在内容、形式与风格等方面所折射出的中国...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是孙惠欣教授历经数年研究推出的又一部关于中朝比较文学的学术专著。著作兼具深度和广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巧妙地揭示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在内容、形式与风格等方面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印记,并进一步探讨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对儒释道等深层次文化元素的吸纳与融合。孙教授的新作为学界提供了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新视角,不仅对理解东亚文化圈内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更全面地了解东亚文化圈内的文学传统和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 文化关照 文化因素 评论
下载PDF
困顿与迷失——世纪之交小说中知识分子书写之一
13
作者 于沐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秩序以及人的道德准则、价值理想等都处于重建过程之中,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形态和精神状态也开始日趋复杂、暧昧,包蕴着多种存在的新的可能性。作为生活之镜的文学形象也很快反映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之中,小说中人物表... 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秩序以及人的道德准则、价值理想等都处于重建过程之中,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形态和精神状态也开始日趋复杂、暧昧,包蕴着多种存在的新的可能性。作为生活之镜的文学形象也很快反映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之中,小说中人物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构成了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文学的一道颇为耐人寻味的精神景观,无论是空虚者、迷失者还是困顿者,都成为时代骤变在人的心灵上投下的阴影。他们的精神征候在相当程度上折射着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理想诉求、道德水准,成为这个时代里的最深刻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知识分子 小说 困顿 迷失
下载PDF
论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
14
作者 张晓鑫 马东峰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先秦至南朝宋齐时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现今文学创作论中谈及的准备、构思和物化都在其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剖情析采”的部分,刘勰首先从作家的先天禀赋、后天学养、虚静养气和...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先秦至南朝宋齐时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现今文学创作论中谈及的准备、构思和物化都在其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剖情析采”的部分,刘勰首先从作家的先天禀赋、后天学养、虚静养气和感物起兴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其次从“神与物游”和“神用象通”两个方面讨论了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最后从丽辞章句、镕裁事类和夸饰比兴等角度对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虚静养气 神与物游 丽辞章句
下载PDF
文化尺度理论:朝鲜半岛檀君神话文化模式阐释
15
作者 李星翰 马金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文化模式,提出了文化尺度理论。借助该理论对朝鲜半岛的檀君神话进行分析,可以从文化尺度理论的视角对檀君神话的文化模式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 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文化模式,提出了文化尺度理论。借助该理论对朝鲜半岛的檀君神话进行分析,可以从文化尺度理论的视角对檀君神话的文化模式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檀君神话可以被看作一个历史不断“层累”下的具有长期导向的神话故事。檀君神话中存在着严密的权力领导体系;带有明显的集体主义色彩;具有男性文化导向的色彩。神话中明显的上下级领导体系也可看出权力距离大的民族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君神话 文化尺度理论 集体主义 权力距离 男性文化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育人途径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7-94,143,共9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的育人途径,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的育人途径,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定的思想品质、过硬的专业能力、符合时代需求与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为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民族地区高校 汉语言文学 师范专业 育人途径
下载PDF
论梅尧臣对西昆体的继承与创新
17
作者 朱峻瑶 赵玉霞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划分为前中后期,而“西昆体”对其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前期,梅尧臣对西昆体主要为继承,虽也有其独特诗风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格。中期,梅尧臣因生活巨变,开始开拓诗风,改造西昆体。晚期,他彻底创新昆体,...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划分为前中后期,而“西昆体”对其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前期,梅尧臣对西昆体主要为继承,虽也有其独特诗风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格。中期,梅尧臣因生活巨变,开始开拓诗风,改造西昆体。晚期,他彻底创新昆体,开创了“平淡”诗风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西昆体 诗歌
下载PDF
中国影响与朝鲜古代民族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以18—19世纪朝鲜“神境”论为中心
18
作者 张克军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474-496,共23页
在民族文学批评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随着对于民族文学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朝鲜文学批评的实际,朝鲜古代文人在18—19世纪推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概念“神境”。“神境”论多指一种玄妙的... 在民族文学批评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随着对于民族文学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朝鲜文学批评的实际,朝鲜古代文人在18—19世纪推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概念“神境”。“神境”论多指一种玄妙的文学状态,但有时也指文学创作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它在强调民族山水对于民族文学及其内在精神生成作用的基础上,重视“神”与“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了朝鲜古代民族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努力。然而,“神境”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传统基础上生发起来的,具有明清文学理论影响的明显痕迹,并依然处于中国明清文学批评话语的范畴之内,甚至可以说是明清时期相关文学理论的域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境”论 中国影响 朝鲜古代 民族文学批评话语
原文传递
新文科引领下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东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3-129,140,共8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引领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成为必然。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先应以思政为核心,构建“文学+”的阐释模式,结合时代精神,倡扬时代价值,在构建中国话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其次,应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引领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成为必然。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先应以思政为核心,构建“文学+”的阐释模式,结合时代精神,倡扬时代价值,在构建中国话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其次,应该以融合为导向,布局“创新+”的教学结构,在教学中关注周边国家,融汇史、哲与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应该以实践为突破,打造“课程+”的育人平台,根据当下就业发展方向更新课程体系,采用量化评价与网络技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多维度实践培养体系,为人才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最后是以发展为本质,凝聚“前沿+”的师资队伍,熔铸新文科研究与教学理念,培养教师“跨、融、通”的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培训与考核制度,助力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构建新文科引领下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凝聚中国精神、塑造中国价值、培养中国力量、提升中国学术话语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朝鲜朝时期的汉籍谚解文献及其语言学研究价值
20
作者 张辉 金哲俊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231-238,共8页
朝鲜朝时期(1392—1910)刊行的汉籍谚解文献数量巨大,如果从文献语言学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批文献,无疑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具有重要的文献语言学研究价值。这一时期的谚解文献,主要是指朝鲜朝官方刊行的汉籍谚解文献。文献的类型主要有儒学... 朝鲜朝时期(1392—1910)刊行的汉籍谚解文献数量巨大,如果从文献语言学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批文献,无疑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具有重要的文献语言学研究价值。这一时期的谚解文献,主要是指朝鲜朝官方刊行的汉籍谚解文献。文献的类型主要有儒学类汉籍谚解文献、诗歌小说类谚解文献、汉语教科书谚解文献、医兵类谚解文献、教化书类谚解文献、佛经类谚解文献。长期以来,汉籍在东亚区域频繁交流,其数量之多,非常能体现东亚古代文明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基本特征。因此对于汉籍谚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谚解文献 汉语史 研究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