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延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4期5706-5707,共2页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钙素治疗。治疗前、用药3个月后,应用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VAS...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钙素治疗。治疗前、用药3个月后,应用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发生再骨折情况。治疗前两组骨密度、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增加骨密度,缓解机体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剂 骨化三醇 降钙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延明 卫栋梁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01—2015-01在陕西省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延长分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4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结果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得...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01—2015-01在陕西省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延长分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4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结果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20.5±9.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显示:优秀17例,良好12例,一般3例,较差2例,优良率85.3%。术后并发症:复位不佳2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后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无再骨折病例。结论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有患者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内固定物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功能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手术疗效 失败原因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治国 李延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5期43-45,共3页
目的 观察并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骨外... 目的 观察并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随访6~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痊愈3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未愈1例,总显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痊愈18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未愈5例,总显效率为72.00%。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751,P<0.01)。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关节不稳1例,关节僵直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术后关节不稳2例,关节僵直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畸形愈合3例;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6.3529,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有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外固定
下载PDF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卫栋梁 李延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9期1184-1185,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50例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于术后早期开始负重锻炼,观察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50例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于术后早期开始负重锻炼,观察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踝关节周径差,术后24 h、1周、6周分别为(2.69±0.68)cm、(1.73±0.62)cm、(0.57±0.33)cm,治疗后踝关节周径差明显减小(P<0.01);2VAS评分,术后24 h、1周、6周分别为(8.36±1.32)分、(6.24±1.48)分、(3.34±1.42)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1);3疗效Baird-Jackson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72.86±6.32)分、(95.17±8.16)分,表明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减轻,踝部活动功能、体征及放射学特征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行负重锻炼能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 手术治疗 早期负重锻炼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