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IOL植入术对兔青光眼模型的降眼压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运江 俞方良 +1 位作者 黄国富 刘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6,共5页
背景 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ECP+Phaco+IOL)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联合手术中睫状体光凝的范围对术后降眼压效果的影响鲜有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ECP+Phaco+IOL术不同范围睫状体... 背景 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ECP+Phaco+IOL)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联合手术中睫状体光凝的范围对术后降眼压效果的影响鲜有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ECP+Phaco+IOL术不同范围睫状体光凝的降眼压效果. 方法 60只灰兔的双眼采用角巩膜缘小梁网组织全周光凝法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造模成功共50眼,将48只模型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个组,其中A、B、C组模型眼分别实施180°、270°、360°ECP,同时行Phaco+IOL植入手术,D组模型眼行小梁切除术+Phaco+IOL植入术(Trab+Phaco+IOL),2只模型兔和另2只健康兔作为眼压的对照观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1、3、4、5和6个月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实验兔眼压,对各组兔眼压的下降范围进行比较. 结果 兔实验眼造模前眼压为(13.31±1.85)mmHg(1 mmHg=0.133 kPa),造模后1周为(33.19±5.5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76,P=0.000).术前A、B、C和D组间兔眼眼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C组的眼压均明显低于A组,C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5);术后1周,C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2周,B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组,而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2、0.006);术后1个月,C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9、0.026);术后3个月和6个月,C组兔眼眼压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1).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C组兔眼的眼压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P=0.018、0.014;术后1个月:P=0.024、0.016).术后观察期间各组兔眼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2种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降低慢性青光眼的眼压,内窥镜下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手术 内窥镜 激光光凝 青光眼/手术 小梁切除术 眼压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摘出术 眼内晶状体
下载PDF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琼 张运江 余新平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2周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6个月,A组术后正位32例占94.12%,25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3.53%,19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5.88%。B组术后正位38例占92.68%,29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0.73%,21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1.22%。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球结膜水肿轻,充血消退快,切口愈合佳,无手术瘢痕,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视野清晰,能提高操作准确性,疗效确切,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斜视矫正术 共同性斜视 儿童
下载PDF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游小华 张运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2期113-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ECP+Phaco+IOL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护理。方法对26例(29眼)行ECP+Phaco+IOL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前眼... 目的探讨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ECP+Phaco+IOL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护理。方法对26例(29眼)行ECP+Phaco+IOL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前眼压为(5.75±2.05)kPa,手术后第1、2周及第1、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2.43±1.35)、(2.25±1.12)及(2.15±1.09)、(2.10±0.83)kPa],手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1周矫正视力提高21眼(72.41%)。术中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术中配合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ECP+Phaco+IOL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新的手术方法;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良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光凝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青光眼 内镜 护理
下载PDF
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运江 俞方良 +1 位作者 刘淼 黄国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2期37-39,42,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52例(60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26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A组),30例(34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比较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52例(60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26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A组),30例(34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B组).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内皮细胞计数,并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A组、B组降低的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术后视力≥0.3者A组为54.85%、B组为38.24%;术后视力提高率A组为84.62%、B组为67.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组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组并发症发生率(38.46%)较B组(29.41%)减少(P<0.05).结论 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能有效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新的联合手术方式,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睫状体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琼 张运江 +2 位作者 俞方良 李颖洁 朱璇 《微创医学》 2014年第5期554-556,586,共4页
目的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E2激光内窥镜系统,对24例(28只眼)合并有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E2激光内窥镜系统,对24例(28只眼)合并有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ECP联合Phaco+IOL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眼压21.3-63(37.69±13.41)mmHg,术后第6个月眼压7-29(14.36±4.98)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6月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21 mmHg者21眼(75.00%),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67.86%)。28只眼中有6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高,1周后仍有2只眼在未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偏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或脱位、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光凝术 超声乳化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眼内窥镜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榕萍 张运江 +1 位作者 李欣 肖莉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11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55眼)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56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后1年后...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11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55眼)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56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后1年后的矫正效果和眼表泪膜功能。结果佩戴1年后,对照组裸眼视力、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增加(P<0.05),角膜厚度、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均明显降低(P<0.05),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均差异显著(P<0.05)。佩戴1年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仅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矫正近视屈光度,但对眼表泪膜功能有一定影响,临床佩戴中应加强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矫治 眼表泪膜功能
下载PDF
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超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密康明眼科医院眼科2021-06—2023-0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92例(92只眼)... 目的 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密康明眼科医院眼科2021-06—2023-0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92例(9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方法分为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每组46例(46只眼)。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以及角膜内皮功能;评价术后视觉质量,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切口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高于单切口组,眼压水平、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均低于单切口组,VF-QOL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单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对角膜内皮功能的损伤较轻,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视觉和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切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发生率的比较
8
作者 孟建中 苏艳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449-450,共2页
目的:观察患者在植入硬性晶状体和折叠晶状体后出现后发障的概率。方法将2010年01月~2012年01月在太原康明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300例患者(300只眼)按照统计学随机数字表编码随机分为两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硬性人工晶体的... 目的:观察患者在植入硬性晶状体和折叠晶状体后出现后发障的概率。方法将2010年01月~2012年01月在太原康明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300例患者(300只眼)按照统计学随机数字表编码随机分为两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硬性人工晶体的为第一组,植入丙烯酸酯材质的折叠人工晶体为第二组;对两组的手术前后视力、后发障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丙烯酸酯材质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硬性晶状体术后视力,丙烯酸酯材质组存在后发障的有98只眼(占32.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组存在后发障的有192只眼(占64%)。结论患者植入丙烯酸酯材质的折叠人工晶状体后发障发生率比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硬性人工晶状体后发障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并发症 晶状体 人工/外科手术 白内障/外科手术
下载PDF
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平 亓程鹏 +1 位作者 张海宁 郑宗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5期213-214,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左眼视力障碍4d于2011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显著性下降,伴眼前黑影飘动,无眼痛、头痛、恶心及畏光、流泪等不适。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全身重大疾病史及药物史,全身检查生命体征... 患者男,55岁,因左眼视力障碍4d于2011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显著性下降,伴眼前黑影飘动,无眼痛、头痛、恶心及畏光、流泪等不适。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全身重大疾病史及药物史,全身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网膜炎 梅毒性 视力障碍 眼前黑影 身体健康 生命体征 患者 眼视力
原文传递
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10
作者 黄超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视野缺损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视野缺损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羟苯磺酸钙口服1.0gTid治疗。治疗4w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患者视网膜进行环形扫描测定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63%、对照组为6.6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有利于降低机体炎性水平,恢复患者视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视网膜病变 视野缺损 炎性因子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后极部巩膜层间铁异物植入对兔眼生理生化的影响
11
作者 宥永胜 沈丽君 +4 位作者 秦华 高潮 范巍 刘洋 陈亦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2期77-81,138,共6页
目的通过兔眼电生理检查及房水、玻璃体铁离子浓度的检测,评估后极部巩膜层间铁异物植入对兔眼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两组。以右眼为对照眼,左眼为实验眼。制备2.0mm×1.0mm×0.2mm中碳铁... 目的通过兔眼电生理检查及房水、玻璃体铁离子浓度的检测,评估后极部巩膜层间铁异物植入对兔眼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两组。以右眼为对照眼,左眼为实验眼。制备2.0mm×1.0mm×0.2mm中碳铁片,经眶路植入兔左眼后极部巩膜板层内。第一组植入无锈中碳铁片,第二组植入有锈中碳铁片。分别在植入前1周及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对双眼进行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在实验结束处死前,抽取兔眼房水和玻璃体并设置空白对照,检测其中的铁离子浓度。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采用方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暗视F-ERG混合反应a波振幅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5,P=0.129),不同处理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188,P=0.340);b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因素F=2.73,P=0.064;处理因素F=1.114,P=0.367);F-VEPN1波潜时(时间因素F=1.605,P=0.263;处理因素F=1.556,P=0.314)、P1波潜时(时间因素F=2.329,P=0.092;处理因素F=2.186,P=0.1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房水铁离子浓度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1,P=0.022),其中有锈铁片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04)。玻璃体铁离子浓度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4,P=0.023),其中有锈铁片组与空白对照组(t=2.84,P=0.01)、无锈铁片组与空白对照组(t=3.23,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个月实验期内,兔眼后极部巩膜层间细小铁异物无论氧化与否,均没有对视网膜视神经造成明确的电生理改变,但房水、玻璃体铁离子浓度较铁异物植入前有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层间铁异物 电生理检查 铁离子浓度 兔眼
下载PDF
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临床效果及视力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伟波 成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应用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诊治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6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使用综合疗法,对两组临床效果及视力指... 目的分析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应用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诊治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6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使用综合疗法,对两组临床效果及视力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愈43.33%,对照组治愈33.33%,研究组总有效93.33%比对照组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5);研究组视力水平(0.83±0.03)高于对照组(0.7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1,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生理机能(86.29±10.36)分、社会功能(87.36±8.6)分、情感职能(88.36±5.63)分及精力(87.31±8.69)分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73.62±8.36)分、(72.36±7.63)分、(73.36±6.39)分及(73.26±6.8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7.132、9.647、6.955,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可改善患儿视力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视力指标
下载PDF
不同测量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评价
13
作者 高海英 王丽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应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内外融合范围、远立体视,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Bagolinii线状镜和Worth四点图查远近... 目的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应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内外融合范围、远立体视,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Bagolinii线状镜和Worth四点图查远近融合功能和远近同时视功能。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双眼视功能异常率的比较和相关性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同视机检查内融合范围、立体视、外融合范围、同时视的异常率分别为100%,66.7%,63.6%,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点图与线状镜检查结果中,远融合功能较近融合功能异常率高(P<0.05)。2远立体视异常率66.7%,明显大于近立体视异常率18.2%(P<0.05)。3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的异常率最低,除与同视机检查同时视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外,与其他各检查结果间差异均有显著性。4除线状镜融合功能与内融合范围之间成线性相关外,其余不同检查方法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各种不同级别的结果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1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对早期发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异常灵敏度最高,对双眼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2Bagolini线状镜和Worth四点图对早期发现双眼视功能异常敏感性高,且简单易行、费用低廉。3四种检查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双眼视觉状态,结果之间相关性差,相互交错,对全面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有互相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同视机 Worth四点图 Bagolini线状镜 Titmus立体图
下载PDF
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233-234,共2页
目的: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实施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收的66例(共计患眼92只)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此次评估样本,所有患者均实施以下两种检... 目的: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实施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收的66例(共计患眼92只)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此次评估样本,所有患者均实施以下两种检查,即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分析检查后图像特点及各项指标状况。结果:两种检查措施在玻璃疣型、地图状萎缩以及脉络新生血管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分析结果存在对比研究意义;两种检查措施在血管性色素上皮脱落检出中差异较小,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对玻璃疣型、地图状萎缩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而脉络膜新生血管检出率显著低于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P<0.05)。结论:临床在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实施针对性检查措施,并发挥荧光素眼底造影以及光学断层成像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升疾病确诊率,进而为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断层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对斜视矫正效果影响
15
作者 路伟波 成伟 《系统医学》 2021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对斜视矫正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先天性内斜视患儿77例临床资料,按患儿的年龄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年龄>2岁共38例,研究组患儿年龄≤2岁共39例,对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6周...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对斜视矫正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先天性内斜视患儿77例临床资料,按患儿的年龄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年龄>2岁共38例,研究组患儿年龄≤2岁共39例,对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6周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1周正位矫正效果74.35%,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6,P<0.05);且研究组患儿术后6周正位矫正效果84.62%比对照组63.1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9,P<0.05);研究组满意度97.44%比对照组78.9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8,P<0.05)。结论对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多主张早治疗,最晚治疗时间不可超于24个月,可恢复患儿视力功能,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内斜视 手术时机 斜视 矫正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