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1
作者 张杨 赵启利 +2 位作者 张曦 许涛 张雅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其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情况,并依照患者是否出现脑卒中分为脑卒中亚组和无症状亚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影响及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MLN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明显(P<0.05);脑卒中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组,LAMLN水平明显低于无症状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AMLN与缺血脑卒中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LARL、低LAMLN、高OWAMLN、高WAMLN、高狭窄率、高斑块负荷及高重构指数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R-MR-VWI检测ICAS患者中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血管壁参数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DWI联合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秋艳 赵洪海 +1 位作者 周文花 荣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颅颈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TIA患者72例为TIA组,均在发病1周内行颅脑DWI和颅颈部MRA检查;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名为正常组,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颅颈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TIA患者72例为TIA组,均在发病1周内行颅脑DWI和颅颈部MRA检查;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名为正常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TIA组与正常组在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数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2.316,P<0.01)。TIA组颅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增多。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比例增高。TIA患者DWI上均未见新鲜缺血灶,6例病情进展患者DWI上出现高信号,诊断为脑梗死。结论:颅脑DWI是鉴别TIA及脑梗死的简单有效检查手段,而MRA可明确颅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DWI联合MRA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扩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启利 吴丽鹏 +2 位作者 张杨 张曦 郑艳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观察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61)... 目的:分析观察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61)和无症状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病变层面血管面积(VA_(MLN))、病变层面管腔面积(LA_(MLN))、参考层面血管面积(VA_(RL))、参考层面管腔面积(LA_(RL))、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以及正性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位置前壁比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VA_(MLN)、LA_(MLN)、VA_(RL)、LA_(RL)、狭窄率以及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RI、EI显著大于无症状组(P<0.05),正性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是影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病患者动脉斑块特征,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通常伴有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特征,对预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风险和分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 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技术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联合应用DWI与MRA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秋艳 荣梅 赵洪海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进行影像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超急性期(6 h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T2WI、FLAIR)、DWI和MRA检查,ROI设定为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进行影像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超急性期(6 h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T2WI、FLAIR)、DWI和MRA检查,ROI设定为8×8像素大小,测量病变区和对侧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 5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T2WI、FLAIR、DWI上病灶检出率分别为0、15.4%、100%,病灶在DWI及ADC图上显示清晰,ADC图上病灶侧ADC值低于健侧(P<0.05)。MRA显示靶血管狭窄-闭塞24例,动脉硬化28例。DWI责任病灶与MRA病变血管分布定位相符。结论 DWI能对超急性期脑梗死作出明确诊断。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血管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5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A与DS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文海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 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瘤 血管畸形 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表观弥散系数界定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秋艳 荣梅 赵洪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计算相对ADC(rADC)值。对不同分期、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灶平均ADC值(3.83±0.89)×10^(-4)mm^2/s、(4.92±0.18)×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8.29±0.54)×10^(-4)mm^2/s、(7.86±0.63)×10^(-4)mm^2/8(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变中央区r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外周区(边缘区和周围区)rADC值下降少于中央区,从梗死中心到周围rADC呈阶梯状升高。结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缺血灶周边区存在缺血半暗带;DWI结合ADC能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MR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定量分析在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负荷中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艳龙 吴丽鹏 +3 位作者 张杨 张曦 赵启利 王秋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究MR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定量分析在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负荷中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院内诊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无症状危险人群50例和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平扫及增强颅颈... 目的:探究MR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定量分析在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负荷中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院内诊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无症状危险人群50例和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平扫及增强颅颈一体化血管壁成像。记录研究组缺血侧和非缺血侧颈动脉血管壁参数,并以是否发生脑组织不可逆死亡分为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分析2组缺血侧颈动脉管壁参数、对疾病预后价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相关性。随访对照组2年,以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疾病组和正常组,分析2组颈动脉管壁参数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缺血侧管腔面积小于非缺血侧,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大于非缺血侧(P<0.05)。良好预后组管腔面积大于不良预后组,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小于不良预后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0.824)最大。研究组管腔面积与NIHSS呈负相关关系(P<0.05)。疾病组管腔面积小于正常组,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大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无症状危险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ROC曲线下面积AUC(0.838)最大。结论:颈动脉管壁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无症状危险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同时管腔面积越大其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38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9
作者 赵文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3期8270-8270,共1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主要在在螺旋CT及MRI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RI、螺旋CT检查,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观察。结果 MRI及螺旋CT可清晰显示破口位置、内移的内膜片及附壁血栓。结论 MRI及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主要在在螺旋CT及MRI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RI、螺旋CT检查,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观察。结果 MRI及螺旋CT可清晰显示破口位置、内移的内膜片及附壁血栓。结论 MRI及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破裂/放射摄影术 动脉瘤 夹层/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320排(东芝)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0
作者 荣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165-1165,共1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进行320排(东芝)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接受320排(东芝)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进行320排(东芝)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接受320排(东芝)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查成功的有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例,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大大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320排(东芝)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CTA检查中的护理
11
作者 荣梅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271-271,共1页
CTA检查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部情况最常用的无创方法。既往多采用高浓度碘对比剂(350mgI/mL),碘摄入量高,碘对肾脏的毒副作用、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机率大。我科通过优化CTA检查技术,在保证冠脉血管及组织图... CTA检查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部情况最常用的无创方法。既往多采用高浓度碘对比剂(350mgI/mL),碘摄入量高,碘对肾脏的毒副作用、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机率大。我科通过优化CTA检查技术,在保证冠脉血管及组织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下,使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mgI/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 碘对比剂 检查技术 CTA 低浓度 支架术后 护理 无创方法
下载PDF
团块状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1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启利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1276-1276,共1页
患者,男,72岁.高血压病史20年,2012年3月31日上午因头痛剧烈来院检查;CT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高密度影,考虑椎基底动脉瘤可能(图1)。行MRI检查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不规则形短Tl短1、2信号、混杂有条状稍长T1信号,T2-flair序列及... 患者,男,72岁.高血压病史20年,2012年3月31日上午因头痛剧烈来院检查;CT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高密度影,考虑椎基底动脉瘤可能(图1)。行MRI检查显示桥脑左前方梭形、不规则形短Tl短1、2信号、混杂有条状稍长T1信号,T2-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低信号、近桥脑侧线条样稍高信号,病变塑形生长、随桥脑前间隙而存在(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蛛网膜下腔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