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末以来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
作者 白中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1-48,共8页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学界关于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无论是数量繁多的通论性研究专著,抑或是层出不穷的学术论文,均体现了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勃兴与繁盛。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与社会学、...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学界关于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无论是数量繁多的通论性研究专著,抑或是层出不穷的学术论文,均体现了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勃兴与繁盛。近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与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学、卫生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该类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厚度。当前及未来的饮食文化研究在方法、思路和理念上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饮食 饮食文化 民俗
下载PDF
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封磊 《近代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3,M0004,共13页
全球史视野下,近代中国的时间使用经历了标准化、全球化的转型,为城市提供公共时间测报装置的钟鼓楼,也经历从被动接受西式钟楼到主动装设标准钟的嬗变。晚清时期西式钟楼的营建,多是西方时间文化产品和电报通讯技术输出的结果;而民国... 全球史视野下,近代中国的时间使用经历了标准化、全球化的转型,为城市提供公共时间测报装置的钟鼓楼,也经历从被动接受西式钟楼到主动装设标准钟的嬗变。晚清时期西式钟楼的营建,多是西方时间文化产品和电报通讯技术输出的结果;而民国时期广州、上海、北平等城市主动装设标准钟,则是融入全球化潮流后的自觉适应和自主选择。论析全球化进程中时间使用的共同特征与近代中国的特殊现象,不仅是一项能够将全球史与国别史结合的微观史研究,也是透视近代中国如何融入全球互联、互通及互动的时空秩序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报时 钟鼓楼 西式钟楼 标准时 标准钟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中阳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9期90-96,共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回归及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界关于近代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无论是数量繁多的通论性研究专著,抑或是层出不穷的学术论文,均体现了近代饮食文化研究的勃兴与繁盛。而近代饮食文化研究与社会学... 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回归及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界关于近代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无论是数量繁多的通论性研究专著,抑或是层出不穷的学术论文,均体现了近代饮食文化研究的勃兴与繁盛。而近代饮食文化研究与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学、卫生学、统计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该类研究的深度与厚度。同时,新世纪以来的饮食文化研究在方法、思路和理念上的确有很多值得后来研究者思考与探索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饮食研究 饮食文化 民俗
下载PDF
老舍的一篇佚文《我的著作与我的收入》
4
作者 贾鹏涛 胡鑫燕 《新文学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老舍(1899—1966)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著作等身。在1946年5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华国”上,老舍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著作与我的收入》。文章中提及,到他47岁之际,算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剧本、长诗、鼓词旧剧等,已出版了20本... 老舍(1899—1966)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著作等身。在1946年5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华国”上,老舍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著作与我的收入》。文章中提及,到他47岁之际,算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剧本、长诗、鼓词旧剧等,已出版了20本书,这还不算发表的未入集的随笔、报告之类的文章。按常理推测,有了这20本书的和各类文章的版税、稿费收入,再加上老舍的教学收入,他的生活虽算不上富足,也不至于是一副“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老舍 旧剧 鼓词 著作等身
原文传递
礼与法的取与舍:清代方志复仇书写研究
5
作者 封磊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3年第1期191-209,301-302,共21页
首先,通过梳理中国古代社会血亲复仇的伦理基础与法制脉络,并以此为路径,考察清代方志民间复仇书写策略,归类其类别形态及其相应的书写特质;其次,引入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复仇书写中的性别差异特质;再次,还通过对相同事件中士人作... 首先,通过梳理中国古代社会血亲复仇的伦理基础与法制脉络,并以此为路径,考察清代方志民间复仇书写策略,归类其类别形态及其相应的书写特质;其次,引入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复仇书写中的性别差异特质;再次,还通过对相同事件中士人作品、官方史籍中的复仇书写的对比,论析礼制与法制的内在张力以及二者在方志的复仇书写策略中的取舍及异形同构关系;最后,分析指出清代法律制度、地方政府、民间知识人等对复仇书写的内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方志 复仇 礼制 法制 书写
原文传递
近代城市西餐饮食消费的兴起与扩散——以天津为视角
6
作者 白中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80,共13页
近代西餐在天津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民众对西餐从最初的冷漠和排斥,到逐步效仿性地尝试与接触,再到西餐饮食的逐渐风靡与扩散,其间天津西餐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西餐饮食消费中的... 近代西餐在天津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民众对西餐从最初的冷漠和排斥,到逐步效仿性地尝试与接触,再到西餐饮食的逐渐风靡与扩散,其间天津西餐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西餐饮食消费中的合流与碰撞也愈演愈烈,西方饮食文化的诸多元素日益得到了近代天津民众的认同与模仿,西餐也在适应天津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的基础上被逐渐改良。此外,西餐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还曾充当重要的媒介,并成为观察近代天津都市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 饮食 消费 西餐
原文传递
公厕革命:民国时期上海公厕治理探析
7
作者 白中阳 刘荣鑫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民国时期,上海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各项公共事业迅速发展,而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厕作为城市公共卫生的窗口,逐渐被纳入到了上海政府公共事业的范围之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民国时期上海公厕的... 民国时期,上海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各项公共事业迅速发展,而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厕作为城市公共卫生的窗口,逐渐被纳入到了上海政府公共事业的范围之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民国时期上海公厕的治理,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尤其是公厕在筹建和治理的过程中受到资金、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制约,但该时期上海公厕的治理在由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过程中依旧获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上海公厕作为上海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它的演变也展现了当时上海社会生活风貌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上海 公厕 粪秽治理
下载PDF
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被引量:4
8
作者 封磊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137,221,共12页
近代中国选择、规划标准时区的权力与实施境况,不仅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状况密切关联,并映射政治进程的重大变化,还与时间的全球化密不可分。从清末由西人在攫取了中国部分主权后代劳的海关时,到民国自觉建构但因受强权政治、日本侵略与地... 近代中国选择、规划标准时区的权力与实施境况,不仅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状况密切关联,并映射政治进程的重大变化,还与时间的全球化密不可分。从清末由西人在攫取了中国部分主权后代劳的海关时,到民国自觉建构但因受强权政治、日本侵略与地方军政势力顽抗而有限实施的五时区制,再到新中国在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与国家自主后自动、自愿、自发实施的北京时间,近代中国标准时区的嬗替历程,既是时间全球化的体现,也是国家化的结果,还是近代中国时间的社会文化剧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区政治 海关时 五时区制 北京时间 全球化
原文传递
民国社会对“八小时制”的认知与实践——基于天津宝成纱厂改行“三八制”的考察
9
作者 封磊 《工会理论研究》 2023年第5期53-66,共14页
学界对新形势下工时形态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作为新工时基础的八小时制在近代的认知形态与实施情况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本研究首先重点考察八小时标准工时在近代中国的认知形态,其次以民国时期天津宝成纱厂改行三八制为典型案例,论析实... 学界对新形势下工时形态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作为新工时基础的八小时制在近代的认知形态与实施情况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本研究首先重点考察八小时标准工时在近代中国的认知形态,其次以民国时期天津宝成纱厂改行三八制为典型案例,论析实践八小时制的具体过程,最后从作为社会文化事件的宝成纱厂改行三八制的失败之因,近代中国八小时制法制实践的差异性,以及作为政治文化遗产的“五一”等三个层面论析八小时制的全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时间 八小时工作制 三八制 宝成纱厂
下载PDF
民国时期关中地区婚礼风俗的变迁——基于陕西方志文本的研究
10
作者 白中阳 刘思雨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45-58,共14页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仪风俗因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婚礼风俗既有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也融入了大量现代文明的元素。这缘于传统婚礼风俗有其稳定生长的土壤,与此同时,新的文化元素也推动了关中婚礼风俗向更加开放和文明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婚俗 关中 西式婚礼
下载PDF
新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鹏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6,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建筑设计长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苏联经验的传入与本国建设者的探索为博物馆建筑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法规体系也在日渐完善。1991年,《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出台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建筑设计长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苏联经验的传入与本国建设者的探索为博物馆建筑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法规体系也在日渐完善。1991年,《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进入“标准化”时代。2015年,新版《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出台,实现了行业标准的与时俱进,对新时期中国博物馆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标准化 建筑设计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下载PDF
舶来的饮食:论近代城市西式饮食的类别与消费——以近代天津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中阳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6期89-94,共6页
近代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次第开放,西餐饮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中相继涌现,不管是西式面点、肉类食品,还是咖啡、汽水、洋酒等西式饮品,抑或是富含异域风味的西式菜肴,均逐渐受到近代城市民众的青睐,其消费群体由最初的买办、富商... 近代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次第开放,西餐饮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中相继涌现,不管是西式面点、肉类食品,还是咖啡、汽水、洋酒等西式饮品,抑或是富含异域风味的西式菜肴,均逐渐受到近代城市民众的青睐,其消费群体由最初的买办、富商、新派知识分子,日渐开始向普通城市平民倾斜,西餐消费的大众化趋势日趋明显。此外,媒体对西餐消费的地理、形式、空间及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介绍,在客观上不仅推动了西餐消费文化的传播,也为探究近代城市民众饮食生活的变迁提供了历史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饮食 西餐 天津 消费
下载PDF
食俗与文化:论近代天津民众喜食河鲜之风俗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中阳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10期96-101,共6页
自天津开埠通商以来,西方饮食和各省移民饮食相继汇入天津,丰富了近代天津的饮食种类,但天津饮食文化中的“本土”元素并没有因为外来饮食的流入而日渐消褪,反而随着该地区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愈加熠熠生辉。种类繁多的河鲜就是... 自天津开埠通商以来,西方饮食和各省移民饮食相继汇入天津,丰富了近代天津的饮食种类,但天津饮食文化中的“本土”元素并没有因为外来饮食的流入而日渐消褪,反而随着该地区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愈加熠熠生辉。种类繁多的河鲜就是近代天津传统饮食类别中的突出代表,其因多样的河鲜食材种类和别样的烹调方式成为近代天津饮食风俗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而且,对近代天津民众河鲜饮食习俗的研究,既是天津民俗文化研究和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天津区域文化研究乃至华北地区饮食文化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 河海两鲜 银鱼 风俗
下载PDF
《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基本事实”问题
14
作者 贾鹏涛 陶蕊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第8期17-19,共3页
英国著名史学家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将历史事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些基本事实,这些事实对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相同的,比如黑斯廷斯战役发生在1066年而不是1065年或1067年,发生在黑斯廷斯而不是发生在伊斯特本或布赖顿,历史学... 英国著名史学家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将历史事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些基本事实,这些事实对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相同的,比如黑斯廷斯战役发生在1066年而不是1065年或1067年,发生在黑斯廷斯而不是发生在伊斯特本或布赖顿,历史学家千万不能把这些事情弄错。就像豪斯曼所言“精确是职责,不是美德”。赞扬历史学家在这个层面上事实的精确,就像赞扬建筑师在建筑中适当使用了干燥的木材,合理地运用了混凝土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历史 黑斯廷斯 布赖顿 著名史学家 伊斯特 历史是什么 豪斯曼 赞扬
原文传递
清末陕南地区的书院改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梅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3,共3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由于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和科举化愈发严重,清政府不得不对积病甚深的传统教育施行一系列的改革,书院改学堂成为重要内容。陕南地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其具有时间上的阶...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由于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和科举化愈发严重,清政府不得不对积病甚深的传统教育施行一系列的改革,书院改学堂成为重要内容。陕南地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其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内容上的外部输入性等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陕南地区 书院 学堂
下载PDF
浅谈辩论对提高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生策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第8期75-76,共2页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人文知识匮乏、道德修养不高、人格不够健全、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不强、人生境界不高和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辩论活动自古就在人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也要积极发挥校园辩论赛在大学生人文素质...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人文知识匮乏、道德修养不高、人格不够健全、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不强、人生境界不高和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辩论活动自古就在人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也要积极发挥校园辩论赛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辩论进行学习和思考,加强人文知识储备;通过辩论弘扬真、善、美,提高道德修养;通过辩论增强心理素质与协作能力,促进人格健全;通过辩论培养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 大学生人文素质 作用
下载PDF
清末出版文化产业的运营机制及其社会文化史检视——基于《游戏报》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封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晚清是中国现代出版文化产业产生、兴起的时期,已具备现代文化产业的雏形。但目前学界对其运营机制及其内蕴的社会文化史意涵的研究却付诸阙如。本文以近代首份小报《游戏报》为个案,考察清末出版文化产业初兴时的运作机制及其内在的机... 晚清是中国现代出版文化产业产生、兴起的时期,已具备现代文化产业的雏形。但目前学界对其运营机制及其内蕴的社会文化史意涵的研究却付诸阙如。本文以近代首份小报《游戏报》为个案,考察清末出版文化产业初兴时的运作机制及其内在的机理,并揭示以小报为代表的现代出版产业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史意涵,思考对当前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出版文化产业 运营机制 《游戏报》
下载PDF
技术与利权:晚清国家对石油市场的态度与政策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兴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4-20,共7页
晚清国家与社会对石油的态度经历了从禁止到认可、再到普及的转变过程。美俄等国洋油的大规模输入,致使民族资本不断外溢,在技术与利权矛盾激化时,国家与社会采取了市场与利源"自主化"之准则,这促使了晚清政府至民间对"... 晚清国家与社会对石油的态度经历了从禁止到认可、再到普及的转变过程。美俄等国洋油的大规模输入,致使民族资本不断外溢,在技术与利权矛盾激化时,国家与社会采取了市场与利源"自主化"之准则,这促使了晚清政府至民间对"利源"趋于"渐智",体现了技术、理念与国家制度之间复杂而长期的互动与调适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石油 利源 政策
下载PDF
美味与习俗:论近代天津民众喜食河海两鲜的风俗
19
作者 白中阳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11,共6页
自天津开埠通商以来,西方饮食和各省移民饮食相继汇入天津,丰富了近代天津的饮食种类,但天津饮食文化中的本土元素并没有因为外来饮食的流入而日渐消退,反而随着该地区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愈加熠熠生辉。种类繁多的河海两鲜就是... 自天津开埠通商以来,西方饮食和各省移民饮食相继汇入天津,丰富了近代天津的饮食种类,但天津饮食文化中的本土元素并没有因为外来饮食的流入而日渐消退,反而随着该地区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愈加熠熠生辉。种类繁多的河海两鲜就是近代天津传统饮食类别中的代表之一,其因多样的海鲜食材种类和别样的烹调方式成为近代天津饮食风俗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而且,对近代天津民众海鲜饮食习俗的研究,既是近代天津民俗文化研究和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天津区域文化研究乃至华北地区海洋文化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 河海两鲜 水产 风俗
下载PDF
论吕思勉、杨宽师生古史研究的异同
20
作者 贾鹏涛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
吕思勉、杨宽师生二人的古史研究有同有异。相同之处表现在:对古史辨派的古史造伪说持否定态度,肯定所谓伪书《山海经》《墨子》《尉缭子》《六韬》的史料价值。不同之处表现在:在研究方法上,吕思勉认为地下出土的实物未必有书籍可靠,... 吕思勉、杨宽师生二人的古史研究有同有异。相同之处表现在:对古史辨派的古史造伪说持否定态度,肯定所谓伪书《山海经》《墨子》《尉缭子》《六韬》的史料价值。不同之处表现在:在研究方法上,吕思勉认为地下出土的实物未必有书籍可靠,不注重使用地下考古资料;杨宽则认为应将纸上材料和考古材料结合起来。在古书的辨伪上,吕思勉认为《穆天子传》为伪书,杨宽则认为有史料价值;吕思勉认为《逸周书》是价值很高的史料,杨宽则认为是假托的故事。在古史研究目的上,吕思勉侧重于微观方面的考证,所得结论稳重平实;杨宽则侧重于宏观方面的贯通,在考证的基础上,尝试得出规律,所得结论较“粗”。而正是与吕思勉古史研究的不同,使得杨宽凭借一部《中国上古史导论》,在中国史学史上获得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杨宽 古史辨 二重证据法 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